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7643U -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7643U
CN217587643U CN202221723062.1U CN202221723062U CN217587643U CN 217587643 U CN217587643 U CN 217587643U CN 202221723062 U CN202221723062 U CN 202221723062U CN 217587643 U CN217587643 U CN 217587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or
terminal
diode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30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瑞轩
杨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ech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ec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ec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ec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30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7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7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7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的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和无线通信电路;通过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采集信号输入端,输出通信电路将采集到的数据快速上传到云端,提高了分析仪的通信速率和数据处理能力;且单片机方便调试,从而减少调试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背景技术
数据采集分析仪是用于系统监测的一种专业设备,用于监测、传输数字信号,现有技术中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常用的是ST单片机或者CPLD(英文名称为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中文译为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前的监测系统无法把监测数据和云端服务器更好的链接起来,致使无法更好的实时监控在线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包括12DVC 转化电路、5V转化电路、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无线通信电路和数据处理中心电路;
所述12DVC转化电路用于转化输出5V电压和12V电压,所述12DVC转化电路的12V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和无线通信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5V转化电路的输入端与12DVC转化电路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用于将5V电压转化输出为3.3—3.5V电压,所述5V转化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和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和第二输入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芯片和无线通信电路均与数据处理中心电路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12DVC转化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十七电容器、电感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LX端、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 BST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VD端串联第三电容器后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SGDN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FB端、第十七电容器的第一端和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ON/OFF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VIN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5V转化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第四电容器、第五电容器和第六电容器,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IN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ON/OFF端、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第五电容器的第一端和5V 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GND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VOUT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六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二二极管、第九电阻器、第十四电容器、第十五电容器和第十六电容器,所述第九电阻器的第一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器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器的第一端和单片机的VDDA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SSA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器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单片机的VBAT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十六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第一 485端口、第七电容器、第八电容器、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双向二极管、第三双向二极管、第一抗干扰电阻器和第二抗干扰电阻器,所述第一485端口的VIN端分别与第七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485端口的A1485端串联第一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三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A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485端口的B1485端串联第二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三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四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B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八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器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DI端与单片机的USART1_TX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的EN1_485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RO端与单片机的USART1_RX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入通信电路包括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二 485端口、第九电容器、第十电容器、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四双向二极管、第五双向二极管、第六双向二极管、第三抗干扰电阻器和第四抗干扰电阻器,所述第二485端口的VIN端分别与第九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485端口的A2485端串联第三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A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485端口的B2485端串联第四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六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六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B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十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第十电容器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DI端与单片机的USART2_TX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的EN2_485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RO端与单片机的USART2_RX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输出通信电路包括第三电平转换芯片、485数据输出接口、第五抗干扰电阻器、第六抗干扰电阻器、第七双向二极管、第八双向二极管、第九双向二极管、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和第十一电容器,所述 485数据输出接口的A3485端串联第五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七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八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七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A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器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 485数据输出接口的B2485端串联第六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八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九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八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B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十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八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第十一电容器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DI 端与单片机的USART3_TX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的EN3_485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RO端与单片机的 USART3_RX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数据存储芯片的VCC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芯片的RE端与单片机的REload_H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4G无线传输模块、第十二电容器和第十三电容器,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VIN端分别与第十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 UART1_TX端与单片机的UART5_TX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UART1_RX端与单片机的UART5_RX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 RESET端与单片机的RESET_7S4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Reload端与单片机的Reload_7S4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的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和无线通信电路;通过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采集信号输入端,输出通信电路将采集到的数据快速上传到云端,提高了分析仪的通信速率和数据处理能力;且单片机方便调试,从而减少调试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12DVC转化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5V转化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输入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输出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数据存储芯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包括12DVC转化电路、5V转化电路、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U7、无线通信电路和数据处理中心电路;
