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8869U - 一种可折叠笼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笼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8869U
CN217608869U CN202221613697.6U CN202221613697U CN217608869U CN 217608869 U CN217608869 U CN 217608869U CN 202221613697 U CN202221613697 U CN 202221613697U CN 217608869 U CN217608869 U CN 217608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base
wall
doo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36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琤玮
吴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eneral Xingda Electric Appliance B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eneral Xingda Electric Appliance B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eneral Xingda Electric Appliance B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eneral Xingda Electric Appliance B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36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8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8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8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笼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笼体,包括底座、盖体、笼门、尾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面侧壁;所述笼门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笼门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尾壁与笼门相对设置,所述尾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尾壁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可拆卸连接;任意一面侧壁为可折叠结构,任意一面侧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任意一面侧壁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空笼折叠,有效缩小笼体存放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笼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笼体。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承装重物的笼体的体积较大,不利用使用者提携,也因为体积原因使得占地空间较大,因而也不利于车辆载送。
因此,如果能够缩小笼体的空笼体积,将很好的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笼体,能够实现对空笼折叠,有效缩小笼体存放体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笼体,包括:
底座;
盖体;
笼门,所述笼门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笼门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可拆卸连接;
尾壁,所述尾壁与笼门相对设置,所述尾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尾壁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可拆卸连接;以及
相对设置的两面侧壁,任意一面侧壁为可折叠结构,任意一面侧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任意一面侧壁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转动连接。
需要折叠笼体时,分离笼门和盖体,分离尾壁和盖体,即可将笼门、尾壁、侧壁放置在底座,使底座移动至靠近底座的位置,由此很好的减小笼体的空笼体积,从而方便携带。
优选的,任意一面侧壁包括:
第一笼壁,所述第一笼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笼壁,所述第二笼壁的一端与第一笼壁远离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盖体转动连接。
由于任意一面侧壁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笼壁和第二笼壁,因此,在合拢笼体时,可以很好的减小侧壁的放置面积,从而更利于折叠笼体。
优选的,任意一面侧壁还包括:
卡块;
其中,在笼体的展开状态,所述卡块设置于侧壁,且位于第一笼体和第二笼体的连接处,所述卡块的一端与笼门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块远离笼门的一端与尾壁可拆卸连接。
由于对应的第一笼壁和第二笼壁之间存在转动连接的关系,因此,为了确保笼体在展开状态的稳定性,利用卡块对两者的连接位置限位,从而确保笼体在展开状态具有合适的支撑强度。
优选的,任意一面侧壁靠近笼门和尾壁的端部具有朝向另外一面侧壁延伸的卡片。
所述卡片能够实现对笼门和尾壁的限位,由此确保笼体在展开状态具有合适的稳定性。
优选的,在笼体的合拢状态,所述卡块设置于盖体,所述卡块的一端与笼门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块远离笼门的一端与尾壁可拆卸连接。
在笼体合拢后,所述卡块从侧壁取下,为了便于携带卡块,卡块固定于盖体,从而更好的实现一体化携带,避免卡块丢失。
优选的,在笼体的合拢状态,所述底座和盖体可拆卸连接。
当笼体合拢后,将底座和盖体相连接,使底座相对于盖体保持固定,从而使使用者更好的携带。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其中一外侧面设有第一提手。
当底座和盖体相对固定后,使用者能够直接利用第一提手而实现便携式携带,更为方便。
优选的,所述盖体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提手。
所述第二提手能够使笼体处于展开状态时,便于使用者携带。
优选的,在所述笼门、尾壁、侧壁中,其中至少一个具有孔洞。
