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1778U -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1778U
CN217541778U CN202220823913.3U CN202220823913U CN217541778U CN 217541778 U CN217541778 U CN 217541778U CN 202220823913 U CN202220823913 U CN 202220823913U CN 217541778 U CN217541778 U CN 217541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otating
longitudinal
levelness
bas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39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钦雪程
钦炳华
周伟
钦青
施卫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gtou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gtou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gtou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gtou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239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1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1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1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纵向传动单元、横向传动单元、垂直度检测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纵向传动单元和垂直度检测单元依次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单元、横向传动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依次传动连接。其优点在于,利用第一驱动单元、纵向传动单元和垂直度检测单元可以进行墙体垂直度自动检测,并精准获取垂直度的角度;利用第二驱动单元、横向传动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可以进行墙体水平度自动检测,并精准获取水平度的角度;利用垂直度检测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可以同时对墙体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检测,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购买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墙体进行检测,以获取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从而判断墙体的施工质量。
现有的垂直度或水平度检测包括但不限于钢尺检测、仪器检测。使用钢尺检测时,仅能判断墙体是否垂直或水平,但不能获取精确地倾斜角度。使用仪器检测时,虽然精度较高,但是购买成本高、使用维护成本高。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获取精确角度、成本高昂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获取精确角度、成本高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建筑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包括:
基座单元,所述基座单元放置于水平面;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纵向传动单元,所述纵向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
横向传动单元,所述横向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
垂直度检测单元,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传动连接,用于在所述纵向传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垂直度;
水平度检测单元,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传动连接,用于在所述横向传动单元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水平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单元包括:
基座元件,所述基座元件设置于水平面;
第一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元件的上部,并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第二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元件的上部,并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第三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三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连接;
第四安装槽元件,所述第四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转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
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第二转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转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传动单元包括:
纵向转动元件,所述纵向转动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滑动连接;
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分别与所述纵向转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传动单元包括:
横向转动元件,所述横向转动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滑动连接;
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分别与所述横向转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包括:
纵向滑动元件,所述纵向滑动元件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滑动连接;
第一伸缩元件,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纵向滑动元件连接;
第一支架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转动元件,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内部;
第一滚动元件,所述第一滚动元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滚动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设置;
第一记录笔元件,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滚动元件同轴设置;
第一记录板元件,所述第一记录板元件与所述基座单元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接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且平行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设置,并与所述纵向滑动元件滑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所述第一伸缩元件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纵向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一锁定元件,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元件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包括:
横向滑动元件,所述横向滑动元件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滑动连接;
第二伸缩元件,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向滑动元件连接;
第二支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第四转动元件,所述第四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内部;
第二滚动元件,所述第二滚动元件与所述第四转动元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滚动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设置;
第二记录笔元件,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四转动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滚动元件同轴设置;
