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0882U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0882U
CN217480882U CN202221398798.6U CN202221398798U CN217480882U CN 217480882 U CN217480882 U CN 217480882U CN 202221398798 U CN202221398798 U CN 202221398798U CN 217480882 U CN217480882 U CN 217480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height
construction elevato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87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o4 Engineering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o4 Engineering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o4 Engineering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o4 Engineering Co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87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0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0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0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包括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支撑结构;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包括顶撑节和可调节;所述下部支撑结构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顶撑节的顶端朝内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可调节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所述顶撑节和所述可调节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同时可根据地下室层高调整加固装置的高度,可提升对施工电梯基础处的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便于施工组织,常需要在靠近在建建筑一侧的地下室顶板上安装施工电梯,而常用的施工电梯基础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将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在施工电梯运行轨道穿过地下室顶板的相应位置预留洞口,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以使得施工电梯的荷载直接传递至地下室底板,但由于存在大面积的预留洞口,对于结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二次施工影响结构整体性,在预留洞口的接缝处存在渗水隐患;二是将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此时必须根据地下室顶板的设计承载力,采用普通脚手架按地下室层数在对应位置层层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得施工电梯的荷载经层层传递至地下室底板上,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第一种方案的不足,但受力计算体系复杂,搭设布置及拆除清理困难,时间及材料耗费大,而且长期占用大量地下室空间,影响地下室砌体结构及机电安装工程的正常施工。
现有的针对将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对对应位置层层加固的公开新技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装置”(申请号:202120170304.8)、“一种超高层施工电梯基础底板回顶装置”(申请号:202120989231.5)、“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申请号:202020187068.6)、“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支撑设备”(申请号:202121512779.7)、“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装置”(申请号:202022654767.X)、“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快速回顶加固装置”(申请号:201922061733.7)和“一种无梁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申请号:202020303800.1)仍然采用搭设杆件体系或类杆件体系进行加固处理,依然存在着搭设布置及拆除清理困难、时间及材料耗费大、长期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同时可根据地下室层高调整加固装置的高度,可提升对施工电梯基础处的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降低施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包括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支撑结构;
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包括顶撑节和可调节;
所述下部支撑结构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的底端固定相连;
所述顶撑节的顶端朝内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
所述可调节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所述顶撑节和所述可调节螺纹连接。
上述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在使用时,将下部支撑结构设置在施工电梯基础以下各层混凝土楼板对应位置的中心处,下部支撑结构的底端为整个回顶加固装置的底部支撑端;上部支撑结构包括顶撑节和可调节;下部支撑结构的顶端与顶撑节的底端固定相连,顶撑节和可调节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可调节上部支撑结构的整体高度,使可调节的顶端与施工电梯基础下方的地下室顶板对应中心区域相抵接。由此,上述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可提升对施工电梯基础处的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降低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节和第二支撑节;所述第一支撑节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节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支撑节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的底端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节、所述第二支撑节各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下垫板和第一上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下垫板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上撑板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垫板和所述第一上撑板的对应位置处贯穿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节的第一上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节的第一下垫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相应的连接孔和若干个连接结构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节包括第二支撑柱和第二下垫板;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下垫板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朝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通孔和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下垫板和所述第一上撑板的对应位置处贯穿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节的第一上撑板与所述顶撑节的第二下垫板之间通过相应的若干个连接孔和若干个连接结构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包括第三支撑柱和第二上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外壁上部设有便于旋转第三支撑柱的操作端。由此,可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旋转第三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垫板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侧面之间、所述第一上撑板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侧面之间、所述第二下垫板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均设有加劲肋。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劲肋为等腰三角形托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锚栓结构或螺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均为钢管柱;所述第一下垫板、所述第一上撑板、所述第二下垫板和所述第二上撑板均为钢板。由此,本装置具有取材方便和制作简单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受力体系明确;同时可根据地下室层高调整加固装置的高度,可提升对施工电梯基础处的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降低施工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占用大量地下室空间,节约了大量材料及人工。
