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7784U -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7784U
CN217517784U CN202220986403.8U CN202220986403U CN217517784U CN 217517784 U CN217517784 U CN 217517784U CN 202220986403 U CN202220986403 U CN 202220986403U CN 217517784 U CN217517784 U CN 217517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body
redundant personnel
reposition
thick bamboo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64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宏山
李涛
宋润生
董江涛
刘波
彭望
甘洪
范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xi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xi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xi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xi Engineering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64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7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7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7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包括用于埋设在地基内的井体,所述井体的其中一侧侧壁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设至井体内,所述进水管上转动套设有分流筒,所述分流筒位于井体内且侧壁开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分流筒内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沿分流筒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在分流筒的内壁上,所述分流筒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转动套设在分流筒上,另一端穿设出井体外,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井体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本申请具有便于对雨污进行分流并改善进入河流的雨水水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背景技术
如今,全球的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在很多缺水的地区,人们的饮用水、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地区的降水不规范,造成这些地区长时间干旱,为此对雨水或河水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变得极迫切。
目前,在雨天时,大多雨水会直接流入下水道中,再经过下水道管网排入城市河道里面,但是由于雨水中会夹带着泥沙以及渣滓进入河道,并对河道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急需一种雨污分流的装置来降低污水对河流的负担,并改善进入河流的雨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对雨污进行分流并改善进入河流的雨水水质,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包括用于埋设在地基内的井体,所述井体的其中一侧侧壁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设至井体内,所述进水管上转动套设有分流筒,所述分流筒位于井体内且侧壁开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分流筒内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沿分流筒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在分流筒的内壁上,所述分流筒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转动套设在分流筒上,另一端穿设出井体外,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井体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进水管汇集至分流筒后,雨水会冲击螺旋叶片转动,带动分流筒转动,此时雨水会经过滤水孔一级过滤,较为干净的雨水会从滤水孔过滤出去,而分流筒转动时,会使雨水具有一定的离心力,使雨水能够较快的从滤水孔中排出,在分流筒中的渣滓和泥沙较多时,打开第一电磁阀,在雨水的冲击下,会很快将分流筒中的渣滓和泥沙从排污管冲出,待渣滓和泥沙排出完毕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即可,而干净的雨水则可以从井体底端的出水管排至河道中,这样即可起到雨污分流的作用,从而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
可选的,所述井体内且位于分流筒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侧壁与井体的内壁抵接固定,所述过滤板的上方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滑动方向与分流筒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靠近过滤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抵接在过滤板上的刮板,所述井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板上的刮板往返清理过滤板的驱动组件,所述井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刮板往返清理过滤板上的渣滓和泥沙的排渣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分流筒一级过滤后的水,会通过过滤板的二级过滤,从而使水体变得较为干净,而沉淀在过滤板上的渣滓和泥沙,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清理板将过滤板上的渣滓和泥沙清理到两侧排渣组件中,从而起到清理过滤板的目的,以免过滤板堵塞,并提升过滤速度。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往复丝杠、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皮带,所述往复丝杠转动设置在井体内,所述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与分流筒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螺纹套设在往复丝杠上,所述第一带轮同轴固定套设在分流筒上,所述第二带轮同轴固定套设在往复丝杠上,所述皮带绕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流筒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同时转动,然后带动往复丝杠转动,而通过往复丝杠的单向转动即可带动移动板往返转动,其驱动方式简单且便捷。
