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0886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0886U
CN217540886U CN202221042782.1U CN202221042782U CN217540886U CN 217540886 U CN217540886 U CN 217540886U CN 202221042782 U CN202221042782 U CN 202221042782U CN 217540886 U CN217540886 U CN 217540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duc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27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继刚
赵现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27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0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0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0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风道、第二出风口、第二风道、第三出风口以及第三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相互独立设置;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内,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由第一出风口排至室内;第二换热器,室内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经第二出风口排至室内;送风风扇,设置在第三风道内,室内空气进入第三风道,经送风风扇驱动由第三出风口排至室内。导风板,设置在第三出风口处以使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混合或使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改变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混合,模拟自然风,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行业目前处于竞争激烈的局面,各大竞品在功能、外观等方面独具创新,然而产品细节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因素。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通常为有规律的“机械风”,其规律的股状直吹,会把人体表面的气体、汗液吹进毛孔,导致排汗不畅,郁结其中,令人不舒服。容易使一些人的体表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动不畅,皮肤发紧发干、肌肉酸疼等“空调病”。自然风则是湍流状态。湍流是指流体的不规则运动,流场中各种量随时间和空间坐标发生紊乱的变化。自然风到达人体体表,拂过汗毛,把热量带走,类似于夏天手摇扇子,更适宜用户使用。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便于模拟自然风,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三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部分室内空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至室内;
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部分室内空气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至室内;
送风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内,部分室内空气进入所述第三风道,经所述送风风扇驱动由所述第三出风口排至室内。
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转动改变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使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混合或使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转动改变第三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当导风板朝向第一出风口转动打开时,使得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第一出风口的换热后的出风混合;当导风板朝向第二出风口转动打开时,使得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第二出风口的换热后的出风混合,从而使得出风为湍流状态的自然风,不规则运动的自然风流过人体体表,更容易将热量带走,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出风吹至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
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吹至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三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被所述第三风道隔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扇,部分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后经所述第一风扇驱动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扇,部分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后经所述第二风扇驱动流至所述第二出风口;
第三风道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部分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三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三风道,经所述送风风扇驱动由所述第三出风口排至室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为贯流风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固定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的轴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分别固定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底板间设置有安装空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扇为贯流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前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风道出风与第三风道出风混合的空气流向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风道出风与第三风道出风混合的空气流向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拆除进风面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壳体10;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第三出风口13;第一风道2a;第一蜗舌21;第二蜗舌22;第三蜗舌23;第四蜗舌24;第二风道3a;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第三导流板33;第四导流板34;第三风道4a;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送风风扇53;驱动电机6;第一电机61;第二电机62;底板7;顶板8;接水盘9;第一导风板101;第二导风板102;导风板103;第一连接板104;第二连接板1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申请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可以是双贯流落地式柜机,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
参照图1至图9,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在当前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大体呈圆柱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呈立体柱状、不规则圆柱状等形式。
壳体10可包括进风面板和前面板,进风面板连接在前面板的后侧,两者合围成空调室内机的外观。
