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508U -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9508U
CN217589508U CN202221519932.3U CN202221519932U CN217589508U CN 217589508 U CN217589508 U CN 217589508U CN 202221519932 U CN202221519932 U CN 202221519932U CN 217589508 U CN217589508 U CN 217589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row
plug
slot
contac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99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发
吴祝平
方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99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9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9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9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壁、前端壁及后端壁,所述前端壁上开设有一上层插槽及一下层插槽,所述后端壁上开设有一狭长的对接腔;所述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前端向前延伸入上层插槽,所述下排端子的前端向前延伸入下层插槽,所述上排端子的后端和所述下排端子的后端均向后延伸入所述对接腔内并呈上下对应分布。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绝缘本体及端子结构,使其具备双向插接的功能,利用端子的前侧接触臂和后侧接触臂同时与多个插接元件进行对接,无需用到表面焊接工艺(SMT)便可使不同插接元件之间能够快速便捷的实现电性导通,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对制程工艺和产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多功能插接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电连接器通常都是单一功能的产品,每次只能插接一种电连接器,因而使用场景有所受限制,例如常见的FPC软板电连接器,其通常只能插接一个FPC软板或线排,功能相对比较单一,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为了满足多功能的需求,往往需要用到多个FPC软板或其他插接元件(如PCB电路板),但由于产品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同时配备多个电连接器与之对应插接,而且一旦使用了多种电连接器,那势必要多次用到表面焊接工艺SMT,这无疑增大了制造难度和成本,因此,对于这种多功能的应用需求,现有电连接器的设计方案显然无法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以满足现有技术中的多功能插接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前端壁及一后端壁,所述前端壁上开设有相互独立的一上层插槽及一下层插槽,所述后端壁上开设有一狭长的对接腔;所述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前端向前延伸入上层插槽,所述下排端子的前端向前延伸入下层插槽,所述上排端子的后端和所述下排端子的后端均向后延伸入所述对接腔内并呈上下对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设有一呈片状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前侧接触臂、及自基部向后延伸出的一后侧接触臂,所述上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上层插槽内以对接一正面侧插接元件,所述下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下层插槽内以对接另一正面侧插接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后侧接触臂均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且上下一一对应,以对接一背面侧插接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上层插槽内的槽顶壁上,所述下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下层插槽内的槽底壁上;且上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和下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之间的距离,大于上排端子的后侧接触臂和下排端子的后侧接触臂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壁上还开设有一对位于上层插槽和下层插槽两端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一上槽及一下槽。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安装于绝缘本体两端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一收容于固定槽内的金属锁扣片及安装于顶壁上的操作件。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操作件的容纳槽,所述操作件向上凸伸出所述容纳槽并凸出于绝缘本体的顶壁,所述操作件的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固定槽内并压接于所述金属锁扣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完全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而未有任何部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一对侧壁,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向外凸起的一对凸壁及介于该一对凸壁之间的卡槽,所述卡槽呈水平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绝缘本体及端子结构,使其具备双向插接的功能,利用端子的前侧接触臂和后侧接触臂同时与多个插接元件进行对接,无需用到表面焊接工艺(SMT)便可使不同插接元件之间能够快速便捷的实现电性导通,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背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正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背面侧的连接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背面侧的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的金属锁扣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100,其用于沿不同方向同时插接两种或以上的电性插接元件,以在不同插接元件之间建立起电性连接的桥梁或纽带,从而实现电信号在多种插接元件之间的传输、转换。