第二记录板元件,所述第二记录板元件与所述基座单元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接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且平行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设置,并与所述横向滑动元件滑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所述第二伸缩元件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横向滑动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二锁定元件,所述第二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四转动元件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高度调节单元,所述高度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底部,用于调节所述基座单元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五安装槽元件,若干第五安装槽元件分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底部,并与所述高度调节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
若干第一调节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调节元件分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下部;
若干第二调节元件,所述第二调节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元件连接,用于调节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三限位元件,所述第三限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元件的端部;
若干第四限位元件,所述第四限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调节元件的端部,并与对应地所述第三限位限位元件配合,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调节元件与所述第二调节元件分离。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利用第一驱动单元、纵向传动单元和垂直度检测单元可以进行墙体垂直度自动检测,并精准获取垂直度的角度;利用第二驱动单元、横向传动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可以进行墙体水平度自动检测,并精准获取水平度的角度;利用垂直度检测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可以同时对墙体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检测,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购买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单元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传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传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垂直度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度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度调节单元的示意图(一);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三);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单元的示意图(二);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度调节单元的示意图(二)。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基座单元;101、基座元件;102、第一安装槽元件;103、第二安装槽元件;104、第三安装槽元件;105、第四安装槽元件;106、第五安装槽元件;
200、第一驱动单元;201、第一驱动元件;202、第一转动元件;
300、第二驱动单元;301、第二驱动元件;302、第二转动元件;
400、纵向传动单元;401、纵向转动元件;402、第一传动元件;
500、横向传动单元;501、横向转动元件;502、第二传动元件;
600、垂直度检测单元;601、纵向滑动元件;602、第一伸缩元件;603、第一支架元件;604、第三转动元件;605、第一滚动元件;606、第一记录笔元件;607、第一记录板元件;608、第一限位元件;609、第一弹性元件;610、第一锁定元件;
700、水平度检测单元;701、横向滑动元件;702、第二伸缩元件;703、第二支架元件;704、第四转动元件;705、第二滚动元件;706、第二记录笔元件;707、第二记录板元件;708、第二限位元件;709、第二弹性元件;710、第二锁定元件;
800、高度调节单元;801、第一调节元件;802、第二调节元件;803、第三限位元件;804、第四限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单元100、第一驱动单元200、第二驱动单元300、纵向传动单元400、横向传动单元500、垂直度检测单元600和水平度检测单元700。其中,基座单元100放置于水平面;第一驱动单元2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第二驱动单元3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纵向传动单元4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第一驱动单元200连接;横向传动单元5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第二驱动单元300连接;垂直度检测单元600与纵向传动单元400传动连接,用于在纵向传动单元400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检测单元700与横向传动单元500传动连接,用于在横向传动单元500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水平度。
如图2所示,基座单元100包括基座元件101、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第三安装槽元件104和第四安装槽元件105。其中,基座元件101设置于水平面;第一安装槽元件102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上部,并与纵向传动单元400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槽元件103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上部,并与横向传动单元500转动连接;第三安装槽元件104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的一侧,并与垂直度检测单元600连接;第四安装槽元件105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的一侧,并与水平度检测单元700连接。
第一安装槽元件102垂直于基座元件101设置,其内部转动地设置纵向传动单元400。
第二安装槽元件103垂直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设置,即第一安装槽元件102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呈L形设置,其内部转动地设置横向传动单元500。
第三安装槽元件104垂直于基座元件101设置、平行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设置,其与垂直度检测单元600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四安装槽元件105平行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设置,其与水平度检测单元7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元件101为矩形状基座,其底表面和上表面为平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元件102为第一安装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元件103为第二安装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槽元件104为第一滑槽或第一插接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安装槽元件105为第二滑槽或第二插接槽。
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单元200包括第一驱动元件201和第一转动元件202。其中,第一驱动元件201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第一转动元件202与第一驱动元件201连接,用于在第一驱动元件201的作用下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元件201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上部;第一转动元件202垂直于基座元件101设置。
其中,第一驱动元件201通过若干螺栓安装于基座元件101的上表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201为第一正反转电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元件202为第一转动轴。
