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2739U - 一种降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2739U
CN217522739U CN202220919820.0U CN202220919820U CN217522739U CN 217522739 U CN217522739 U CN 217522739U CN 202220919820 U CN202220919820 U CN 202220919820U CN 217522739 U CN217522739 U CN 217522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witch
diode
capaci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98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乐
赵品勇
王忠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98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2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2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2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压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二电压保护单元、降压单元、驱动单元、第一电容;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一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降压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地相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用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第二电压保护单元用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降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降压装置。
背景技术
降压电路(BUCK电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电路,BUCK电路通常用于为单片机和逻辑电路提供转换效率更高的电源。
目前BUCK电路通常基于降压IC实现,但很多的降压IC的耐压范围有限,在异常情况下,容易被电源线上的过压浪涌或负压脉冲造成损坏。此外,传统的BUCK电路在电源正极串入二极管,或者使用P-MOSFET、N-MOSFET来实现防止电源反接和负压造成失效的保护功能。但是,当BUCK电路工作在正常的电压范围内,由于二极管正向导通时也会有压降,因此二极管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功率损耗;P-MOSFET或N-MOSFET的防反接保护电路不能对后级的BUCK电路进行过压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压装置,以达到提高降压装置安全性、可靠性,使降压装置具备过压保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压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二电压保护单元、降压单元、驱动单元、第一电容;
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一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降压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地相连接;
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
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用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第二电压保护单元用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
进一步的,第一电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第一二极管;
第一钳位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一钳位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地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电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二钳位二极管、第二二极管;
第二钳位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二钳位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反接保护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三开关、第三二极管;
第三开关的第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三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
进一步的,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二电阻;
第一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第二电阻、第三电容接地;
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降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电容的非接地端相连接;
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采用NMOS管。
进一步的,第三开关采用NPN三极管。
进一步的,降压单元包括降压芯片,降压芯片内置续流二极管。
进一步的,降压单元用于输出5V~15V电压。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压采样电路,降压单元配置有电压采样端口;电压采样端口与电压采样电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降压装置配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二电压保护单元、降压单元。基于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一开关可以保证电源电压过高时,输出入降压单元的电压处于正常的范围内,进而实现对降压单元的降压保护;基于第二电压保护单元可以实现对第二开关的栅极保护,确保第二开关的使用安全,降压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一种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实施例中的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降压装置包括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第一电压保护单元300、第二电压保护单元400、驱动单元500、降压单元600、第一电容C1。
第一开关100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一开关10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的第二端200、第二开关200的第一端与降压单元500的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地相连接。
第一开关100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200的控制端相连接,驱动单元500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100的控制端相连接。
第一电压保护单元300用于第一开关100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第二电压保护单元用于400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采用NMOS管,第一开关100以及第二开关200的第一端、第二端、控制端分别为源极、漏级、栅极。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降压单元600可以包括降压芯片及其外围电路,降压单元600也可以为不包含降压芯片的降压电路。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保护单元300可以包括钳位芯片或者至少一个钳位二极管。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压保护单元400可以包括钳位芯片或者至少一个钳位二极管。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500用于根据降压单元600的输出电压生成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导通;
示例性的,驱动单元500可以包括变压器结构、电荷泵结构或者自举电路结构等。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降压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
接入电源时,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的控制端处于浮动电平,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随机导通,第一开关100关断时,电源通过第一开关100的寄生二极管输入至第二开关的漏级,第二开关200导通时,第一电容C1充电;
第一电容C1充电至电源电压后,降压单元600启动工作,降压单元600的输出端Vout输出电压;
驱动单元500将降压单元600的输出电压升压,驱动单元500将升压后的电压作为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的驱动信号,此时第一开关100、第二开关200稳定导通;
在电源电压正常的情况下,若驱动单元500输出的驱动信号的电压过高,则第二电压保护单元400将第二开关200的栅源电压(Vgs)限制在指定的电压范围内;
若电源电压过高,驱动单元500输出的驱动信号的电压进一步升高,则第一电压保护单元300将第一开关100的栅极电压限制在指定的电压范围内,进而控制第一开关100的源漏电压(Vds),进而控制通过第二开关200输入至降压单元600的电压。
本实施例中,降压装置配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二电压保护单元、降压单元。基于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一开关可以保证电源电压过高时,输出入降压单元的电压处于正常的范围内,进而实现对降压单元的降压保护;基于第二电压保护单元可以实现对第二开关的栅极保护,确保第二开关的使用安全,降压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图2是实施例中的一种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第一开关为NMOS管Q1,第二开关为NMOS管Q2;
