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7748U - 变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7748U CN217587748U CN202221636484.5U CN202221636484U CN217587748U CN 217587748 U CN217587748 U CN 217587748U CN 202221636484 U CN202221636484 U CN 202221636484U CN 217587748 U CN217587748 U CN 2175877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zoom
- equal
- zoom lens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补偿透镜组、光阑和光焦度为正的变倍透镜组,所述补偿透镜组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所述变倍透镜组依次包括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所述第七透镜(L7)和所述第九透镜(L9)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vd4与所述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vd5之间满足条件式:23.04≤vd4‑vd5≤27.63。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广角端视场角超过120°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小体积、低成本,可兼容多种视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系统和器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变焦镜头是一种焦距连续变化、像面位置保持不变且像质优良的光学镜头。由于其焦距可变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交通等领域,能够实现对大视场的搜索与小视场的详查。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变焦镜头逐步朝着高像素、大光圈、低成本的方向突破。近年来,各大厂商也不断推出了兼备高分辨率、大光圈、日夜共焦、高低温共焦的高性能变焦镜头,这对变焦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市面上具有的高分辨率、大光圈、日夜共焦、高低温共焦的变焦镜头,由于前组镜片通光口径通常较大,导致头部体积大,兼容性差,无法与旧产品的相机组件相匹配。而具有高兼容性、高性能的产品,往往成本高昂,价格不菲,难以大量推广。因此,现有的变焦镜头难以同时实现高兼容性、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小体积、红外共焦和广角端视场角超过120°的高清变焦镜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补偿透镜组、光阑和光焦度为正的变倍透镜组,所述补偿透镜组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变倍透镜组依次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之间满足条件式:23.04≤vd4-vd5≤27.6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均为负,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均为正,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光焦度均为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组成一个胶合透镜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b1与所述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之间满足条件式:0.93≤fb1/Fb≤1.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补偿透镜组的焦距Fa与所述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之间满足条件式:0.81≤|Fa/Fb|≤0.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焦距fw之间满足条件式:2.85≤Fb/fw≤3.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变倍透镜组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移动至所述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距离ΔD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条件式:ΔD/TTL≤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f8之间满足条件式:-2.00≤f7/f8≤-1.6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d4和阿贝数vd4分别满足以下条件式:1.54≤nd4≤1.58;70.25≤vd4≤76.5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
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平凹透镜或双凹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为近轴区双凹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均为近轴区双凸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
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
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均为近轴区凸凹透镜或近轴区双凹透镜;
所述第七透镜为近轴区凸凹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径d1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条件式:d1/TTL≤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合理地配置各透镜群组间的光焦度,精确计算和优化各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各透镜群组间、各透镜间的焦距关系及其变化范围等,第一透镜的口径不超过Φ14mm,可以使得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同时压缩了镜头的体积,实现小体积,可兼容多种视窗,镜头广角端视场角超过120°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通过对透镜特定材料的选择与合理搭配,使变焦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通过混合使用玻璃透镜和塑胶透镜,在使用极少玻璃透镜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1-4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2-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2-4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3-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3-4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4-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变焦镜头广角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图4-4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变焦镜头望远端的可见光Ray Fan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应与相应的附图相结合,附图应作为完整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各结构的部分将以分别描述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或未通过文字进行说明的元件,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