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单元300包括第二驱动元件301和第二转动元件302。其中,第二驱动元件301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第二转动元件302与第二驱动元件301连接,用于在第二驱动元件301的作用下转动。
具体地,第二驱动元件301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上部;第二转动元件302平行于基座元件101设置。
其中,第二驱动元件301通过若干螺栓安装于基座元件101的上表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元件301为第二正反转电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元件302为第二转动轴。
如图5所示,纵向传动单元400包括纵向转动元件401和第一传动元件402。其中,纵向转动元件401转动地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垂直度检测单元600滑动连接;第一传动元件402,第一传动元件402分别与纵向转动元件401、第一驱动单元200传动连接。
具体地,纵向转动元件401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的内部,垂直于基座元件101设置;第一传动元件402分别与纵向转动元件401、第一转动元件202传动连接。
更具体地,第一传动元件402与纵向转动元件401的端部传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转动元件401为第一螺纹转动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元件402为第一传动带。
进一步地,纵向传动单元400还包括第一轴承元件,第一轴承元件与纵向转动元件401的端部转动连接,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元件为第一轴承座。
如图6所示,横向传动单元500包括横向转动元件501和第二传动元件502。其中,横向转动元件501转动地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水平度检测单元700滑动连接;第二传动元件502分别与横向转动元件501、第二驱动单元300传动连接。
具体地,横向转动元件501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的内部,平行于基座元件101设置;第二传动元件502分别与横向转动元件501、第二转动元件302传动连接。
更具体地,第二传动元件502与横向转动元件501的端部传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转动元件501为第二螺纹转动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元件502为第二传动带。
进一步地,横向传动单元500还包括第二轴承元件,第二轴承元件与横向转动元件501的端部转动连接,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承元件为第二轴承座。
如图7所示,垂直度检测单元600包括纵向滑动元件601、第一伸缩元件602、第一支架元件603、第三转动元件604、第一滚动元件605、第一记录笔元件606和第一记录板元件607。其中,纵向滑动元件601与纵向传动单元400滑动连接;第一伸缩元件602的第一端与纵向滑动元件601连接;第一支架元件603与第一伸缩元件60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转动元件604设置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内部;第一滚动元件605与第三转动元件604转动连接,且第一滚动元件605凸出于第一支架元件603设置;第一记录笔元件606与第三转动元件604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一滚动元件605同轴设置;第一记录板元件607,第一记录板元件607与基座单元100连接,用于与第一记录笔元件606接触。
具体地,纵向滑动元件601与纵向转动元件401滑动连接;第一记录板元件607与第三安装槽元件104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纵向滑动元件601为纵向滑动块,其与纵向转动元件401螺纹连接,在纵向转动元件401进行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沿纵向转动元件401的轴向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
第一伸缩元件602分别与纵向滑动元件601、第一支架元件603固定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元件602为第一伸缩杆。
第一支架元件603为第一U形支架,其封闭端与第一伸缩元件6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开口端设置有第三转动元件604。
第三转动元件604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内部,且其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此外,第三转动元件604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转动元件604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
第三转动元件604靠近第一记录板元件607的一端凸出于第一支架元件603设置,且凸出部分为中空结构,用于与第一记录笔元件606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元件604的部分为实心结构、部分为中空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元件604为中空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元件604为第一固定轴。
第一滚动元件605与第三转动元件604同轴设置,且其直径大于第三转动元件604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滚动元件605凸出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第二端设置。
此外,第一滚动元件605的直径小于第三转动元件604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动元件605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动元件605为第一滚轮。
第一记录笔元件606与第三转动元件604插接连接或螺纹连接,便于取拿第一记录笔元件606。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记录笔元件606为第一中性笔。
第一记录板元件607与第三安装槽元件104滑动连接或插接连接,便于取拿第一记录板元件607,以便更换第一记录板元件607。
其中,第一记录板与那件607不凸出于第一支架元件603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记录板元件607为第一白板。
进一步地,垂直度检测单元600还包括第一限位元件608。第一限位元件608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且平行于纵向传动单元400设置,并与纵向滑动元件601滑动连接,用于提高纵向滑动元件601的运动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限位元件608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的内部,平行于纵向转动元件401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608至少为一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608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元件608以纵向转动元件401为中心对称设置于纵向转动元件401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608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元件608以纵向转动元件401为中心对称设置于纵向转动元件401的一侧,即两个第一限位元件608、纵向转动元件401呈等腰三角形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元件608为第一限位滑杆。
进一步地,垂直度检测单元60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609。其中,第一弹性元件609套设第一伸缩元件602设置,并分别与纵向滑动元件601、第一支架元件603连接;和/或,第一弹性元件609设置于第一伸缩元件602的内部,并与第一伸缩元件602连接。
具体地,第一弹性元件609的第一端与纵向滑动元件60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元件609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架元件603的第一端(即封闭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609为第一套筒,由海绵、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609为第一弹簧。
进一步地,垂直度检测单元600还包括第一锁定元件610,第一锁定元件610与第一记录笔元件606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第一记录笔元件606与第三转动元件604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元件610还与第三转动元件604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元件610为锁定环。
