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7032U -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7032U
CN217487032U CN202122681563.XU CN202122681563U CN217487032U CN 217487032 U CN217487032 U CN 217487032U CN 202122681563 U CN202122681563 U CN 202122681563U CN 217487032 U CN217487032 U CN 217487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ol
pond
wall bod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815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琳斐
褚伊莹
江晶晶
张凤霞
施慧慧
戴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y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y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y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y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815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7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7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7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包括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的左侧设置有转角墙,所述第一墙体与转角墙的转角处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的外围设有池围,所述池围的高度设为40cm,所述水池的中部设置有集污池,所述水池内腔靠近第一墙体处设置有增氧水车,所述水池的左侧设有底层植被种植槽,所述第一墙体上设置有绿植种植槽,通过水泵抽取水池中的水对植被进行浇灌,然后从回流口流回至水池中,形成一个完成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实现水的最大化使用,节省水资源,并且集污池的底部设有10°的斜坡,四周高中部低,水池中的沉积物随着坡度和水的流动滑入至集污池内,从排污管可以将沉积物从底部排出,便于水池的清理。

Description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生态观景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背景技术
建筑立面的垂直绿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立体绿化(包括屋面和墙面)已开始得到实践,并体现了美观、节能、调节环境的作用。城市景观、生态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中的园林绿化要求亦多样化。
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可以有机地解决建筑立面中景观绿化与建筑生态、节能之间的关系。合理的生态构造可以在美化和丰富建筑立面形式的同时,提高外墙的节能效果;垂直种植绿化可改善建筑的景观环境,亲近大自然,尝试改变“混凝土森林”的单一建筑模式,为每一栋建筑披上绿色的外衣;建立雨水收集利用来形成生态循环系统;通过机械传动装置以确保植物生长的阳光和水;还可打开建筑的外墙来形成自然通风系统。
而现有的建筑生态景观大多还需要通过人工进行管理、浇灌,而,而免人工管的生态水循环系统系统还有所欠缺,水的能量可以反复的利用,而现在室内的水池如果想要养殖水生物,基本是通过增氧机进行增氧,这样耗费了大量的电能,而没有利用好现有的水能,并且室内景观水池的卫生清理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死角过多,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室内的水池如果想要养殖水生物,基本是通过增氧机进行增氧,这样耗费了大量的电能,而没有利用好现有的水能,并且室内景观水池的卫生清理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死角过多,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包括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的左侧设置有转角墙,所述第一墙体与转角墙的转角处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的外围设有池围,所述池围的高度设为40cm,所述水池的中部设置有集污池,所述水池内腔靠近第一墙体处设置有增氧水车,所述水池的左侧设有底层植被种植槽,所述第一墙体上设置有绿植种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的顶部设置有夹板箱,所述夹板箱的内腔为中空状,并在夹腔的右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侧通过弯管连接抽水管的顶部一端,所述抽水管的底部一端延伸至水池中。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左侧连接有主流管,所述主流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贴第一墙体设置,所述夹板箱的底部还设置有氛围灯。
优选的,所述绿植种植槽设置有三组,从上至下等距分布,所述绿植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
优选的,所述底层植被种植槽的内部开设有流通孔,所述底层植被种植槽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与流通孔接通。
优选的,所述流水槽左高右低,并且在与水池之间的墙围开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0cm。
