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6187U -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6187U
CN217536187U CN202220993075.4U CN202220993075U CN217536187U CN 217536187 U CN217536187 U CN 217536187U CN 202220993075 U CN202220993075 U CN 202220993075U CN 217536187 U CN217536187 U CN 217536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cell
electrolytic
mud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930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有成
李玉章
孙彦华
周娴
包崇军
李雨耕
雷华志
张永平
刁微之
陈新
冯炜光
闫森
杨筱筱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9930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6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6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6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包括长条形的槽体、漏斗式槽底、排泥口、锥形塞,漏斗式槽底包括横向的大坡度槽底板、纵向的小坡度槽底板,大坡度槽底板及坡度槽底板分别自槽体底部的两侧、两端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排泥口为倒锥形结构且固定在大小坡度槽底板的收敛交汇处底端,锥形塞顶端固定挂钩,锥形塞可向上开合的紧贴在排泥口内。本实用新型根据电解槽的长条形结构,分别采用不同倾角的槽底板形成漏斗式槽底,既能使阳极泥自动沉降聚集在漏斗式槽底,又便于阳极泥的滑落排出且不易造成电解液紊流;同时在槽底的排泥口内配合设置锥形塞取代阀门,不仅操作方便、成本低、无能耗、在线排泥,而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阳极泥排出、操作方便、成本低、无能耗、在线排泥、安全可靠的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背景技术
锌湿法提取工艺流程的最终工序均为锌电解沉积。随着铅锌矿品位的降低及杂质的日趋复杂,锌电解液中锰离子的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大量的锰离子易于在阳极上被氧化成二氧化锰形成阳极泥,而沉积于槽底的阳极泥如果不及时得到清理,将影响阴极电流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得目前电解过程中阳极泥的清理周期逐渐变短。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极板也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清板及清槽变的越来越困难,且对锌电积的正常化运转影响越来越大。
传统电解槽阳极泥清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为真空泵抽吸底部阳极泥,另一种为停机人工清扫,还有一种为底部排泥口排泥。方法一虽然无需停机,但由于锌电解阳极泥中存在片状结晶,容易堵塞收集管道的收集孔,致使部分阳极泥难以进入到收集管中而形成槽底阳极泥堆积,严重影响锌电解经济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而且吸泥能耗较高,同时为便于抽吸往往需搅拌沉底的阳极泥而使电解液浑浊,使得清槽后几个剥锌周期的阴极锌片质量受到影响。方法二虽然清槽较彻底,但需要先将电解槽排空后吊出阳极框才能清理,不仅工人劳动强度,且需停机清槽,耗费时间长,容易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由于锌电解过程中的高电流密度,导致短路操作需要安装高昂的大电流短路开关,因此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不安装短路开关,致使难以做到停电清理。方法三虽然可在线、无能耗的排泥,但由于仅在底部布置排泥口和阀门直接排泥,不仅排泥的效率低、排出不彻底。
现有技术中,对于方法一的不足,也有通过在电解槽底部设置捕集装置,然后以驱动装置带动阳极泥捕集装置在电解槽内往复移动,将槽底阳极泥归集到电解槽侧部,随后用真空泵抽吸排出;但是,前述在刮泥过程中,由于阳极残极沉落,容易切断导线而损坏设备,而且在电解槽上加装牵引机构、导向机构等的施工难度大,且捕集装置的移动易造成电解槽内电解液紊流,从而易使阳极泥上浮而粘附于阴极板,影响阴极铜质量,最终导致电解失败,无法达到电解需求,故而无法真正的将其投入实际生产中。对于方法三,也有通过在电解槽底部设置倾斜的单一导流板,使阳极泥沉积在电解槽底部的一侧,然后在导流板的下端设置排泥口排泥,虽然较直接排泥口有一定的聚集作用,但如果要使沉积的阳极泥顺畅的滑落排出,往往需要提高导流板的倾角,会导致电解槽底部空间占用较多而导致电解池容量下降。为此,还有在电解槽内沿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倒锥形的导流槽,实现在不显著增加电解槽底部空间的情况下,提高导流槽侧壁的倾角,从而使沉积的阳极泥顺畅排出,但又会导致电解槽内的导流槽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底部的多个排泥口就需要对应数量的阀门及管道,致使每次排泥时操作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阳极泥排出、操作方便、成本低、无能耗、在线排泥、安全可靠的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长条形的槽体,还包括漏斗式槽底、排泥口、锥形塞,所述漏斗式槽底包括横向的大坡度槽底板、纵向的小坡度槽底板,所述大坡度槽底板分别自槽体底部的两侧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所述小坡度槽底板分别自槽体底部的两端