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9942U - 一种电热护膝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热护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09942U CN217509942U CN202122789017.8U CN202122789017U CN217509942U CN 217509942 U CN217509942 U CN 217509942U CN 202122789017 U CN202122789017 U CN 202122789017U CN 217509942 U CN217509942 U CN 217509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wire
- knitting
- knee
- kneecap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护膝,属于护膝技术领域,该电热护膝包括针织护膝主体、发热线、电源线组件以及电源模组,针织护膝主体为长筒状结构,发热线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使得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电源线组件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二预设部位,电源模组植入针织护膝的第三预设部位,发热线通过电源线组件与电源模组进行电性连接。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电热护膝通过发热片发热只能采用绑带式片状结构导致穿着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护膝。
背景技术
在当前电热护膝的大量产品中,均采用独立制作发热片与护膝主体,然后对两者通过车缝等多道工序进行缝合加工,使两者进行结合,达到使一只普通护膝具备发热功能的目的。即先通过无弹性的复合布料缝制护膝主体后,再通过粘合或者刺绣绑定等方式将发热丝以一个固定的形态固化至底片或基材上,使之成为三明治结构(表层为无纺布,中间为发热线,底层为无纺布)。然后再将发热片采用车缝的工艺缝制到护膝主体上。由于粘合发热线的两层柔性材料(比如无纺布)大多不具备弹性,且车缝工艺也不具备弹性,所以一旦护膝主体车缝发热片之后,弹性至少丧失40%,因而,现有工艺加工的电热护膝只能采用带绑带的片状结构,穿戴时只能捆绑式绑在膝盖附近,导致穿着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热护膝,旨在解决现有电热护膝通过发热片发热只能采用绑带式片状结构导致穿着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热护膝,所述电热护膝包括针织护膝主体、发热线、电源线组件以及电源模组,所述针织护膝主体为长筒状结构,所述发热线植入所述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使得所述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所述电源线组件植入所述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二预设部位,所述电源模组植入所述针织护膝的第三预设部位,所述发热线通过所述电源线组件与所述电源模组进行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部位、所述第二预设部位以及所述第三预设部位均为提花圆筒形成的双层结构,以分别对应植入所述发热线、所述电源线组件及所述电源模组。
可选地,所述针织护膝主体为高弹力包芯纱与仿貂绒编织而成。
可选地,所述发热线包括发热线主体以及包裹所述发热线主体的防护层。
可选地,所述发热线主体为金属发热丝或合成纤维发热丝或纯碳纤维发热丝或合成碳纤维发热丝。
可选地,所述防护层为硅胶层或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
可选地,所述电源线组件包括正极电源线、负极电源线以及将所述正极电源线与所述负极电源线编织在一起的编织物表皮。
可选地,所述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两层波浪状,且所述发热线的一端通过一铜扣端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电源线的一端,所述发热线的另一端通过另一铜扣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的一端,所述铜扣端子的外侧包裹有热缩管。
可选地,所述针织护膝主体上与所述第一预设部位相对的另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开口。
可选地,所述针织护膝主体的内侧还设置有若干防滑硅胶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护膝,其包括针织护膝主体、发热线、电源线组件以及电源模组,针织护膝主体为长筒状结构,发热线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使得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电源线组件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二预设部位,电源模组植入针织护膝的第三预设部位,发热线通过电源线组件与电源模组进行电性连接。这样一来,本电热护膝通过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的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来实现针织护膝主体的发热功能,可极大简化护膝的生产工艺,不再需要发热片的生产流程,降低了护膝的生产成本,并使得护膝的工艺更加美观,整个发热系统器件被简化且隐藏进入针织护膝主体中。同时,采用发热线的结构设计,相比发热片,可极大缩小了异物体积,使得人体对发热片的异物感基本消失,同时,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可确保其不会影响本电热护膝的弹性及增大其发热区域,使得发热系统器件更牢固,不易脱离针织护膝主体,且电热护膝的发热部位更加符合人体特点,同时使得本针织护膝主体可采用长筒状结构,便于其直接穿戴在腿上,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穿着更舒适,且加长了护膝底部长度,可将小腿全包围,更容易保暖。