优选的,所述集污池的顶部口径设置为40cm,底部口径为20cm,所述集污池的内腔设置有一根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集污池的内口连接有弯管,并通过弯管连接一段向下的竖管。
优选的,所述集污池的底部设有°的斜坡,四周高中部低。
优选的,所述增氧水车包括支架、横轴、风车轮、水斗,所述支架设于两侧底部固定在水池底部,横轴贯穿支架的内腔,所述风车轮套装于横轴的外圈,所述水斗安装在风车轮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主流管的右部连接有一根垂直管,所述垂直管贯穿绿植种植槽并对向水斗的侧面倒水斗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通过水泵抽取水池中的水对植被进行浇灌,然后从回流口流回至水池中,形成一个完成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实现水的最大化使用,节省水资源。
2、该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通过水泵抽取水池中的水,其中一部分的水从垂直管流出,水的重力带动增氧水车的风车轮转动,继而可以增加水池中的水的含氧量,这样可以在水池中养一些观赏鱼,保证水的流行性,使水池的水始终保持活水的状态,同时利用增氧水车对水池中进行增氧,不仅可以节省电能的消耗,而且环保。
该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集污池的底部设有10°的斜坡,四周高中部低,水池中的沉积物随着坡度和水的流动滑入至集污池内,从排污管可以将沉积物从底部排出,便于水池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中增氧水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墙体;2、转角墙;3、水池;4、池围;5、集污池;6、增氧水车;601、支架;602、横轴;603、风车轮;604、水斗;7、底层植被种植槽;8、绿植种植槽;9、夹板箱;10、水泵;11、抽水管;12、主流管;13、分流管;14、氛围灯;15、漏水孔;16、流通孔;17、流水槽;18、排污管;19、垂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包括第一墙体1,第一墙体1的左侧设置有转角墙2,第一墙体1与转角墙2的转角处设置有水池3,水池3的外围设有池围4,池围4的高度设为40cm,水池3的中部设置有集污池5,水池3内腔靠近第一墙体1处设置有增氧水车6,水池3的左侧设有底层植被种植槽7,第一墙体1上设置有绿植种植槽8。
请参阅图2和3,第一墙体1的顶部设置有夹板箱9,夹板箱 9的内腔为中空状,并在夹腔的右侧设有水泵10,水泵10的右侧通过弯管连接抽水管11的顶部一端,抽水管11的底部一端延伸至水池3中,水泵10的左侧连接有主流管12,主流管1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分流管13,分流管13贴第一墙体1设置,夹板箱9 的底部还设置有氛围灯14,整个生态观景墙作为轻型绿化建筑的一种装饰,即为本身较为硬朗的建筑添加了活力,通过绿色植被与建筑形成较强的对比视觉,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体验;
绿植种植槽8设置有三组,从上至下等距分布,绿植种植槽8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15,底层植被种植槽7的内部开设有流通孔16,底层植被种植槽7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17,流水槽17与流通孔16接通,流水槽17左高右低,并且在与水池3之间的墙围开设有回流口,回流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0cm,通过水泵10 抽取水池3中的水,然后通过主流管12和分流管13对植被进行浇灌,上层的绿植浇透后,多余的水量从漏水孔16流向下一层的绿植种植槽8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绿植得到充足的水分,而且不会因为积水而出现烂根现象,然后多余的水流向底层植被种植槽7中并从底部的流通孔16流至流水槽17中,流水槽17左高右低,水沿着坡度然后从回流口流回至水池3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实现水的最大化使用,节省水资源。
请参阅图2和3,集污池5的顶部口径设置为40cm,底部口径为20cm,集污池5的内腔设置有一根排污管18,排污管18位于集污池5的内口连接有弯管,并通过弯管连接一段向下的竖管,排污管18的外口延伸至外部,水池3的底部设有10°的斜坡,四周高中部低,随着水池3中的沉积物沉积,沉积物随着坡度和水的流动滑入至集污池5内,通过从排污管18可以将沉积物从集污池5内排出,便于水池3的清理。
请参阅图2-4,增氧水车6包括支架601、横轴602、风车轮 603、水斗604,支架601设于两侧底部固定在水池3底部,横轴 602贯穿支架601的内腔,风车轮603套装于横轴602的外圈,水斗604安装在风车轮603的外围,主流管12的右部连接有一根垂直管19,垂直管19贯穿绿植种植槽8并对向水斗604的侧面倒水斗处,通过水泵10抽取水池3中的水,其中一部分的水从垂直管19流出,水冲向水斗604中水的重力和冲力可以带动增氧水车6的风车轮603转动,继而可以增加水池3中的水的含氧量,这样可以在水池3中养一些观赏鱼,保证水的流行性,使水池3 的水始终保持活水的状态,同时利用增氧水车6对水池3中进行增氧,不仅可以节省电能的消耗,而且环保。
工作原理:通过水泵10抽取水池3中的水,然后通过主流管 12和分流管13对植被进行浇灌,上层的绿植浇透后,多余的水量从漏水孔16流向下一层的绿植种植槽8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绿植得到充足的水分,而且不会因为积水而出现烂根现象,然后多余的水流向底层植被种植槽7中并从底部的流通孔16流至流水槽17中,流水槽17左高右低,水沿着坡度然后从回流口流回至水池3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实现水的最大化使用,节省水资源,抽取水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的水从垂直管 19流出,水的重力带动增氧水车6的风车轮603转动,继而可以增加水池3中的水的含氧量,这样可以在水池3中养一些观赏鱼,保证水的流行性,使水池3的水始终保持活水的状态,同时利用增氧水车6对水池3中进行增氧,不仅可以节省电能的消耗,而且环保,在针对水池3清理的问题中,在水池3的中部设置有以个口径会40cm的方形集污池5,集污池5的位置处于整个水池3 