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9900U -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 Google Patents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9900U
CN217579900U CN202220809884.5U CN202220809884U CN217579900U CN 217579900 U CN217579900 U CN 217579900U CN 202220809884 U CN202220809884 U CN 202220809884U CN 217579900 U CN217579900 U CN 217579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fixed
tidal
columns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98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ikeqi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ikeqi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ikeqi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ikeqi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098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9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9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9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固定柱、活动柱、防滑板及升降机构,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停止移动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整体的抗风性,稳定性高;通过双驱动电机的升降驱动,可以使两侧的防滑板分开驱动,以应对路面不平、斜坡的影响,确保防滑效果;通过固定罩、刷毛、清理板及弹性伸缩机构,可以在机器人行走时,对机器人行走路线上的碎石等进行提前清理,避免碎石等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行走;通过防雨罩,可以避免户外雨雪对驱动电机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潮汐车道是指城市内部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车道,潮汐车道上一般会安装可动护栏,以对车道进行分离,护栏一般通过潮汐机器人进行移动。
现有的潮汐机器人一般会设置车轮机构用于潮汐机器人的行走,但是正是用于其可以行走,所以导致机器人底部与道路的接触面积较小,且摩擦力较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遭遇恶劣天气,易导致潮汐机器人移位,从而导致潮汐护栏歪斜,严重会影响车辆行驶,为此,我们提出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设置固定柱、活动柱、防滑板及升降机构,可以解决潮汐机器人与地面接触面积及摩擦力较小,导致易移位、歪斜的问题,且通过两个驱动电机的设置,可以解决路面不平导致防滑效果较差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两个固定柱、两个活动柱、两个防滑板及两个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位于机器人本体的两个外侧壁下端设置,两个所述活动柱均位于同侧防滑板的端部固定设置;
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驱动螺杆,所述固定柱的柱端开设有与活动柱相匹配的圆槽,所述活动柱的柱壁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圆槽的槽壁开设有两个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驱动螺杆位于圆槽的槽底转动设置,所述活动柱的柱端开设有与驱动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活动柱通过螺纹孔与驱动螺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防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螺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防滑板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停止移动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整体的抗风性,稳定性高,且通过双电机的升降驱动,可以使两侧的防滑板可以分开驱动,以应对路面不平、斜坡的影响,确保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防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罩,每个所述固定罩的内部均固定设有连接板,每个所述固定罩的下方均设有清理板,每个所述清理板远离同侧固定罩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刷毛,每个所述固定罩均连接有弹性伸缩机构并通过弹性伸缩机构与同侧清理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器人行走时,可以通过刷毛对机器人行走路线上的碎石等进行提前清理,避免碎石等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固定柱相向一侧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角板,两个所述角板相向的一端均与机器人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角板,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与两个固定柱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同侧连接板端部的T形杆,所述T形杆的杆端与清理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的水平部端部与连接板的端部之间共同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T形杆的竖直部杆壁活动套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伸缩,在将防滑板收起后,可以自动将清理板弹出,在停止移动后,可以使清理板有一定的收缩空间。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清理板远离同侧固定罩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柱,每个所述限位挡柱的下端均高于同侧刷毛的下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尽量避免刷毛被过度挤压导致损坏。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均套设有防雨罩,两个所述防雨罩均位于同侧固定柱的柱端固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雨罩,可以避免户外雨雪对驱动电机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清理板的位置分别与机器人本体的四个车轮位置呈相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清理板可以对机器人本体行走路线上的异物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柱、活动柱、防滑板及升降机构,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停止移动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整体的抗风性,稳定性高,且通过双电机的升降驱动,可以使两侧的防滑板可以分开驱动,以应对路面不平、斜坡的影响,确保防滑效果;
2、通过固定罩、刷毛、清理板及弹性伸缩机构,可以在机器人行走时,对机器人行走路线上的碎石等进行提前清理,避免碎石等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3、通过防雨罩,可以避免户外雨雪对驱动电机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两个升降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固定罩的横截面图。
图中,1、机器人本体;2、固定柱;3、活动柱;4、防滑板;5、驱动螺杆;6、驱动电机;7、固定罩;8、连接板;9、清理板;10、刷毛;11、角板;12、T形杆;13、弹簧;14、限位挡柱;15、防雨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两个固定柱2、两个活动柱3、两个防滑板4及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固定柱2分别位于机器人本体1的两个外侧壁下端设置,两个活动柱3均位于同侧防滑板4的端部固定设置;
