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6903U - 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46903U CN217546903U CN202221007192.5U CN202221007192U CN217546903U CN 217546903 U CN217546903 U CN 217546903U CN 202221007192 U CN202221007192 U CN 202221007192U CN 217546903 U CN217546903 U CN 2175469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greenhouse
- water storage
- pipe
- bi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包括大棚支架、蓄水池和蓄水管道,所述大棚支架的上端焊接有顶杆,所述无土育苗床的表面设置有蓄水沟,所述建筑地面层的表面开设有沟槽,所述蓄水池位于沟槽的后方,所述过滤机构的内侧与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水龙头的出口端与第三水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蓄水管道位于第三水管的上端,且蓄水管道的表面开设有出水管口。该种大棚灌溉技术采用水循环系统进行灌溉,能够有效回收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且该装置水资源回收过程中设置有杂质过滤机构,该杂质过滤机构安装简便实用,可随时对其拆卸清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大棚内种植蔬菜植物,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棚种植分为传统的土壤培养和新型无土培养,无论哪种培养方式均离不开灌溉系统,然而大棚灌溉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大棚用灌溉系统并不能对水流进行完全回收,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其次大棚中无土培育蔬菜多使用营养液,灌溉过程中大量营养液流失;
2、现有大棚用灌溉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回收的水资源内部携带大量杂质容易附着在过滤网上,不易清洁。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大棚灌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大棚用灌溉系统并不能对水流进行完全回收,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其次大棚中无土培育蔬菜多实用营养液,灌溉过程中大量营养液流失,大棚用灌溉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回收的水资源内部携带大量杂质容易附着在过滤网上,不易清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包括大棚支架、蓄水池和蓄水管道,所述大棚支架的上端焊接有顶杆,且大棚支架的内侧设置有无土育苗床,所述无土育苗床的表面设置有蓄水沟,且无土育苗床的下方设置有建筑地面层,所述建筑地面层的表面开设有沟槽,且沟槽的内侧表面覆盖有塑料膜,所述蓄水池位于沟槽的后方,且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内侧与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管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的出口端与第三水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蓄水管道位于第三水管的上端,且蓄水管道的表面开设有出水管口。
优选的,所述蓄水沟之间相互平行,且蓄水沟设置为倾斜结构,而且蓄水沟的倾斜角度为15°。
优选的,所述沟槽的形状设置为半圆柱形,且沟槽的内表面与塑料膜的下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铁网、连接滑条和滑槽,所述过滤铁网的边缘焊接有连接滑条,且连接滑条的外侧设置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蓄水池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且蓄水池通过滑槽和连接滑条与过滤铁网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口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螺纹圈,且出水管口的下端旋接有喷头,所述出水管口通过螺纹圈与喷头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大棚灌溉技术采用水循环系统进行灌溉,能够有效回收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且该装置水资源回收过程中设置有杂质过滤机构,该杂质过滤机构安装简便实用,可随时对其拆卸清洁;
1.该装置中无土育苗床表面的蓄水沟设置为倾斜结构,倾斜的蓄水沟有利于将多余的水资源从无土育苗床排出,使得水资源落在蓄水池中循环使用;
2.该装置通过滤铁网、连接滑条和滑槽的设置,使得过滤铁网的安装过程简便,将连接滑条对准滑槽插入,通过连接滑条与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过滤铁网紧密贴合于蓄水池内壁处,第一水管位于过滤铁网中,有效避免了杂质进入第一水管。