第一电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Z1、第一二极管D2,第一钳位二极管Z1的负极与N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第一钳位二极管Z1的正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地相连接;
第一钳位二极管Z1以及第一二极管D2用于实现NMOS管Q1的栅极电压的钳位,进而控制通过NMOS管Q2输入至降压单元600的电压。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第一电压保护单元还可以包括电容C5,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钳位二极管Z1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接。
示例性的,电容C5作为滤波电容。
参考图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第二电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二钳位二极管Z2、第二二极管D3;
第二钳位二极管Z2的负极与NMOS管Q2的栅极相连接,第二钳位二极管Z2的正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3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3的负极与NMOS管Q2的源极相连接。
第二钳位二极管Z2以及第二二极管D3用于实现NMOS管Q2的栅源电压的钳位。
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降压装置还包括反接保护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开关Q3、第三二极管D1;
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D1与N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第三开关Q3的第二端与N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第三开关Q3的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
示例性的,第三开关Q3采用NPN三极管,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第二端、控制端分别为发射极、集电极、基极。
示例性的,当电源反接时,第三开关Q3的基极为高电平,VCC端为低电平,此时第三开关Q3导通,NMOS管Q1以及NMOS管Q2的栅极为低电平,降压装置不能启动工作。
图4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降压单元包括降压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
其中,降压芯片内置续流二极管,其采用的型号可以为AOZ1016,降压单元的外围电路包括电感L1、电容C4,降压芯片U1、电感L1、电容C4用于构成典型的降压电路(电阻R5为模拟负载)。
参考图4,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容C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2、第二电阻R2;
NMOS管Q1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2接地;
第二电容C3的第一端与降压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3的第二端通过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电容C2的非接地端相连接;
第二电容C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源输出端VOUT相连接。
示例性的,第二电容C3作为自举电容,降压芯片U1内部MOS管关断时,第二电容C3第一端的电压为0V,其第二端的电压为电源输出端VOUT的电压Vo(5V~15V);
降压芯片U1内部MOS管导通时,第二电容C3第一端的电压为电源输入端VIN的电压Vi,其第二端的电压为Vi+Vo;
降压装置稳定工作后,第三电容C2与第二电阻R2连接点处的电压近似为Vi+Vo,此时NMOS管Q1以及NMOS管Q2的栅源电压Vgs大于导通电压Vth,NMOS管Q1以及NMOS管Q2稳定导通。
示例性的,降压芯片U1配置有电压采样端口,降压芯片U1的外围电路还包括电压采样电路。
参考图4,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电压采样端口与电阻R3以及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第二电压保护单元、降压单元、驱动单元、第一电容;
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一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降压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地相连接;
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
第一电压保护单元用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第二电压保护单元用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压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第一二极管;
第一钳位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一钳位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地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电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二钳位二极管、第二二极管;
第二钳位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二钳位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接保护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三开关、第三二极管;
第三开关的第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三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二电阻;
第一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第二电阻、第三电容接地;
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降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电容的非接地端相连接;
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输出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采用NMOS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开关采用NPN三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降压单元包括降压芯片,降压芯片内置续流二极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降压单元用于输出5V~15V电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采样电路,降压单元配置有电压采样端口;
电压采样端口与电压采样电路相连接。
CN202220919820.0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降压装置 Active CN217522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9820.0U CN217522739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降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9820.0U CN217522739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降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2739U true CN217522739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9820.0U Active CN217522739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降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2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3596B (zh) 一种nmos开关管驱动电路
CN205248774U (zh) 一种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N108776502B (zh) 一种ldo线性稳压器的防倒灌保护电路
CN104218803A (zh) 一种自举电压充电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
US7046040B2 (en) Bootstrap driver
CN106849925B (zh) 高边nmos驱动电路
CN209994110U (zh) 基于nmos管的车载直流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
CN107395183B (zh) 一种脉冲大电流点火开关电路
CN114400996A (zh) 一种耗尽型功率器件的直驱电路
CN217522739U (zh) 一种降压装置
CN107659173A (zh) 自举驱动电路、同步整流自举控制电路
CN108551252B (zh) 共用输入电容的高压栅极驱动电路
CN108696113B (zh) 一种开关电源关机延时线路
CN107968567B (zh) 一种nmos开关管驱动电路
CN113067462B (zh) 一种新型自举驱动电路结构
CN207265996U (zh) 一种脉冲大电流点火开关电路
CN109547009B (zh) 高可靠性电平位移电路
CN110165880B (zh) 一种稳定开关电路输出电压的电路及方法
CN112018725A (zh) 过压防护装置
CN111614073A (zh) 一种低成本的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CN219287374U (zh) 升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5581093U (zh) 推挽式驱动装置
CN213521352U (zh) 电池防反接电路
CN220510776U (zh) 一种防反接驱动电路以及驱动设备
CN215010051U (zh) 一种基于场效应管的砷化镓功率管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