CN217612217U - 一种无创吸痰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创吸痰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2217U
CN217612217U CN202221401934.2U CN202221401934U CN217612217U CN 217612217 U CN217612217 U CN 217612217U CN 202221401934 U CN202221401934 U CN 202221401934U CN 217612217 U CN217612217 U CN 217612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suction
sputum
phlegm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19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engr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engr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engr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engr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19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2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2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2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创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管本体,管本体的头端安装有吸痰头,吸痰头为两端敞口设置的空腔结构,吸痰头的头端固定连接有吸引部,吸引部的头端开设有吸引孔,吸引孔贯穿吸引部设置,吸引部通过吸引孔与吸痰头连通设置,吸引部的外径为D1,吸痰头的外径为D2,D1与D2之间的关系为:D1<D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痰头设置为两端敞口的空腔结构并在其头端设置开设有吸引孔的吸引部,吸引部进入患者的鼻前庭部位并对患者的鼻翼进行支撑,同时分泌物经吸引孔排出,减少了该吸痰管对患者鼻粘膜的损伤,也保证了分泌物的顺利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无创吸痰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创吸痰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对处于昏迷中的病人、痰液较多而可能出现窒息的病人以及需要气管内给药的病人等等均需要对其进行吸痰操作。通常,吸痰操作是将吸痰管与呼吸机连接,吸痰管的端部则与患者的口腔、鼻腔、人工气道等连通,从而利用负压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起到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作用。
为了实现吸痰的功能,置入鼻腔中的吸痰管头端需要开设多个较小的吸痰孔,目前吸痰孔常常设置在吸痰管头端的外侧壁上且其端部封闭设置,当吸痰管头端置于鼻腔内部时,鼻粘膜等鼻翼内侧的组织容易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进吸痰孔内,鼻翼同时也出现塌陷,一方面造成了患者鼻粘膜的损伤,另一方面造成了吸痰孔的堵塞,使得吸痰操作无法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创吸痰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创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管本体,管本体的头端安装有吸痰头,吸痰头为两端敞口设置的空腔结构,吸痰头的头端固定连接有吸引部,吸引部的头端开设有吸引孔,吸引孔贯穿吸引部设置,吸引部通过吸引孔与吸痰头连通设置,吸引部的外径为D1,吸痰头的外径为D2,D1与D2之间的关系为:D1<D2
基于上述,吸引部远离吸痰头一端端部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经过圆角处理。
基于上述,吸痰头靠近吸引部一端的端部经过圆角处理。
基于上述,吸痰头与管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头相连接,连接头靠近管本体的一端插设在管本体内,吸痰头靠近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插设在连接头内,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也过盈连接。
基于上述,连接头的内壁侧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纹。
基于上述,吸痰头和吸引部一体成型,吸痰头根据尺寸的不同设置为多种型号,相应地,吸引部的尺寸与吸痰头相适配,即吸引部也具有不同的尺寸。
基于上述,吸引部的外径D1为5-9mm,吸引孔的直径为L1,L1为2.5-4mm,吸引部的高度为H1,H1为1-4mm。
基于上述,吸痰头的高度为H2,H2为6-17mm,吸痰头的外径D2为9-18mm。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痰头设置为两端敞口的空腔结构并在其头端设置开设有吸引孔的吸引部,吸引部进入患者的鼻前庭部位并对患者的鼻翼进行支撑,同时分泌物经吸引孔排出,减少了该吸痰管对患者鼻粘膜的损伤,也保证了分泌物的顺利排出;此外,吸痰头具有多种尺寸,吸痰头的连接管插设在连接头内,便于通过拔出连接管而对吸痰头进行更换,从而便于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合适尺寸的吸痰头,以保证吸痰头对患者鼻翼的支撑;此外,吸痰头和吸引部的边角处均经过圆角处理,减少了该吸痰管对患者鼻粘膜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痰头与吸引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无创吸痰管,如图1和图2所示,该吸痰管包括管本体1,管本体1的头端安装有吸痰头2,吸痰头2为两端敞口设置的空腔结构,吸痰头2的头端固定连接有吸引部3,吸引部3的头端开设有吸引孔4,吸引孔4贯穿吸引部3设置,吸引部3通过吸引孔4与吸痰头2连通设置,吸引部3的外径为D1,吸痰头2的外径为D2,D1与D2之间的关系为:D1<D2。现有技术中常常在吸痰头2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吸痰孔,但将吸痰头2置于患者的鼻腔中时,在负压作用下,患者的鼻粘膜会被吸进吸痰孔内而造成吸痰孔的堵塞,同时患者的鼻翼也会出现塌陷,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本实施例在吸痰头2的头端设置外径小于吸痰头2的吸引部3,并在吸引部3内开设吸引孔4,使用时,吸引部3进入鼻前庭部位,吸引部3对患者的鼻翼内侧进行支撑,避免患者鼻翼出现坍塌,对患者的鼻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吸痰头2则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堵塞,保证分泌物的吸取操作在负压下进行,从而使得分泌物经吸引孔4、吸痰头2、管本体1吸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吸引部3远离吸痰头2一端端部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经过圆角处理。经过圆角处理后,减少了吸引部3的棱角,避免吸引部3对患者鼻腔的损伤,提高了该吸痰管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吸痰头2靠近吸引部3一端的端部经过圆角处理。