可选的,所述井体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井体的侧壁上,所述导向杆与往复丝杠相互平行,所述移动板滑动套设在导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板沿导向杆移动时,导向杆可以加强移动板的稳定性,同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排渣组件包括接收管、第二电磁阀以及汇污管,所述接收管的一端与井体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汇污管连通设置,所述接收管的内底壁与过滤板齐平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汇污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将渣滓和泥沙刮到两侧的接收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汇集,打开第二电磁阀,在水的冲击下,会将渣滓和泥沙冲入汇污管内,并通过汇污管进入到待处理位置,待渣滓和泥沙排出后,关闭第二电磁阀即可。
可选的,所述排污管穿出井体外的一端与汇污管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污管与汇污管连通在一起后,可以方便将排污管与汇污管的渣滓和泥沙汇集到待处理位置。
可选的,所述移动板靠近过滤板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抵接在过滤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毛位于刮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板的往返移动过程中,刮板两侧的刷毛均可以来回刷除过滤板上的渣滓和泥沙,并起到清洁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井体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井体的上端开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透明玻璃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板观察到井体内部的分流筒以及过滤板的过滤情况,并便于及时疏通和维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雨水通过进水管汇集至分流筒后,雨水会冲击螺旋叶片转动,带动分流筒转动,此时雨水会经过滤水孔一级过滤,较为干净的雨水会从滤水孔过滤出去,而分流筒转动时,会使雨水具有一定的离心力,使雨水能够较快的从滤水孔中排出,在分流筒中的渣滓和泥沙较多时,打开第一电磁阀,在雨水的冲击下,会很快将分流筒中的渣滓和泥沙从排污管冲出,待渣滓和泥沙排出完毕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即可,而干净的雨水则可以从井体底端的出水管排至河道中,这样即可起到雨污分流的作用,从而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
将排污管与汇污管连通在一起后,可以方便将排污管与汇污管的渣滓和泥沙汇集到待处理位置;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板观察到井体内部的分流筒以及过滤板的过滤情况,并便于及时疏通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整体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井体;12、进水管;13、出水管;14、爬梯;2、分流筒;21、滤水孔;22、螺旋叶片;3、排污管;31、第一电磁阀;4、过滤板;5、移动板;51、刮板;52、刷毛;6、驱动组件;61、往复丝杠;62、第一带轮;63、第二带轮;64、皮带;65、导向杆;7、排渣组件;71、接收管;72、第二电磁阀;73、汇污管;8、透明玻璃板;81、螺栓;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包括掩埋在地基内的井体1,井体1的底部封闭设置,井体1的上端呈开口设置,井体1的上端开口位置使用螺栓81可拆卸安装有透明玻璃板8,在本实施中,透明玻璃板8选用高强度钢化玻璃,而井体1的上端开口位置与地基表面齐平,井体1的其中一侧侧壁上端连通安装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的一端穿设至井体1内,进水管12上套设有轴承9,轴承9的内环同轴固定安装在进水管12上,分流筒2同轴固定套设在轴承9的外环上,在本实施中,分流筒2呈水平设置,在其他实施中,分流筒2可以呈倾斜向下设置,并方便雨水流通以及过滤,而分流筒2位于井体1内且侧壁开设有多个滤水孔21,分流筒2内固定焊接有螺旋叶片22,螺旋叶片22沿分流筒2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在分流筒2的内壁上,分流筒2远离进水管12的一端安装有排污管3,排污管3上同轴嵌设有轴承9,轴承9的外环固定连接在排污管3上,轴承9的内环同轴固定连接在分流筒2上,排污管3的另一端穿设出井体1外,排污管3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31,井体1的底端连通安装有出水管13,同时井体1的其中一侧内壁固定焊接有爬梯14。
参照图2和图3所示,井体1内且位于分流筒2的下方还焊接有过滤板4,过滤板4呈水平设置,过滤板4的侧壁与井体1的内壁抵接固定,过滤板4的上方滑动安装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滑动方向与分流筒2的长度方向一致,移动板5靠近过滤板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抵接在过滤板4上的刮板51,移动板5靠近过滤板4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抵接在过滤板4上的刷毛52,刷毛52位于刮板51的两侧,井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板5上的刮板51和刷毛52往返清理过滤板4的驱动组件6,井体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刮板51往返清理过滤板4上的渣滓和泥沙的排渣组件7,经过分流筒2一级过滤后的水,会通过过滤板4的二级过滤,从而使水体变得较为干净,而沉淀在过滤板4上的渣滓和泥沙,利用驱动组件6带动清理板将过滤板4上的渣滓和泥沙清理到两侧排渣组件7中,从而起到清理过滤板4的目的,以免过滤板4堵塞,并提升过滤速度。
参照图4所示,为了驱动移动板5上的刮板51往返清理过滤板4,驱动组件6包括往复丝杠61、第一带轮62、第二带轮63以及皮带64,往复丝杠61转动安装在井体1内,往复丝杠61呈水平设置,移动板5螺纹套设在往复丝杠61上,第一带轮62同轴固定焊接且套设在分流筒2上,第二带轮63同轴固定焊接且套设在往复丝杠61上,皮带64绕设在第一带轮62和第二带轮63上,第一带轮62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63的直径,这样在第一带轮62转动一圈时,第二带轮63就可以转动几圈,从而提升移动板5的往返移动速度,同时井体1内固定安装有导向杆65,导向杆65安装有两根且位于移动板5的两侧,两根导向杆6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井体1的侧壁上,导向杆65与往复丝杠61相互平行,移动板5滑动套设在导向杆65上,在分流筒2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带轮62和第二带轮63同时转动,然后带动往复丝杠61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5往返转动。