所述12DVC转化电路用于转化输出5V电压和12V电压,所述12DVC转化电路的12V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和无线通信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5V转化电路的输入端与12DVC转化电路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用于将5V电压转化输出为3.3—3.5V电压,所述5V转化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U7和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和第二输入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芯片和无线通信电路均与数据处理中心电路通讯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12DVC转化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十七电容器R17、电感L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LX端、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和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BST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VD端串联第三电容器C3后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 SGDN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 FB端、第十七电容器C17的第一端和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器C1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ON/OFF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2的VIN端、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和12V 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
上述方案中,12DVC转化电路输入供电9V-30V之间,第一电源管理芯片 U2的型号为MAX5035BASA,同时输出12V电压和5V电压,满足各电路的用电。
如图2所示,所述5V转化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第四电容器 C4、第五电容器C5和第六电容器C6,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的IN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的ON/OFF端、第四电容器C4的第一端、第五电容器C5的第一端和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C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器C5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的GND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的VOUT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六电容器 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器C6的第二端接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的IN端接入5V电压,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3LP2980,可以输出稳定抗干扰的输出电压,输出后可以给单片机 U1、输出通信电路和数据存储芯片U7供电,供电稳定。
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二二极管D2、第九电阻器R9、第十四电容器C14、第十五电容器C15和第十六电容器C16,所述第九电阻器R9的第一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器 R9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器C14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器C15的第一端和单片机U1的VDDA端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VSSA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器C14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器C15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VBAT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十六电容器C1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器 C16的第二端接地。
上述方案中,单片机U1采用型号为STM32F103RCT7,其提供多种的低功耗模式,满足了外部环境下供电功耗小的问题,可以多并行的处理分析数据和输出自定义通信协议,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和简化通信方式,增加了稳定电路,保证数据处理中心单元供电稳定,能更好的提供数据传输的保障和故障的分析。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1、第一 485端口INP1、第七电容器C7、第八电容器C8、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双向二极管VD1、第二双向二极管VD2、第三双向二极管VD3、第一抗干扰电阻器PTC1和第二抗干扰电阻器PTC2,所述第一485端口INP1 的VIN端分别与第七电容器C7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C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485端口INP1的A1485端串联第一抗干扰电阻器PTC1后分别与第一双向二极管VD1的第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VD2 的第一端、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的A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485端口 INP1的B1485端串联第二抗干扰电阻器PTC2后分别与第二双向二极管VD2 的第二端、第三双向二极管VD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的B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的VCC端分别与 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八电容器C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 VD1的第二端、第二双向二极管VD2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器C8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的DI端与单片机U1的USART1_TX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U1的EN1_485 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的RO端与单片机U1的USART1_RX端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输入通信电路包括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第二485端口INP2、第九电容器C9、第十电容器C10、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四双向二极管VD4、第五双向二极管VD5、第六双向二极管VD6、第三抗干扰电阻器PTC3和第四抗干扰电阻器PTC4,所述第二485端口INP2 的VIN端分别与第九电容器C9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C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485端口INP2的A2485端串联第三抗干扰电阻器PTC3后分别与第四双向二极管VD4的第一端、第五双向二极管VD5 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A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R5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485端口 INP2的B2485端串联第四抗干扰电阻器PTC4后分别与第五双向二极管VD5 的第二端、第六双向二极管VD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器R6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B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VCC端分别与 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十电容器C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 VD4的第二端、第五双向二极管VD5的第二端和第十电容器C10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DI端与单片机U1的USART2_TX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U1的EN2_485 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RO端与单片机U1的USART2_RX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485端口INP1和第二485端口INP2方便快捷的连接器,使外接的传感器更加方便化的集成到数据采集单元中,提供了单独的供电方式,保证电压的单独性和稳定性,第一电平转换芯片U4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U5的型号均为MAX3485,它提供了一路的通信方式,可以通过并接连接多款传感器进行通信,电路中采用了抗干扰电阻做抗干扰处理,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如图6所示,所述输出通信电路包括第三电平转换芯片U6、485数据输出接口OUT1、第五抗干扰电阻器PTC5、第六抗干扰电阻器PTC6、第七双向二极管VD7、第八双向二极管VD8、第九双向二极管VD9、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和第十一电容器C11,所述485数据输出接口OUT1的A3485 端串联第五抗干扰电阻器PTC5后分别与第七双向二极管VD7的第一端、第八双向二极管VD8的第一端、第七电阻器R7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平转换芯片 U6的A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器R7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485数据输出接口OUT1的B2485端串联第六抗干扰电阻器PTC6后分别与第八双向二极管VD8的第二端、第九双向二极管VD9的第一端、第八电阻器R8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平转换芯片U6的B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 U6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十一电容器C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二极管VD7的第二端、第八双向二极管VD8的第二端和第十一电容器C11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U6的DI端与单片机U1的USART3_TX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U6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U1的EN3_485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U6的RO端与单片机U1的USART3_RX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485数据输出接口OUT1使集成到的传感器更加方便化的进行输出交互,第三电平转换芯片U6的型号为MAX3485,它提供了一路的通信方式,可以通过交互转化成RS232,电路中采用了抗干扰电阻做抗干扰处理,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如图7所示,所述数据存储芯片U7的VCC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芯片U7的RE端与单片机U1的REload_H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数据存储芯片U7的型号为K9F1208UOC-PCBO,数据量可以达到M级别,它既保证了多款传感器采集时的并行操作,也保证了最大的数据输出频率,数据存储时间更长。
如图8所示,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4G无线传输模块U8、第十二电容器 C12和第十三电容器C13,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U8的VIN端分别与第十二电容器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器C13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器C12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容器C13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U8的UART1_TX端与单片机U1的UART5_TX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U8的UART1_RX端与单片机U1的UART5_RX 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U8的RESET端与单片机U1的RESET_7S4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U8的Reload端与单片机U1的Reload_7S4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4G无线传输模块U8的型号为USR-LTE-7S4,可以把采集到外部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无线传输到所配备的数据平台上,简单的操作化,支持的无线输出协议也多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路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的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和无线通信电路;通过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采集信号输入端,输出通信电路将采集到的数据快速上传到云端,提高了分析仪的通信速率和数据处理能力;且单片机方便调试,从而减少调试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12DVC转化电路、5V转化电路、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无线通信电路和数据处理中心电路;