3.该装置中喷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安装于蓄水管道下方,喷头数量多且安装方便,可对无土育苗床进行全面喷洒,其次该大棚中共设置两组灌溉系统,当其中一组出现故障时,另一组立刻启动,避免耽误蔬菜的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头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大棚。
图中:1、大棚支架;2、顶杆;3、无土育苗床;4、蓄水沟;5、建筑地面层;6、沟槽;7、塑料膜;8、蓄水池;9、过滤机构;901、过滤铁网;902、连接滑条;903、滑槽;10、第一水管;11、水泵;12、第二水管;13、水龙头;14、第三水管;15、蓄水管道;16、出水管口;17、螺纹圈;1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包括大棚支架1、蓄水池8和蓄水管道15,大棚支架1的上端焊接有顶杆2,且大棚支架1的内侧设置有无土育苗床3,无土育苗床3的表面设置有蓄水沟4,且无土育苗床3的下方设置有建筑地面层5,建筑地面层5的表面开设有沟槽6,且沟槽6的内侧表面覆盖有塑料膜7,蓄水池8位于沟槽6的后方,且蓄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9,过滤机构9的内侧与第一水管10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水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11,水泵11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管12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水管12的另一端连接有水龙头13,水龙头13的出口端与第三水管14的下端相连接,蓄水管道15位于第三水管14的上端,且蓄水管道15的表面开设有出水管口16。
进一步的,蓄水沟4之间相互平行,且蓄水沟4设置为倾斜结构,而且蓄水沟4的倾斜角度为15°,无土育苗床3上种植大量的蔬菜幼苗,给蔬菜幼苗进行浇水时,大部分水落在无土育苗床3表面的蓄水沟4中,由于蓄水沟4倾斜设置,因此蓄水沟4的内部积蓄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入沟槽6中,避免大量水残留在无土育苗床3上;
进一步的,沟槽6的形状设置为半圆柱形,且沟槽6的内表面与塑料膜7的下表面相贴合,从无土育苗床3上落下的水流入沟槽6中,并由沟槽6流向蓄水池8中进行存储,塑料膜7的设置用于加强沟槽6表面的光滑性,避免水残留在沟槽6中;
进一步的,过滤机构9包括过滤铁网901、连接滑条902和滑槽903,过滤铁网901的边缘焊接有连接滑条902,且连接滑条902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03,将过滤铁网901边缘的连接滑条902对准蓄水池8内壁的滑槽903插入,通过连接滑条902与滑槽903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过滤铁网901紧密贴合于蓄水池8内壁处,若过滤铁网901自身重量不够,可向过滤铁网901内部添加重物,使得过滤铁网901下端没入水中,当水泵11通过第一水管10抽取蓄水池8内部水流时,过滤铁网901能够对进入第一水管10中的水流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第一水管10造成管道堵塞;
进一步的,滑槽903与蓄水池8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且蓄水池8通过滑槽903和连接滑条902与过滤铁网901滑动连接,该装置中过滤铁网901的安装方式简便实用,当过滤铁网901表面网孔附着大量杂质时,将其向上提拉,即可将过滤铁网901从蓄水池8中取出,便于清洁过滤铁网901表面的杂质;
进一步的,出水管口16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螺纹圈17,且出水管口16的下端旋接有喷头18,出水管口16通过螺纹圈17与喷头18螺纹连接,将喷头18顺时针拧紧在出水管口16的下方,打开水龙头13,通过第三水管14为蓄水管道15内部注水,蓄水管道15内部水流通过出水管口16和喷头18落在无土育苗床3上,喷头18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安装于蓄水管道15下方,因此喷头18便于组装,且喷头18设置有多个,可对无土育苗床3进行全面喷洒。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产品时,首先将建筑地面层5内部挖掘蓄水池8,随后将蓄水池8内壁用水泥填充,蓄水池8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将过滤铁网901边缘的连接滑条902对准蓄水池8内壁的滑槽903插入,通过连接滑条902与滑槽903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过滤铁网901紧密贴合于蓄水池8内壁处,若过滤铁网901自身重量不够,可向过滤铁网901内部添加重物,使得过滤铁网901下端没入水中,无土育苗床3内部设置有蓄水沟4,将蓄水沟4出口端对准沟槽6放置,随后打开水龙头13,给水泵11通电,水泵11通过第一水管10、第二水管12、水龙头13和第三水管14往蓄水管道15内部注入清水,由于喷头18安装于蓄水管道15的下方,因此蓄水管道15内部水流通过喷头18洒向无土育苗床3,无土育苗床3上多余的水流落在蓄水沟4处,由于蓄水沟4设置为倾斜结构,因此蓄水沟4中的水流受重力影响落在沟槽6中,并有沟槽6排向蓄水池8中,从而完成大棚内部灌溉的水循环,其次该装置中共设置有两组水泵11,当其中一组灌溉系统出现故障时,可直接使用第二组灌溉系统,避免耽误蔬菜的灌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包括大棚支架(1)、蓄水池(8)和蓄水管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支架(1)的上端焊接有顶杆(2),且大棚支架(1)的内侧设置有无土