当笼体内放入活物后,孔洞的设置更利于活物呼吸,并且,孔洞的设置有利于减小笼体的整体重量。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笼体的折叠要求,使其具有便携的优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结构简单,折叠过程简便,适用于大部分人群;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和合拢状态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确保整体强度;此外,本实用新型除了适用于死物存放外,还能够用于活物存放,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笼体合拢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笼体变形过程中的其中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笼体变形过程中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笼体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笼体打开门体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盖体;3-笼门;4-尾壁;5-侧壁;6-卡件;7-扣件;8-第一笼壁;9-第二笼壁;10-卡块;11-卡片;12-第一提手;13-第二提手;14-孔洞;15-装配体;16-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可折叠笼体,包括底座1、盖体2、笼门3、尾壁4,以及相对设置的两面侧壁5;所述笼门3的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笼门3远离底座1的一端与盖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尾壁4与笼门3相对设置,所述尾壁4的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尾壁4远离底座1的一端与盖体2可拆卸连接;任意一面侧壁5为可折叠结构,任意一面侧壁5的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任意一面侧壁5远离底座1的一端与盖体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笼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底座1为矩形结构,由此,在笼体的展开状态,笼门3、其中一面侧壁5、尾壁4、另外一面侧壁5首尾相连而在底座1的上方形成包围空间,用于存放物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笼门3和盖体2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卡扣包括卡件6和扣件7,以笼门3和盖体2的连接为例,所述卡件6固定设置于笼门3,所述扣件7铰接于盖体2,需要连接时,利用扣件7卡合至卡件6即可,所述扣件7能够通过拉紧的方式强化卡合效果,当然,该卡件6和扣件7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现有紧固件,此处不做累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的关系均为上述卡扣连接,以下也不再累述。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任意一面侧壁5包括第一笼壁8和第二笼壁9;所述第一笼壁8的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笼壁9的一端与第一笼壁8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盖体2转动连接。
由此,当笼体处于展开状态时,若需要将笼体调整至合拢状态,首先分离盖体2和笼门3,以及盖体2的尾壁4,将笼门3和尾壁4转动后放置在底座1内;然后利用第一笼壁8和第二笼门3的转动关系,使盖体2朝向底座1运动,使两面侧壁5折叠在底座1内,由此实现笼体合拢。
而合拢状态朝向展开状态的调整,则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笼门3和侧壁5,以及尾壁4和侧壁5的感受,所述笼门3和底座1的连接位置位于底座1的内部,同理,尾壁4和底座1的连接位置也位于底座1的内部;侧壁5和底座1的连接位置位于底座1的顶部,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在笼体的高度方向上,折叠笼体后,笼门3或尾壁4、侧壁5依次排布。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笼门3、尾壁4、侧壁5可选用铝合金,因此,在笼体的合拢状态,利用铝合金的形变能够,也可以很好的实现笼体合拢,当然,由于卡扣具有拉紧能力,因此,轻微变形也不会影响笼体的合拢扣合。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任意一面侧壁5还包括卡块10;在笼体的展开状态,所述卡块10设置于侧壁5,且位于第一笼体和第二笼体的连接处,所述卡块10的一端与笼门3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块10远离笼门3的一端与尾壁4可拆卸连接。
当笼体展开后,利用卡块10能够很好的避免第一侧壁5相对于对应的第二侧壁5产生转动,由此更好的为笼体提供稳定性。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任意一面侧壁5靠近笼门3和尾壁4的端部具有朝向另外一面侧壁5延伸的卡片11。
在笼体展开状态,所述卡片11用于对笼门3和尾壁4进行转动限位,翻转笼门3和/或尾壁4后,利用卡片11限位,以使卡件6和扣件7能够很好的实现卡合。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在笼体的合拢状态,所述卡块10设置于盖体2,所述卡块10的一端与笼门3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块10远离笼门3的一端与尾壁4可拆卸连接。
为了在笼体合拢时方便携带卡件6,因此,卡件6固定在盖体2处,以满足携行需求。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在笼体的合拢状态,所述底座1和盖体2可拆卸连接。
当笼体合拢后,底座1和盖体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以更好的满足携带要求。
在笼体合拢状态,所述卡片11能够使底座1和盖体2嵌入任意一面侧壁5的两端的相应卡片11之间,从而确保底座1和盖体2之间能够很好的完成对接卡扣。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底座1的其中一外侧面设有第一提手12。
当笼体合拢后,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提手12提起笼体,以方便出行携带。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盖体2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有第二提手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提手13具有两个,均位于盖体2;由于笼体体积较大,因此,两个第二提手13能够很好的满足携带要求,且方便使用者提起携带。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在所述笼门3、尾壁4、侧壁5中,其中至少一个具有孔洞14。