如图8所示,水平度检测单元700包括横向滑动元件701、第二伸缩元件702、第二支架元件703、第四转动元件704、第二滚动元件705、第二记录笔元件706和第二记录板元件707。其中,横向滑动元件701与横向传动单元500滑动连接;第二伸缩元件702的第一端与横向滑动元件701连接;第二支架元件703与第二伸缩元件70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转动元件704设置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内部;第二滚动元件705与第四转动元件704转动连接,且第二滚动元件705凸出于第二支架元件703设置;第二记录笔元件706与第四转动元件704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二滚动元件705同轴设置;第二记录板元件707与基座单元100连接,用于与第二记录笔元件706接触。
具体地,横向滑动元件701与横向转动元件501滑动连接;第二记录板元件707与第四安装槽元件105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横向滑动元件701为纵向滑动块,其与横向转动元件501螺纹连接,在横向转动元件501进行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沿横向转动元件501的轴向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
第二伸缩元件702分别与横向滑动元件701、第二支架元件703固定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元件702为第一伸缩杆。
第二支架元件703为第一U形支架,其封闭端与第二伸缩元件7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开口端设置有第四转动元件704。
第四转动元件704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内部,且其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此外,第四转动元件704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转动元件704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
第四转动元件704靠近第二记录板元件707的一端凸出于第二支架元件703设置,且凸出部分为中空结构,用于与第二记录笔元件706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转动元件704的部分为实心结构、部分为中空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转动元件704为中空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转动元件704为第一固定轴。
第二滚动元件705与第四转动元件704同轴设置,且其直径大于第四转动元件704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滚动元件705凸出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第二端设置。
此外,第二滚动元件705的直径小于第四转动元件704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滚动元件705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滚动元件705为第一滚轮。
第二记录笔元件706与第四转动元件704插接连接或螺纹连接,便于取拿第二记录笔元件706。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记录笔元件706为第一中性笔。
第二记录板元件707与第四安装槽元件105滑动连接或插接连接,便于取拿第二记录板元件707,以便更换第二记录板元件707。
其中,第二记录板元件707不凸出于第二支架元件703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记录板元件707为第一白板。
进一步地,水平度检测单元700还包括第二限位元件708。第二限位元件708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且平行于横向传动单元500设置,并与横向滑动元件701滑动连接,用于提高横向滑动元件701的运动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限位元件708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的内部,平行于横向转动元件501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元件708至少为一个。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元件708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元件708以横向转动元件501为中心对称设置于横向转动元件501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元件708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元件708以横向转动元件501为中心对称设置于横向转动元件501的一侧,即两个第二限位元件708、横向转动元件501呈等腰三角形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元件708为第一限位滑杆。
进一步地,水平度检测单元700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709。其中,第二弹性元件709套设第二伸缩元件702设置,并分别与横向滑动元件701、第二支架元件703连接;和/或,第二弹性元件709设置于第二伸缩元件702的内部,并与第二伸缩元件702连接。
具体地,第二弹性元件709的第一端与横向滑动元件70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09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元件703的第一端(即封闭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709为第一套筒,由海绵、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709为第一弹簧。
进一步地,水平度检测单元700还包括第二锁定元件710,第二锁定元件710与第二记录笔元件706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第二记录笔元件706与第四转动元件704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元件710还与第四转动元件704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元件710为锁定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基座元件101放置于水平面,并使第一滚动元件605、第二滚动元件705抵住墙体,且第一伸缩元件602、第二伸缩元件702处于压缩与拉伸之间的状态;
启动第一驱动元件201并进行正转,以使第一转动元件202顺时针转动;
第一转动元件202通过第一传动元件402带动纵向转动元件401顺时针转动;
纵向滑动元件601带动第一滚动元件605沿纵向转动元件401向上运动,第一滚动元件605沿墙体的竖直方向运动,带动第一记录笔元件606在第一记录板元件607画线,根据画线情况,可以记录墙体的垂直度;
启动第二驱动元件301并进行正转,以使第二转动元件302顺时针转动;
第二转动元件302通过第二传动元件502带动横向转动元件501顺时针转动;
横向滑动元件701带动第二滚动元件705沿横向转动元件501向左运动,第二滚动元件705沿墙体的水平方向运动,带动第二记录笔元件706在第二记录板元件707画线,根据画线情况,可以记录墙体的水平度。
此外,第一驱动元件201和第二驱动元件301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即可以同时进行垂直度检测、水平度检测,也可以仅进行垂直度检测、水平度检测中的任意一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驱动单元、纵向传动单元和垂直度检测单元可以进行墙体垂直度自动检测,并精准获取垂直度的角度;利用第二驱动单元、横向传动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可以进行墙体水平度自动检测,并精准获取水平度的角度;利用垂直度检测单元和水平度检测单元可以同时对墙体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检测,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购买使用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如图9所示,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单元100、第一驱动单元200、第二驱动单元300、纵向传动单元400、横向传动单元500、垂直度检测单元600、水平度检测单元700和高度调节单元800。其中,基座单元100放置于水平面;第一驱动单元2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第二驱动单元3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纵向传动单元4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第一驱动单元200连接;横向传动单元5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第二驱动单元300连接;垂直度检测单元600与纵向传动单元400传动连接,用于在纵向传动单元400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检测单元700与横向传动单元500传动连接,用于在横向传动单元500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水平度;高度调节单元8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底部,用于调节基座单元100的高度。
