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3765U - 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63765U CN217563765U CN202221198157.6U CN202221198157U CN217563765U CN 217563765 U CN217563765 U CN 217563765U CN 202221198157 U CN202221198157 U CN 202221198157U CN 217563765 U CN217563765 U CN 2175637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 earphone
- annular end
- wireless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包括至少一耳机单体,耳机单体包括环形主体部和入耳部,环形主体部具有两个环形端面、以及连接两个环形端面的环形内侧面和环形外侧面,其中,两个环形端面其中之一为第一环形端面,另一为第二环形端面;入耳部与一第一环形端面连接,控制电路,入耳部以及环形主体部均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二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触控区,环形触控区拓展了耳机的触控区域,更符合用户日常生活体验感,以提供一种使用场景高度集成化,并且人机交互体验感好的无线耳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TWS耳机市场的细分,技术的成熟,以及用户群体的多样化,使得用户对TWS耳机的外观、交互体验及使用场景越来越挑剔。所以对外观与使用体验、使用场景的多样化高度融合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线耳机,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场景高度集成化,并且人机交互体验感好的无线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线耳机,其中无线耳机包括包括至少一耳机单体,耳机单体包括:
环形主体部,具有两个环形端面、以及连接两个环形端面的环形内侧面和环形外侧面,其中,两个环形端面其中之一为第一环形端面,另一为第二环形端面;以及,
入耳部,与一第一环形端面连接;
控制电路,入耳部以及环形主体部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第二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触控区。
可选地,第一环形端面设有入耳部,入耳部偏离环形主体的中心轴线设置;
第一环形端面上还设有充电部。
可选地,环形外侧面设置有压控区,压控区用以在按压时,以切换耳机单体的声音模式。
可选地,环形内侧面设置有泄压孔和/或MIC孔和/或出音孔。
可选地,环形内侧面设置有光感传感器。
可选地,环形外侧面设置有泄压孔和/或MIC孔和/或出音孔。
可选地,无线耳机还包括连接耳机单体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
可选地,耳机单体设置为两个,耳机单体设置为两个,连接件连接两个耳机单体,每一连接头与对应的耳机单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环形主体部设置有第一磁吸件;
每一连接头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用以与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的第二磁吸件。
可选地,第二磁吸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用于与第一磁吸件相互吸附,两个第二磁吸部用于在两个耳机单体靠近时相互吸附。
可选地,每一耳机单体上还设有第一触接部;
两个连接头的其中之一与第一触接部触接,另一连接头用于与头戴设备上的触接部触接,以在两个连接头分别与第一触接部和头戴设备上的触接部触接时,耳机单体与头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耳机单体的主体部分设置为环形,而环形主体部具有两个环形端面、以及连接两个环形端面的环形内侧面和环形外侧面,其中,两个环形端面其中之一为第一环形端面,另一为第二环形端面;与一第一环形端面连接有入耳部,第二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触控区,控制电路与入耳部及环形主体部连接。环形触控区的设置能够增加耳机的触控区域面积,通过触控环形触控区,在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触控环形触控区时,可以对耳机单体进行功能操作,因触控环形触控区的方式较按压触控的方式的体验感更符合用户日常生活体验感,使得人机交互的感受更贴合用户感受,以提供一种使用场景高度集成化,并且人机交互体验感好的无线耳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耳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耳机单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耳机单体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耳机单体的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耳机单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耳机单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耳机单体的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耳机单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两个耳机单体吸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无线耳机和头戴设备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无线耳机 | a | 泄压孔 |
200 | 头戴设备 | b | MIC孔 |
10 | 耳机单体 | 2 | 入耳部 |
1 | 环形主体部 | 3 | 光感传感器 |
11 | 第一环形端面 | 4 | 挂绳 |
12 | 第二环形端面 | 5 | 连接头 |
13 | 环形内侧面 | 6 | 第二磁吸件 |
14 | 环形外侧面 | 61 | 第一磁吸部 |
141 | 压控区 | 62 | 第二磁吸部 |
111 | 充电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TWS耳机市场的细分,技术的成熟,以及用户群体的多样化,使得用户对TWS耳机的外观、交互体验及使用场景越来越挑剔。所以对外观与使用体验、使用场景的多样化高度融合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100,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耳机100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无线耳机100包括至少一耳机单体10,耳机单体10包括环形主体部1和入耳部2,环形主体部1具有两个环形端面、以及连接两个环形端面的环形内侧面13和环形外侧面14,其中,两个环形端面其中之一为第一环形端面11,另一为第二环形端面12;入耳部2与一第一环形端面11连接;其中,第二环形端面12设置有环形触控区,环形触控区用以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触控时,以增大耳机单体10的音量,在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触控时,以减小耳机单体10的音量,可以理解的是,触控方向与音量调整功能可以反向设置,在沿顺时针的方向触控时,以减小耳机单体10的音量,在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触控时,以增大耳机单体10的音量。