优选地,所述插接元件为柔性插接元件,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如FPC、FFC等,也被称作柔性软板、柔性线排、柔性线路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便于区分,本实用新型将插接元件分为正面侧插接元件200及背面侧插接元件300,其分别用于从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100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插接,且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面侧插接元件200优选为FPC软板,而所述背面侧插接元件300则可以是柔性线路板或PCB电路板。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端子20、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两端的锁定机构30,以下详细阐述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对侧壁13、一前端壁14及一后端壁15,所述顶壁11、底壁12、侧壁13及前、后端壁15为一体结构,其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而得,其中:
所述前端壁14上开设有一上层插槽140、一下层插槽141及位于上层插槽140和下层插槽141两端的固定槽142,所述上层插槽140与下层插槽141均呈水平方向延伸,且彼此上下平行设置,分别用于插接两个插接元件,且所述上层插槽140和下层插槽141位于所述前端壁14的居中位置上,并形成一插接区,另外,所述上层插槽140内的槽顶壁143上设有若干朝下的上排端子槽144,所述下层插槽141内的槽底壁12上设有若干朝上的下排端子槽145,所述上排端子槽144和下排端子槽145两者的朝向相反且上下相对设置,分别用于与两个正面侧插接元件200接触。所述固定槽142位于所述插接区的左右两端,且自前向后延伸入绝缘本体10内,用于容纳所述锁定机构30的锁扣片31,其中,所述固定槽142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一上槽146及一下槽147,所述上槽146和下槽147形成于所述前端壁14上且均向后延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的内部,用于容纳所述锁定机构30的金属锁扣片31(参下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插接区的上层插槽140、下层插槽141与所述插接区两端的上槽146和下槽147之间通过隔墙隔离,所述上槽146位于所述上层插槽140的两端,所述下槽147位于所述下层插槽141的两端。
所述顶壁11上开设有一对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10内部的容纳槽110,用于容纳所述锁定机构30的操作件32(参下文)。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容纳槽110竖直向下延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内,并与所述固定槽142连通,使得容纳槽110内的操作件32可抵接并作用至固定槽142内的金属锁扣片31(参下文)上,使其发生锁扣或解锁的操作。
所述侧壁13上设有向外凸起的一对凸壁130及介于该一对凸壁130之间的卡槽131,所述卡槽131呈水平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卡槽131用于卡持住所述背面侧插接元件300,可实现一定的位置限位功能,可参图6所示。
所述后端壁15上开设有一狭长的对接腔150,用于容纳从绝缘本体10后侧插入的背面侧插接元件300,如图2所示,所述对接腔150的朝向与所述上层插槽140和下层插槽141的朝向完全相反,且对接腔150内的腔顶壁11上设有一上排槽道151,所述对接腔150内的腔底壁12上则设有一下排槽道152,所述上排槽道151与下排槽道152上下对应设置,且均朝向所述对接腔150内,用于容纳所述端子20并使端子20能同时接触所述背面侧插接元件300的正反两侧。
所述端子20包括若干上排端子21及若干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呈上下分布,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排端子21与所述下排端子22为上下对称式结构,具体来说,所述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均设有一呈片状的基部23、自基部23向前延伸出的一前侧接触臂24、自基部23向后延伸出的一后侧接触臂25及一后侧固定臂26,其中,所述上排端子21的前侧接触臂24收容于所述上层插槽140内的上排端子槽144中,用于与一正面侧插接元件200对接,而所述下排端子22的前侧接触臂24收容于所述下层插槽141内的下排端子槽145中,用于与另一正面侧插接元件200对接;所述上排端子21的后侧接触臂25与所述下排端子22的后侧接触臂25均位于所述对接腔150内,且呈上下对应设置,用于同时与同一个背面侧插接元件300对接。所述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的后侧固定臂26均埋设入绝缘本体10内,以实现固定定位,且后侧固定臂26与所述后侧接触臂25呈上下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排端子21的前侧接触臂24和下排端子22的前侧接触臂2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上排端子21的后侧接触臂25和下排端子22的后侧接触臂25之间的距离,即,对于正面侧来说,上、下两个前侧接触臂24之间因分属不同的插槽内而彼此间距离更大,对于背面侧来说,上、下两个后侧接触臂25之间的因同属同一个对接腔150内而彼此间的距离更近。无论上排端子21还是下排端子22,其均具备双向对接的功能,其利用一体相连的前侧接触臂24和后侧接触臂25,可同时延伸入前侧的上、下层插槽141和后侧的对接腔150内,以应对不同的插接元件。
所述锁定机构30包括一插置于所述固定槽142内的金属锁扣片31及一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10内的操作件32,所述金属锁扣片31设有一片状的主体33、自主体33的前端向后回折延伸而成的限位臂34、及自主体33的内侧边缘向上弯折而成的限位折片35,所述主体33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呈水平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42的下槽147内。所述限位臂34位于所述固定槽142的上槽146内,且所述限位臂34与所述主体33相互平行且上下设置,两者之间通过一衔接臂341一体相连,所述衔接臂341覆盖于所述前端壁14的表面而位于所述上槽146和下槽147之外,所述衔接臂、主体33及限位臂34共同构成一U型结构,所述金属锁扣片31通过将主体33、限位臂34插置于所述下槽147和上槽146内,能够实现与绝缘本体10的结合固定。所述限位折片35连接于所述主体33的后端,且凸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后侧的对接腔150内,用于与所述背面侧插接元件300上的锁孔301进行锁扣配合(参图9),所述限位折片35上还设有一倾斜向下延伸的导向斜边36,所述导向斜边36面向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侧设置,有利于背面侧插接元件300的顺畅插入。所述操作件32由绝缘材料制成,其设有一呈T字型的按压部37及一自按压部37底端向下延伸并凸伸入所述下槽147内的压头38,所述按压部37向上凸伸出所述容纳槽110并凸起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其进行下压操作,所述压头38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10内,并且压头38的底部压接于所述金属锁扣片31的主体33上,可参图9所示,通过压头38对主体33的向下施压,可使得所述限位折片35向下移动并脱离出背面侧插接元件300上的锁孔301,从而解除对背面侧插接元件300的锁定,此时,所述背面侧插接元件300便可从对接腔150内拔出。