其中,基座单元100、第一驱动单元200、第二驱动单元300、纵向传动单元400、横向传动单元500、垂直度检测单元600、水平度检测单元70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高度调节单元800包括若干第一调节元件801和若干第二调节元件802。其中,若干第一调节元件801分布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下部;第二调节元件802与对应的第一调节元件801连接,用于调节高度。
具体地,若干第一调节元件801分布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与对应的第二调节元件802进行螺纹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两个,呈斜对角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三个,呈等边三角形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至少四个,在基座元件101的底部的四角位置至少设置一第一调节元件80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调节螺杆,第二调节元件802为调节螺筒。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调节螺筒,第二调节元件802为调节螺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元件802的底部为平面。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根据待检测的墙体的位置,对第一调节元件801、第二调节元件802进行调节,以调节基座元件101的高度,并使基座元件101处于水平位置;
后续方法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高度调节单元,不仅可以调节基座单元的高度,还可以使基座单元始终处于水平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2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如图11所示,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单元100、第一驱动单元200、第二驱动单元300、纵向传动单元400、横向传动单元500、垂直度检测单元600、水平度检测单元700和高度调节单元800。其中,基座单元100放置于水平面;第一驱动单元2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第二驱动单元3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纵向传动单元4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第一驱动单元200连接;横向传动单元5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并与第二驱动单元300连接;垂直度检测单元600与纵向传动单元400传动连接,用于在纵向传动单元400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检测单元700与横向传动单元500传动连接,用于在横向传动单元500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水平度;高度调节单元800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底部,用于调节基座单元100的高度。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200、第二驱动单元300、纵向传动单元400、横向传动单元500、垂直度检测单元600、水平度检测单元70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基座单元100包括基座元件101、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第三安装槽元件104、第四安装槽元件105和若干第五安装槽元件106。其中,基座元件101设置于水平面;第一安装槽元件102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上部,并与纵向传动单元400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槽元件103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上部,并与横向传动单元500转动连接;第三安装槽元件104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的一侧,并与垂直度检测单元600连接;第四安装槽元件105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的一侧,并与水平度检测单元700连接;若干第五安装槽元件106分布设置于基座元件101的底部,并与高度调节单元8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基座元件101、第一安装槽元件102、第二安装槽元件103、第三安装槽元件104、第四安装槽元件105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若干第五安装槽元件106与对应的若干第一调节元件801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第五安装槽元件106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调节元件801的数量。
具体地,全部的第五安装槽元件106与第一调节元件801进行可拆卸连接,或者,部分的第五安装槽元件106与第一调节元件801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安装槽元件106为螺纹槽。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根据待检测墙体的高度位置,判断是否需要安装高度调节单元800;
在需要安装高度调节单元800的情况下,将第一调节元件801安装于对应的第五安装槽元件106;
后续使用方法同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高度调节单元与基座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高度调节单元,从而适用于不同检测情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2~3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如图13所示,高度调节单元800包括若干第一调节元件801、若干第二调节元件802、若干第三限位元件803和若干第四限位元件804。其中,若干第一调节元件801分布设置于基座单元100的下部;第二调节元件802与对应的第一调节元件801连接,用于调节高度;第三限位元件803设置于对应的第一调节元件801的端部;第四限位元件804设置于对应的第二调节元件802的端部,并与对应地第三限位限位元件配合,用于防止第一调节元件801与第二调节元件802分离。
具体地,第三限位元件803位置于对应的第一调节元件801的第二端,第四限位元件804设置于对应的第二调节元件802的第一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限位元件803与第二调节元件802螺纹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限位元件804与第一调节元件801螺纹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调节螺杆,第二调节元件802为调节螺筒,第三限位元件803为限位板,第四限位元件804为限位环。其中,第一调节元件801的外径等于第四限位元件804的内径,第二调节元件802的内径等于第三限位元件803的外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元件801为调节螺筒,第二调节元件802为调节螺杆,第三限位元件803为限位环,第四限位元件804为限位板。其中,第一调节元件801的内径等于第四限位元件804的外径,第二调节元件802的外径等于第三限位元件803的内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2~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三限位元件和第四限位元件的相互配合,防止第一调节元件与第二调节元件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建筑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单元,所述基座单元放置于水平面;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纵向传动单元,所述纵向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
横向传动单元,所述横向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
垂直度检测单元,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传动连接,用于在所述纵向传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垂直度;
水平度检测单元,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传动连接,用于在所述横向传动单元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并记录建筑墙体的水平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包括:
基座元件,所述基座元件设置于水平面;