每个防滑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罩7,每个固定罩7的内部均固定设有连接板8,每个固定罩7的下方均设有清理板9,每个清理板9远离同侧固定罩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刷毛10,每个固定罩7均连接有弹性伸缩机构并通过弹性伸缩机构与同侧清理板9连接。
在机器人本体1需要行走时,两个防滑板4需要收起一定高度,此时在行走时,通过清理板9上的刷毛10,可以对机器人本体1车轮移动路线上的异物进行提前清理,尽量避免异物影响机器人本体1的正常行走。
参照图1,每个清理板9的位置分别与机器人本体1的四个车轮位置呈相对应设置。
通过此种设置,确保刷毛10可以对机器人本体1行走路线上的异物进行清理。
参照图3,每个弹性伸缩机构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同侧连接板8端部的T形杆12,T形杆12的杆端与清理板9的端部固定连接,T形杆12的水平部端部与连接板8的端部之间共同固定设有弹簧13,弹簧13与T形杆12的竖直部杆壁活动套接。
在两个防滑板4收起一定高度后,在弹簧13的作用下,可以使T形杆12下移,此时T形杆12可以将清理板9顶出,从而可以使刷毛10与地面接触。
参照图3,每个清理板9远离同侧固定罩7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柱14,每个限位挡柱14的下端均高于同侧刷毛10的下端设置。
通过限位挡柱14,可以尽量避免刷毛10在防滑板4放下时被过度挤压导致损坏。
参照图2,两个升降机构均包括驱动螺杆5,固定柱2的柱端开设有与活动柱3相匹配的圆槽,活动柱3的柱壁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圆槽的槽壁开设有两个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驱动螺杆5位于圆槽的槽底转动设置,活动柱3的柱端开设有与驱动螺杆5相匹配的螺纹孔,活动柱3通过螺纹孔与驱动螺杆5的杆壁螺纹连接,固定柱2远离防滑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与驱动螺杆5连接,两个驱动电机6的外侧均套设有防雨罩15,两个防雨罩15均位于同侧固定柱2的柱端固定设置。
通过防雨罩15,可以避免户外雨雪对驱动电机6造成影响。
参照图1-2,两个固定柱2相向一侧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角板11,两个角板11相向的一端均与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角板11,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1与两个固定柱2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将多个机器人本体1放置在潮汐车道合适的位置,相邻两个机器人本体1之间通过护栏连接;
在需要移动护栏时,多个机器人本体1同时工作,直至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启动两个驱动电机6,两个驱动电机6可以带动两个驱动螺杆5转动,在同侧两个滑块及固定柱2的配合下,可以使同侧活动柱3下移,从而可以带动同侧防滑板4下移,直至与地面稳定相抵,通过防滑板4与地面相抵,可以增加机器人本体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摩擦力,从而可以提高其放置的稳定性,抗风性能好,而通过将两个防滑板4通过两个驱动电机6进行分开驱动,可以降低路面不平的影响,使两个防滑板4可以充分与同侧路面稳定紧密的相抵,确保防滑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两个固定柱(2)、两个活动柱(3)、两个防滑板(4)及两个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柱(2)分别位于机器人本体(1)的两个外侧壁下端设置,两个所述活动柱(3)均位于同侧防滑板(4)的端部固定设置;
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驱动螺杆(5),所述固定柱(2)的柱端开设有与活动柱(3)相匹配的圆槽,所述活动柱(3)的柱壁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圆槽的槽壁开设有两个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驱动螺杆(5)位于圆槽的槽底转动设置,所述活动柱(3)的柱端开设有与驱动螺杆(5)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活动柱(3)通过螺纹孔与驱动螺杆(5)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2)远离所述防滑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与驱动螺杆(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滑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罩(7),每个所述固定罩(7)的内部均固定设有连接板(8),每个所述固定罩(7)的下方均设有清理板(9),每个所述清理板(9)远离同侧固定罩(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刷毛(10),每个所述固定罩(7)均连接有弹性伸缩机构并通过弹性伸缩机构与同侧清理板(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柱(2)相向一侧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角板(11),两个所述角板(11)相向的一端均与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同侧连接板(8)端部的T形杆(12),所述T形杆(12)的杆端与清理板(9)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12)的水平部端部与连接板(8)的端部之间共同固定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与T形杆(12)的竖直部杆壁活动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清理板(9)远离同侧固定罩(7)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柱(14),每个所述限位挡柱(14)的下端均高于同侧刷毛(10)的下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电机(6)的外侧均套设有防雨罩(15),两个所述防雨罩(15)均位于同侧固定柱(2)的柱端固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清理板(9)的位置分别与机器人本体(1)的四个车轮位置呈相对应设置。
CN202220809884.5U 2022-04-09 2022-04-09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Active CN217579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9884.5U CN217579900U (zh) 2022-04-09 2022-04-09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9884.5U CN217579900U (zh) 2022-04-09 2022-04-09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9900U true CN21757990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0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9884.5U Active CN217579900U (zh) 2022-04-09 2022-04-09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9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4660U (zh) 盘刷式交通护栏清洗车
CN217579900U (zh) 潮汐机器人的双电机升降机构
CN108643656B (zh) 升降横移式立体机械车库
CN107761621B (zh) 多级齿轮驱动清扫式保洁车
CN110374035B (zh) 一种桥梁护栏多角度清洗机
CN207513275U (zh) 一种不破坏地表及其上附着物的停车位
CN204715828U (zh) 一种升降横移类车库用升降导向装置
CN114198684B (zh) 一种led灯体以及具有该led灯体的led路灯
CN218264886U (zh) 一种升降平台顶部排水结构
CN211484323U (zh) 带多组吸附行走装置的越障幕墙机器人
CN209322414U (zh) 悬臂式车辆升降装置
CN110280503B (zh) 一种变压器防尘装置
CN218322526U (zh) 一种道路桥梁防撞护栏美观清洗设备
CN210658171U (zh) 一种具有较好清洗效果的路桥围栏清洗装置
CN215482603U (zh) 车路协同模式下基于自移动式潮汐车道的防撞装置
CN206828935U (zh) 一种适用于道路养护的井盖切割设备
CN212934033U (zh) 一种城市环保用的警示牌
CN108221791B (zh)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环保型桥梁护栏墩柱
CN220855856U (zh) 一种可清洗灯罩的红绿灯
CN219895581U (zh) 一种图书馆书架清理机
CN209482796U (zh) 具有防倾倒机构的停车装置
CN210264294U (zh) 一种砂库门
CN215621898U (zh) 一种车轮胎清洗用夹持装置
CN215368989U (zh) 一种平面移动车库用滑动架
CN218243463U (zh) 一种具有清扫积雪结构的光伏电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