本实施例可以用于存放动物,因此,孔洞14的设置能够为动物提供呼吸条件,一般来说,本实施例可以放置猫、狗、兔、鼠等宠物。
此外,孔洞14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笼体的整体重量,从而减轻提携笼体的负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笼门3、尾壁4、侧壁5均设有多个孔洞1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笼门3包括装配体15和门体16,所述装配体15的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装配体15远离底座1的一端与盖体2卡扣连接;所述装配体15的中部具有门洞,所述门体16设置于该处,所述门体16的一端与装配体1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装配体15通过锁具可拆卸连接,由此满足具体使用需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盖体;
笼门,所述笼门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笼门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可拆卸连接;
尾壁,所述尾壁与笼门相对设置,所述尾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尾壁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可拆卸连接;以及
相对设置的两面侧壁,任意一面侧壁为可折叠结构,任意一面侧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任意一面侧壁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盖体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任意一面侧壁包括:
第一笼壁,所述第一笼壁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笼壁,所述第二笼壁的一端与第一笼壁远离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盖体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任意一面侧壁还包括:
卡块;
其中,在笼体的展开状态,所述卡块设置于侧壁,且位于第一笼体和第二笼体的连接处,所述卡块的一端与笼门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块远离笼门的一端与尾壁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任意一面侧壁靠近笼门和尾壁的端部具有朝向另外一面侧壁延伸的卡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在笼体的合拢状态,所述卡块设置于盖体,所述卡块的一端与笼门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块远离笼门的一端与尾壁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在笼体的合拢状态,所述底座和盖体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其中一外侧面设有第一提手。
8.如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提手。
9.如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笼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笼门、尾壁、侧壁中,其中至少一个具有孔洞。
CN202221613697.6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可折叠笼体 Active CN217608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3697.6U CN217608869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可折叠笼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3697.6U CN217608869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可折叠笼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8869U true CN21760886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3697.6U Active CN217608869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可折叠笼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8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84540A (en) Collapsible, portable domestic pet cage
US6227339B1 (en) Upright standing duffle bag
US7753003B2 (en) Pet enclosure
US6883463B2 (en) Animal enclosure
US5943982A (en) Modular combination dog home and exercise pen
US7607535B2 (en) Clothes container with an extendable clothes hanging system
US20110049843A1 (en) Easy Access Collapsible Cart
US6173839B1 (en) Collapsible camping organizer
CN217608869U (zh) 一种可折叠笼体
US10688938B2 (en) Hitch-mounted cargo carrier
US3043264A (en) Collapsible pet house and carrying case
CN219305675U (zh) 一种便携式宠物笼
CN213129314U (zh) 一种手提箱式折叠厕所
JP3034870U (ja) 折畳式簡易トイレ
CN206462152U (zh) 多功能宠物笼
CN213768640U (zh) 一种置物舱可拆卸的推车
JP3029835U (ja)
CN212290774U (zh) 一种多层展开提手铁罐
CN212738890U (zh) 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收纳箱
CN219354429U (zh) 一种便携式急诊箱
CN215514879U (zh) 一种便携式包装袋
JPH0444746Y2 (zh)
JP2581638Y2 (ja) 連結装置を備えたロール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CN217593064U (zh) 一种应急药箱
CN216931335U (zh) 一种可折叠宠物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