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7327U -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7327U
CN217487327U CN202220228591.8U CN202220228591U CN217487327U CN 217487327 U CN217487327 U CN 217487327U CN 202220228591 U CN202220228591 U CN 202220228591U CN 217487327 U CN217487327 U CN 217487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ea
filter
return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85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艳娟
张明达
张博仁
姜皓
马翰东
白佳庆
刘少杨
罗金鸣
宁兆秋
崔馨元
李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2202285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7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7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73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养殖过滤装置属于养殖设备实用领域,为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通过隔板将箱体分为抽水区,过滤区,充氧区及回水区,设置抽水泵管道贯穿抽水区和过滤区,并通过抽水泵管道连接设置在箱体外部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设置一次滤网,并连接上侧的养殖池;所述抽水泵管道通至过滤区,污水在所述过滤区沉淀;设置回水管道,贯穿回水区和充氧区后至过滤区,污水经过沉淀后经由所述回水管道流出,所述回水管道连接箱体侧面设置的加压水泵,并通过加压水泵连接导水管至上侧的养殖池。能够减少鱼缸对空间的占用的同时,减轻人工清理鱼缸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实用型领域,尤其是涉及直流性控水、综合排污流水阶段性高产环保的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然条件下,水体净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靠物理吸附;第二种是微生物分解。而且流动的水也有一定的稀释作用。
鱼缸养鱼是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投饵饲养,如果长时间不换水或者投喂量过大,都会使得水体混浊或者是水质过肥,都容易使鱼缸中滋生细菌,或是寄生虫的繁殖。甚至出现水质变坏,也会使鱼行动缓慢、状态欠佳以及得蛋白虫或是其他的寄生虫,如果出现外伤,细菌很容易乘虚而入。
鱼缸所形成的环境比自然环境简单,所能承受的环境抗压力更小,而且鱼缸更类似封闭的湖泊,不具有流通性。因此,过滤器以及换水装置,就成为了鱼缸水质维护的重要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旧水循环及处理,过滤的中型设备的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水进行循环利用和对养殖池进行深度清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通过隔板将箱体分为抽水区,过滤区,充氧区及回水区,
设置抽水泵管道贯穿抽水区和过滤区,并通过抽水泵管道连接设置在箱体外部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设置一次滤网,并连接上侧的养殖池;所述抽水泵管道通至过滤区,污水在所述过滤区沉淀;设置回水管道,贯穿回水区和充氧区后至过滤区,污水经过沉淀后经由所述回水管道流出,所述回水管道连接箱体侧面设置的加压水泵,并通过加压水泵连接导水管至上侧的养殖池。
进一步地,设置一增氧器,所述增氧器的出气口通入回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区包括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在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的隔板上安装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抽水泵管道的出水端相对应,所述过滤器出水口位于二次沉淀区,所述过滤器的排污口位于一次排污区。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二次沉淀区。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排污区的底部以及二次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为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泵管道与回水管道空间上错开,形成上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解决现有鱼缸对空间的占用过多以及人工清理鱼缸费时费力的问题。将水经由抽水泵吸入一次沉淀池,由重力作用将一次沉淀物排出,抽水泵所连导水管管口处连接不锈钢过滤网形成的过滤器,过滤器网眼比养殖鱼小,防止养殖鱼误入一次沉淀池情况的发生,一次沉淀后的一次净水经由过滤器深度过滤以后进入二次沉淀池,由增氧器增加氧含量后返回鱼缸。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降低了人工成本,且能保证鱼类的正常氧气需求,而且能够对水进行循环里利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示例。提供的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抽水区,过滤区,充氧区及回水区。设置抽水泵管道12贯穿抽水区和过滤区,并通过抽水泵管道12连接设置在过滤装置外部的抽水泵2,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设置一次滤网1,并连接上侧的养殖池;所述抽水泵管12道通至过滤区,污水在所述过滤区沉淀;设置回水管道5,贯穿回水区和充氧区后,至过滤区,污水经过沉淀后经由所述回水管道5至过滤装置与抽水泵相对应侧面的加压水泵10,并通过加压水泵10连接导水管12至上侧的养殖池。
过滤区包括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在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的隔板上安装过滤器4,所述过滤器4的进水口与抽水泵管道的出水端相连,所述过滤器出水口位于二次沉淀区,所述过滤器的排污口位于一次排污区。
