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8623U -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8623U
CN217578623U CN202221534397.9U CN202221534397U CN217578623U CN 217578623 U CN217578623 U CN 217578623U CN 202221534397 U CN202221534397 U CN 202221534397U CN 217578623 U CN217578623 U CN 217578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net
self
net
housing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4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彩英
黎绮璇
邱茂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kong Zihua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i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4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8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8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8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进水口,下部设出水口,内部中部设生态基层,所述生态基层包括固定装置和附着藻菌的生态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生态基位于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之间。本实用新型设置附着藻菌的生态基层,利用藻菌的生理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曝气量。采用的生态基具有生物载量大特点,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

Description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碳氮磷失衡的污水处理中,常常会由于碳源不足,而导致生物除磷和脱氮效果不佳,因此常常会选择投加除磷剂或者额外添加碳源进行处理,但选择投加除磷剂往往不适用于养殖尾水处理中,因为添加了除磷剂之后会影响养殖鱼塘的尾水循环利用,含有除磷剂的水不利于养殖行业,会给鱼类带来致病风险。额外添加碳源则会增加剩余污泥量和加大运营成本,不利于养殖户们的长久发展。因此如何在保证出水水质的条件下,减少基建成本和节省水处理成本,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与排放等问题是水处理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菌藻共生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体中的CO2、NH4 +-N和磷酸盐等合成自身代谢所需物质或者自身细胞,并能够向水体中释放小分子有机物和O2,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强周围好氧细菌的活性;好氧细菌则利用藻类产生O2将含碳有机物进行分解,生成CO2和H2O;将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通过氨化作用生成NH4 +-N,然后进行硝化作用,生成NO2 -和NO3 -;含磷有机物则被降解为正磷酸盐,此过程中可以产生能量用以供给细菌的代谢活动。同时细菌作为重要的分解者,还能够利用藻类代谢过程中分泌的有机物质及死亡的藻细胞。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了污水的生物净化。因此可以利用细菌和藻细胞之间的共生关系构建污水净化系统,以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养殖尾水水质净化过程中不能添加药剂和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提供一种无需添加药剂以及营养物质、且污泥产生量极少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进水口,下部设出水口,内部中部设生态基层,所述生态基层包括固定装置和附着藻菌的生态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分别与壳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生态基位于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之间。
上格栅网为微小颗粒滤网,用于过滤水中的悬浮物;下格栅网为大孔径滤网。上格栅网位于距壳体空腔顶部15cm处,下格栅网位于距壳体空腔底部35cm处。
壳体内壁对应于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的位置,设置放置槽,放置槽自壳体内壁向壳体中心轴方向延伸,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的接近边缘的区域设置与放置槽槽边适配的放置孔,通过放置槽的槽边与放置孔的配合将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可拆卸安装在壳体内。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的接近边缘设置向下弯折的折边,通过折边与放置槽的槽边的配合安装在壳体内。
生态基由上部疏松层和下部密实层组成,疏松层有利于藻类生长,密实层则有利于菌类生长,生态基形状如水草形态,有利于生物膜与水流的接触,规格为1*0.6m~1*1.5m。
所述生态基层还包括至少一组全光谱LED灯组,全光谱LED灯组竖直放置,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全光谱LED灯组的安装密度和高度随着生态基的规格而改变。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出水口处。
过滤组件包括不锈钢微型滤池和方解石滤料组成,不锈钢微型滤池为多边形镂空结构柱体,柱体由不锈钢板穿洞而制成;方解石滤料置于不锈钢微型滤池内,为粒径为2~5mm的方解石颗粒,起到过滤截留藻菌的作用,避免藻菌流失。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进气管和曝气管,曝气管位于壳体底部,通过伸入壳体内的进气管与鼓风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附着藻菌的生态基层,利用藻菌的生理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曝气量。采用的生态基具有生物载量大特点,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外部装置少,只有鼓风机,整体耗能较低,在偏远地区还可结合太阳能板配合使用,实现零能耗。
3.本实用新型设置全光谱LED灯组,强化夜间和光照不足时藻类光合作用,提高处理效率并减少尾水处理占地面积。
4.本实用新型施工周期短,且无需特殊维护和专人运营。
5.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污水,可进行回用。
6.本实用新型装置专业技术要求较低,自动化程度高,高度集成化,可进行模块化生产。同时装置产泥量少。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省能耗等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养殖尾水处理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组件,2.全光谱LED灯组,3.生态基3,4-1上层格栅网,4-2下层格栅网,5鼓风机,6放置槽,7进水阀,8出水阀,9壳体,10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2所示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壳体9,为长方体,上部的右侧设有进水口7,下部的左侧设出水口8。壳体9内部中部设生态基层,包括固定装置和附着藻菌的生态基3。固定装置包括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分别与壳体9内壁可拆卸连接,生态基3位于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之间。具体地,壳体9内壁对应于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的位置,设置放置槽6,自壳体9内壁向壳体9中心轴方向延伸,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的接近边缘的区域设置与放置槽6槽边适配的放置孔,通过放置槽6的槽边与放置孔的配合将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可拆卸安装在壳体9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的接近边缘设置向下弯折的折边,通过折边与放置槽6的槽边的配合安装在壳体9内。上格栅网4-1为微小颗粒滤网,用于过滤水中的悬浮物;下格栅网4-2为大孔径滤网。上格栅网4-1位于距壳体9空腔顶部15cm处,下格栅网4-2位于距壳体9空腔底部35cm处。
生态基3由上部疏松层和下部密实层组成,疏松层有利于藻类生长,密实层则有利于菌类生长,生态基3形状如水草形态,有利于生物膜与水流的接触,规格为1*0.6m~1*1.5m。
生态基层还设置三组全光谱LED灯组2,全光谱LED灯组2竖直放置,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格栅网4-1和下格栅网4-2。全光谱LED灯组2的安装密度和高度可以随着生态基的规格而改变。
本实施例还包括过滤组件1,设置在壳体9内,且位于出水口处。过滤组件1包括不锈钢微型滤池和方解石滤料组成,不锈钢微型滤池为多边形镂空结构柱体,柱体由不锈钢板穿洞而制成;方解石滤料置于不锈钢微型滤池内,为粒径为2~5mm的方解石颗粒,起到过滤截留藻菌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包括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5、进气管和曝气管10,曝气管10位于壳体9底部,通过伸入壳体9内的进气管与鼓风机5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的工作过程,污水由壳体9的进水口7进入壳体9内,先经过上格栅网4-1,进行初步的过滤,再流入生态基3内进行处理,同时全光谱LED灯组2会起到强化藻的处理效率,然后初步处理完成的水流会自流入生态基3下方的空间内进行曝气处理,然后经过过滤组件1过滤后经出水口8排出装置外。

