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2366U -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2366U
CN217582366U CN202221832784.0U CN202221832784U CN217582366U CN 217582366 U CN217582366 U CN 217582366U CN 202221832784 U CN202221832784 U CN 202221832784U CN 217582366 U CN217582366 U CN 217582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lade
sleeve
fan blade
central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27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国藩
刘立生
武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ous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ous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ous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ous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27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2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2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2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风叶机构包括中心套管、环绕所述中心套管设置的多个风叶组件以及与所述风叶组件传动连接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由所述驱动器驱动的第一滑架和/或第二滑架,所述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设置于所述中心套管内并沿所述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排布;每一所述风叶组件包括叶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一滑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二滑架。通过对叶片的调节,能够有效扩大利用风能的范围,并在较宽的风速范围实现稳定的风轮转速和发电电压。在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时,也可以通过收拢叶片来抵抗。

Description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用电大国,无论是生活用电、工业用电还是基础公共设施用电方面都消耗巨大。为满足供电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风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没有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技术中的风力发电机主要有水平轴风叶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叶风力发电机两大类,其中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较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不选择风向、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然而,目前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叶片结构固定使得整体上尺寸极大,存在不易运输、安装维护不方便等缺点,而且一旦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存在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可收缩的风叶机构及风力发电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叶机构,包括中心套管、环绕所述中心套管设置的多个风叶组件以及与所述风叶组件传动连接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由所述驱动器驱动的第一滑架和/或第二滑架,所述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设置于所述中心套管内并沿所述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排布;每一所述风叶组件包括叶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一滑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二滑架,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在所述驱动器的作用下沿所述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相对移动而使得所述叶片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中心套管。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丝杠轴,所述丝杠轴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滑架与所述第一螺纹段螺旋配合,所述第二滑架与所述第二螺纹段螺旋配合。
优选地,所述中心套管上开设有多条沿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中心套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架/第二滑架通过每一所述滑槽与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架包括第一滑块以及环绕所述第一滑块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瓣,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瓣穿过其中一所述滑槽并与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
所述第二滑架包括第二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多个第二连接瓣,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瓣穿过其中一所述滑槽并与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叶片和中心套管垂直时,所述叶片远离所述中心套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叶片的铰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叶片和中心套管平行时,所述叶片靠近所述中心套管。