进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前面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可以是格栅孔形式,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可以是长条矩形。室内空气分别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由出分别由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吹出。
第一出风口11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一导风板103,以打开/关闭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处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二导流板32,以打开/关闭第二出风口。
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在壳体10内部对称设置。第一蜗壳包括第一蜗舌21、第一导流板31、第二蜗舌22和第二导流板32。第一导流板31与第一蜗舌21的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端部相连接,第一导流板31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一蜗舌21之间,第一导流板31向靠近第一出风口11且远离第二蜗壳的方向延伸,即第一出风口11设置在第一导流板31的延伸方向上。
第二蜗壳包括第三蜗舌23、第三导流板33、第四蜗舌24和第四导流板34。第三导流板33与第三蜗舌23的靠近第二出风口12的端部相连接,第三导流板33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蜗舌23之间,第三导流板33向靠近第二出风口12且远离第一蜗壳的方向延伸,即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第三导流板33的延伸方向上。
第一蜗壳内形成有第一风道2a,第一风道2a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1。第一风道2a内设置有第一风扇51和第一换热器41,第一换热器41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风扇51之间,第一换热器41设置在从第一进风口到第一出风口11的空气移动路径上,第一换热器41用于从引入到第一进风口中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空气传输热量。
第一风扇51用于吹出空气,使得室内空气可从第一进风口流动到第一出风口11。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51设置为贯流风扇。
第二蜗舌22相对于第一蜗舌21远离第二蜗壳设置,第二蜗舌22和第一蜗舌21均为曲面板,以减小对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阻力。第四蜗舌24相对于第三蜗舌23远离第一蜗壳设置,第四蜗舌24和第三蜗舌23也均设置为曲面板,以减小对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阻力。
第二蜗舌22的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导流板32,第二导流板32与第二蜗舌22平滑过渡连接,以减小对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阻力。第二导流板32沿第一风道2a的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末端的出风方向向第一出风口11延伸。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范围被限制在第一导流板31和第二导流板32之间;第四蜗舌24的靠近第二出风口12的端部连接有第四导流板34,第四导流板34与第四蜗舌24平滑过渡连接,以减小对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阻力。第四导流板34沿第二风道3a的靠近第二出风口12的末端的出风方向向第二出风口12延伸。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范围被限制在第三导流板33和第四导流板34之间。
第一风扇51设置在第一蜗舌21和第二蜗舌22之间,在第一风扇51的强制对流作用下,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10、与第一换热器41换热后,第一风道2a内换热后的空气沿着第一导流板31由第一出风口11吹出。
第二蜗壳内形成有第二风道3a,第二风道3a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12。第二风道3a内设置有第二风扇52和第二换热器42,第二换热器42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和第二风扇52之间,第二风扇52设置在从第二进风口到第二出风口12的空气移动路径上,第二换热器42用于从引入到第二进风口中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空气传输热量。
第二风扇52用于吹出空气,使得室内空气可从第二进风口流动到第二出风口12。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52设置为贯流风扇。
第二风扇52设置在第三蜗舌23和第四蜗舌24之间,在第二风扇52的强制对流作用下,室内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10、与第二换热器42换热后,第二风道3a内换热后的空气沿着第三导流板33由第二出风口12吹出。
接水盘9设置在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的下方,以收集在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中冷凝的水分。接水盘9可与延伸至壳体10外部的排水管连接,从而将冷凝水排放到壳体10外部。
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13,第三进风口设置在进风面板上,且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第三出风口13设置在前面板上,且位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之间,第三出风口13为长条矩形。
第三出风口13处设置有导风板103,导风板103转动改变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当导风板103朝向第一出风口11转动打开时,使得第三出风口13处的出风与第一出风口11的换热后的出风混合;当导风板103朝向第二出风口12转动打开时,使得第三出风口13处的出风与第二出风口12的换热后的出风混合,从而使得出风为湍流状态的自然风,不规则运动的自然风流过人体体表,更容易将热量带走,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顶板8和底板7,第一蜗舌21、第二蜗舌22、第一导流板31和第二导流板32均设置在顶板8和底板7之间,且与顶板8和底板7相连接,以形成第一蜗壳和第一风道2a;具体的,第一蜗舌21、第二蜗舌22连接为一体,可以防止第一风扇51附近的第一风道2a的变化和第一蜗舌21和第二蜗舌22存在连接间隙不均匀导致的风量降低、音质变差的问题,第一蜗舌21和第二蜗舌22连接为一体避免连接间隙的产生,从而提高音质和提高风量。同时,第一导流板31和第二导流板32连接为一体,可以在保证制件出模方便的情况下,保证第一风道2a轮廓的精确度。
第三蜗舌23、第四蜗舌24、第三导流板33和第四导流板34也均设置在顶板8和底板7之间,且与顶板8和底板7相连接,以形成第二蜗壳和第二风道3a。具体的,第三蜗舌23和第四蜗舌24连接为一体,可以防止第二风扇52附近的第二风道3a的变化和第三蜗舌23和第四蜗舌24存在连接间隙不均匀导致的风量降低、音质变差的问题,第三蜗舌23和第四蜗舌24连接为一体避免了连接间隙的产生,从而提高了音质和提高了风量。同时,第三导流板33和第四导流板34连接为一体,可以在保证制件出模方便的情况下,保证第一风道2a轮廓的精确度。
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4和第二连接板105,第一连接板104的一端与第一蜗舌21的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板10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换热器41靠近第二换热器42的端部;第二连接板105的一端与第二蜗舌22的靠近第二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板105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换热器41的靠近第二换热器42的端部,第一连接板104、第一蜗舌21、第一导流板31和第二连接板105、第三蜗舌23、第三导流板33将第一风道2a和第二风道3a相隔断,且在第一风道2a和第二风道3a间形成第三风道4a,即第三风道4a将第一风道2a和第二风道3a隔断,第一风道2a、第二风道3a和第三风道4a为相互独立的风道,风道之间互不连通,从而防止第一风道2a、第二风道3a和第三风道4a内的气流互相窜流,进而减小各个风道内的风量损失,提高各个风道的出风效率。
