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6534U -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6534U
CN217496534U CN202220792414.2U CN202220792414U CN217496534U CN 217496534 U CN217496534 U CN 217496534U CN 202220792414 U CN202220792414 U CN 202220792414U CN 217496534 U CN217496534 U CN 217496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wing
rotor
w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24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锦程
刘曜熙
朱延平
郑镇宏
凌燕
朱子庆
周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7924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6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6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65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上设置有包括翼身融合机身机构、碳纤维连接骨架、电子调速器和双尾撑式尾翼,翼身融合机身机构两侧设置有固定翼,碳纤维连接骨架包括底部纤维板、边缘纤维骨架和中部纤维骨架,翼身融合机身机构两侧的边缘纤维骨架的前端上设置有前旋翼螺旋桨,边缘纤维骨架的后端通过固定件与双尾撑式尾翼连接,中部骨架上设置后旋翼螺旋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翼身融合机身机构,减少飞行时阻力,并且通过边缘纤维骨架上的前旋翼螺旋桨和中部纤维骨架上的后旋翼螺旋桨的差速实现俯仰力矩控制,提升起降时飞机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翼飞机载重大航程远但对起降场地要求较高,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实现垂直起降,与空中悬停使用场景灵活多样,但载重小,航程近,抗风能力差。倾转旋翼无人机则兼具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优点。但二轴倾转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时俯仰力矩无法控制,抗风能力较弱;四轴倾转旋翼无人机旋翼数量过多倾转机构质量大,综合能耗高,同时传统三轴倾转旋翼无人机后部旋翼仅在垂直起降时使用,造成动力系统冗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上设置有包括翼身融合机身机构、碳纤维连接骨架、电子调速器和双尾撑式尾翼,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两侧设置有固定翼,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包括平凸型的机翼和翼身,所述翼身后端采取楔型设计,所述机翼包含肋、梁、副梁和副翼,所述肋、梁的相交处均通过榫卯结构固定,所述碳纤维连接骨架包括底部纤维板、边缘纤维骨架和中部纤维骨架,所述边缘纤维骨架设置在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两侧,所述中部纤维骨架设置在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上,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两侧的所述边缘纤维骨架的前端上设置有前旋翼螺旋桨,所述边缘纤维骨架的后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双尾撑式尾翼连接,所述中部骨架上设置后旋翼螺旋桨,所述边缘纤维骨架、前旋翼螺旋桨均关于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对称。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本体顶部设置有蒙皮。
优选的,两侧的所述边缘纤维骨架上均设置有前置电机,所述前置电机与所述前旋翼螺旋桨连接,所述中部纤维骨架上设置有后置电机,所述后置电机与所述后旋翼螺旋桨连接,所述前置电机和后置电机均与所述电子调速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的前段设置有设备舱,所述设备舱内存放有电源模块和飞控模块。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连接骨架的前五分之一处与前三分之二处均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起落架和固定连接件,所述起落架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翼和前旋翼螺旋桨、后旋翼螺旋桨结合的方式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动力切换,能够避免过于无人机本体的的动力冗杂、闲置、无端增加负重等诸多缺点,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既拥有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独特能力,又拥有固定翼无人机高速巡航飞行的能力,航程比多旋翼无人机更远、航速更高,前旋翼螺旋桨、后旋翼螺旋桨结合的形式能够解决无人机转向问题、垂直起降时俯仰力矩问题和无人机反扭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翼身融合机身机构,减少飞行时阻力,并且通过边缘纤维骨架上的前旋翼螺旋桨和中部纤维骨架上的后旋翼螺旋桨的差速实现俯仰力矩控制,提升起降时飞机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本体的尾部采用了双尾撑式尾翼,对尾部进行气动布局设计,气动优化,为使得后倾转机构有足够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机翼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注:
1-翼身融合机身2-双尾撑式尾翼3-边缘碳纤维连接骨架4-中部碳纤维连接骨架5-前螺旋桨6-后螺旋桨7-起落架8-设备舱 9-梁10-肋11-副梁12-副翼。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上设置有包括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碳纤维连接骨架、电子调速器和双尾撑式尾翼2,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两侧设置有固定翼,所述双尾撑式尾翼2能在飞行中起稳定结构作用,同时为其他部件留下足够空间,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包括平凸型的机翼和翼身,所述翼身后端采取楔型设计,能够减小因为气流分离而产生的压差阻力,从而提高升力,所述机翼包含肋10、梁9、副梁11和副翼12,所述肋10、梁9 的相交处均通过榫卯结构固定,使得机翼能够承受横向作用力并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副翼12产生滚转力矩,满足滚转要求,所述碳纤维骨架可用于搭载任务载荷,所述碳纤维连接骨架包括底部纤维板、边缘纤维骨架3和中部纤维骨架4,所述底部纤维板起到简单的隔离与稳定作用,边缘纤维骨架3和中部纤维骨架4用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设置在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两侧,所述中部纤维骨架4设置在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上,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两侧的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的前端上设置有前旋翼螺旋桨5,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 