此处实施例的描述,有关方向和方位的任何参考,均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以下对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会涉及到特征的组合,这些特征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组合存在,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补偿透镜组、光阑和光焦度为正的变倍透镜组。其中,补偿透镜组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变倍透镜组依次包括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第九透镜L9的光焦度均为负,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八透镜L8的光焦度均为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组成一个胶合透镜组(或称为双胶合透镜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补偿透镜组的焦距Fa与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之间满足条件式:0.81≤|Fa/Fb|≤0.85。通过合理地分配各群组间的光焦度,有利于提高光线的传递性,更好地实现对焦与变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与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焦距fw之间满足条件式:2.85≤Fb/fw≤3.02。通过合理设置变倍透镜组的焦距与镜头广角端的焦距的关系,可以在一定镜头总长的条件下尽可能实现大的变倍比,具体可实现3倍变焦,更好地限制镜头的总长,从而减小镜头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倍透镜组从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移动至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距离ΔD与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条件式:ΔD/TTL≤0.15。如此设置可以较小的群组间隔变化量实现大的变倍比,提高变焦效率,压缩镜头总长,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组成的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b1与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之间满足条件式:0.93≤fb1/Fb≤1.16。通过合理分配胶合透镜组的光焦度,可进一步提升补偿透镜组至变倍透镜组的光线的传递性,减小镜头变倍透镜组的体积,既能实现高效变焦,还能实现轻巧化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七透镜L7的焦距f7与第八透镜L8的焦距f8之间满足条件式:-2.00≤f7/f8≤-1.64。如此设置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的正负光焦度的搭配关系,有利于像差校正,并且有效保证变焦镜头在高低温状态下的补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nd4和阿贝数vd4分别满足以下条件式:1.54≤nd4≤1.58;70.25≤vd4≤76.54。该类材料的第四透镜L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矫正镜头的色差,使镜头紫边得到较好平衡的同时,实现可见和红外完全共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vd4与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vd5之间满足条件式:23.04≤vd4-vd5≤27.63。通过合理地配置胶合透镜组中各透镜的阿贝数搭配,校正了变焦光学系统的球差、色差,保证了镜头成像的锐利度,同时降低了透镜组的公差敏感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凸凹透镜、平凹透镜或双凹透镜;第二透镜L2为近轴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L3和第八透镜L8均为近轴区双凸透镜;第四透镜L4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L5为凹凸透镜;第六透镜L6和第九透镜L9均为近轴区凸凹透镜或近轴区双凹透镜;第七透镜L7为近轴区凸凹透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通过合理地配置非球面镜片和球面镜片,可以很好地校正系统的各类像差,从而提高了镜头的分辨率,实现4K高清解析力。同时,通过巧妙地搭配玻璃镜片和塑胶镜片,完美地补偿了镜头高低温下的后焦漂移,保证了镜头在极限温度条件下的清晰成像,高低温下不虚焦,使得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在使用较少玻璃镜片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镜头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大大减小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光学有效径d1与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条件式:d1/TTL≤0.30。通过透镜折射率的选择和合理地配置光焦度,大大缩减了镜头的头部尺寸,使得该镜头具有小体积的特点。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L1的口径不超过Φ14mm,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同时压缩了镜头的体积,实现小体积,可兼容多种视窗,镜头广角端视场角超过120°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该变焦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在使用极少玻璃透镜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以四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和表格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变焦镜头。在下列各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将光阑记为一面,将像面记为一面,将双胶合透镜组记为三面。
具体符合上述条件式的各个实施例的参数如下表1所示:
条件式 | 实施例一 | 实施例二 | 实施例三 | 实施例四 |
0.81≤|Fa/Fb|≤0.85 | 0.83 | 0.84 | 0.83 | 0.82 |
2.85≤Fb/fw≤3.02 | 2.88 | 2.91 | 2.94 | 2.99 |
ΔD/TTL≤0.15 | 0.141 | 0.141 | 0.142 | 0.145 |
0.93≤fb1/Fb≤1.16 | 1.03 | 1.12 | 1.12 | 0.97 |
-2.00≤f7/f8≤-1.64 | -1.70 | -1.87 | -1.84 | -1.93 |
1.54≤nd4≤1.58 | 1.57 | 1.55 | 1.55 | 1.57 |
70.25≤vd4≤76.54 | 71.30 | 75.49 | 71.76 | 71.30 |
23.04≤vd4-vd5≤27.63 | 23.81 | 25.88 | 26.86 | 23.81 |
d1/TTL≤0.30 | 0.26 | 0.28 | 0.28 | 0.29 |
表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变焦镜头的塑胶非球面透镜满足下列公式:
在上述公式中,z为沿光轴方向,垂直于光轴的高度为y的位置处曲面到顶点的轴向距离;c表示非球面曲面顶点处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分别表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十四阶、十六阶···非球面系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参数如下所述:
焦距:3.56-9.03mm;F number:1.77-3.17;广角端TTL:46.74mm;广角端视场角:125.29°。
表2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表2
