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3246U -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3246U
CN217543246U CN202123031412.6U CN202123031412U CN217543246U CN 217543246 U CN217543246 U CN 217543246U CN 202123031412 U CN202123031412 U CN 202123031412U CN 217543246 U CN217543246 U CN 217543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direct current
transformer
outpu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14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劲松
方治
何晓华
周渠
陈虹
陈怀科
刘春晖
陈玲琳
王栋
熊玉兰
甘建
罗胜籍
杨峰
谭波
吴丽圆
李云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angj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angj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angj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230314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3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3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3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所述硅链D1的正极连接于高压杆塔的接地点,硅链D1的负极与硅链D2的正极连接,硅链D2的负极通过接地电阻RL接地;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硅链D2的正极,所述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设置于硅链D2的负极与接地电阻R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与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能够对电缆杆塔的接地电阻大小进行实时且准确的监测。

Description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监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杆塔一般用于高压架空线路中,用于对高压电缆进行支撑,在实际运行中,电缆杆塔需要采用接地电阻进行接地,从而确保整个线路的稳定运行,由于接地电阻埋没于大地,受到土壤的湿度、酸碱度等影响,接地电阻将会发生变化,根据电力设备的要求,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欧姆,当电阻过大时,将会引起接地故障,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虽然提出了许多关于电缆杆塔接地电阻检测的设备或者系统,但是,这些设备或者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虽然保证了监测的准确性,但是成本高昂,虽然具有一些结构简单的设备,但是其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差。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能够对电缆杆塔的接地电阻大小进行实时且准确的监测,而且能够降低环境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有效确保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而且整个系统简单、可靠,成本低,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包括供电模块、控制单元、无线传输模块、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电流互感器CT、电压互感器PT、预处理电路、硅链D1、硅链D2;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从高压电缆感应取电并输出三路直流信号,包括5V直流电、12V直流电以及直流电VDD,所述12V直流电和直流电VDD加载于脉冲信号加载电路,所述5V直流电向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硅链D1的正极连接于高压杆塔的接地点,硅链D1的负极与硅链D2的正极连接,硅链D2的负极通过接地电阻RL接地;
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硅链D2的正极,所述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设置于硅链D2的负极与接地电阻R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与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所述脉冲信号加载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2、NMOS管Q3、变压器T1、电感L1、变压器T1、电容C3和电容C2;
电阻R1的输入端作为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12V直流电,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NMOS管Q3的栅极,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12V直流电,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NMOS管Q3的源极,NMOS管Q3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漏极通过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于直流电VDD,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通过电感L1连接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作为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接地,电感L1和电容C2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其中,三极管Q2为P型三极管。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定位电路、控制芯片、脉冲芯片以及存储器;
所述脉冲芯片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控制芯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脉冲芯片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向脉冲加载电路输出脉冲信号,定位电路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控制芯片与存储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供电整流电路、供电滤波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以及第三稳压电路;
电流互感器设置于高压电缆,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供电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供电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供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稳压电路输出直流电VDD,第二稳压电路输出12V直流电,第三稳压电路输出5V直流电。
进一步,所述预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整流电路、第二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以及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
第一整流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于电压互感器PT的输出端,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整流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5G通信模块或者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
进一步,所述脉冲芯片为TMP82C53芯片。
进一步,所述控制芯片为STM32F101CBT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电缆杆塔的接地电阻大小进行实时且准确的监测,而且能够降低环境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有效确保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而且整个系统简单、可靠,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加载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包括供电模块、控制单元、无线传输模块、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电流互感器CT、电压互感器PT、预处理电路、硅链D1、硅链D2;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5G通信模块或者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从高压电缆感应取电并输出三路直流信号,包括5V直流电、12V直流电以及直流电VDD,所述12V直流电和直流电VDD加载于脉冲信号加载电路,所述5V直流电向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硅链D1的正极连接于高压杆塔的接地点,硅链D1的负极与硅链D2的正极连接,硅链D2的负极通过接地电阻RL接地;
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硅链D2的正极,所述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设置于硅链D2的负极与接地电阻R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与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电缆杆塔的接地电阻大小进行实时且准确的监测,而且能够降低环境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有效确保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而且整个系统简单、可靠,成本低,易于推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脉冲信号加载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2、NMOS管Q3、变压器T1、电感L1、变压器T1、电容C3和电容C2;