的最低点,水池3的底部设有10°的斜坡从四周向中部下沉,随着水池3中的沉积物沉积,在清理水池3时,只需要轻轻地用水冲一下,沉积物随着坡度和水的流动滑入至集污池5内,通过从排污管18可以将沉积物从集污池5内排出,便于水池3的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包括第一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左侧设置有转角墙(2),所述第一墙体(1)与转角墙(2)的转角处设置有水池(3),所述水池(3)的外围设有池围(4),所述池围(4)的高度设为40cm,所述水池(3)的中部设置有集污池(5),所述水池(3)内腔靠近第一墙体(1)处设置有增氧水车(6),所述水池(3)的左侧设有底层植被种植槽(7),所述第一墙体(1)上设置有绿植种植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顶部设置有夹板箱(9),所述夹板箱(9)的内腔为中空状,并在夹腔的右侧设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右侧通过弯管连接抽水管(11)的顶部一端,所述抽水管(11)的底部一端延伸至水池(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0)的左侧连接有主流管(12),所述主流管(1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贴第一墙体(1)设置,所述夹板箱(9)的底部还设置有氛围灯(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种植槽(8)设置有三组,从上至下等距分布,所述绿植种植槽(8)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植被种植槽(7)的内部开设有流通孔(16),所述底层植被种植槽(7)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17),所述流水槽(17)与流通孔(16)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17)左高右低,并且在与水池(3)之间的墙围开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池(5)的顶部口径设置为40cm,底部口径为20cm,所述集污池(5)的内腔设置有一根排污管(18),所述排污管(18)位于集污池(5)的内口连接有弯管,并通过弯管连接一段向下的竖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池(5)的底部设有10°的斜坡,四周高中部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水车(6)包括支架(601)、横轴(602)、风车轮(603)、水斗(604),所述支架(601)设于两侧底部固定在水池(3)底部,横轴(602)贯穿支架(601)的内腔,所述风车轮(603)套装于横轴(602)的外圈,所述水斗(604)安装在风车轮(603)的外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管(12)的右部连接有一根垂直管(19),所述垂直管(19)贯穿绿植种植槽(8)并对向水斗(604)的侧面倒水斗处。
CN202122681563.XU 2021-11-04 2021-11-04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Active CN217487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1563.XU CN217487032U (zh) 2021-11-04 2021-11-04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1563.XU CN217487032U (zh) 2021-11-04 2021-11-04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7032U true CN217487032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81563.XU Active CN217487032U (zh) 2021-11-04 2021-11-04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7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4873Y (zh) 沉淀集污与喷水式增氧的室内循环水养鱼池
CN104381163A (zh) 一种室内集约化水产养殖系统
CN206043093U (zh) 一体式生态鸭舍
CN107010733A (zh) 一种用于修复城市水体污染的生态浮岛装置及应用方法
CN209653022U (zh) 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
CN217487032U (zh) 基于轻型绿化建筑的生态景观
CN201278704Y (zh)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CN109089981B (zh) 一种渔光互补温棚对虾精养系统
TWM647534U (zh) 水產養殖池捕撈結構(一)
CN209152001U (zh) 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5421873U (zh) 一种多功能园林景观墙
CN213784375U (zh) 一种新型园林景观用花卉种植盆
CN201758677U (zh) 室内节水水产养殖设备
CN212728163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CN209995042U (zh) 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用绿化景观建筑
CN207476378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
CN206872527U (zh) 一种用于修复城市水体污染的生态浮岛装置
CN110841371A (zh) 一种用于园林环境处理的水体循环装置
CN220476397U (zh) 园林景观植物栽培装置
CN209806357U (zh) 一种园林施工用的松土装置
CN210471726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植物陈列架
CN220058591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节水系统
CN215792934U (zh) 一种园林假山构造
CN204377728U (zh) 一种仿自然水循环牛蛙养殖系统
CN213572321U (zh) 一种节能的建筑园林景观水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