表3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包括: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K、四阶非球面系数A4、六阶非球面系数A6、八阶非球面系数A8、十阶非球面系数A10、十二阶非球面系数A12、十四阶非球面系数A14和十六阶非球面系数A16。
表3
表4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从广角端变化至望远端时的可变间隔数值。其中,D1表示补偿透镜组中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至光阑的中心距离,D2表示光阑至变倍透镜组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距离,D3表示变倍透镜组中第九透镜L9的像侧面至像面的中心距离。
表面序号 | 厚度 | 广角端 | 望远端 |
6 | D1 | 10.97 | 2.64 |
7 | D2 | 6.78 | 0.2 |
18 | D3 | 5.47 | 12.05 |
表4
结合图1-1至图1-4以及上述表1至表4所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L1的口径不超过Φ14mm,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同时压缩了镜头的体积,实现小体积,可兼容多种视窗,镜头广角端视场角为125.29°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该变焦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在使用极少玻璃透镜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参见图2-1和图2-2,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参数如下所述:
焦距:3.52-9.03mm;F number:1.77-3.19;广角端TTL:46.84mm;广角端视场角:124.55°。
表5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表5
表6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包括: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K、四阶非球面系数A4、六阶非球面系数A6、八阶非球面系数A8、十阶非球面系数A10、十二阶非球面系数A12、十四阶非球面系数A14和十六阶非球面系数A16。
表6
表7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从广角端变化至望远端时的可变间隔数值。其中,D1表示补偿透镜组中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至光阑的中心距离,D2表示光阑至变倍透镜组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距离,D3表示变倍透镜组中第九透镜L9的像侧面至像面的中心距离。
表面序号 | 厚度 | 广角端 | 望远端 |
6 | D1 | 11.20 | 2.64 |
7 | D2 | 6.82 | 0.2 |
18 | D3 | 5.48 | 12.10 |
表7
结合图2-1至图2-4以及上述表1、表5至表7所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L1的口径不超过Φ14mm,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同时压缩了镜头的体积,实现小体积,可兼容多种视窗,镜头广角端视场角为124.55°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该变焦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在使用极少玻璃透镜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三
参见图3-1和图3-2,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参数如下所述:
焦距:3.48-9.02mm;F number:1.76-3.18;广角端TTL:46.72mm;广角端视场角:122.28°。
表8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表面序号 | 表面类型 | 曲率半径 | 厚度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球面 | 145.00 | 0.52 | 2.00 | 29.13 |
2 | 球面 | 6.39 | 3.43 | ||
3 | 非球面 | -21.96 | 1.00 | 1.54 | 55.71 |
4 | 非球面 | 14.44 | 0.07 | ||
5 | 非球面 | 18.96 | 2.46 | 1.66 | 20.38 |
6 | 非球面 | -17.87 | D1 | ||
7(光阑) | 球面 | Infinity | D2 | ||
8 | 球面 | 8.21 | 6.01 | 1.55 | 71.76 |
9 | 球面 | -5.16 | 0.52 | 1.74 | 44.90 |
10 | 球面 | -11.49 | 0.06 | ||
11 | 非球面 | 28.33 | 1.02 | 1.54 | 56.00 |
12 | 非球面 | 21.06 | 0.11 | ||
13 | 非球面 | 46.13 | 2.50 | 1.64 | 23.53 |
14 | 非球面 | 9.73 | 0.06 | ||
15 | 非球面 | 8.41 | 2.63 | 1.54 | 55.98 |
16 | 非球面 | -16.20 | 1.15 | ||
17 | 非球面 | -63.60 | 1.65 | 1.64 | 23.52 |
18 | 非球面 | 22.50 | D3 | ||
像面 | 球面 | Infinity | - | - | - |
表8
表9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包括: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K、四阶非球面系数A4、六阶非球面系数A6、八阶非球面系数A8、十阶非球面系数A10、十二阶非球面系数A12、十四阶非球面系数A14和十六阶非球面系数A16。
表9
表10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从广角端变化至望远端时的可变间隔数值。其中,D1表示补偿透镜组中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至光阑的中心距离,D2表示光阑至变倍透镜组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距离,D3表示变倍透镜组中第九透镜L9的像侧面至像面的中心距离。
表面序号 | 厚度 | 广角端 | 望远端 |
6 | D1 | 11.28 | 2.64 |
7 | D2 | 6.82 | 0.20 |
18 | D3 | 5.43 | 12.05 |
表10
结合图3-1至图3-4以及上述表1、表8至表10所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L1的口径不超过Φ14mm,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同时压缩了镜头的体积,实现小体积,可兼容多种视窗,镜头广角端视场角为122.28°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该变焦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在使用极少玻璃透镜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四
参见图4-1和图4-2,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参数如下所述:
焦距:3.50-9.02mm;F number:1.77-3.16;广角端TTL:46.80mm;广角端视场角:124.29°。
表11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表11
表12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包括: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K、四阶非球面系数A4、六阶非球面系数A6、八阶非球面系数A8、十阶非球面系数A10、十二阶非球面系数A12、十四阶非球面系数A14和十六阶非球面系数A16。
表12
表13列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从广角端变化至望远端时的可变间隔数值。其中,D1表示补偿透镜组中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至光阑的中心距离,D2表示光阑至变倍透镜组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距离,D3表示变倍透镜组中第九透镜L9的像侧面至像面的中心距离。
表面序号 | 厚度 | 广角端 | 望远端 |