经过圆角处理后减少了吸痰头2对患者鼻腔的损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吸痰头2与管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头5相连接,连接头5靠近管本体1的一端插设在管本体1内,连接头5与管本体1之间过盈连接,吸痰头2靠近连接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连接管6插设在连接头5内,连接管6与连接头5之间也过盈连接。由于吸痰头2具有不同的尺寸,通过连接头5实现吸痰头2和管本体1之间的连接,便于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尺寸,一方面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吸痰头2实现鼻腔的堵塞。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头5的内壁侧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纹(图中未示出)。通过防滑凸纹的设置便于提高连接头5与吸痰头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吸痰头2和吸引部3一体成型,吸痰头2根据尺寸的不同设置为多种型号,相应地,吸引部3的尺寸与吸痰头2相适配,即吸引部3也具有不同的尺寸。由此,使得该吸痰管能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提高了该吸痰管的适用范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吸引部3的外径D1为5-9mm,吸引孔4的直径为L1,L1为2.5-4mm,吸引部3的高度为H1,H1为1-4mm。由于不同年龄患者其鼻腔内部空间不同,因此本实施例对吸引部3的尺寸进行了不同的限定,以使得该吸引部3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提高了该吸痰管的适用范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吸痰头2的高度为H2,H2为6-17mm,吸痰头2的外径D2为9-18mm。通过对吸痰头2的高度进行限定,保证吸引部3进入鼻前庭部位,从而保证吸引部3对鼻翼的支撑,避免鼻翼因负压而出现塌陷,进而保证了吸痰过程的顺利进行。
上述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使用方法:使用时,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头2,连接管6插设在连接头5内并将连接头5插设在管本体1内,管本体1的另一端也插设有连接头5,并通过连接头5与呼吸机相连接,将吸痰头2置于患者的鼻腔内,吸引部3的侧壁对患者的鼻翼起到支撑作用,在负压作用下,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经吸引孔4吸出,同时,吸痰头2和吸引部3的边角均经过圆角处理,减少了其对患者鼻粘膜的损伤。
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无创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管本体,其特征在于:管本体的头端安装有吸痰头,吸痰头为两端敞口设置的空腔结构,吸痰头的头端固定连接有吸引部,吸引部的头端开设有吸引孔,吸引孔贯穿吸引部设置,吸引部通过吸引孔与吸痰头连通设置,吸引部的外径为D1,吸痰头的外径为D2,D1与D2之间的关系为:D1<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吸引部远离吸痰头一端端部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经过圆角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吸痰头靠近吸引部一端的端部经过圆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吸痰头与管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头相连接,连接头靠近管本体的一端插设在管本体内,吸痰头靠近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插设在连接头内,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也过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连接头的内壁侧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吸痰头和吸引部一体成型,吸痰头根据尺寸的不同设置为多种型号,相应地,吸引部的尺寸与吸痰头相适配,即吸引部也具有不同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吸引部的外径D1为5-9mm,吸引孔的直径为L1,L1为2.5-4mm,吸引部的高度为H1,H1为1-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吸痰头的高度为H2,H2为6-17mm,吸痰头的外径D2为9-18mm。
CN202221401934.2U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无创吸痰管 Active CN217612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1934.2U CN217612217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无创吸痰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1934.2U CN217612217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无创吸痰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2217U true CN217612217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1934.2U Active CN217612217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无创吸痰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2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9055B2 (en) Medical apparatus with hypopharyngeal suctioning capability
EP1861154B1 (en) Medical apparatus with hypopharyngeal suctioning capability
EP3049124B1 (en) Medical apparatus with hypopharyngeal suctioning capability
CN107362428B (zh) 一种通气导管
CN217612217U (zh) 一种无创吸痰管
JP5986743B2 (ja) カフを有する気管チューブの内側吸引口の製造方法
CN207545590U (zh) 一种可吸引气囊上、下潴留分泌物的气管导管
CN212817362U (zh) 防吸伤气管黏膜的吸痰管
CN213852290U (zh) 一种呼吸科吸痰护理装置
CN212369416U (zh) 吸痰管及吸痰设备
CN212940964U (zh) 一种可调节式防堵吸痰管
CN209827717U (zh) 一种吸痰装置
CN210932980U (zh) 一种防回流吸痰管
CN215608029U (zh) 一种降低口腔粘膜损伤的吸痰管
CN215274847U (zh) 一种柔性自适应吸痰装置
CN215350974U (zh) 一种儿科吸痰管
CN210813364U (zh) 一种新型柔性吸痰管
CN109646733A (zh) 防吸伤气管黏膜的吸痰管
CN205434623U (zh) 一种带多腔抽液的气管插管
CN215841047U (zh) 一种带声门下吸引的延长型气切套管装置
CN219878886U (zh) 一种平囊硅胶可吸痰式气管插管
CN217391257U (zh) 一种可持续连接负压的牙垫
CN213789131U (zh) 一种超滑吸痰管
CN215135297U (zh) 一种可持续声门下冲洗吸引气切套管
CN211067128U (zh) 一种用于负压内吸引装置的口腔内吸引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