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电热护膝通过发热片发热只能采用绑带式片状结构导致穿着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护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热护膝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热护膝的第一预设部位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护膝100,该电热护膝100包括针织护膝主体110、发热线120、电源线组件130以及电源模组140,针织护膝主体110为长筒状结构,发热线120植入针织护膝主体110的第一预设部位111,使得发热线120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电源线组件130植入针织护膝主体110的第二预设部位112,电源模组140植入针织护膝1的第三预设部位113,发热线120通过电源线组件130与电源模组140进行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预设部位111、第二预设部位112以及第三预设部位113均为提花圆筒形成的双层结构,以分别对应植入发热线120、电源线组件130及电源模组140。针织护膝主体110整体为高弹力包芯纱与仿貂绒编织而成,可采用普通7针,9针或12针织片机织出,其具体材料成分为:22.5%粘胶,52.5%锦纶,10%涤纶,15%氨纶。该材料弹性好,舒适如软,适合针织机编织。普通针织机针织出的护膝为平面片状,有利于对针织护膝主体110进行后续加工。在针织护膝主体110进行针织过程中,通过机器编程,对针织护膝主体110的不同区域进行图案形状,颜色,以及局部单双层设计,即第一预设部位111、第二预设部位112以及第三预设部位113均为提花圆筒形成的双层结构,具体如图3所示,形成上下层中空空间,可将发热线120用加长秃头针穿引至中空空间中即可实现其植入。由于发热线120为柔软线材,其可在植入第一预设部位111后,可变成与第一预设部位111相同的多处折弯的预设形状。
上述提到的发热线120包括发热线主体以及包裹发热线主体的防护层,其中,发热线主体为金属发热丝或合成纤维发热丝或纯碳纤维发热丝或合成碳纤维发热丝。防护层为硅胶层或TPU层。由于金属发热丝不耐折,而纯碳纤维发热丝直径过粗,容易有异物感,所以发热线主体优选采用合成碳纤维发热丝。同时,由于TPU层的气味、对皮肤过敏等特性达不到相关的环保标准,因而,防护层优选采用硅胶层。
如图2所示,电源线组件130包括正极电源线131、负极电源线132以及将正极电源线131与负极电源线132编织在一起的编织物表皮133。正极电源线131、负极电源线132均为带PU(Polyurethane,聚氨酯材料)表皮的铜线,因而,编织物表皮133与电源线本身的PU表皮可分别对正极电源线131与负极电源线132形成双层保护,使其安全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如图2所示,上述提到的多处折弯的预设形状可以是两层波浪状,此时,发热线120多处折弯形成两层波浪状,且发热线120的一端通过一铜扣端子11电性连接正极电源线131的一端,发热线120的另一端通过另一铜扣端子11电性连接负极电源线132的一端。由于发热线120采用合成碳纤维发热丝作为发热材料,而合成碳纤维材料无法采用焊锡工艺进行焊接,需采用铆压工艺进行通导连接,因而采用铜扣端子11实现发热线120与电源线间的电性连接,同时,铜扣端子11的外侧包裹有热缩管12,可对端子进行保护和绝缘。且将两个铜扣端子11分别固定在两个不同的双层结构中,使其不能接触,可有效降低短路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另外,由于针织护膝主体110是有弹性的,发热线120为柔软线材,但没有弹性,发热线120多处折弯形成两层波浪状,可解决上下横拉的尺寸弹性变化的需求,同时,左右直拉也可通过两层波浪状之间的间距变化而兼容弹性。还有,当通过控制发热线120的弯曲程度以及两层波浪状之间的间距就可控制发热面积与单位面积发热量。发热线120的发热温度可通过调节电压或电流控制在37-70摄氏度之间。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预设部位111沿针织护膝主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预设部位111位于针织护膝主体110的中上部。针织护膝主体110上与第一预设部位111相对的另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开口(未图示),即相当于护膝的后侧还设置有若干开口,可便于穿戴上本电热护膝后不妨碍腿部弯曲。针织护膝主体110的内侧还设置有若干防滑硅胶点13,防滑硅胶点13主要采用软度为20-50度的硅胶点,可有效增加摩擦力,防止护膝在腿部下滑。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护膝,其包括针织护膝主体、发热线、电源线组件以及电源模组,针织护膝主体为长筒状结构,发热线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使得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电源线组件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二预设部位,电源模组植入针织护膝的第三预设部位,发热线通过电源线组件与电源模组进行电性连接。这样一来,本电热护膝通过植入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的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来实现针织护膝主体的发热功能,可极大简化护膝的生产工艺,不再需要发热片的生产流程,降低了护膝的生产成本,并使得护膝的工艺更加美观,整个发热系统器件被简化且隐藏进入针织护膝主体中。同时,采用发热线的结构设计,相比发热片,可极大缩小了异物体积,使得人体对发热片的异物感基本消失,同时,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可确保其不会影响本电热护膝的弹性及增大其发热区域,使得发热系统器件更牢固,不易脱离针织护膝主体,且电热护膝的发热部位更加符合人体特点,同时使得本针织护膝主体可采用长筒状结构,便于其直接穿戴在腿上,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穿着更舒适,且加长了护膝底部长度,可将小腿全包围,更容易保暖。