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所述排泥口为倒锥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大坡度槽底板与小坡度槽底板的收敛交汇处的底端,所述排泥口的侧壁倾斜角大于大坡度槽底板及小坡度槽底板的倾斜角,所述锥形塞的综合密度大于电解液密度且顶端固定设置有挂钩,所述锥形塞可向上开合的紧贴在排泥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根据电解槽的长条形结构,分别采用不同倾角的槽底板向中部收敛形成漏斗式槽底,既能使阳极泥自动沉降聚集在漏斗式槽底,又能通过增加横向的槽底板倾角而便于阳极泥顺畅排出,而电解槽沿长度方向的纵向槽底板则可适当降低倾角以减少电解槽底部的空间占用,达到顺畅排泥与低占用的协调统一,有效减少乃至避免阳极泥的堆积,而且相比多个导流板结构较为简单,排泥时的控制也较为容易,且不易造成电解液紊流,可有效提高电解锌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在漏斗式槽底的底部设置倒锥形结构且倾斜角较大的排泥口,使得漏斗式槽底内的阳极泥在电解液压力及自身重力作用能够顺畅的从排泥口排出;而且在排泥口内配合设置锥形塞取代阀门以控制排泥过程,不仅阳极泥的清理可实现带电连续操作,避免了停机清阳极泥对生产的不利影响,而且降低了清槽的劳动强度,同时该结构使得清阳极泥时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对阳极泥的搅动,避免了电解液浑浊引起的阴极锌片质量不良影响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漏斗式槽底及排泥口结构,以及取代阀门的锥形塞,使得电解槽内的阳极泥清理不仅成本低,而且仅需提起及放下锥形塞就能操控排泥过程,使得操作过程方便、无能耗,且锥形塞取代阀门使得密闭更加安全可靠。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阳极泥排出、操作方便、成本低、无能耗、在线排泥、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之本实用新型俯视图(不含锥形塞及格栅);
图3为图1之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锥形塞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排泥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排泥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中:1-槽体,2-排泥口,201-过渡部,202-倒圆锥部,3-锥形塞,301-挂钩,302-锥塞本体,303-软质密封环,4-大坡度槽底板,5-小坡度槽底板,6-格栅,7-绳索,8-阀门,9-阳极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长条形的槽体1,还包括漏斗式槽底、排泥口2、锥形塞3,所述漏斗式槽底包括横向的大坡度槽底板4、纵向的小坡度槽底板5,所述大坡度槽底板4分别自槽体1底部的两侧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所述小坡度槽底板5分别自槽体1底部的两端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所述排泥口2为倒锥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大坡度槽底板4与小坡度槽底板5的收敛交汇处的底端,所述排泥口2的侧壁倾斜角大于大坡度槽底板4及小坡度槽底板5的倾斜角,所述锥形塞3的综合密度大于电解液密度且顶端固定设置有挂钩301,所述锥形塞3可向上开合的紧贴在排泥口2内。
如图1和2所示,所述大坡度槽底板4的倾斜角大于小坡度槽底板5的倾斜角,所述大坡度槽底板4的倾斜角为40~60°,所述小坡度槽底板5的倾斜角30~45°。
所述漏斗式槽底或排泥口2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格栅6。格栅6既可以作为下槽检修人员的操作平台,还能防止阳极残极滑落冲击损坏斗式槽底。
如图6所示,所述排泥口2包括上部开口为倒方锥形且底部圆形的过渡部201、固定设置于过渡部201底端的倒圆锥部202,所述锥形塞3为圆锥形结构且可向上移动的紧贴在倒圆锥部202内。
如图4所示,所述锥形塞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挂钩301底部的锥塞本体302、固定设置于锥塞本体302外锥面上的软质密封环303,所述锥形塞3的软质密封环303可与倒圆锥部202的内壁密封贴合。软质密封环303能够实现对电解液的良好封堵。
所述软质密封环303为耐酸的橡胶环并凸出固定设置在锥塞本体302的外锥面上,或者为紧密包裹在整个锥塞本体302外锥面的软木层或橡胶层。
所述锥塞本体302为预制水泥锥、耐酸金属锥或表面涂覆有耐酸层的金属锥。
如图7所示,所述槽体1在排泥口2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架及滑轮,所述锥形塞3的挂钩301上固定连接有绕过滑轮的绳索7。
所述排泥口2底端连接的排泥管上设置有阀门8。
所述槽体1、大坡度槽底板4、小坡度槽底板5及排泥口2相互之间为圆倒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至4及7所示,正常使用过程中,锥形塞3在电解液压力及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贴合在排泥口2内形成封堵,随着漏斗式槽底内阳极泥的沉淀富集,阳极泥堆积层逐渐升高,当阳极泥堆积到一定程度需要清理时,用钩子勾起锥形塞3或提起与挂钩301连接的绳索7,随后打开排泥口2底部的阀门8,阳极泥在重力和电解液压力作用下自排泥口2流出电解槽;由于漏斗式槽底的底板具有较大的倾斜角,使得密度大的阳极泥及阳极泥混合液会先流出排泥口2,然后较清的电解液冲刷并带动附着在底板上的阳极泥流出,从而达到基本无流动死角,阳极泥的清理效果较为显著。