6 | D1 | 11.44 | 2.64 |
7 | D2 | 6.97 | 0.20 |
18 | D3 | 6.14 | 12.91 |
表13
结合图4-1至图4-4以及上述表1、表11至表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中第一透镜L1的口径不超过Φ14mm,该变焦镜头在一定总长条件下实现3倍变焦,兼具高分辨率成像和红外共焦,同时压缩了镜头的体积,实现小体积,可兼容多种视窗,镜头广角端视场角为124.29°且变焦过程无暗角、高效变焦。该变焦光学系统在高温80℃和低温-40℃的状态下仍都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在使用极少玻璃透镜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各项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变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补偿透镜组、光阑和光焦度为正的变倍透镜组,所述补偿透镜组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所述变倍透镜组依次包括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所述第七透镜(L7)和所述第九透镜(L9)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vd4与所述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vd5之间满足条件式:23.04≤vd4-vd5≤27.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光焦度均为负,所述第三透镜(L3)的光焦度为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八透镜(L8)的光焦度均为正,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第六透镜(L6)、所述第七透镜(L7)和所述第九透镜(L9)光焦度均为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五透镜(L5)胶合组成一个胶合透镜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b1与所述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之间满足条件式:0.93≤fb1/Fb≤1.16。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透镜组的焦距Fa与所述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之间满足条件式:0.81≤|Fa/Fb|≤0.85。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b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焦距fw之间满足条件式:2.85≤Fb/fw≤3.02。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倍透镜组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移动至所述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距离ΔD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条件式:ΔD/TTL≤0.15。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L7)的焦距f7与所述第八透镜(L8)的焦距f8之间满足条件式:-2.00≤f7/f8≤-1.64。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nd4和阿贝数vd4分别满足以下条件式:1.54≤nd4≤1.58;70.25≤vd4≤76.54。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
所述第一透镜(L1)为凸凹透镜、平凹透镜或双凹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L2)为近轴区双凹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L3)和所述第八透镜(L8)均为近轴区双凸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L4)为双凸透镜;
所述第五透镜(L5)为凹凸透镜;
所述第六透镜(L6)和所述第九透镜(L9)均为近轴区凸凹透镜或近轴区双凹透镜;
所述第七透镜(L7)为近轴区凸凹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六透镜(L6)和所述第八透镜(L8)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光学有效径d1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条件式:d1/TTL≤0.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36484.5U CN217587748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变焦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36484.5U CN217587748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变焦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7748U true CN217587748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3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36484.5U Active CN217587748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变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77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79389A (zh) * | 2022-06-27 | 2022-09-20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21636484.5U patent/CN2175877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79389A (zh) * | 2022-06-27 | 2022-09-20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CN115079389B (zh) * | 2022-06-27 | 2024-02-23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32379B (zh) | 小型超大孔径星光级超广角变焦镜头 | |
CN109116532B (zh) | 变焦镜头 | |
CN113126267A (zh) | 变焦镜头 | |
CN217587748U (zh) | 变焦镜头 | |
CN110488472B (zh) | 变焦距光学系统 | |
CN215575898U (zh) | 变焦镜头 | |
CN211014817U (zh) | 变焦镜头 | |
CN217767016U (zh) | 变焦镜头 | |
CN111538148B (zh) | 一种小倍率摄像头和小倍率变焦镜头 | |
CN217879799U (zh) | 变焦镜头 | |
CN113534424A (zh) | 变焦镜头 | |
CN112346227A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115236843B (zh) | 变焦镜头 | |
CN218158534U (zh) | 变焦镜头 | |
CN111913284A (zh) | 大像面广角镜头 | |
CN114967083B (zh) | 变焦镜头 | |
CN218413029U (zh) | 一种大光圈大靶面长焦光学镜头 | |
CN117031711A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217543516U (zh) | 变焦镜头 | |
CN213482557U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217385974U (zh) | 变焦镜头 | |
CN213482553U (zh) | 变焦镜头 | |
CN213482549U (zh) | 一种大光圈光学系统 | |
CN115494627A (zh) | 定焦镜头 | |
CN212083801U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