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6322U - 一种侧光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光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6322U
CN217506322U CN202221290917.6U CN202221290917U CN217506322U CN 217506322 U CN217506322 U CN 217506322U CN 202221290917 U CN202221290917 U CN 202221290917U CN 217506322 U CN217506322 U CN 217506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groove
ligh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09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军
文勇兵
朋朝明
邹文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909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6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6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6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光式模组,包括:导光板及金属散热框,所述金属散热框包括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的端部与所述侧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侧壁上设有容纳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导光板的端部靠近所述侧壁,所述侧壁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凹槽;灯条及设置在所述灯条上的灯珠,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灯珠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散热框,可以取消使用传统侧光式模组中的支撑块,从而使得导光板上不再具有暗点现象,并且可以增加LED灯珠数量,从而加强侧光式模组整体亮度,且将灯条及灯珠分别设置在容纳腔及第一凹槽中,有效保护了发光源。

Description

一种侧光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光式模组。
背景技术
侧光式模组灯条通过导热双面胶贴在散热条上,灯条上有支撑导光板的支撑块,保证导光板不挤压灯珠,避免灯珠被导光板挤压损坏导致死灯,放置万膜片后,通常会有一个中框盖住膜片,中框起到遮挡LED灯珠散热出的光线,同时也起到固定膜片和支撑玻璃的作用。
如图1所示,目前的这种方案灯条上需要布置很多支撑块来支撑导光板,且支撑块的高度需要比灯珠高出很多,防止因导光板变形陷入支撑块而挤压灯珠。支撑块排布在两颗LED灯珠中间,LED灯珠部分光线会受到支撑块的阻挡,会影响LED灯珠光形,进而在导光板位置形成局部的亮点或者暗点现象。
同时支撑块也占用灯珠排布的空间,是LED灯珠排布数量受限,导致整体光能受限,最终导致背光模组亮度降低。
再者,LED和导光板之间有一定距离,这样LED的光线不能全部进入导光板,有一部分光线射出导光板后,这时候需要一个中框来遮挡这部分射出的光线,同时支撑玻璃。如图2所示,所以常规侧光式模组需要一个中框来遮挡LED外溢的光线和支撑玻璃。
另外,侧光式模组生产组装时,是将灯条加工贴在散热金属铝条上,加工后的灯条和铝条相互堆放,这样会存在LED灯珠被撞坏的风险。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光式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光式模组内导光板有局部暗点现象、亮度低且LED灯珠缺乏保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光式模组,包括:
导光板及金属散热框,所述金属散热框包括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的端部与所述侧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侧壁上设有容纳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导光板的端部靠近所述侧壁,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凹槽;
灯条及设置在所述灯条上的灯珠,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灯珠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所述导光板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凹槽开口,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靠近所述导光板侧的第一凹槽的开口大于远离所述导光板侧的第一凹槽的开口,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设置为抛光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贴附有反射材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
液晶面板及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侧壁的顶侧,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垫块上,且所述液晶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
背板,所述金属散热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侧光式模组,包括:金属散热框及导光板,所述金属散热框包括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的端部与所述侧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侧壁上设有容纳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导光板的端部靠近所述侧壁,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凹槽;灯条及设置在所述灯条上的灯珠,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灯珠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散热框,可以取消使用传统侧光式模组中的支撑块,从而使得导光板上不再具有暗点现象,并且可以增加LED灯珠数量,从而加强侧光式模组整体亮度,同时也能够减少传统的侧光式模组内的中框,实现物料节省,实现节能减排;且将灯条及灯珠分别设置在容纳腔及第一凹槽中,有效保护了发光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侧光式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侧光式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光式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散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光式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光板;2、金属散热框;201、底板;202、侧壁;2021、容纳腔;2022、第一凹槽;2023、第二凹槽;2024、第三凹槽;3、灯条;4、灯珠;5、光学膜片;6、反射片;7、液晶面板;8、垫块;9、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侧光式模组中,灯条上有支撑导光板的支撑块,保证导光板不挤压灯珠,避免灯珠被导光板挤压损坏导致死灯,目前的这种方案灯条上需要布置很多支撑块来支撑导光板,且支撑块的高度需要比灯珠高出很多,防止因导光板变形陷入支撑块而挤压灯珠。