阳极泥清除完毕后,关闭排泥口2底部的阀门8,随后将锥形塞3放回排泥口2,在电解液压力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再次自然贴合在排泥口2内形成封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包括长条形的槽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斗式槽底、排泥口(2)、锥形塞(3),所述漏斗式槽底包括横向的大坡度槽底板(4)、纵向的小坡度槽底板(5),所述大坡度槽底板(4)分别自槽体(1)底部的两侧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所述小坡度槽底板(5)分别自槽体(1)底部的两端向下延伸并向中部收敛,所述排泥口(2)为倒锥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大坡度槽底板(4)与小坡度槽底板(5)的收敛交汇处的底端,所述排泥口(2)的侧壁倾斜角大于大坡度槽底板(4)及小坡度槽底板(5)的倾斜角,所述锥形塞(3)的综合密度大于电解液密度且顶端固定设置有挂钩(301),所述锥形塞(3)可向上开合的紧贴在排泥口(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坡度槽底板(4)的倾斜角大于小坡度槽底板(5)的倾斜角,所述大坡度槽底板(4)的倾斜角为40~60°,所述小坡度槽底板(5)的倾斜角3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式槽底或排泥口(2)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格栅(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口(2)包括上部开口为倒方锥形且底部圆形的过渡部(201)、固定设置于过渡部(201)底端的倒圆锥部(202),所述锥形塞(3)为圆锥形结构且可向上移动的紧贴在倒圆锥部(20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塞(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挂钩(301)底部的锥塞本体(302)、固定设置于锥塞本体(302)外锥面上的软质密封环(303),所述锥形塞(3)的软质密封环(303)可与倒圆锥部(202)的内壁密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密封环(303)为耐酸的橡胶环并凸出固定设置在锥塞本体(302)的外锥面上,或者为紧密包裹在整个锥塞本体(302)外锥面的软木层或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塞本体(302)为预制水泥锥、耐酸金属锥或表面涂覆有耐酸层的金属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在排泥口(2)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架及滑轮,所述锥形塞(3)的挂钩(301)上固定连接有绕过滑轮的绳索(7)。
9.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口(2)底端连接的排泥管上设置有阀门(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大坡度槽底板(4)、小坡度槽底板(5)及排泥口(2)相互之间为圆倒角连接。
CN202220993075.4U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Active CN217536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3075.4U CN217536187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3075.4U CN217536187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6187U true CN21753618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93075.4U Active CN217536187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6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7103B (zh)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CN209619978U (zh) 一种智能扫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CN105780747B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05591334U (zh) 一种雨污分离装置
CN217536187U (zh) 一种方便电解锌阳极泥清槽的电解槽
CN202151528U (zh) 清除垃圾的水槽过滤装置
CN110318383A (zh) 一种自清洗式水面漂浮垃圾的收集装置
CN213774154U (zh) 一种智能楼宇自动排水装置
CN206680597U (zh) 一种整体漏斗式阳极泥捕获装置
CN209845875U (zh) 蓄排一体的雨水高利用生态灌溉设备
CN203729390U (zh) 中水回用装置及中水回用马桶
CN206680596U (zh) 一种阳极泥自动清理系统
CN206521784U (zh) 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CN214062150U (zh) 一种屋顶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1523355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08266225A (zh) 一种移动式隧道施工接力抽排水装置
CN206680595U (zh) 一种自动收集和清理阳极泥的电解槽
CN107012487B (zh) 一种阳极泥自动清理系统及阳极泥自动清理方法
CN104452686B (zh) 一种太阳能自动清污的立体拦污栅装置
CN208073549U (zh) 一种移动式隧道施工接力抽排水装置
CN212357274U (zh) 一种抓渣斗自动冲渣装置
CN21910017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CN218902142U (zh) 一种碎浆机用自动排渣沉渣井
CN215251231U (zh) 一种铜电解槽内阳极泥排放系统
CN211734487U (zh) 一种新型卧式电解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