参照图2所示,为了排出刮板51往返清理过滤板4上的渣滓和泥沙,排渣组件7包括接收管71、第二电磁阀72以及汇污管73,接收管71的一端与井体1连通安装,另一端与汇污管73连通安装在一起,接收管71的内底壁与过滤板4齐平,接收管71呈缩口设置,第二电磁阀72安装在汇污管73上,同时排污管3穿出井体1外的一端与汇污管73连通安装,在刮板51将渣滓和泥沙刮到两侧的接收管71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汇集,打开第二电磁阀72,在水的冲击下,会将渣滓和泥沙冲入汇污管73内,并通过汇污管73进入到待处理位置,待渣滓和泥沙排出后,关闭第二电磁阀72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的实施原理为:雨水通过进水管12汇集至分流筒2后,雨水会冲击螺旋叶片22转动,带动分流筒2转动,此时雨水会经过滤水孔21一级过滤,较为干净的雨水会从滤水孔21过滤出去,而分流筒2转动时,会使雨水具有一定的离心力,使雨水能够较快的从滤水孔21中排出,同时较为干净的雨水会经过过滤板4的二级过滤,并过滤至井体1底部,在分流筒2内部以及过滤板4两侧的渣滓和泥沙较多时,打开第一电磁阀31和第二电磁阀72,在雨水的冲击以及移动板5的往返移动中,会很快将分流筒2内和过滤板4两侧的渣滓和泥沙从汇污管73冲出,待渣滓和泥沙排出完毕后,关闭第一电磁阀31和第二电磁阀72即可,而干净的雨水则可以从井体1底端的出水管13排至河道中,这样就起到雨污分流的作用,从而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埋设在地基内的井体(1),所述井体(1)的其中一侧侧壁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的一端穿设至井体(1)内,所述进水管(12)上转动套设有分流筒(2),所述分流筒(2)位于井体(1)内且侧壁开设有多个滤水孔(21),所述分流筒(2)内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22),所述螺旋叶片(22)沿分流筒(2)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在分流筒(2)的内壁上,所述分流筒(2)远离进水管(12)的一端设置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一端转动套设在分流筒(2)上,另一端穿设出井体(1)外,所述排污管(3)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1),所述井体(1)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且位于分流筒(2)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板(4),所述过滤板(4)的侧壁与井体(1)的内壁抵接固定,所述过滤板(4)的上方滑动设置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的滑动方向与分流筒(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5)靠近过滤板(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抵接在过滤板(4)上的刮板(51),所述井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板(5)上的刮板(51)往返清理过滤板(4)的驱动组件(6),所述井体(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刮板(51)往返清理过滤板(4)上的渣滓和泥沙的排渣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往复丝杠(61)、第一带轮(62)、第二带轮(63)以及皮带(64),所述往复丝杠(61)转动设置在井体(1)内,所述往复丝杠(61)的长度方向与分流筒(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5)螺纹套设在往复丝杠(61)上,所述第一带轮(62)同轴固定套设在分流筒(2)上,所述第二带轮(63)同轴固定套设在往复丝杠(61)上,所述皮带(64)绕设在第一带轮(62)和第二带轮(6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设置有导向杆(65),所述导向杆(65)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井体(1)的侧壁上,所述导向杆(65)与往复丝杠(61)相互平行,所述移动板(5)滑动套设在导向杆(65)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组件(7)包括接收管(71)、第二电磁阀(72)以及汇污管(73),所述接收管(71)的一端与井体(1)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汇污管(73)连通设置,所述接收管(71)的内底壁与过滤板(4)齐平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阀(72)设置在汇污管(7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穿出井体(1)外的一端与汇污管(73)连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5)靠近过滤板(4)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抵接在过滤板(4)上的刷毛(52),所述刷毛(52)位于刮板(5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井体(1)的上端开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透明玻璃板(8)。
CN202220986403.8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Active CN217517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6403.8U CN217517784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6403.8U CN217517784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7784U true CN217517784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6403.8U Active CN217517784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7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6699B (zh)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垃圾收集器
CN203735275U (zh) 一种水池清洗装置
CN209412950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112127464B (zh) 一种水利系统门式冲洗系统高位蓄水池
CN214574468U (zh) 一种防堵塞的市政工程用排水管道
CN214461069U (zh) 一种市政工程暗渠防堵结构
CN217517784U (zh) 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CN201284503Y (zh) 中水回收装置
CN208763151U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道系统
CN213508841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0679492A (zh) 一种养猪场排污装置
CN214994538U (zh) 一种智能截流井
CN214459610U (zh) 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
CN207934098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弃流设施
CN210507733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装置
CN208591607U (zh) 一种能够避免筛网堵塞的粪便污水处理装置
CN203735274U (zh) 一种可移动式硬化水池沉淀物清洗装置
CN216405669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排水装置
CN113529669A (zh) 一种水中悬浮物过滤收集装置
CN216339966U (zh) 一种环保型雨水口
CN219050530U (zh)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CN219157402U (zh) 一种防堵塞的桥梁排水结构
CN217680087U (zh) 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
CN218686958U (zh)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杂物过滤装置
CN220353018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