优选地,所述叶片为碳钎维材质,和/或,所述中心套管为碳钎维材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包括支座、设置于所述支座内的发电机、以及以上所述的风叶机构,所述风叶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上并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驱动器之间连接有无线旋转耦合器,所述发电机的定子的输出端经过无线旋转耦合器与所述驱动器的定子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快装连接器,所述支座内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支座靠近所述风叶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快装连接器与所述上轴承抵顶定位,且所述快装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风叶机构和所述传动轴,通过快装连接器的快速拆卸和装配,可使风叶机构与所述传动轴快速分开或连接,快速连接器优选蓝盘链接、或锁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壳、下支撑组件以及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套管、上支撑轴和所述上轴承,所述上支撑轴通过所述上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支撑套管内;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撑套管、下支撑轴和下轴承,所述下支撑轴通过所述下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支撑套管内;所述上支撑套管与所述下支撑套管可伸缩地配合,所述上支撑轴与所述下支撑轴相插接构成所述传动轴,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底壳内。
优选地,所述支座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锁定所述上支撑套管与所述下支撑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锁紧机构为扳扣式锁紧、螺栓式锁紧、夹头式锁紧或偏心式锁紧。
优选地,还包括多根缆绳,所述支座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拉线孔,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拉线孔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纤固定于地面。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风叶机构包括中心套管、直线驱动机构、和多个风叶组件,每一风叶组件包括叶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直线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改变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角度关系,使得多个叶片向内靠拢或向外展开。通过对叶片的调节,能够有效扩大利用风能的范围,并在较宽的风速范围实现稳定的风轮转速和发电电压。在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时,也可以通过收拢叶片来抵抗台风损坏风力发电机,延长风机使用寿命、减少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5为图4的B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另一局部剖面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电路控制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支撑轴与下支撑轴的配合截面;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风叶机构、101-驱动器、110-中心套管、111-滑槽、112-遮雨罩、120- 直线驱动机构、121-第一滑架、1211-第一滑块、1212-第一连接瓣、122-第二滑架、1221-第二滑块、1222-第二连接瓣、123-驱动电机、124-丝杠轴、1241- 第一螺纹段、1242-第二螺纹段、125-无线旋转耦合器、126-螺杆轴承、130- 风叶组件、131-叶片、132-第一连接杆、133-第二连接杆、200-支座、201-传动轴、210-底壳、220-下支撑组件、221-下支撑套管、222-下支撑轴、223-下轴承、230-上支撑组件、231-上支撑套管、232-上支撑轴、233-上轴承、240- 锁紧机构、250-缆绳、251-拉线孔、252-固定纤、260-快装连接器、261-上法兰、262-下法兰、300-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照附图1和附图7,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叶机构100,优选地用于风力发电。
风叶机构100包括中心套管110、设置于中心套管110内的直线驱动机构 120、以及与直线驱动机构120传动连接的多个风叶组件130;直线驱动机构120 包括驱动器101,以及由驱动器101驱动的可沿中心套管110的轴向运动的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上下间隔布置。风叶组件130环绕套管110均匀间隔设置,每一风叶组件130包括叶片131、第一连接杆132和第二连接杆133,第一连接杆132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叶片131 和第一滑架121,第二连接杆133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叶片131和第二滑架122。直线驱动机构120驱动其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改变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与中心套管的角度关系,来打开或收拢叶片131。
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当直线驱动机构120的驱动器101驱动第一滑架121 和第二滑架122相互远离,至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与中心套管110 的轴向方向垂直时,叶片131距离中心套管110的距离最远,多个叶片131呈打开状态,风叶机构100可以在较小风力的作用下转动。当直线驱动机构120 驱动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相互靠近,使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 133与中心套管110的轴向方向平行时,叶片131贴合在中心套管的外侧,距离中心套管110的距离最近,多个叶片131呈收拢状态,整体尺寸减小,方便运输、安装、还可抵御抗强台风等。
