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7082U -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7082U
CN217567082U CN202220515306.0U CN202220515306U CN217567082U CN 217567082 U CN217567082 U CN 217567082U CN 202220515306 U CN202220515306 U CN 202220515306U CN 217567082 U CN217567082 U CN 217567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in
oxygen
valv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153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5153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7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7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7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包括湿化器,所述湿化器包括雾化仓和补液装置,所述雾化仓包括相互盖合的仓盖和仓体,所述仓盖的上端与吸氧面罩相连通;所述仓体的底部设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外部套设有芯体,所述芯体的上端设有出雾孔,所述出雾孔的位置与所述文丘里管上端的出气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雾孔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文丘里管的下端与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补液装置与所述仓体相连通,用于向所述仓体内持续补充液体,所述补液装置向所述仓体内补液的速度可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湿化效果好、可持续补液,节省人力、治疗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缺氧的症状,适当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在吸氧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吸入干燥的气体,会导致鼻腔内干燥发痒,引起患者不适,且不利于患者咳痰。
为此,现有技术在吸氧管道中间设置雾化仓,以使氧气通入雾化仓进行湿化后再吸入患者体内,减少了患者吸氧过程中的不适感。但是雾化仓的容量有限,需要不断的补入液体,而手动向雾化仓内补充液体时需要首先使患者停止吸氧,将吸氧面罩取下,将雾化仓打开,并向其内部注入液体,此种方式,一方面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停止吸氧后发生风险的概率,另一方面,吸氧过程需要人为监控,以便及时补充液体,且操作十分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持续补液的加湿吸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加湿吸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包括湿化器,所述湿化器包括雾化仓和补液装置,所述雾化仓包括相互盖合的仓盖和仓体,所述仓盖的上端与吸氧面罩相连通;所述仓体的底部设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外部套设有芯体,所述芯体的上端设有出雾孔,所述出雾孔的位置与所述文丘里管上端的出气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雾孔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文丘里管的下端与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补液装置与所述仓体相连通,用于向所述仓体内持续补充液体,所述补液装置向所述仓体内补液的速度可调节。
优选的,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与所述仓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储液袋与所述仓体之间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用于调节液体流入仓体内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补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与所述氧气发生装置之间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分别与所述文丘里管、所述氧气发生装置、所述仓体和储液袋相连,用于控制当氧气发生装置向所述文丘里管输送氧气时所述储液袋向所述仓体中补入液体、氧气发生装置停止向所述文丘里管输送氧气时所述储液袋停止向所述仓体中补入液体。
优选的,所述开关阀包括内部中空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将所述阀体内部分隔为左右两个互相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下两端的阀体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文丘里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上下两端的阀体上分别设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仓体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储液袋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储液袋之间设有节流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阀块,所述阀块的右侧与阀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阀