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2963U -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2963U
CN217562963U CN202221536098.9U CN202221536098U CN217562963U CN 217562963 U CN217562963 U CN 217562963U CN 202221536098 U CN202221536098 U CN 202221536098U CN 217562963 U CN217562963 U CN 217562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tal
insulator
shielding piece
shiel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60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乐
蒋辉
朱江
刘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uyi L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uyi L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uyi L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uyi L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60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2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2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2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端子固定件、上金属端子、下金属端子、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端子固定件的数量为二,上金属端子和下金属端子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端子固定件上,两个端子固定件分别与中间固定件相连,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分别与中间固定件相连,绝缘本体安装在金属外壳内,端子固定件和中间固定件均安装在绝缘本体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结构简单,在解决了金属端子传输信号时造成的交互干扰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和组装工艺难度,增强了连接器的强度,使连接器中的端子传输信号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连接电气端子以形成电路的装置。借助连接器可实现电线、电缆、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并传输数据、电力和信号。连接器中多采用金属屏蔽片或导电塑胶的方式来改善信号的回流,隔离信号串扰。
连接器作为不同电子设备装置间的电子信号沟通桥梁,在现今信号传输速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速连接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急需考虑到电信号通过连接器时,连接器内端子传输信号时所造成的交互干扰,通过减少信号端子间的干涉问题,使得电信号能够更为完整地通过高速连接器,在多个电子装置间传递。
现有解决方案是在连接器中增加屏蔽件,使用屏蔽件将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串联起来,用以减少端子传输信号时造成的交互干扰,但是其设计的屏蔽件大多接触不够稳定,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屏蔽件或接地端子容易发生偏移,使屏蔽件与接地端子分离,无法进行良好的接触,造成屏蔽效果差,无法满足连接器信号高速传输的性能。另外现有解决方案设计较为复杂,其生产良率不高,组装困难,所需工艺较多,使得连接器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底,良率高,且组装简单方便,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端子固定件、上金属端子、下金属端子、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端子固定件的数量为二,上金属端子和下金属端子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端子固定件上,两个端子固定件分别与中间固定件相连,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分别与中间固定件相连,绝缘本体安装在金属外壳内,端子固定件和中间固定件均安装在绝缘本体内。
优选地,所述中间固定件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槽、端子固定件定位孔、端子固定件卡位槽,上屏蔽片卡位槽位于中间固定件的端部,端子固定件定位孔位于中间固定件的端面上,上屏蔽片卡位槽所在方向与端子固定件卡位槽的所在方向垂直,端子固定件卡位槽的数量为二分布在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的两面,使得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的截面呈工字型。
优选地,所述端子固定件上设有端子固定件定位柱,端子固定件定位柱上设有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端子固定件呈长方体结构,端子固定件上呈线性状开设有端子固定件通孔,端子固定件通孔的截面呈矩形,端子固定件定位柱位于端子固定件通孔之间,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呈长条状位于端子固定件定位柱上。
优选地,所述上金属端子包括上金属接地端子、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和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上金属接地端子、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和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为一组依次排列固定于端子固定件上;下金属端子包括下金属接地端子、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和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下金属接地端子、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和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为一组依次排列固定于另一个端子固定件上,两个端子固定件分别与中间固定件的两面相连。
优选地,所述上屏蔽片由钣金件折弯而成,上屏蔽片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上屏蔽片接触弹片、上屏蔽片导位结构和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和上屏蔽片导位结构位于上屏蔽片的端部,上屏蔽片接触弹片位于上屏蔽片的平面上,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位于上屏蔽片中间折弯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屏蔽片上设有下屏蔽片接触弹片、下屏蔽片导位结构和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下屏蔽片导位结构和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位于下屏蔽片的端部,下屏蔽片接触弹片位于下屏蔽片的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金属外壳由钣金件折弯形成且与绝缘本体的外表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为长方体结构,绝缘本体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槽一、绝缘本体第一通槽和绝缘本体第二通槽,上屏蔽片卡位槽一位于绝缘本体左右面的内部上方,绝缘本体第一通槽位于绝缘本体的中部且贯穿绝缘本体,绝缘本体第二通槽分布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底,良率高,且组装简单方便,在解决了金属端子传输信号时造成的交互干扰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和组装工艺难度,增强了连接器的强度,使连接器中的端子传输信号更为稳定。
2、本实用新型中的屏蔽件与其他结构配合紧密稳定,便于组装,减少了组装不良率,降低产品成本。