还包括控制电路,均与入耳部和环形主体部连接,用以对入耳部和环形主体部的各功能模块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耳机单体10的主体部分设置为环形,而环形主体部1具有两个环形端面、以及连接两个环形端面的环形内侧面13和环形外侧面14,其中,两个环形端面其中之一为第一环形端面11,另一为第二环形端面12;与一第一环形端面11连接有入耳部2,第二环形端面12设置有环形触控区,通过触控环形触控区,在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触控环形触控区时,可以对耳机单体进行功能操作,此外环形触控区还能够增加耳机单体的触控面积,以丰富耳机的操作形式,其操作形式不限于滑动触控、按压触控、点击触控等,且还可以根据需求对环形触控区域进行分区,以实现对耳机单体的多种功能的控制,例如将环形触控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第一触控区域用于对耳机单体音量调节,第二触控区域用于对耳机单体音频播放目录选择或者耳机工作模式的切换,具体的划分区域数量及功能不以此实施例作为限制,由此使得用户在操作耳机时更为方便。因触控环形触控区的方式较按压触控的方式的体验感更符合用户日常生活体验感,使得人机交互的感受更贴合用户感受,以提供一种使用场景高度集成化,并且人机交互体验感好的无线耳机100。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耳机单体进行功能操作可以是进行音量大小的调节,即在沿着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触控时,以增大或是减小耳机单体的音量、还可以是对音频进行曲目的切换、亦或是对功能的切换等,在本实用新型中,对环形触控区具体对应的功能操作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为了配合环形主体部1的造型形态,来合理的布置耳机单体10上的各个功能部件,请参阅图5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端面11对应其轴线的一侧端设有入耳部2,即入耳部2与环形主体部1的中心轴线相偏离,与第一环形端面11部分连接,在第一环形端面11上还设置有充电部111,这样方便将环形主体部1内的触控单元部件与入耳部2内的发声单元进行电性连接。控制电路与充电部电连接,以实现对充电部的控制。充电部111可以设置为与耳机充电盒配合的充电触点、或是设置为无线充电区、亦或是设置为充电孔,充电部111实现其充电功能的具体形式在此也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因用户佩戴耳机单体10时,所处的环境会有所变化,为了使得用户在使用耳机单体10时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有最好的听觉感受,耳机单体10设置有降噪模式、通透模式、以及外放模式等,为了方便耳机单体10的多种声音模式的切换,请参阅图3至图5,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在环形外侧面14设置压控区141,压控区141用以在按压时,以切换耳机单体10的声音模式,压控区141包括设置于环形外侧面14呈相对设置两个侧部上,方便用户大拇指和食指按压时的手指活动便利性,当然压控区141也可以只设置在两个侧部上的一个,在手指施加压力的时候,同样可以达到按压触控效果。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环形主体部1对应压控区141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耳机单体10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来控制是否进行声音模式的切换,也即在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进行声音模式的切换,避免误触碰带来的误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用户的私密性,实现远场消声的目的,会设置能够实现远场消声的前腔和后腔,以及设置有泄压孔a、MIC孔b,为了高度集成多个功能,使得耳机单体10的体积能够较小,并且合理的在环形主体部1上布设泄压孔a和/或MIC孔b,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内侧面13设置有泄压孔a和/或MIC孔b。这样在环形主体部1上的各个侧面和端面均合理布置功能区,也使得集成化程度化也较高。当然,环形内侧面13上还可以设置有出声孔,出声孔用于在外放模式下的外放出声。
当然,结合环形主体部1的外形特征,多个功能区也可以有其它的布设方式,请参阅图6至图8,在第二实施例中,环形内侧面13设置有光感传感器3,光感器用以检测所处位置的光线强弱,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当用户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时,为了避免吵闹,人们下意识的会有捂住耳朵,减少噪音的动作习惯,在该实施例中,环形主体部1可以模拟为人耳,环形内侧面13可以模拟视为耳道,当用户有捂住耳朵的意识时,可以通过手指堵住环形主体部1的中部,使得外部光线进入到环形内侧面13形成的通道内的光线减少,此时,可通过光感传感器3检测到的光线强度值,来控制将通透模式切换为降噪模式,这样不仅符合人们下意识的行为动作,也通过该动作可以实现声音模式的切换。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远场消声的目的,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外侧面14设置有泄压孔a和/或MIC孔b,同样,这样在环形主体部1上的各个侧面和端面均合理布置功能区,也使得集成化程度较高。同理,环形外侧面14上还可以设置有出声孔,出声孔用于在外放模式下的外放出声。
进一步地,因耳机单体10为无线耳机100,一般在收纳的时候,需要将其收纳入充电盒内,当用户只需要暂时不使用耳机,而又无需将其收纳到收纳盒内时,为了使得无线耳机100能够提供更多种体验感,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单体10设置为两个,无线耳机100还包括连接两个耳机单体10的连接件,本实施例的连接件为挂绳4,挂绳4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5,每一连接头5与对应的耳机单体10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在用户需要使用耳机单体10的时候顺手就能从挂绳4上拆下耳机单体10,并且在临时不需要使用,而又无需进行充电的时候,将其收纳在挂在用户脖子上的挂绳4的两端。
具体地,为了实现挂绳4和两个耳机单体10的快速方便拆卸,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环形主体部1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图未示),每一连接头5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用以与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的第二磁吸件6,这样通过磁吸的方式能够方便的实现耳机单体10的快速拆卸和安装。优选地,连接部可套设于环形主体部1的内侧,这样环形主体部的内壁面也对连接部的周壁进行限位,以保证了挂绳4和两个耳机单体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因挂绳4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当两个耳机单体10收纳于挂绳4的两端时,当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两个耳机单体10会发生晃动,并且在晃动剧烈时容易跌落,为了防止两个耳机单体10相互碰撞或是剧烈晃动,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6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部61和第二磁吸部62,第一磁吸部61用于与第一磁吸件相互吸附,两个第二磁吸部62用于在两个耳机单体10靠近时相互吸附,这样两个耳机单体10能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进一步地,无线耳机100还可以运用于音频眼镜或是头戴设备中,为了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交互体验和良好的视听感受,将音频眼镜或是头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建立通信,请参阅图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耳机单体10上还设有第一触接部,第一触接部用于与耳机单体10内部的通信模块电连接,连接件的两个连接头通过设于连接部内部的连接模块电性连接,两个连接头的其中之一与第一触接部触接,另一第二触接部用于与头戴设备上的触接部触接,当两个第二触接部分别与第一触接部和头戴设备上的触接部时,耳机单体与头戴设备之间建立数据的通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耳机单体,所述耳机单体包括:
环形主体部,具有两个环形端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环形端面的环形内侧面和环形外侧面,其中,所述两个环形端面其中之一为第一环形端面,另一为第二环形端面;以及,
入耳部,与一所述第一环形端面连接;
控制电路,所述入耳部以及所述环形主体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触控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端面设有所述入耳部,所述入耳部偏离所述环形主体的中心轴线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端面上还设有充电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侧面设置有压控区,所述压控区用以在按压时,以切换所述耳机单体的声音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侧面设置有泄压孔和/或MIC孔和/或出音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侧面设置有光感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侧面设置有泄压孔和/或MIC孔和/或出音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连接所述耳机单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设置为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耳机单体,每一所述连接头与对应的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主体部设置有第一磁吸件;
每一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的第二磁吸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相互吸附,两个所述第二磁吸部用于在两个所述耳机单体靠近时相互吸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单体上还设有第一触接部;
所述两个连接头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一触接部触接,另一所述连接头用于与头戴设备上的触接部触接,以在所述两个连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触接部和所述头戴设备上的触接部触接时,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头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98157.6U CN217563765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无线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98157.6U CN217563765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无线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63765U true CN217563765U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347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98157.6U Active CN217563765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无线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63765U (zh) |
-
2022
- 2022-05-18 CN CN202221198157.6U patent/CN2175637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7653B (zh) | 带有集成开关的有线耳机 | |
US20180352320A1 (en) | Sports touch-control bluetooth earphone | |
US10924839B2 (en) | In-ear headphone | |
SE1951188A1 (en) | User input element | |
ITRE20120039A1 (it) | Cuffie a sicurezza aumentata e triplice funzionalita' con equalizzazione adattiva | |
CN106921900A (zh) | 耳机装置及使用该耳机装置的声音再现系统 | |
KR20060098366A (ko) | 전기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11317186B2 (en) | In-ear headphone | |
US20090095605A1 (en) | Switch assembly and earphone set with the same | |
CN206274675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耳挂式耳机 | |
CN103152658B (zh) | 一种手指蓝牙音箱 | |
CN204795532U (zh) |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 | |
CN106507231B (zh) | 耳机 | |
CN217563765U (zh) | 无线耳机 | |
CN206164777U (zh) | 一种触摸式无线蓝牙耳机 | |
TW202121907A (zh) | 耳機裝置 | |
CN203482367U (zh) | 一种耳机 | |
CN207802275U (zh) | 触摸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230276164A1 (en) |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 |
CN218336363U (zh) | 一种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装置 | |
CN106535023A (zh) | 颈戴式耳机及其操控方式 | |
CN117135510A (zh) | 无线耳机 | |
CN213694088U (zh) | 一种触控式蓝牙耳机 | |
CN211152176U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TWM573114U (zh) | Wireless earphone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