另外,为了防止操作件32脱离出所述容纳槽110,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容纳槽110内还设有一U型金属止挡片39,所述金属止挡片39自后向前插置于所述容纳槽110内并遮盖于所述压头38的上方,使其可在竖直方向上卡持住所述压头38,以防止压头38脱离出容纳槽110,从而将操作件32限位在绝缘本体10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绝缘本体10及端子结构,使其具备双向插接的功能,利用端子的前侧接触臂24和后侧接触臂25同时与多个插接元件进行对接,无需用到表面焊接工艺(SMT)便可使不同插接元件之间能够快速便捷的实现电性导通,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前端壁及一后端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壁上开设有相互独立的一上层插槽及一下层插槽,所述后端壁上开设有一狭长的对接腔;所述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前端向前延伸入上层插槽,所述下排端子的前端向前延伸入下层插槽,所述上排端子的后端和所述下排端子的后端均向后延伸入所述对接腔内并呈上下对应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设有一呈片状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前侧接触臂、及自基部向后延伸出的一后侧接触臂,所述上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上层插槽内以对接一正面侧插接元件,所述下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下层插槽内以对接另一正面侧插接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后侧接触臂均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且上下一一对应,以对接一背面侧插接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上层插槽内的槽顶壁上,所述下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收容于下层插槽内的槽底壁上;且上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和下排端子的前侧接触臂之间的距离,大于上排端子的后侧接触臂和下排端子的后侧接触臂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壁上还开设有一对位于上层插槽和下层插槽两端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一上槽及一下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安装于绝缘本体两端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一收容于固定槽内的金属锁扣片及安装于顶壁上的操作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操作件的容纳槽,所述操作件向上凸伸出所述容纳槽并凸出于绝缘本体的顶壁,所述操作件的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固定槽内并压接于所述金属锁扣片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完全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而未有任何部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一对侧壁,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向外凸起的一对凸壁及介于该一对凸壁之间的卡槽,所述卡槽呈水平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卡持一插接元件。
CN202221519932.3U 2022-06-17 2022-06-17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589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9932.3U CN217589508U (zh) 2022-06-17 2022-06-17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9932.3U CN217589508U (zh) 2022-06-17 2022-06-17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9508U true CN217589508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9932.3U Active CN217589508U (zh) 2022-06-17 2022-06-17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9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0402Y (zh) 电连接器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22600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798508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having cantilevered aligning key
CN201708330U (zh) 电连接器
CN100429832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7589508U (zh)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器
CN105932488B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217589509U (zh) 双向插接式电连接装置
CN201112618Y (zh) 卡连接器
CN110086017B (zh) 电连接器
CN213845615U (zh) 电连接器
CN218828189U (zh) 电连接器
CN210224362U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US7566241B2 (en) Stacked card connector
CN2377706Y (zh) 电池连接器端子
CN218867422U (zh) 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
CN217691728U (zh)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N215119288U (zh) 电连接器
CN217823484U (zh) 连接器的卡扣连动装置
CN215732289U (zh) 超薄叠层卡座连接器
CN220857111U (zh) 电连接器
CN21782332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20209334U (zh) 一种fp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