3、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稳定,良率有保证,更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4、本实用新型中的屏蔽件与端子接触稳定,有非常良好的屏蔽效果,更有利于减少端子传输信号时的相互干扰,更利于连接器中信号的高速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另一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下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金属外壳;12、绝缘本体;13、中间固定件;14、端子固定件;15、上金属端子;16、下金属端子;17、上屏蔽片;18、下屏蔽片;120、绝缘本体第一通槽;121、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2绝缘本体第一通槽;123、绝缘本体第二通槽;124、绝缘本体第三通槽;125、绝缘本体固定柱;131、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2、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3、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41、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51、上金属接地端子;152、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53、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61、下金属接地端子;162、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63、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71、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2、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3、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4、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81、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2、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3、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321、端子固定件定位孔导位结构;1411、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2、端子固定件定位引导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到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11、绝缘本体12、中间固定件13、端子固定件14、上金属端子15、下金属端子16、上屏蔽片17和下屏蔽片18,端子固定件14的数量为二,上金属端子15和下金属端子16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端子固定件14上,两个端子固定件14分别与中间固定件13相连,上屏蔽片17和下屏蔽片18分别与中间固定件13相连,绝缘本体12安装在金属外壳11内,端子固定件14和中间固定件13均安装在绝缘本体12内。通过上金属端子15和下金属端子16进行信号传输。
中间固定件13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位于中间固定件13的端部,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位于中间固定件13的端面上,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所在方向与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的所在方向垂直,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的数量为二分布在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13的两面,使得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13的截面呈工字型。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的数量为二且平行的分布在中间固定件13上。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可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适当地增加和减少,以便能够满足更多使用环境的需求。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上下两边设有带斜度的端子固定件定位孔导位结构1321,更加便于端子固定件14插入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中。端子固定件定位孔导位结构1321为倾斜的倒角结构。
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的宽度大于端子固定件14的宽度,端子固定件14就可以完全嵌入到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中。
中间固定件13为柱体结构,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的数量为二且平行的分布在中间固定件13底部的两端。
中间固定件13的端面上设有中间固定件分割块,中间固定件分割块呈线性分布在中间固定件13上。中间固定件13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下屏蔽片卡位槽134和下屏蔽片接触片支撑槽135,相邻下屏蔽片接触片支撑槽135之间设有下屏蔽片接触片块,下屏蔽片接触片块上平行设有下屏蔽片接触片隔断,下屏蔽片卡位槽134位于中间固定件13的两端。
端子固定件14上设有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上设有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和端子固定件定位引导结构1412,端子固定件14呈长方体结构,端子固定件14上呈线性状开设有端子固定件通孔,端子固定件通孔的截面呈矩形,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位于绝端子固定件通孔之间,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呈长条状位于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上。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的数量为二,每个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上设有四个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四个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平均分布在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的外表面上。
端子固定件14上的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插入到中间固定件13上的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中,起到定位与组装的作用。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为圆柱形结构,其主体直径比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内径小0.01mm-0.03mm之间。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围绕在自身主体上设有的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至少为2个,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凸出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的主体0.03-0.05mm,使整个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直径大于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在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插入到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过程中,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与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过盈配合,使端子固定件14更稳定地组装至中间固定件13中。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顶部还设有带斜度的端子固定件定位引导结构1412,端子固定件定位引导结构1412为倒角结构。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上下两边也设有带斜度的端子固定件定位孔导位结构1321,更加便于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插入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中。
上金属端子15包括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52和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53,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52和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53为一组依次排列固定于端子固定件14上。