较佳地,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的长度相当,叶片131在打开状态时,叶片与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相垂直。较佳地,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与叶片的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相间隔,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的长度之和,如此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可以有90度的转动范围,使得叶片完全收拢而与中心套管相贴。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相向移动将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调整至与中心套管垂直,背向移动将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调整至与中心套管平行。
在另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其中之一沿轴向移动,其中之另一在轴向上固定不动,同样可以使得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产生相对移动。如第一滑架121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接杆132倾斜,进而带动叶片131移动,由于第二滑架122轴向固定,叶片131移动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杆133倾斜,最终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可以转动至与中心套管110垂直或者平行的状态,实现叶片131的打开和收拢。
较佳地,直线驱动机构120还与一自动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外界的风力大小控制直线驱动机构120的启停,自动调整叶片131的状态。比如可在风力过大时自动收拢叶片131,避免叶片131受损,本实用新型叶片131完全收回时,可以抵抗台风(40米/秒);风力适当,如风速范围2-20米/秒时自动调整叶片131展开的大小,从而稳定叶轮的转速、有效的扩大利用风能的范围。另外,在风叶机构100的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也可以使得叶片131保持在收拢状态以减小整体尺寸。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风叶机构100包括中心套管110、直线驱动机构120、和多个风叶组件130,每一风叶组件130包括叶片131、第一连接杆132和第二连接杆133,直线驱动机构120通过驱动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改变第一连接杆132和第二连接杆133的角度关系,使得多个叶片131向内靠拢或向外展开。通过对叶片131的调节,能够有效扩大利用风能的范围,并在较宽的风速范围实现稳定的风轮转速和发电电压。在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时,也可以通过收拢叶片131来抵抗台风损坏风力发电机,减少维护费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驱动器101包括驱动电机123和丝杠轴 124,丝杠轴124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1241和第二螺纹段1242,第一滑架121与第一螺纹段1241螺旋配合,第二滑架122与第二螺纹段1242螺旋配合,驱动电机123与丝杠轴124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 1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由于丝杠轴124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个螺纹段,可同时带动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实现调节叶片 131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丝杠轴124可以与第一滑架121螺合,与第二滑架122 间隙配合,第二滑架122轴向固定,如此电机驱动第一滑架121相对于第二滑架122上下移动,实现叶片131的收拢与打开。当然,丝杠轴124也可以与第二滑架121螺合,与第一滑架121间隙配合,第一滑架121轴向固定。另外,电机123与第一滑架121、第二滑架122之间也可以有其它传动方式,只要能驱动第一滑架121和/或第二滑架122在轴向上移动即可,不以图示实施例的丝杠传动为限。
进一步地,驱动电机123优选为步进电机,也可以是直流电机、伺服电机等,驱动电机123包括可以相对转动的转子和定子,其中转子与丝杠轴124固定连接,定子与中心套管110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23启动时,通过其转子、丝杠轴124驱动第一滑架121和第二滑架122相对中心套管110在轴向上移动,使得叶片131收拢或者张开。在风力发电模式下,叶片131带动中心套管110、电机定子等一起随风转动。较佳地,丝杠轴124通过轴承126可转动地安装于中心套管110内,风叶轴承126优选地为滚珠轴承,其外圈与中心套管110过盈配合、内圈与丝杠轴124过盈配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滚珠以形成滚动摩擦。在驱动电机123的驱动下,转子带动丝杠轴124正、反转动,实现叶片 131的收缩与展开。
优选地,中心套管110上开设有多条沿轴向延伸的滑槽111,第一滑架121 包括与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滑块1211以及环绕第一滑块1211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瓣1212,每一第一连接瓣1212穿过其中一滑槽111与其中一第一连接杆132铰接;同样地,第二滑架122包括与第二螺纹段配合的第二滑块1221 以及环绕第二滑块1221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瓣1222,每一第二连接瓣1222穿过其中一滑槽111与其中一第二连接杆133铰接。滑槽111一方面用于避让并导引第一连接瓣1212和第二连接瓣1222的上下滑动,使得第一滑架121、第二滑架122能够的移动保持较好的同轴性;另一方面用于对第一滑块1211和第二滑块1221进行周向上的限位,使风叶组件130在转动的时候带动中心套管 110一起转动。中心套管11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遮雨罩112,遮雨罩112呈圆锥状,用于防止雨水进入中心套管110内。
优选地,叶片131可以为碳钎维材质,中心套管110也可以为碳钎维材质,以减少风叶机构100的重量。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用于连接叶片131 及滑架的铰链可选用0-90度的单向开合铰链。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包括支座200、设置于支座200内的发电机300、以及设置于支座200上的上述风叶机构100。发电机 300可以为多极永磁同步发电机,包括可以相对转动的转子和定子,风叶机构 100与发电机300的转子传动连接,风叶机构100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发电机 300的转子转动而切割定子的磁力线,使得定子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下装式风力发电机还包括无线旋转耦合器125,无线旋转耦合器125电连接于发电机300输出端和驱动电机123的输入端之间,其定子与固定套管231 机械连接、其转子与风叶机构100机械连接,通过无线旋转耦合器125定转子的磁路间隙,将发电机300所产生的电能无线耦合到旋转的风叶机构100作为驱动电机123的电源。请参照附图8,多极永磁同步发电机300发出三相交流电,电势正比于转速,交流电经过无线旋转耦合器125的整流稳压驱动电路等,供给驱动电机123。