的后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双尾撑式尾翼2连接,所述中部纤维骨架4上设置后旋翼螺旋桨6,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前旋翼螺旋桨5均关于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对称,在起降时,后部旋翼螺旋桨4垂直于地面旋转提供升力,左方的前旋翼螺旋桨5垂直于机身本体旋转,提供向前的加速度,右方的前旋翼螺旋桨5以30°向上倾斜,抵消其它两个旋翼螺旋桨产生的冗余分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本体顶部设置有蒙皮,所述蒙皮能减小阻力并起到保护机身内部构件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两侧的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上均设置有前置电机,所述前置电机与所述前旋翼螺旋桨5连接,所述中部纤维骨架4上设置有后置电机,所述后置电机与所述后旋翼螺旋桨6连接,所述前置电机和后置电机均与所述电子调速器连接,所述前旋翼螺旋桨5和后旋翼螺旋桨6能够在不同阶段提供动力以及控制无人机姿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的前段设置有设备舱8,所述设备舱8内存放有电源模块和飞控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连接骨架的前五分之一处与前三分之二处均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起落架7和固定连接件,所述起落架7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提高本实用新型起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翼和前旋翼螺旋桨5、后旋翼螺旋桨6结合的方式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动力切换,能够避免过于无人机本体的的动力冗杂、闲置、无端增加负重等诸多缺点,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既拥有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独特能力,又拥有固定翼无人机高速巡航飞行的能力,航程比多旋翼无人机更远、航速更高,前旋翼螺旋桨5、后旋翼螺旋桨6结合的形式能够解决无人机转向问题、垂直起降时俯仰力矩问题和无人机反扭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减少飞行时阻力,并且通过边缘纤维骨架3上的前旋翼螺旋桨5和中部纤维骨架4 上的后旋翼螺旋桨6的差速实现俯仰力矩控制,提升起降时飞机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本体的尾部采用了双尾撑式尾翼2,对尾部进行气动布局设计,气动优化,使得后旋翼螺旋桨6有足够空间。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上设置有包括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碳纤维连接骨架、电子调速器和双尾撑式尾翼(2),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两侧设置有固定翼,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包括平凸型的机翼和翼身,所述翼身后端采取楔型设计,所述机翼包含肋(10)、梁(9)、副梁(11)和副翼(12),所述肋(10)、梁(9)的相交处均通过榫卯结构固定,所述碳纤维连接骨架包括底部纤维板、边缘纤维骨架(3)和中部纤维骨架(4),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设置在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两侧,所述中部纤维骨架(4)设置在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上,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两侧的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的前端上设置有前旋翼螺旋桨(5),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的后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双尾撑式尾翼(2)连接,所述中部纤维骨架(4)上设置后旋翼螺旋桨(6),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前旋翼螺旋桨(5)均关于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顶部设置有蒙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边缘纤维骨架(3)上均设置有前置电机,所述前置电机与所述前旋翼螺旋桨(5)连接,所述中部纤维骨架(4)上设置有后置电机,所述后置电机与所述后旋翼螺旋桨(6)连接,所述前置电机和后置电机均与所述电子调速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身融合机身机构(1)的前段设置有设备舱(8),所述设备舱(8)内存放有电源模块和飞控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连接骨架的前五分之一处与前三分之二处均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起落架(7)和固定连接件,所述起落架(7)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
CN202220792414.2U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96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2414.2U CN217496534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2414.2U CN217496534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6534U true CN217496534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241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96534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6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6824B (zh) 基于双飞控系统的固定结构式垂直起降飞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79104B (zh) 一种可变体x型机翼垂直起降微型飞行器
CN106347663A (zh) 一种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
CN105775117A (zh) 一种垂直起降水平飞行的直升飞机及其应用
CN111268089B (zh) 一种双机身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结构
CN205770149U (zh) 一种多构型的固定翼旋翼混合无人机
CN103600843B (zh) 手掷起飞的无人机
CN111332465B (zh) 一种螺旋桨与涵道风扇复合式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及飞行方式
CN101274666A (zh) 开裂复合式机翼
CN111196346A (zh) 一种分布式电推进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
CN106628168A (zh) 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机
CN205738073U (zh) 一种垂直起降水平飞行的直升飞机
US2412646A (en) Tailless aircraft
CN103192981A (zh) 电动低噪短距起降连翼飞机
WO2022121444A1 (zh) 一种固定翼旋翼混合轻型载人飞行器和飞行器
CN214824040U (zh) 一种长航时鸭式布局两级推进无人机
CN106828913A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211281472U (zh) 一种涵道尾坐式垂直起降无人机
CN217496534U (zh) 一种翼身融合三旋翼无人机
CN204701764U (zh) 基于双飞控系统的固定结构式垂直起降飞机
CN218617171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
CN111532426A (zh) 一种v型尾翼多旋翼垂直起降布局的飞行器
CN202491918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
CN113104195B (zh) 一种双涵道复合翼飞行器
CN214729611U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折叠固定翼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