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其左侧始终与所述弹性膜相抵接,所述阀块上设有阀块通道,所述第一腔体内通入氧气引起所述弹性膜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推动所述阀块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阀块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头和所述第四接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芯体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挡板的底端设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芯体的底端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抵接于所述仓体内部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补液装置与所述仓体之间设有快插接头,所述快插接头用于连接使用时将所述补液装置与所述仓体之间连通、未连接使用时阻止所述仓体端的液体流出。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氧气发生装置与吸氧面罩之间设置了雾化仓,使得患者吸入的氧气保持湿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2)补液装置的设置,在患者吸氧过程中可持续不断的向储液腔内补入液体,无需使患者停止吸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也无需手动向储液腔内补充液体,并且不需要人为监控,节省了人力;
3)节流阀的设置,可以根据雾化仓内液体雾化的速度调节储液袋内的液体流出的速度,既能保证液体的及时补入,又避免储液腔内液体过量;
4)快插接头的设置,可以快速更换储液袋,保证了持续湿化的效果,并且更换时可以防止仓体端的液体流出而导致的仓体内的液体流尽,可靠性更强;
5)凹槽的设置,可以起到更好的湿化效果;凸起的设置,具有更好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后的液滴更细密,从而使得患者具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对患者的疗效起到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仓盖,11、连接管,12、出气管,13、挡板,14、凸块,2、仓体,21、文丘里管,211、出气孔,22、储液腔,23、防护板,3、芯体,31、出雾孔,32、凹槽,33、凸起,4、空隙,5、补液装置, 51、储液袋,52、节流阀,53、开关阀,531、阀体,5311、第一腔体,5312、第二腔体,5313、第一接头,5314、第二接头,5315、第三接头,5316、第四接头,532、弹性膜,533、阀块,5331、阀块通道,53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包括湿化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湿化器包括雾化仓和补液装置5,所述雾化仓包括相互盖合的仓盖1和仓体2,所述仓盖1的上端与吸氧面罩相连通;所述仓体2的底部设有文丘里管 21,所述文丘里管21的外部套设有芯体3,所述芯体3的上端设有出雾孔31,所述出雾孔31的位置与所述文丘里管21上端的出气孔2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雾孔31的上方设有挡板13,所述文丘里管21的下端与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补液装置5与所述仓体2相连通,用于向所述仓体2内持续补充液体,所述补液装置5向所述仓体2内补液的速度可调节。
本实施例中,在氧气发生装置与吸氧面罩之间设置了雾化仓,其中仓体2 的底端设有文丘里管21,文丘里管21的底端伸出仓体2底端,文丘里管21 的上端位于仓体2内部,仓体2内位于文丘里管21的外部的空间形成储液腔 22,储液腔22中所容置的液体的高度低于文丘里管21的高度,文丘里管21 的外部套设有芯体3,芯体3与文丘里管21之间设有空隙4,文丘里管上端的出气孔211与芯体3上端的出雾孔31的位置相对应。仓盖1的上端设有连接管11,用于与吸氧面罩相连接;仓盖1内设有出气管12,用作氧气和雾化后的液体从雾化仓流出并进入吸氧面罩的通道;出气管12的底端设有若干连接柱,挡板13设置于连接柱的底端并位于出雾孔31的上方。补液装置5与仓体 2的储液腔22相连通,且补液装置5向仓体2内补液的速度可调节。
使用时,向储液腔22里注入一定量的液体,氧气从氧气发生装置输送出,由文丘里管21的下端通道流入,并从文丘里管21上端的出气孔211流出,利用文丘里原理,氧气通过文丘里管21上端的细小的出气孔211时形成高速气流而产生负压,将储液腔22内的液体从芯体3与文丘里管21之间的空隙4 处吸至出气孔211附近,液体被出气孔211处的高速气流打散,形成雾状液滴,并从芯体3的出雾孔31处喷出,较大的液滴飞溅至挡板13处被继续撞击分散呈更小的液滴,雾状液滴随氧气一起从出气管12喷出,进入吸氧面罩内以供给患者吸入治疗,从而使得患者吸入的氧气保持湿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随着液体雾化的进行,储液袋22中的液体量会不断减少,补液装置5与仓体2 的储液腔22相连通,在患者吸氧过程中可持续不断的向储液腔22内补入液体,无需使患者停止吸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也无需手动向储液腔22内补充液体,并且不需要人为监控,节省了人力。
进一步的,所述芯体3的上端设有凹槽32,所述挡板13的底端设有凸块14。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32为半球形凹槽32,所述凸块14为半球形凸块,凹槽32的设置,使得部分液滴从出雾孔31喷出后在凹槽32内聚集,使得氧气通到出气管12的过程中始终会接触液体,从而保证氧气的湿润,起到更好的湿化效果。液滴从出雾孔31喷出后飞溅至半球形的凸块14上,能够将液滴朝向多个方向打散,具有更好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后的液滴更细密,从而使得患者具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对患者的疗效起到促进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芯体3的底端设有若干凸起33,所述凸起33抵接于所述仓体2内部底面上。凸起33的设置,使得芯体3与仓体2的底端之间具有缝隙,便于液体在负压作用下由芯体3的底部经由芯体3与文丘里管21之间的空隙4吸至出气孔21附近。