第三风道4a内不设置换热器,即第三风道4a内的风为不经过换热的室内风。本实施例在顶板8和底板7间形成第三风道4a,第三风道4a连通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13。导风板103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三出风口13,当导风板103打开时,通过导风板103的转动改变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使得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与第一出风口11的换热后的出风混合或使得第三出风口13处的出风与第二出风口12的换热后的出风混合,通过导风板103、第一导风板103、第二导风板103旋转摆动,从而控制流经第三风道4a的室内气流与第一风道2a的换热气流混合以及第三风道4a的室内气流与第二风道3a的换热气流混合交替进行,进而使得空调吹向人体的出风为湍流状态的自然风,混合后的不规则运动的自然风流过人体体表,更容易将热量带走,进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62,第一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导风板103,从而通过第一电机61控制第一导风板103的转动。同样的,第二电机6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导风板103,通过第二电机62控制第二导风板103的转动。
第三风道4a内设置有送风风扇53,通过送风风扇53驱动空气由第三进风口进入第三风道4a,经第三出风口13排至室内。送风风扇53靠近第三出风口13设置,本实施例中送风风扇53为贯流风扇。
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分别固定在顶板8和底板7间的第一风道2a和第二风道3a内,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均为贯流风扇,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的中心轴并列设置,且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的中心轴方向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相同。
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的轴向的两端均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分别固定在顶板8和底板7上,以防止只有一端连接驱动电机6而引起的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转动时的抖动。分别位于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的底端的驱动电机6与底板7间均具有安装空间,以防止换热器上流下的冷凝水聚集在底板7上与驱动电机6接触,避免发生漏电风险损坏驱动电机6。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可包括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组件。
新风组件设置于蜗壳的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组件也可设置于蜗壳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三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部分室内空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至室内;
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部分室内空气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至室内;
送风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内,部分室内空气进入所述第三风道,经所述送风风扇驱动由所述第三出风口排至室内;
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转动改变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使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混合或使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出风吹至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
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吹至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三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被所述第三风道隔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扇,部分空气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后经所述第一风扇驱动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扇,部分空气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后经所述第二风扇驱动流至所述第二出风口;
第三风道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部分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三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三风道,经所述送风风扇驱动由所述第三出风口排至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为贯流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固定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的轴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分别固定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底板间设置有安装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扇为贯流风扇。
CN202221042782.1U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7540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2782.1U CN217540886U (zh)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2782.1U CN217540886U (zh)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0886U true CN217540886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2782.1U Active CN217540886U (zh)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0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09471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54088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1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67547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76540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72364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7903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76540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220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443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3677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74417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3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482870U (zh) 空调器
CN2177373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846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140322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78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