支撑块排布在两颗LED灯珠中间,LED灯珠部分光线会受到支撑块的阻挡,会影响LED灯珠光形,进而在导光板位置形成局部的亮点或者暗点现象。同时支撑块也占用灯珠排布的空间,是LED灯珠排布数量受限,导致整体光能受限,最终导致背光模组亮度降低。再者,LED和导光板之间有一定距离,这样LED的光线不能全部进入导光板,有一部分光线射出导光板后,这时候需要一个中框来遮挡这部分射出的光线,同时支撑玻璃。因此现有的侧光式模组中存在多种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侧光式模组,具体如以下实施例所述。
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5,其中,所示侧光式模组包括:导光板1及金属散热框2,所述金属散热框2包括底板201及侧壁202,所述底板201的端部与所述侧壁202的一端连接,所述侧壁202上设有容纳腔2021;所述导光板1设置在所述底板201上,且所述导光板1的端部靠近所述侧壁202,所述侧壁202靠近所述导光板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2021连通的第一凹槽2022;灯条3及设置在所述灯条3上的灯珠4,所述灯条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021内,所述灯珠4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022内,所述灯珠4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光式包括导光板1、金属散热框2、灯带及灯珠4;其中所述金属散热框2为铝制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框2包括底板201和侧壁202两部分,所述底板201与所述侧壁202一体成型,详见图3,其中所述底板201的右端与所述侧壁202的底端连接,且所述底板201与所述侧壁202垂直,所述底板201成W形,所述侧壁202内设有用于放置灯带的容纳腔2021,且所述侧壁202左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022,所述第一凹槽2022与所述容纳腔2021连通,所述灯珠4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022内,且所述灯珠4出光方向朝向所述侧壁202左侧,所述导光板1设置在所述底板201上,所述导光板1与所述灯珠4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使用所述金属散热框2,可以取消使用传统侧光式模组中的支撑块(如图1所示),从而使得导光板1上不再具有暗点现象,并且可以增加LED灯珠4数量,从而加强侧光式模组整体亮度。同时,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中的测光式模组相比较传统的侧光式模组能减去中框结构,实现物料节省,实现节能减排;且将灯条3及灯珠4分别设置在容纳腔2021及第一凹槽2022中,有效保护了发光源。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壁202左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2022连通的第二凹槽2023,所述第二凹槽2023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凹槽2022开口,所述第二凹槽2023与所述第一凹槽2022组合成二级阶梯状,所述导光板1右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023内,通过在所述侧壁202左侧开设第二凹槽2023卡持所述导光板1右端,可以加强本实用新型中侧光式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光学膜片5,所述光学膜片5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背离所述底板201的一侧上,所述侧壁202靠近所述导光板1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2023连通的第三凹槽2024,所述第三凹槽2024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凹槽2023开口,所述第三凹槽2024与所述第一凹槽2022及第二凹槽2023组合成三级阶梯状,所述光学膜片5右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2024内,通过将所述光学膜片5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上方,可以遮蔽导光板1网点并且实现光学亮度增益,通过在所述侧壁202左侧开设第三凹槽2024卡持所述光学膜片5右端,可以加强本实用新型中侧光式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022成等腰梯形,所述第一凹槽2022开口大的一端靠近所述导光板1,所述第一凹槽2022内两斜面做抛光处理,并且所述第一凹槽2022内的两斜面上贴附有发射型材料。通过对所述第一凹槽2022进行抛光处理及贴附发射型材料后,当灯珠4发光时,照射在所述第一凹槽2022斜面上的光将通过反射转移到所述导光板1上,加强所述灯珠4的照明效果,提高所述导光板1的亮度。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反射片6,所述反射片6设置在所述底板201上,所述导光板1设置在所述反射片6背离所述底板201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6右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023内。所述反射片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底部,用于将导光板1内向下的光线向上反射,用于加强所述侧光式模组整体亮度。
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上述侧光式模组中,还包括液晶面板7及垫块8,所述垫块8设置在所述侧壁202顶侧,所述液晶面板7设置在所述垫块8上,且所述液晶面板7位于所述导光板1上方。其中,所述垫块8为泡棉胶块,所述液晶面板7通过所述泡棉胶块固定在所述导光板1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光式模组还包括背板9,所述金属散热框2设置在所述背板9上,所述背板9用于支撑且保护所述金属散热框2。