Claims (10)

1.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进水口,下部设出水口,内部中部设生态基层,所述生态基层包括固定装置和附着藻菌的生态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生态基位于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格栅网为微小颗粒滤网,所述下格栅网为大孔径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上格栅网位于距壳体空腔顶部15cm处,下格栅网位于距壳体空腔底部35c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壁对应于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的位置,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自壳体内壁向壳体中心轴方向延伸,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的接近边缘的区域设置与放置槽槽边适配的放置孔,通过所述放置槽的槽边与放置孔的配合将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基由上部疏松层和下部密实层组成,所述生态基形状如水草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基规格为1*0.6m~1*1.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基层还包括至少一组全光谱LED灯组,所述全光谱LED灯组竖直放置,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格栅网和下格栅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出水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不锈钢微型滤池和方解石滤料组成,所述不锈钢微型滤池为多边形镂空结构柱体,所述方解石滤料置于所述不锈钢微型滤池内,为粒径为2~5mm的方解石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进气管和曝气管,曝气管位于壳体底部,通过伸入壳体内的进气管与鼓风机连接。
CN202221534397.9U 2022-06-16 2022-06-16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Active CN217578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4397.9U CN217578623U (zh) 2022-06-16 2022-06-16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4397.9U CN217578623U (zh) 2022-06-16 2022-06-16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8623U true CN21757862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4397.9U Active CN217578623U (zh) 2022-06-16 2022-06-16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8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4080C2 (ru) Биореактор с захватом фотонов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102126794B (zh) 自由跌水充氧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CN103299943B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工厂化双循环养殖系统
CN203419821U (zh) 鱼池过滤系统
CN20462542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69231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469259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1123305Y (zh) 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
CN210620511U (zh)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雨淋补氧装置
CN217578623U (zh) 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生物自净装置
CN104030442B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0790387A (zh) 一种大型黑臭水体处理工艺
CN212024918U (zh) 一种生态氧化塘
CN206799375U (zh) 一种河道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1734120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
CN203922850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212293204U (zh) 一种立式微动力自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10127162U (zh) 一种多级过滤的生物倍增污水处理装置
CN207862070U (zh) 一种环境工程废水处理装置
CN103359830B (zh) 耦合曝气与集水膜元件的生物反应器
CN111908612A (zh)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脱氮的人工湿地耦合系统
CN208776415U (zh) 一种生态浮岛式河道净化一体机
CN209242848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01804268B (zh)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CN201676583U (zh)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25, 327, 3rd floor, block 22, Shunlian Machinery City, 18 Xingye Road,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ihua neighborhood committee,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unkong Zi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5, 327, 3rd floor, block 22, Shunlian Machinery City, 18 Xingye Road,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ihua neighborhood committee,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ihua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iological self-cleaning device based on algal bacterial symbiotic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Shunde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Shunkong Zihua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875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