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9522U - 防阻塞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防阻塞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9522U
CN217489522U CN202221173975.0U CN202221173975U CN217489522U CN 217489522 U CN217489522 U CN 217489522U CN 202221173975 U CN202221173975 U CN 202221173975U CN 217489522 U CN217489522 U CN 217489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hose
drainage
wire
hose
dre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39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续乾
宫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1739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9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9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9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阻塞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牵引线和疏通件,引流软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牵引线孔,牵引线的一端处于引流软管的管腔内且与引流软管的头端连接,牵引线的另一端穿过牵引线孔延伸至引流软管的管腔外,疏通件能穿入引流软管的管腔内并在管腔内活动,用于疏通引流软管。本实用新型能通过疏通件疏通被血块、脓块、残渣等阻塞的引流软管管腔,当引流软管头端管口贴于胸壁、腹壁等处被封闭、造成引流不畅时,可通过牵引线的牵拉调整引流软管头端管口的角度和位置,保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操作简单,无需更换引流管,降低住院成本,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且降低再次穿刺引流导致的手术操作风险。

Description

防阻塞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阻塞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引流管种类很多,在伤口、胸腔、腹腔、胃肠道、胆道等处都有应用。目前市面上的引流管及临床使用情况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引流体液过程中会由于血块、脓块、残渣等阻塞管腔造成引流不畅甚至无法引流;2、引流管主孔或侧孔有时会贴于胸壁、腹壁等处,顶住引流管管口造成引流不畅;3、引流不畅或无法引流时需要更换重新留置引流管,造成住院成本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加,且再次穿刺引流增加手术操作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防阻塞引流管,能通过疏通件疏通被血块、脓块、残渣等阻塞的引流软管管腔,当引流软管头端管口贴于胸壁、腹壁等处被封闭、造成引流不畅时,可通过牵引线的牵拉调整引流软管头端管口的角度和位置,保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操作简单,无需更换引流管,降低住院成本,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且降低再次穿刺引流导致的手术操作风险。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阻塞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牵引线和疏通件,所述引流软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牵引线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处于所述引流软管的管腔内且与所述引流软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牵引线孔延伸至所述引流软管的管腔外,
所述疏通件能穿入所述引流软管的管腔内并在管腔内活动,用于疏通所述引流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孔处固定有单向止逆阀,所述牵引线穿过所述单向止逆阀。
进一步地,所述疏通件包括疏通块和疏通软管,所述疏通软管的头端与所述疏通块固定连接,所述疏通块呈球形,所述引流软管的头端呈锥形,所述疏通块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引流软管的头端管口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疏通件内部为贯通的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软管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固定所述牵引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单向止逆阀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内开设有供所述牵引线穿过且滑动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牵引线处于所述引流软管管腔外的端部固定有拉环,所述拉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线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导向块和挂钩,所述第二导向块内开设有供所述牵引线穿过且滑动的第二导线孔,所述挂钩固定在所述第二导向块远离所述引流软管头端的一侧,所述牵引线处于所述引流软管管腔外的端部缠绕在所述挂钩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套筒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引流软管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套筒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导线孔,所述牵引线穿过两个所述第三导线孔,且能在所述第三导线孔内滑动,所述固定套筒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螺栓通过旋进所述固定套筒将所述牵引线夹紧在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引流软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贴或卷线辊。