进一步的,所述补液装置5与所述仓体2之间设有快插接头,所述快插接头用于连接使用时将所述补液装置5与所述仓体2之间连通、未连接使用时阻止所述仓体2端的液体流出。当储液袋51内的液体即将用完时,可通过快插接头快速更换储液袋51。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2的外部底端位于所述文丘里管21外部的位置设有防护板23,防护板23的设置,可以保护软管与文丘里管21的连接位置被磕碰,进而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开,可靠性更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示,所述补液装置5包括储液袋51,所述储液袋51与所述仓体2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51与所述仓体2之间设有节流阀52,所述节流阀 52用于调节液体流入仓体2内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储液袋51内储存一定量的液体,通过软管将储液袋51与仓体2连通,更进一步的,储液袋51放置于高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不断的流入储液腔22内,节流阀52的设置,可以根据雾化仓内液体雾化的速度调节储液袋51内的液体流出的速度,既能保证液体的及时补入,又避免储液腔22 内液体过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4和图5所示,所述补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21与所述氧气发生装置之间的开关阀53,所述开关阀53分别与所述文丘里管21、所述氧气发生装置、所述仓体2和储液袋51相连,用于控制当氧气发生装置向所述文丘里管21输送氧气时所述储液袋51向所述仓体2 中补入液体、氧气发生装置停止向所述文丘里管21输送氧气时所述储液袋51 停止向所述仓体2中补入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53包括内部中空的阀体531,所述阀体531内设有弹性膜532,所述弹性膜532将所述阀体531内部分隔为左右两个互相不连通的第一腔体5311和第二腔体531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5311的上下两端的阀体531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头5313和第二接头5314,所述第一接头5313与所述文丘里管21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5314与所述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位于所述第二腔体5312的上下两端的阀体531上分别设有第三接头5315和第四接头5316,所述第三接头5315与所述仓体2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头5316与所述储液袋51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接头5316与所述储液袋51之间设有节流阀5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5312内设有阀块533,所述阀块533的右侧与阀体531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534,所述阀块533在所述弹簧534的作用下其左侧始终与所述弹性膜532相抵接,所述阀块533上设有阀块通道5331,所述第一腔体5311内通入氧气引起所述弹性膜53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推动所述阀块533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阀块通道533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头5315和所述第四接头5316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5314与氧气发生装置相连接,第一接头5313与文丘里管21的下端相连接,第二接头5314、第一腔体5311和第一接头5313相连通形成氧气进入雾化仓的气流通道;第四接头5316与储液袋51相连接,第三接头5315与仓体2相连通,第四接头5316和第三接头5315分别与阀块通道5331的下端口和上端口相连通时形成液体进入仓体2的通道。未使用时,参照图5所示,第一腔体5311中未通入氧气,阀块533在弹簧534的压力作用下位于左端,弹性膜532未发生向阀块533凸出的弹性形变,此时,阀块通道5331未与第四接头5316和第三接头5315相连通,储液袋51内的液体不能进入仓体2内,同样,仓体2内的液体也无法回流;使用时,参照图4所示,氧气由氧气发生装置输送出,由第二接头5314进入第一腔体5311内,由于第一接头5313的出口较小,加之文丘里管21上端的出气孔211较小,氧气在第一腔体5311内形成高压,使得弹性膜532发生弹性变形,并朝向第二腔体5312 凸出,从而推动阀块533向右移动,通过控制氧气的流速,可以控制阀块533 的移动位移恰好使得阀块通道5331与第四接头5316和第三接头5315相连通,从而使得储液袋51中的液体流入仓体2内,通过节流阀52控制液体的流速,可以使得液体补入仓体2的速度既能保证液体的及时补入,又避免储液腔22 内液体过量。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所相同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包括湿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器包括雾化仓和补液装置(5),所述雾化仓包括相互盖合的仓盖(1)和仓体(2),所述仓盖(1)的上端与吸氧面罩相连通;所述仓体(2)的底部设有文丘里管(21),所述文丘里管(21)的外部套设有芯体(3),所述芯体(3)的上端设有出雾孔(31),所述出雾孔(31)的位置与所述文丘里管(21)上端的出气孔(2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雾孔(31)的上方设有挡板(13),所述文丘里管(21)的下端与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补液装置(5)与所述仓体(2)相连通,用于向所述仓体(2)内持续补充液体,所述补液装置(5)向所述仓体(2)内补液的速度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