育苗床(3),所述无土育苗床(3)的表面设置有蓄水沟(4),且无土育苗床(3)的下方设置有建筑地面层(5),所述建筑地面层(5)的表面开设有沟槽(6),且沟槽(6)的内侧表面覆盖有塑料膜(7),所述蓄水池(8)位于沟槽(6)的后方,且蓄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9),所述过滤机构(9)的内侧与第一水管(10)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水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管(12)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水管(12)的另一端连接有水龙头(13),所述水龙头(13)的出口端与第三水管(1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蓄水管道(15)位于第三水管(14)的上端,且蓄水管道(15)的表面开设有出水管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沟(4)之间相互平行,且蓄水沟(4)设置为倾斜结构,而且蓄水沟(4)的倾斜角度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6)的形状设置为半圆柱形,且沟槽(6)的内表面与塑料膜(7)的下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9)包括过滤铁网(901)、连接滑条(902)和滑槽(903),所述过滤铁网(901)的边缘焊接有连接滑条(902),且连接滑条(902)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03)与蓄水池(8)之间设置为一体化结构,且蓄水池(8)通过滑槽(903)和连接滑条(902)与过滤铁网(90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口(16)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螺纹圈(17),且出水管口(16)的下端旋接有喷头(18),所述出水管口(16)通过螺纹圈(17)与喷头(18)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7192.5U CN217546903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7192.5U CN217546903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46903U true CN217546903U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347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7192.5U Active CN217546903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46903U (zh)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21007192.5U patent/CN2175469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80202U (zh) | 一种绿化带结构 | |
CN217546903U (zh) | 大棚用智能化循环水培系统 | |
CN219840099U (zh) | 一种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 | |
CN205357488U (zh) | 用于屋顶绿化草坪的灌溉装置 | |
CN217850659U (zh) | 一种节水型园林灌溉装置 | |
CN216239415U (zh) | 一种车库顶板排水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组织系统 | |
CN214545795U (zh) | 一种园林工程用育苗嫁接设备 | |
CN213907816U (zh) | 一种园林绿化用自主蓄水滴灌设备 | |
CN214229148U (zh) | 一种温室大棚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 |
CN109024853A (zh) | 一种生态园林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0470548U (zh) | 一种石漠化地区储水灌溉装置 | |
CN208609384U (zh) | 一种旱区组合型集水施肥灌溉装置 | |
CN220875386U (zh) | 一种园林灌溉装置 | |
CN213625831U (zh) | 一种屋面雨水循环系统 | |
CN221863947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新型灌溉设备 | |
CN214482653U (zh) | 一种城市景观生态绿化装置 | |
CN212801897U (zh) | 新农村建设用雨水收集过滤装置 | |
CN215912792U (zh) | 一种盐碱地灌溉装置 | |
CN217734056U (zh) | 一种园林设计绿化防护坡 | |
CN212035244U (zh) |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山体集水滴灌系统 | |
CN216219243U (zh) | 一种园林浇灌节能设备 | |
CN211090918U (zh) | 一种适用于圆弧顶温室大棚的集水系统 | |
CN216874280U (zh) | 一种基于智能化排水回用的园林景观灌溉装置 | |
CN218479182U (zh) | 一种路基防护边坡 | |
CN212260042U (zh) | 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