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软管的外壁上还设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上设置有充放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防阻塞引流管能通过疏通件疏通被血块、脓块、残渣等阻塞的引流软管管腔,当引流软管头端管口贴于胸壁、腹壁等处被封闭、造成引流不畅时,可通过牵引线的牵拉调整引流软管头端管口的角度和位置,保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操作简单,无需更换引流管,降低住院成本,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且降低再次穿刺引流导致的手术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阻塞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引流软管;2、牵引线;21、拉环;3、疏通件;31、疏通块;32、疏通软管;4、单向止逆阀;5、固定件;51、第一导向块;52、第一导线孔;53、第二导向块;54、挂钩;55、第二导线孔;56、固定套筒;57、固定螺栓;58、第三导线孔;6、环形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阻塞引流管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防阻塞引流管,如图1所示,包括引流软管1、牵引线2和疏通件3,引流软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牵引线孔,牵引线2的一端处于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且与引流软管1的头端连接,牵引线2的另一端穿过牵引线孔延伸至引流软管1的管腔外,牵引线孔设置的足够小、只需保证牵引线2能穿过且在其中能滑动即可,避免脓、血、液体等在牵引线2运动时随牵引线2外溢。引流软管1比较柔软,能通过牵引线2的拉扯进行形变,调整引流软管1头端管口的位置,避免管口被胸壁、腹壁等封闭造成的阻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线孔处固定有单向止逆阀4,牵引线2穿过单向止逆阀4。单向止逆阀4进一步避免了引流软管1内的脓、血、液体等外溢至引流软管1外。
疏通件3能穿入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并在管腔内活动,用于疏通引流软管1。在引流软管1的管腔被血块、脓块、残渣等阻塞时,可将疏通件3伸入引流软管1管腔内,反复进出进行疏通,将阻塞物压碎或带出引流软管1管腔。
如图1所示,疏通件3包括疏通块31和疏通软管32,疏通软管32的头端与疏通块31固定连接,疏通块31呈球形。疏通软管32能随引流软管1的形状做适应性形变,疏通管可为软管实心或空心可弯曲管体,在保持可弯曲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得疏通块31能顺利进入引流软管1管腔,到达引流软管1的头端。疏通块31设置为球形,避免了疏通块31碰到胸部等组织引起组织损伤。疏通后,疏通件3可用酒精擦洗或溶酶清洗后保存以便下次使用。引流软管1的头端呈锥形,疏通块31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引流软管1的头端管口直径,优选地,疏通块31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引流软管1的头端管口直径,保证疏通块31能通过引流软管1的管口且尽可能多的接触阻塞物。引流软管1的头端设置为锥形,牵引线2的一端连接在锥形的侧壁上,避免牵引线2对疏通块31的进出运动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疏通件3内部为贯通的空腔结构,可在疏通引流软管时,疏通软管32远离疏通块31的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把血块、残渣等吸引出来。
引流软管1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固定牵引线2的固定件5,固定件5位于单向止逆阀4的上方。固定块可在牵引线2将引流软管1头端管口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固定住牵引线2,使得引流软管1的管口保持在该位置,也避免牵引线2全部滑动入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
如图2所示,固定件5包括第一导向块51,第一导向块51内开设有供牵引线2穿过且滑动的第一导线孔52,第一导线孔52沿引流软管1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牵拉牵引线2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牵拉,牵引线2处于引流软管1管腔外的端部固定有拉环21,拉环21的直径大于第一导线孔52的直径。拉环21的设置便于握持牵引线2,且在引流软管1的管口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可将导向块外拉环21一端的牵引线2打结,拉环21抵在第一导向块上,避免牵引线2再向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运动、使得引流软管1的管口位置变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件5包括第二导向块53和挂钩54,第二导向块内开设有供牵引线2穿过且滑动的第二导线孔55,第二导线孔55沿引流软管1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牵拉牵引线2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牵拉,挂钩54固定在第二导向块53远离引流软管1头端的一侧,比如固定在第二导线孔55所在的端面上,牵引线2处于引流软管1管腔外的端部缠绕在挂钩54上。在引流软管1的管口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可将第二导向块53外挂钩54一端的牵引线2缠绕在挂钩54上,避免牵引线2再向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运动、使得引流软管1的管口位置变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件5包括固定套筒56和固定螺栓57,固定套筒56的一端固定在引流软管1的外壁上,即固定套筒56垂直固定在引流软管1上,固定套筒56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导线孔58,两个第三导线孔58均沿引流软管1的长度方向开设,牵引线2穿过两个第三导线孔58,且能在第三导线孔58内滑动,固定套筒56设有与固定螺栓57匹配的内螺纹,固定螺栓57通过旋进固定套筒56将牵引线2夹紧在固定螺栓57和引流软管1之间。在初始状态即未牵拉牵引线2时,固定螺栓57将牵引线2抵在引流软管1上;在需要调整引流软管1头端管口位置时,向固定套筒56外旋转固定螺栓57,通过牵拉牵引线2远离引流软管1头端的一端,使得牵引线2能在两个第三导线孔58内滑动,从而拉动、调整引流软管1头端管口的位置;引流软管1头端管口位置调整完毕后,向固定套筒56内旋转固定螺栓57,将牵引线2夹紧在固定螺栓57和引流软管1之间,将引流软管1的管口位置固定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5也可以为固定贴或卷线辊,固定贴直接将牵引线2的粘贴在引流软管1上,或者牵引线的端部缠绕在卷线辊上进行固定。
如图1所示,引流软管1的外壁上还设有环形气囊6,环形气囊6上设置有充放气口。环形气囊6包裹在引流软管1上,通过充放气口向环形气囊6内充放气,调节环形气囊6的膨胀程度,当引入软管进入患者伤口时,通过充放气口适当为环形气囊6充气,让环形气囊6和患者体壁充分接触,使患者皮肤伤密封,防止空气进入。同时环形气囊6支撑起一定的空间,提供引流软管1管口位置调整的空间,减少被胸壁、腹壁等封闭的概率。
留置本实施例引流软管的方法与现有留置引流管的方法相同,牵引线2在留置引流软管过程中可无需调整,也可根据下述方法边留管边调整位置,疏通件3为外部附加部件,无需长期留置引流软管1管腔内。