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电热护膝通过发热片发热只能采用绑带式片状结构导致穿着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护膝包括针织护膝主体、发热线、电源线组件以及电源模组,所述针织护膝主体为长筒状结构,所述发热线植入所述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一预设部位,使得所述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预设形状,所述电源线组件植入所述针织护膝主体的第二预设部位,所述电源模组植入所述针织护膝的第三预设部位,所述发热线通过所述电源线组件与所述电源模组进行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部位、所述第二预设部位以及所述第三预设部位均为提花圆筒形成的双层结构,以分别对应植入所述发热线、所述电源线组件及所述电源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护膝主体为高弹力包芯纱与仿貂绒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包括发热线主体以及包裹所述发热线主体的防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主体为金属发热丝或合成纤维发热丝或纯碳纤维发热丝或合成碳纤维发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硅胶层或TPU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组件包括正极电源线、负极电源线以及将所述正极电源线与所述负极电源线编织在一起的编织物表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多处折弯形成两层波浪状,且所述发热线的一端通过一铜扣端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电源线的一端,所述发热线的另一端通过另一铜扣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的一端,所述铜扣端子的外侧包裹有热缩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护膝主体上与所述第一预设部位相对的另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护膝主体的内侧还设置有若干防滑硅胶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823769 | 2020-11-18 | ||
CN202022682376 | 2020-11-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09942U true CN217509942U (zh) | 2022-09-30 |
Family
ID=83366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89017.8U Active CN217509942U (zh) | 2020-11-18 | 2021-11-15 | 一种电热护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09942U (zh) |
-
2021
- 2021-11-15 CN CN202122789017.8U patent/CN2175099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14744A2 (en)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d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
KR101013069B1 (ko) | 탄소섬유 발열직조체, 이를 구비한 발열조끼 및 발열침구 | |
CN106917171A (zh) | 柔性传感导线 | |
KR100964092B1 (ko) | 도전성 패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EP3267814A1 (en) | Garment,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ostimul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garment | |
WO2018173749A1 (ja) | 導電性複合シート | |
Paradiso et al. | Textile electrodes and integrated smart textile for reliable biomonitoring | |
CN113907464A (zh) | 一种电热护膝的制作工艺 | |
KR20100124962A (ko) | 도전성 패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7509942U (zh) | 一种电热护膝 | |
CN103188833A (zh) | 一种发热布 | |
KR101667142B1 (ko) | 면상 발열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6853840U (zh) | 一种电热袜子 | |
CN214962710U (zh) | 冲锋衣 | |
KR101945045B1 (ko) | 부분 신축 도전성 면상체 | |
CN112449448A (zh) | 一种电热针织物的制作工艺 | |
CN211794351U (zh) | 一种电加热袜 | |
KR20130134928A (ko) | 발열부/선로부 일체형 발열섬유제품 | |
CN203206495U (zh) | 一种发热布 | |
CN204539496U (zh) | 可挠性透气电热构造 | |
KR102032042B1 (ko) | 내구성이 우수한 발열직물 | |
CN207940380U (zh) | 一种具发热功能的针织品 | |
CN214774525U (zh) | 一种透气纤维面料 | |
KR200375247Y1 (ko) | 섬유보강 카본 발열체 및 그 발열체가 내장된 매트리스 | |
CN217186707U (zh) | 一种多方向弹性电热组件及电热袜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