下金属端子16包括下金属接地端子161、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62和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63,下金属接地端子161、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62和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63为一组依次排列固定于另一个端子固定件14上,两个端子固定件14分别与中间固定件13的两面相连。
上屏蔽片17由钣金件折弯而成,上屏蔽片17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1、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3和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74,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1和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3位于上屏蔽片17的端部,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位于上屏蔽片17的平面上,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74位于上屏蔽片17中间折弯位置。
绝缘本体12为长方体结构,绝缘本体12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绝缘本体第一通槽122和绝缘本体第二通槽123,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位于绝缘本体左右面的内部上方,绝缘本体第一通槽122位于绝缘本体12的中部且贯穿绝缘本体12,绝缘本体第二通槽123分布在所述绝缘本体12的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屏蔽片17为钣金折弯形成两个面,上屏蔽片17的折弯角度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定。上屏蔽片17一个面宽度与中间固定件13上的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宽度匹配,另一个面宽度与绝缘本体12上的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宽度匹配,组装时,上屏蔽片17的两个面可分别插入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与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中。
上屏蔽片17四个角上设有倒角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3,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3可使上屏蔽片17更为顺畅地插入至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与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中。上屏蔽片17一个面的左右两边还设有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1,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1凸出于上屏蔽片17的边线,使上屏蔽片17宽度略微大于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和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从而形成上屏蔽片17与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和上屏蔽片卡位槽二131过盈配合,组装后更为牢固不易松散脱落。在上屏蔽片17折弯部分设有至少1个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74,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74可以降低因为上屏蔽片17长度而不易折弯和折弯后回弹过大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减少因折弯造成的内部应力而使得整个钣金扭曲的风险。上屏蔽片17折弯形成的两个面上设有多个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每个面上的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数量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一致,宽度略小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向折弯内部凸出,且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在两个面上的位置一致,在上屏蔽片17组装后,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的位置刚好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位置一一对应。且由于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向内部凸出,且自然状态下凸出高度X大于组装后上屏蔽片17平面到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平面高度Y,使得组装后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可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对应的折弯两面接触,从而将所有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串联起来,减少信号传输时端子间的相互干扰,形成屏蔽效果,并因为自然状态下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凸出高度X大于上屏蔽片17平面到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平面高度Y,组装后通过压缩此高度X形成保持力,使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的接触更为持久且稳定。
下屏蔽片18上设有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2和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83,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2和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83位于下屏蔽片18的端部,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位于下屏蔽片18的平面上。
下屏蔽片接触片支撑槽135位于两个下屏蔽片卡位槽134之间,下屏蔽片接触片支撑槽135为具有斜度,下屏蔽片卡位槽134长、宽和高度与下屏蔽片18匹配,下屏蔽片18可以完全装入下屏蔽片卡位槽134中。
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分布在下屏蔽片18两侧,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数量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一致,宽度略小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组装后完全在下屏蔽片接触片支撑槽135中,由于下屏蔽片接触片支撑槽135斜度与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斜度相似,深度比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略深,则起到了支撑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和防止下屏蔽片18过插入下屏蔽片卡位槽134而造成损害的作用。
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2为下屏蔽片18头部左右两侧的倒角,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2可使下屏蔽片18更为顺利地插入到下屏蔽片卡位槽134中。下屏蔽片18两侧设有若干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83,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83凸出于下屏蔽片18的边线,使下屏蔽片18宽度略微大于下屏蔽片卡位槽134,使下屏蔽片18与下屏蔽片卡位槽134形成过盈配合,组装后更为牢固不易松散脱落。
下屏蔽片18上下两个面均设有多个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的端部向外折弯,且上下两个面对应的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折弯端部都处在相同的横坐标上。在下屏蔽片18组装后,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的位置刚好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的位置一一对应。由于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向外部凸出,且自然状态下凸出高度W大于组装后下屏蔽片18平面到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平面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平面的高度Z,使得组装后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可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对应的两面接触,从而将所有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串联起来,减少信号传输时端子间的相互干扰,形成屏蔽效果。并因为自然状态下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凸出高度W大于组装后下屏蔽片18平面到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平面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平面的高度Z,组装后通过压缩此高度形成保持力,使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与上金属接地端子151和下金属接地端子161的接触更为持久且稳定。其中X、Y、W、Z分别表示对应高度。