当引流软管1内有血块、脓块、残渣等阻塞引流软管1时,可将疏通件3置入引流软管1内反复进出进行疏通,或者负压吸引进行疏通,疏通后疏通件3可用酒精擦洗或溶酶清洗后保存以便下次使用;使用引流软管1引流过程中,如评估患者为引流软管1管口贴于胸壁、腹壁等造成的引流不畅,可提拉牵引线2,由于引流软管1管体较柔软,提拉牵引线2后引流软管1头端由于一侧力的作用而使引流软管1头端翘起,同时可旋转留置在体外的引流软管1使体内管体也随之旋转,加之引流软管1头端随牵引线2提拉可180°翘起,从而可使引流软管1头部360°方向调节方位,从而找到引流通畅的位置,调整好位置后可通过固定件5外部固定牵引线2,而单向止逆阀4中虽有牵引线2通过,但为单向阀,可防止引流液在调节牵引线2过程中外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软管(1)、牵引线(2)和疏通件(3),所述引流软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牵引线孔,所述牵引线(2)的一端处于所述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且与所述引流软管(1)的头端连接,所述牵引线(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牵引线孔延伸至所述引流软管(1)的管腔外,
所述疏通件(3)能穿入所述引流软管(1)的管腔内并在管腔内活动,用于疏通所述引流软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孔处固定有单向止逆阀(4),所述牵引线(2)穿过所述单向止逆阀(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件(3)包括疏通块(31)和疏通软管(32),所述疏通软管(32)的头端与所述疏通块(31)固定连接,所述疏通块(31)呈球形,所述引流软管(1)的头端呈锥形,所述疏通块(31)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引流软管(1)的头端管口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件(3)内部为贯通的空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软管(1)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固定所述牵引线(2)的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位于所述单向止逆阀(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包括第一导向块(51),所述第一导向块(51)内开设有供所述牵引线(2)穿过且滑动的第一导线孔(52),所述牵引线(2)处于所述引流软管(1)管腔外的端部固定有拉环(21),所述拉环(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线孔(5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包括第二导向块(53)和挂钩(54),所述第二导向块(53)内开设有供所述牵引线(2)穿过且滑动的第二导线孔(55),所述挂钩(54) 固定在所述第二导向块(53)远离所述引流软管(1)头端的一侧,所述牵引线(2)处于所述引流软管(1)管腔外的端部缠绕在所述挂钩(54)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包括固定套筒(56)和固定螺栓(57),所述固定套筒(5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引流软管(1)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套筒(56)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导线孔(58),所述牵引线(2)穿过两个所述第三导线孔(58),且能在所述第三导线孔(58)内滑动,所述固定套筒(56)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57)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螺栓(57)通过旋进所述固定套筒(56)将所述牵引线(2)夹紧在所述固定螺栓(57)和所述引流软管(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为固定贴或卷线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阻塞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软管(1)的外壁上还设有环形气囊(6),所述环形气囊(6)上设置有充放气口。
CN202221173975.0U 2022-05-16 2022-05-16 防阻塞引流管 Active CN217489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975.0U CN217489522U (zh) 2022-05-16 2022-05-16 防阻塞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975.0U CN217489522U (zh) 2022-05-16 2022-05-16 防阻塞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9522U true CN217489522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3975.0U Active CN217489522U (zh) 2022-05-16 2022-05-16 防阻塞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9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03963B2 (en) Open-pore balloon catheter
CN217489522U (zh) 防阻塞引流管
CN218484993U (zh) 一种可调弯球囊导管
CN213526752U (zh) 一种脊柱脓肿穿刺引流冲洗装置
CN213285210U (zh)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腹腔引流管
CN210020806U (zh) 一种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
CN211050398U (zh) 一种易固定防返流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装置
CN217697620U (zh) 一种新型引流管
CN216798450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一次性引流管
CN215023285U (zh) 新型密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CN214911202U (zh) 一种带气垫的胸腔引流管
CN211705422U (zh) 一种可挤压的引流管
CN209827677U (zh) 一种心脏手术左心引流管改良装置
CN219896743U (zh) 腹腔引流管
CN213994549U (zh) 一种整形外科负压引流装置
CN215024958U (zh) 一种可快速再通的引流管
CN220293976U (zh) 一种血管介入微导管
CN219208381U (zh) 一种体外循环吸引管卸压装置
CN215386834U (zh) 吸痰用中空管
CN218890037U (zh) 一种引流管固定结构
CN218010480U (zh) 一种新型深部间隙引流管
CN21404994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引流管
CN213347095U (zh) 用于微创手术的引流装置
CN108433836A (zh) 一种口腔冲洗装置
CN217987642U (zh) 精确窦道止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