第一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元件的上部,并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第二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元件的上部,并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第三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三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连接;
第四安装槽元件,所述第四安装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转动;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
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
第二转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包括:
纵向转动元件,所述纵向转动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滑动连接;
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分别与所述纵向转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传动连接;和/或
所述横向传动单元包括:
横向转动元件,所述横向转动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滑动连接;
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分别与所述横向转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包括:
纵向滑动元件,所述纵向滑动元件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滑动连接;
第一伸缩元件,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纵向滑动元件连接;
第一支架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转动元件,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内部;
第一滚动元件,所述第一滚动元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滚动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架元件设置;
第一记录笔元件,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滚动元件同轴设置;
第一记录板元件,所述第一记录板元件与所述基座单元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接触;和/或
所述水平度检测单元包括:
横向滑动元件,所述横向滑动元件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滑动连接;
第二伸缩元件,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向滑动元件连接;
第二支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第四转动元件,所述第四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内部;
第二滚动元件,所述第二滚动元件与所述第四转动元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滚动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设置;
第二记录笔元件,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四转动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滚动元件同轴设置;
第二记录板元件,所述第二记录板元件与所述基座单元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且平行于所述纵向传动单元设置,并与所述纵向滑动元件滑动连接;和/或
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所述第一伸缩元件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纵向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连接;和/或
第一锁定元件,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元件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度检测还单元包括:
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部且平行于所述横向传动单元设置,并与所述横向滑动元件滑动连接;和/或
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所述第二伸缩元件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横向滑动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连接;和/或
第二锁定元件,所述第二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记录笔元件与所述第四转动元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度调节单元,所述高度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底部,用于调节所述基座单元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
若干第一调节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调节元件分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下部;
若干第二调节元件,所述第二调节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元件连接,用于调节高度;和/或
所述基座单元包括:
若干第五安装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五安装槽元件分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底部,并与所述高度调节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墙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三限位元件,所述第三限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元件的端部;
若干第四限位元件,所述第四限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调节元件的端部,并与对应地所述第三限位限位元件配合,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调节元件与所述第二调节元件分离。
CN202220823913.3U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541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3913.3U CN217541778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3913.3U CN217541778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1778U true CN217541778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3913.3U Active CN217541778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1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89676U (zh) 墙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6019625U (zh) 钢板平面度检测设备
CN106248041A (zh) 钢板平面度检具
CN217541778U (zh) 一种新型墙体检测装置
CN115541581A (zh) Mini-LED点胶检测设备及点胶检测方法
CN115289945A (zh) 一种轴承游隙检测设备
CN208458648U (zh) 垂直度测量仪
CN112628285A (zh) 一种万向升降导轨
CN207816182U (zh) 柱面镜测量设备
CN217403305U (zh) 一种轴类工件加工精度检测装置
CN113542647B (zh) 一种用于多媒体录播设备的移动装置
CN213422408U (zh) 一种汽车底盘异响检测装置
CN209197712U (zh) 一种检测地坪平整度的测试仪
CN106441046B (zh) 一种台阶轴同轴度检测装置
CN115993108B (zh) 一种房建工程墙板水平测量装置
CN220471142U (zh) 建筑工程检测用测量装置
CN204854699U (zh) 玻璃瓶检测装置
CN220855213U (zh) 一种用于土地勘测的探地雷达
CN219550126U (zh) 一种可调整水平仪
CN218524240U (zh) 一种可调节电子计量称重设备显示仪表
CN21872413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检测装置
CN213745683U (zh) 一种便携式房屋质量鉴定水平仪
CN114705818B (zh) 一种可测量水中总硬度的水质分析仪
CN214989596U (zh) 扶梯滚轮、门挂轮测试装置
CN213778969U (zh) 高端精密轴承滚子检测角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