请参照附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快装连接器260,支座200内设置有传动轴201,支座200靠近风叶机构100的一端设置有上轴承233,快装连接器260与所述上轴承233抵顶定位并压靠在上轴承233上,且快装连接器260的两端分别连接风叶机构100和传动轴201,使得风叶机构 100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轴201带动发电机300的转子转动。优选地,快装连接器260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上法兰261和下法兰262,上法兰261设置于中心套管220的底部,下法兰262与传动轴20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传动轴201 能够跟随风叶机构10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支座200可以包括底壳210、设置于底壳210上的下支撑组件 220以及与下支撑组件220可伸缩地配合的上支撑组件230;发电机300设置于底壳210内,风叶机构100连接于上支撑组件230的顶部。上支撑组件230与下支撑组件220之间可伸缩地配合以便于调节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整体高度。发电机300设置于底壳210内(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的底部)不仅大大减轻了下装式风力发电机上部的重量,解决了传统风力发电机头重脚轻的问题,也提升了下装式风力发电机现场拆装维护和运输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上支撑组件230包括上支撑套管231、上支撑轴232和上轴承 233,上支撑轴232通过上轴承233可转动地安装于上支撑套管231内;下支撑组件220包括下支撑套管221、下支撑轴222和下轴承223,下支撑轴222通过下轴承223可转动地安装于下支撑套管221内。其中,上支撑套管231与下支撑套管221可拆卸地连接,上支撑轴232与下支撑轴222相插接构成传动轴201,上支撑轴232和下支撑轴222相插接的深度决定了传动轴201的长度,上支撑组件230的上支撑套管231在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上轴承233,上轴承233可以通过轴承座或轴承螺母与上支撑套管231锁紧。风叶机构100与上支撑轴232 连接,发电机300的转子与下支撑轴222连接,风叶机构100转动时带动上支撑轴232与下支撑轴222一起转动,进而带动与下支撑轴222连接的发电机300 一起转动,将风力转化为电能。
优选地,支座200还包括锁紧机构240,上支撑套管231与下支撑套管221 滑动配合,锁紧机构240锁定上支撑套管231与下支撑套管221之间的相对位置。请参照附图10,锁紧机构240可以为扳扣式锁紧、螺栓式锁紧、夹头式锁紧或偏心式锁紧等等。当锁紧机构240松开时,上支撑套管231可以相对于下支撑套管221上下插接滑动,为了便于插接安装,下支撑轴222可以相对于下支撑套管221高出2-10mm,使得下支撑轴的顶端可以伸出至下支撑套管之外,方便与上支撑轴232相插接,并调整好上支撑套管231与下支撑套管221之间的相对位置后,紧固锁紧机构240实现位置的锁定。
进一步地,下支撑轴222可以通过联轴器与多极永磁发电机300的转轴连接并带动多极永磁发电机300旋转发电,下支撑套管221则可以通过其底部的安装法兰盘固定连接于底壳210上表面,多极永磁发电机300通过其上部安装兰盘安装于底壳210内部上方。其中,请参照附图9,上支撑轴232和下支撑轴222其中之一形成有内孔,其中至另一与该内孔相插接。上支撑轴232和下支撑轴222相插接构成传动轴201,上支撑轴232和下支撑轴222相插接的深度决定了传动轴201的长度。内孔可以为多边形、椭圆型或其它非圆形的异型孔,内孔的设置使得上支撑轴232和下支撑轴222之间可滑动插接,同时在转动时会一同转动。锁紧机构240可以为螺栓锁紧机构240、锥度螺口锁紧机构 240、板扣锁紧机构240、偏心锁紧机构240等等。
优选地,支座200还包括多根缆绳250,上支撑组件23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拉线孔251,缆绳250的一端与拉线孔251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纤252固定于地面。拉线孔251和缆绳250的数量至少为3个,通过至少3根缆绳250 将风力发电机进行周向固定,防止风力发电机300被强风吹倒。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3)

1.一种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套管、环绕所述中心套管设置的多个风叶组件以及与所述风叶组件传动连接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由所述驱动器驱动的第一滑架和/或第二滑架,所述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设置于所述中心套管内并沿所述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排布;每一所述风叶组件包括叶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一滑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二滑架,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在所述驱动器的作用下沿所述中心套管的轴向方向相对移动而使得所述叶片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中心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丝杠轴,所述丝杠轴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滑架与所述第一螺纹段螺旋配合,所述第二滑架与所述第二螺纹段螺旋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管上开设有多条沿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中心套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架/第二滑架通过每一所述滑槽与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架包括第一滑块以及环绕所述第一滑块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瓣,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瓣穿过其中一所述滑槽并与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
和/或,所述第二滑架包括第二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多个第二连接瓣,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瓣穿过其中一所述滑槽并与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叶片和中心套管垂直时,所述叶片远离所述中心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叶片的铰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叶片和中心套管平行时,所述叶片靠近所述中心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碳钎维材质,和/或,所述中心套管为碳钎维材质。