一次滤网位于上侧鱼缸,右侧底部以鱼缸打孔连接一次滤网及抽水泵部分;一次滤网作用,防止较大漂浮垃圾进入,浮游植物可进入,防止鱼类误入,造成伤害,切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降低了人工成本,切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环境。再通过水泵供水管儿和饮水管流入过滤器4。
抽水泵2位于一次滤网后的管道内,由供电部分供电,位于整体设备的一侧;
在抽水泵2下方为管道通向过滤器;抽水泵管道12固定在装置的一侧。
污水在一次排污区沉淀后经由过滤器进入二次沉淀区。在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均设置排污口,一次排污区的排污口与过滤器的排污口相通。
过滤器可以更换,更换位置为整体设备后侧隔板可打开以便更换过滤器及过滤网。参见图2为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网42,一端设置进水口43,一端为出水口41,所述进水口的水通过壳体与过滤网之间的空间进入过滤网后通过过滤网的另一端流出,在壳体上设置过滤器的排污口11。
过滤器连接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贯穿的隔板上采用钻孔设计,保证更换及时,加装方便。
过滤器的排污口11,与一次排污区的外排污口7相通,以便污物排出。
设置一增氧器9,所述增氧器的出气口8连接回水管道。抽水泵管道与回水管道空间上错开,形成上下结构。增氧器,氧气来源于设备一侧的进气口处。用细管道6与回水管道5相连接。
回水管道于装置下方,与加压水泵10以管道形式相连,采用竖直设计,由加压水泵提供动力,将水打入上方水管11。
当净化充氧过后的水进入加压水泵10时,加压水泵将水打入上方导水管内,最后在最上方流入鱼缸,导水管采用软管儿和加压水泵采用一体式连接。
导水管竖直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经一次滤网将水分抽入,抽水泵,在初次过滤后,将抽水泵将水送入一次排污区,然后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二次沉淀区,排污口的作用将过滤出来的水中污物,经沉淀后经排污口排出,水流与回收管道形成平角流入,经进气口吸入的新鲜空气进入回收管道,将水充氧,充氧过后的水进入加压水泵,水进入后,利用加压水泵的压力虹吸作用,将水从回水管道处加压到上方导水管内,最后水经上方长管流回鱼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通过隔板将箱体分为抽水区,过滤区,充氧区及回水区,
设置抽水泵管道贯穿抽水区和过滤区,并通过抽水泵管道连接设置在箱体外部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设置一次滤网,并连接上侧的养殖池;所述抽水泵管道通至过滤区,污水在所述过滤区沉淀;设置回水管道,贯穿回水区和充氧区后至过滤区,污水经过沉淀后经由所述回水管道流出,所述回水管道连接箱体侧面设置的加压水泵,并通过加压水泵连接导水管至上侧的养殖池。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增氧器,所述增氧器的出气口通入回水管道。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包括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在一次排污区和二次沉淀区的隔板上安装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抽水泵管道的出水端相对应,所述过滤器出水口位于二次沉淀区,所述过滤器的排污口位于一次排污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二次沉淀区。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排污区的底部以及二次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为竖直方向设置。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管道与回水管道空间上错开,形成上下结构。
CN202220228591.8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87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8591.8U CN217487327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8591.8U CN217487327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7327U true CN217487327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859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87327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7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455B (zh) 一种多功能循环水处理设备
CN217487327U (zh) 一种养殖池过滤装置
CN109315341A (zh) 一种鱼苗养殖用水循环净化装置
CN213294858U (zh) 一种基于mbr膜的成套水处理设备
CN217958395U (zh) 一种高效水处理甲鱼养殖循环装置
CN210299067U (zh) 一种鱼塘用水循环装置
CN209073251U (zh) 循环用水的生态鱼塘
CN110754416A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12050935U (zh) 一种海水鱼类循环养殖实验装置
CN2585554Y (zh) 水流循环过滤式养殖池
CN213663169U (zh) 一种水族箱
CN211881777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09806870U (zh) 一种养殖生化池系统
CN209872540U (zh) 一种暹罗鳄养殖废水回收装置
CN113875687A (zh) 虾养殖池尾水过滤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5074833U (zh) 侧过滤水循环过滤鱼池
CN218869117U (zh) 一种具有内循环流水水产养殖装置
CN217958356U (zh) 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
CN210736392U (zh) 一种可促进水体循环的增氧装置
CN214508845U (zh) 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池
CN214102833U (zh) 一种多层处理养殖水池
CN217627687U (zh) 一种蛋白分离器
CN214141956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设备的免打理过滤系统
CN219326681U (zh) 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CN213044793U (zh) 一种观赏鱼养殖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