所述12DVC转化电路用于转化输出5V电压和12V电压,所述12DVC转化电路的12V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输入通信电路、第二输入通信电路和无线通信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5V转化电路的输入端与12DVC转化电路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用于将5V电压转化输出为3.3—3.5V电压,所述5V转化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通信电路、数据存储芯片和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和第二输入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芯片和无线通信电路均与数据处理中心电路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12DVC转化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十七电容器、电感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LX端、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BST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VD端串联第三电容器后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SGDN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FB端、第十七电容器的第一端和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ON/OFF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的VIN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5V转化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第四电容器、第五电容器和第六电容器,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IN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ON/OFF端、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第五电容器的第一端和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GND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的VOUT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六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二二极管、第九电阻器、第十四电容器、第十五电容器和第十六电容器,所述第九电阻器的第一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器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器的第一端和单片机的VDDA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SSA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器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单片机的VBAT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十六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通信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第一485端口、第七电容器、第八电容器、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双向二极管、第三双向二极管、第一抗干扰电阻器和第二抗干扰电阻器,所述第一485端口的VIN端分别与第七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485端口的A1485端串联第一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三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A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485端口的B1485端串联第二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三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四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B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八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器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DI端与单片机的USART1_TX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的EN1_485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芯片的RO端与单片机的USART1_RX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通信电路包括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第二485端口、第九电容器、第十电容器、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四双向二极管、第五双向二极管、第六双向二极管、第三抗干扰电阻器和第四抗干扰电阻器,所述第二485端口的VIN端分别与第九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485端口的A2485端串联第三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A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485端口的B2485端串联第四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六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六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B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十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第十电容器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DI端与单片机的USART2_TX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的EN2_485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芯片的RO端与单片机的USART2_RX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信电路包括第三电平转换芯片、485数据输出接口、第五抗干扰电阻器、第六抗干扰电阻器、第七双向二极管、第八双向二极管、第九双向二极管、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和第十一电容器,所述485数据输出接口的A3485端串联第五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七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八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七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A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器的第二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485数据输出接口的B2485端串联第六抗干扰电阻器后分别与第八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九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第八电阻器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B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VCC端分别与3.3—3.5V电压输出端和第十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第八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和第十一电容器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DI端与单片机的USART3_TX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DE端和RE端均与单片机的EN3_485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平转换芯片的RO端与单片机的USART3_RX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芯片的VCC端与3.3—3.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芯片的RE端与单片机的REload_H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4G无线传输模块、第十二电容器和第十三电容器,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VIN端分别与第十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和12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UART1_TX端与单片机的UART5_TX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UART1_RX端与单片机的UART5_RX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RESET端与单片机的RESET_7S4端连接,所述4G无线传输模块的Reload端与单片机的Reload_7S4端连接。
CN202221723062.1U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Active CN217587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3062.1U CN217587643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3062.1U CN217587643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7643U true CN21758764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3062.1U Active CN217587643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7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7144U (zh) 基于ZigBee、3G网络的温室无线远程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
CN108613703A (zh) 多种类数据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2130942A (zh) 一种基于ZigBee、3G网络的温室无线远程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
CN101996478A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CN210466074U (zh) 一种井场装备参数采集装置
CN209247120U (zh) 基于平衡罩式压力传感器水位测量系统
CN217587643U (zh) 一种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分析仪电路
CN108540956B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器及其组网方法
CN201522775U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CN208369860U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器
CN114143630A (zh) 一种远程采集大数据采集终端及其方法
CN210924897U (zh) 一种基于微网储能系统的数据采集器
CN210719243U (zh) 基于LoRa扩频技术的工厂车间用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CN209980043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终端数据采集无线传输装置
CN203786221U (zh) 一种具有两路rs485接口的能效数据采集终端
CN207410320U (zh) 一种将4-20mA电流信号转换成RS485信号的信号转换器
CN209181806U (zh) 一种环境监测系统
CN220965065U (zh) 一种隧道气体监测数据采集的电路及装置
CN217237860U (zh) 基于LoRa技术的智慧果园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CN201298440Y (zh) 10kv载波测控一体化智能变压器
CN201749552U (zh) 一种无线电力数据传终端装置
CN208383196U (zh) 智能粮仓远程监测系统
CN215867851U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交互系统
CN209014934U (zh) 传感器和数据监测装置
CN210222546U (zh) 基于物联网的多元信息感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3

Address after: Room 509B, Building B, Xi'an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 No. 996 Tianguqi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Lec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645, Unit 1, Building 3, Yicuiyuan Xi'an Phase II Community, No. 11 Tangyan South Road, High-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Lec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