5)包括储液袋(51),所述储液袋(51)与所述仓体(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51)与所述仓体(2)之间设有节流阀(52),所述节流阀(52)用于调节液体流入仓体(2)内的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21)与所述氧气发生装置之间的开关阀(53),所述开关阀(53)分别与所述文丘里管(21)、所述氧气发生装置、所述仓体(2)和储液袋(51)相连,用于控制当氧气发生装置向所述文丘里管(21)输送氧气时所述储液袋(51)向所述仓体(2)中补入液体、氧气发生装置停止向所述文丘里管(21)输送氧气时所述储液袋(51)停止向所述仓体(2)中补入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53)包括内部中空的阀体(531),所述阀体(531)内设有弹性膜(532),所述弹性膜(532)将所述阀体(531)内部分隔为左右两个互相不连通的第一腔体(5311)和第二腔体(531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5311)的上下两端的阀体(531)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头(5313)和第二接头(5314),所述第一接头(5313)与所述文丘里管(21)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5314)与所述氧气发生装置相连通;位于所述第二腔体(5312)的上下两端的阀体(531)上分别设有第三接头(5315)和第四接头(5316),所述第三接头(5315)与所述仓体(2)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头(5316)与所述储液袋(5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头(5316)与所述储液袋(51)之间设有节流阀(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5312)内设有阀块(533),所述阀块(533)的右侧与阀体(531)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534),所述阀块(533)在所述弹簧(534)的作用下其左侧始终与所述弹性膜(532)相抵接,所述阀块(533)上设有阀块通道(5331),所述第一腔体(5311)内通入氧气引起所述弹性膜(53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推动所述阀块(533)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阀块通道(533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头(5315)和所述第四接头(5316)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3)的上端设有凹槽(32),所述挡板(13)的底端设有凸块(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3)的底端设有若干凸起(33),所述凸起(33)抵接于所述仓体(2)内部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5)与所述仓体(2)之间设有快插接头,所述快插接头用于连接使用时将所述补液装置(5)与所述仓体(2)之间连通、未连接使用时阻止所述仓体(2)端的液体流出。
CN202220515306.0U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Active CN217567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15306.0U CN217567082U (zh)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15306.0U CN217567082U (zh)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7082U true CN217567082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15306.0U Active CN217567082U (zh)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7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243566Y2 (zh)
US20080168988A1 (en) Medication-saving device for inhalation therapy
GB2132508A (en) Nebulizer with capillary feed
US2012000046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asal Drug Delivery and Nasal Irrigation
JPS6319189B2 (zh)
CN204840553U (zh) 一种呼吸科用治疗床
CN217567082U (zh) 一种加湿吸氧装置
CN204671703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面罩
CN214343808U (zh) 一种新型雾化杯
CN213077044U (zh) 一种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
CN110721381A (zh) 一种麻醉用雾化吸入器
CN204637213U (zh) 一种紧急供氧装置
CN209361574U (zh) 一种麻醉科用的麻醉呼吸面罩
CN208770597U (zh) 可替换式吸氧、雾化一体装置
CN112076375A (zh) 一种带有雾化功能的高流量呼吸湿化罐
CN201880163U (zh) 喷雾式麻醉蒸发装置
CN215275167U (zh) 一种便于补充药液的雾化杯
CN218588271U (zh) 药物气雾化口罩
CN206045133U (zh) 雾化、湿化两用氧气面罩
CN110882452A (zh) 一种医用雾化装置
CN218607626U (zh) 一种雾化吸入装置
CN211675776U (zh) 一种麻醉用雾化吸入器
CN213911880U (zh) 一种氧气湿化面罩
CN219307598U (zh) 一种移动卡槽式雾化器
CN216417997U (zh) 一种呼吸机雾化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