金属外壳11由钣金件折弯形成且与绝缘本体12的外表面配合。根据绝缘本体12的设计要求,对金属外壳11的边缘进行不同程度的折弯,以便能够更好使得金属外壳11与绝缘本体12配合。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11)、绝缘本体(12)、中间固定件(13)、端子固定件(14)、上金属端子(15)、下金属端子(16)、上屏蔽片(17)和下屏蔽片(18),端子固定件(14)的数量为二,上金属端子(15)和下金属端子(16)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端子固定件(14)上,两个端子固定件(14)分别与中间固定件(13)相连,上屏蔽片(17)和下屏蔽片(18)分别与中间固定件(13)相连,绝缘本体(12)安装在金属外壳(11)内,端子固定件(14)和中间固定件(13)均安装在绝缘本体(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固定件(13)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槽(131)、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上屏蔽片卡位槽(131)位于中间固定件(13)的端部,端子固定件定位孔(132)位于中间固定件(13)的端面上,上屏蔽片卡位槽(131)所在方向与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的所在方向垂直,端子固定件卡位槽(133)的数量为二分布在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13)的两面,使得绝缘本体中间固定件(13)的截面呈工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件(14)上设有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上设有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端子固定件(14)呈长方体结构,端子固定件(14)上呈线性状开设有端子固定件通孔,端子固定件通孔的截面呈矩形,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位于端子固定件通孔之间,端子固定件卡位配合结构(1411)呈长条状位于端子固定件定位柱(1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端子(15)包括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52)和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53),上金属接地端子(151)、上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52)和上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53)为一组依次排列固定于端子固定件(14)上。下金属端子(16)包括下金属接地端子(161)、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62)和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63),下金属接地端子(161)、下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62)和下金属第二信号端子(163)为一组依次排列固定于另一个端子固定件(14)上,两个端子固定件(14)分别与中间固定件(13)的两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片(17)由钣金件折弯而成,上屏蔽片(17)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1)、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3)和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74),上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71)和上屏蔽片导位结构(173)位于上屏蔽片(17)的端部,上屏蔽片接触弹片(172)位于上屏蔽片(17)的平面上,上屏蔽片折弯工艺孔(174)位于上屏蔽片(17)中间折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屏蔽片(18)上设有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2)和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83),下屏蔽片导位结构(182)和下屏蔽片卡位配合结构(183)位于下屏蔽片(18)的端部,下屏蔽片接触弹片(181)位于下屏蔽片(18)的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1)由钣金件折弯形成且与绝缘本体(12)的外表面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2)为长方体结构,绝缘本体(12)上设有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绝缘本体第一通槽(122)和绝缘本体第二通槽(123),上屏蔽片卡位槽一(121)位于绝缘本体左右面的内部上方,绝缘本体第一通槽(122)位于绝缘本体(12)的中部且贯穿绝缘本体(12),绝缘本体第二通槽(123)分布在所述绝缘本体(12)的侧面上。
CN202221536098.9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Active CN217562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098.9U CN21756296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098.9U CN21756296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2963U true CN217562963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1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6098.9U Active CN21756296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2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194B (zh) 小间距高速正交连接器
US761488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67430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ie bar
US7789708B2 (en) Connector with bifurcated contact arms
US6506081B2 (en) Float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staggered overlapping contact pattern
US7153158B1 (en) Stacked module connector
CN101212090B (zh) 电连接器
US20040014360A1 (en) Modular coax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9546388B (zh) 背板连接器
CN110086018B (zh) 电连接器
US11183796B2 (en) First terminal assembly, firs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018537B (zh) 具有薄片体的连接器系统
US11949180B2 (en)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1997217B (zh) 电连接器
CN217562963U (zh) 一种内含屏蔽结构的直角类型高速连接器
CN115133352A (zh) 线对板连接器
TWI810521B (zh) 高速連接器
CN213546598U (zh) 一种浮动式双排连接器
CN217720156U (zh) 一种内含屏蔽片的垂直类型高速连接器
JPH10335019A (ja) 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CN217562964U (zh) 一种内含屏蔽件的垂直类型高速连接器
CN220107000U (zh)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座
US113030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8123753U (zh) 一种端子固定件
CN112242623B (zh) 一种基于单孔多簧片的高密度插孔式电连接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