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纳腔2021内宽度A同比所述灯条3的厚度预留了0.1-0.2mm的组装间隙,所述容纳腔2021内高度C同比所述灯条3的宽度预留了0.1-0.2mm的组织间隙,此位置用于灯条3的贴附及固定;所述第一凹槽2022开口高度B比所述导光板1厚度小0.4mm,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1;所述第一凹槽2022内宽度F设置为0.2-0.4mm,使得所述灯珠4距离所述导光板1更近,加强灯光效果,提升侧光式模组整体入光效率。所述第二凹槽2023开口高度D同比所述导光板1及所述反射板的总厚度预留了0.1-0.3mm组装间隙,用于限制所述导光板1及反射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凹槽2024的开口高度E同比所述导光板1、反射板及光学膜片5的总厚度预留了0.1-0.3mm的组装间隙,用于固定膜片,限制膜片上下移动,等同于现有侧光式模组中框的功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光式模组,包括:导光板1;金属散热框2,所述金属散热框2包括底板201及侧壁202,所述底板201一端与所述侧壁202一端连接,所述导光板1设置在所述底板201上,所述侧壁202内设有容纳腔2021,所述侧壁202靠近所述导光板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2021连通的第一凹槽2022;灯条3及设置在所述灯条3上的灯珠4,所述灯条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021内,所述灯珠4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022内,所述灯珠4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1。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散热框2,可以取消使用传统侧光式模组中的支撑块,从而使得导光板1上不再具有暗点现象,并且可以增加LED灯珠4数量,从而加强侧光式模组整体亮度,且将灯条3及灯珠4分别设置在容纳腔2021及第一凹槽2022中,有效保护了发光源。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方案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及金属散热框,所述金属散热框包括底板及侧壁,所述底板的端部与所述侧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侧壁上设有容纳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导光板的端部靠近所述侧壁,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凹槽;
灯条及设置在所述灯条上的灯珠,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灯珠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所述导光板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凹槽开口,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导光板侧的第一凹槽的开口大于远离所述导光板侧的第一凹槽的开口,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设置为抛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贴附有反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晶面板及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侧壁的顶侧,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垫块上,且所述液晶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背板,所述金属散热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型。
CN202221290917.6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侧光式模组 Active CN217506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0917.6U CN217506322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侧光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0917.6U CN217506322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侧光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6322U true CN217506322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0917.6U Active CN217506322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侧光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6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15284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149134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398286B2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944622B2 (en) Lighting system having reflector support and display device
EP2333403A1 (en) Reflective plate, planar lamp and planar lamp fixtur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506322U (zh) 一种侧光式模组
CN212009229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1902563U (zh) 面板灯
CN211554575U (zh) 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
CN113703222A (zh) 一种led非均距分组排列的手机背光源
KR10059951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16693219U (zh) 无频闪防眩光led面板灯
CN211123562U (zh) 用于解决光学问题的型材结构
CN218209414U (zh) 一种无边框均匀发光灯具
CN220399762U (zh) 一种增强角落亮度的背光模组
CN211555351U (zh) Led灯、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7628439A (zh) 一种光学透镜、灯条、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设备
CN21324168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3023862U (zh) 一种lcm显示模组
CN209928176U (zh) 一种高出光的液晶显示屏结构
CN212060819U (zh) 一种背光源
CN209911720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20752474U (zh) 一种改善发光均匀性的背光模组
CN212377840U (zh) 水族背景灯
CN218240599U (zh) 一种超薄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