8.一种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设置于所述支座内的发电机、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叶机构,所述风叶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上并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驱动器之间连接有无线旋转耦合器,所述发电机的定子的输出端经过无线旋转耦合器与所述驱动器的定子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装连接器,所述支座内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支座靠近所述风叶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快装连接器与所述上轴承抵顶定位,且所述快装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风叶机构和所述传动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壳、下支撑组件以及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套管、上支撑轴和所述上轴承,所述上支撑轴通过所述上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支撑套管内;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撑套管、下支撑轴和下轴承,所述下支撑轴通过所述下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支撑套管内;所述上支撑套管与所述下支撑套管可伸缩地配合,所述上支撑轴与所述下支撑轴相插接构成所述传动轴,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底壳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锁定所述上支撑套管与所述下支撑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锁紧机构为扳扣式锁紧、螺栓式锁紧、夹头式锁紧或偏心式锁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装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缆绳,所述支座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拉线孔,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拉线孔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纤固定于地面。
CN202221832784.0U 2022-07-14 2022-07-14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Active CN217582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2784.0U CN217582366U (zh) 2022-07-14 2022-07-14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2784.0U CN217582366U (zh) 2022-07-14 2022-07-14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2366U true CN217582366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5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2784.0U Active CN217582366U (zh) 2022-07-14 2022-07-14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2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336B (zh) 具有对立旋转叶片的风力设备
KR101415100B1 (ko) 수직 풍력발전기
CA2734748A1 (en) Folding blade turbine
CN103047084A (zh) 一种伞形风力发电机组及工作方法
CN205142077U (zh) 一种垂直轴风光互补智能发电系统
US20180198349A1 (en) Support element, in particular stator support element and/or rotor support element, system of support elements, generator support, generator, generator support system, nacelle of a wind turbine,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generator support system
CN217582366U (zh) 风叶机构及下装式风力发电机
CN102979667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轮
CN104518731B (zh) 基站聚风光伏发电系统
CN217462411U (zh) 风叶机构及上装式风力发电机
CN20629036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风车式发电机
CN210396968U (zh) 一种折叠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WO2015123925A1 (zh) 装配门扇形叶片及可伸缩风轮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CN206246286U (zh) 一种轮毂与发电机外转子复合的并联式直驱风力发电机
CN212130670U (zh) 一种双涡轮风力发电装置
CN210714927U (zh) 一种伞形风力机新型调节机构
CN209709867U (zh) 一种伞形风力机用新型永磁同步发电机
CN216741817U (zh) 一种风轮变锥调节机构
CN219827045U (zh)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用防雷接地机构
CN113323810B (zh) 基于三组发电机的升降式三翼小型风力发电设备
US20230072624A1 (en) Wind turbine nacelles
CN216929915U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混合发电机
CN203548068U (zh) 一种风、光发电机
CN109826757A (zh) 一种链轮传动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2123682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止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