电阻R1的输入端作为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12V直流电,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NMOS管Q3的栅极,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12V直流电,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NMOS管Q3的源极,NMOS管Q3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漏极通过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于直流电VDD,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通过电感L1连接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作为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接地,电感L1和电容C2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其中,三极管Q2为P型三极管;三极管Q2和Q2组成一个图腾柱驱动电路,从而能够确保NMOS管能够被稳定驱动,电阻R4用于设定NMOS管Q3的静态工作点,电阻R5为下拉电阻,确保NMOS管能够正常工作,通过NMOS管Q3的导通关闭,将直流电VDD转换成较高电压的脉冲信号,通过L1和C1组成的LC滤波后,由电容C2耦合加载于硅链D2的正极所形成的测试点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接地电阻RL具有稳定的测试信号,避免外界干扰。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定位电路、控制芯片、脉冲芯片以及存储器;
所述脉冲芯片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控制芯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脉冲芯片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向脉冲加载电路输出脉冲信号,定位电路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控制芯片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定位电路采用现有的GPS定位电路或者北斗定位电路,用于标记电缆杆塔的位置,从而便于做出准确的处理措施,所述脉冲芯片为TMP82C53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为STM32F101CBT芯片,控制芯片控制脉冲芯片处于工作状态或者休眠状态,且控制芯片接收电压互感器PT以及电流互感器CT输出的电压值以及电流值,然后通过现有的电阻计算公式进行接地电阻计算,并向远程服务器发送相应结果,当结算结果的接地电阻值大于4欧姆时,控制芯片还向远程服务器输出相应的告警信号,在远程服务器上设置声光报警器以及触控显示器进行预警提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供电整流电路、供电滤波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以及第三稳压电路;
电流互感器设置于高压电缆,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供电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供电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供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稳压电路输出直流电VDD,第二稳压电路输出12V直流电,第三稳压电路输出5V直流电,其中,第一稳压电路采用LM338K稳压芯片,输出24V直流电,即VDD为24V,第二稳压电路采用LM7812稳压芯片,第三稳压电路采用TPS6735芯片。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整流电路、第二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以及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
第一整流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于电压互感器PT的输出端,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整流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其中,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采用ADC12DJ3200AAV芯片,上述中的所有整流电路均采用二极管组成的全桥式整流电路,所有滤波电路均采用RC滤波电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控制单元、无线传输模块、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电流互感器CT、电压互感器PT、预处理电路、硅链D1、硅链D2;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从高压电缆感应取电并输出三路直流信号,包括5V直流电、12V直流电以及直流电VDD,所述12V直流电和直流电VDD加载于脉冲信号加载电路,所述5V直流电向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硅链D1的正极连接于高压杆塔的接地点,硅链D1的负极与硅链D2的正极连接,硅链D2的负极通过接地电阻RL接地;
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连接,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硅链D2的正极,所述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设置于硅链D2的负极与接地电阻R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与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加载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2、NMOS管Q3、变压器T1、电感L1、电容C3和电容C2;
电阻R1的输入端作为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12V直流电,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NMOS管Q3的栅极,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12V直流电,N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NMOS管Q3的源极,NMOS管Q3的源极接地,NMOS管Q3的漏极通过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于直流电VDD,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通过电感L1连接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作为脉冲信号加载电路的输出端,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接地,电感L1和电容C2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其中,三极管Q2为P型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定位电路、控制芯片、脉冲芯片以及存储器;
所述脉冲芯片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控制芯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脉冲芯片的脉冲信号输出端向脉冲加载电路输出脉冲信号,定位电路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控制芯片与存储器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供电整流电路、供电滤波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以及第三稳压电路;
电流互感器设置于高压电缆,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供电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供电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供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稳压电路输出直流电VDD,第二稳压电路输出12V直流电,第三稳压电路输出5V直流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整流电路、第二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以及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
第一整流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于电压互感器PT的输出端,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整流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5G通信模块或者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芯片为TMP82C53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为STM32F101CBT芯片。
CN202123031412.6U 2021-12-02 2021-12-02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Active CN217543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1412.6U CN217543246U (zh) 2021-12-02 2021-12-02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1412.6U CN217543246U (zh) 2021-12-02 2021-12-02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3246U true CN217543246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6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1412.6U Active CN217543246U (zh) 2021-12-02 2021-12-02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3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37374T3 (es) Aparato de carga de batería y método de control de protección de carga de batería
CN204758748U (zh) 一种开关柜智能综合监测装置
CN205263227U (zh) 漏电检测设备
CN110703023A (zh) 配电线路智能计量测量装置
CN102411120B (zh) 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选线装置
CN202600064U (zh) 一种避雷器用远程实时在线检测器
CN108226593B (zh) 电能表及其防窃电检测方法
CN102004213A (zh) 直测式智能直流系统绝缘及状态诊断仪
CN208059939U (zh)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控系统
CN217543246U (zh) 电缆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系统
CN103812233A (zh) 微电流感应供电型测温报警装置及测温报警方法
CN202886533U (zh) 杆塔接地检测装置
CN205027855U (zh) 无源绝缘子闪络故障指示器
CN203722344U (zh) 微电流感应供电型测温报警装置
CN110672909A (zh) 基于感应取电的opgw线路带电指示断电提示系统
CN205027854U (zh) 无源绝缘子闪络故障无线定位装置
CN209541918U (zh)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传感器
CN211318615U (zh) 配电线路智能计量测量装置
CN203643552U (zh) 一种配电网数字故障指示器
CN210109197U (zh) 一种用于预放电式避雷针的无线远程计数器
CN206479599U (zh) 一种tn系统接地线的通断测试装置
CN202206130U (zh) 一种带数据收集和数据传输功能的智能电涌保护器
CN217404384U (zh) 雷电流监测装置
CN103018628B (zh) 杆塔接地检测装置
CN203536941U (zh) 自振荡反激变换器的高精度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