三、本实用新型具有取材方便和制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节、第二支撑节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顶撑节上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可调节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部支撑结构;2、上部支撑结构;3、第一支撑节;4、第二支撑节;5、顶撑节;6、可调节;7、第一支撑柱;8、第一下垫板;9、第一上撑板;10、加劲肋;11、连接结构;12、第二支撑柱;13、第二下垫板;14、内螺纹结构;15、第三支撑柱;16、第二上撑板;17、操作端;18、外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包括下部支撑结构1和上部支撑结构2。所述下部支撑结构1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5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顶撑节5的顶端朝内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14。所述可调节6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14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18,所述顶撑节5和所述可调节6螺纹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下部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节3和第二支撑节4。所述第一支撑节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5的底端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节3、所述第二支撑节4各包括第一支撑柱7、第一下垫板8和第一上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柱7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下垫板8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7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上撑板9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垫板8和所述第一上撑板9的四角周围贯穿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节3的第一上撑板9和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第一下垫板8之间通过若干个相应的连接孔和若干个连接结构11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11为锚栓结构。本实施例的锚栓规格为Φ12mm。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顶撑节5包括第二支撑柱12和第二下垫板13。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下垫板13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顶端朝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通孔和内螺纹结构14。所述第二下垫板13和所述第一上撑板9的四角周围处贯穿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第一上撑板9与所述顶撑节5的第二下垫板13之间通过相应的若干个连接孔和若干个连接结构11固定相连。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可调节5包括第三支撑柱15和第二上撑板16。所述第三支撑柱15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14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18。所述第二支撑柱12和所述第三支撑柱15螺纹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柱15的外壁上部设有便于旋转第三支撑柱15的操作端17。所述操作端17为钢质转动杆,所述钢质转动杆在所述第三支撑柱15的中部四周对向焊接2组,可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旋转第三支撑柱15。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下垫板8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侧面之间、所述第一上撑板9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侧面之间、所述第二下垫板13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顶部均设有加劲肋10。所述加劲肋10为等腰三角形托板。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柱7、所述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三支撑柱15均为钢管柱。所述第一下垫板8、所述第一上撑板9、所述第二下垫板13和所述第二上撑板16均为钢板。由此,本装置具有取材方便和制作简单的优点。
本实施例装置各部件的截面尺寸及高度应根据上部施工电梯基础受力验算结果和地下室层高以及转动的便利性综合确定,以本实施例应用的一个工程项目为例。
在本应用工程项目中,施工电梯型号为双吊笼的SC200/200B TMPI,架设总高度143.8m,标准节长度1.5m,标准节重145kg,单个吊笼重1480kg,吊笼载重2000kg。通过对下部地下室顶板的受力验算,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7采用型号为Φ300×6mm的钢管柱。地下室各层净高均为5.42m,考虑转运和安装过程中的便利性,第一支撑柱7高度为1.5m。第一下垫板8和第一上撑板9的截面尺寸和厚度应通过受力计算后确定,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垫板8和第一上撑板9分别采用规格为650×650×10mm的钢板。加劲肋10围绕第一支撑柱7在第一下垫板8和第一上撑板9上分别对向焊接2组,加劲肋10作为传力辅助结构,其截面形式为等腰三角形托板,边长为第一支撑柱7外边沿至第一下垫板8或第一上撑板9边最小距离,本实施例中,加劲肋10采用10mm厚的边长为175mm的等腰三角形钢板。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截面尺寸和高度与第一支撑柱7相同。
所述第三支撑柱15为可调节6的竖向传力结构,其截面尺寸略小于下部的第二支撑柱12,高度和第一支撑柱7相同,均为1.5m。
所述第二上撑板16焊接在第三支撑柱15的顶部,直接与施工电梯基础下方的地下室顶板对应中心区域相接,其截面尺寸与厚度应通过受力计算确定,本实施例中第二上撑板16采用规格为650×650×10mm的钢板。
使用时,首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拟布置施工电梯下方的各层地下室楼板上利用全站仪、吊垂线等设备和方法在地下室各层楼板上弹出回顶加固装置的双向中心线,以确定支撑体系立杆的对应位置,保证支撑体系正对施工电梯基础传力中心点;随后将第一支撑节3运送至楼板的对应位置,通过若干个锚栓结构与地下室楼板相连;然后在第一支撑节3上部依次加装第二支撑节4和顶撑节5,并分别用锚栓连接固定;最后,将可调节6插入顶撑节5内,利用转动杆、内螺纹结构14和外螺纹结构18调整高度,与上部的楼板顶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施工电梯基础以下各层混凝土楼板对应位置的中心处设置由第一支撑节、第二支撑节和顶撑节以及可调节组成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不仅可以解决施工电梯基础处地下室顶板回顶加固处理的安全及质量控制难题,而且施工便捷,可根据地下室层高调整加固装置的高度,结构简单、受力体系明确,避免占用大量地下室空间,节约了大量材料及人工。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施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支撑结构(1)和上部支撑结构(2);
所述上部支撑结构(2)包括顶撑节(5)和可调节(6);
所述下部支撑结构(1)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5)的底端固定相连;
所述顶撑节(5)的顶端朝内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14);
所述可调节(6)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14)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18),所述顶撑节(5)和所述可调节(6)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节(3)和第二支撑节(4);所述第一支撑节(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顶端与所述顶撑节(5)的底端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节(3)、所述第二支撑节(4)各包括第一支撑柱(7)、第一下垫板(8)和第一上撑板(9);
所述第一支撑柱(7)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下垫板(8)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7)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上撑板(9)的底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下垫板(8)和所述第一上撑板(9)的对应位置处贯穿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节(3)的第一上撑板(9)和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第一下垫板(8)之间通过若干个相应的连接孔和若干个连接结构(11)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节(5)包括第二支撑柱(12)和第二下垫板(13);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下垫板(13)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顶端朝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通孔和内螺纹结构(14);所述第二下垫板(13)和所述第一上撑板(9)的对应位置处贯穿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节(4)的第一上撑板(9)与所述顶撑节(5)的第二下垫板(13)之间通过相应的若干个连接孔和若干个连接结构(11)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6)包括第三支撑柱(15)和第二上撑板(16);所述第三支撑柱(15)的外壁下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14)进行连接的外螺纹结构(18);所述第二支撑柱(12)和所述第三支撑柱(15)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15)的外壁上部设有便于旋转第三支撑柱(15)的操作端(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垫板(8)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侧面之间、所述第一上撑板(9)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侧面之间、所述第二下垫板(13)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顶部均设有加劲肋(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10)为等腰三角形托板。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1)为锚栓结构或螺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7)、所述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三支撑柱(15)均为钢管柱;所述第一下垫板(8)、所述第一上撑板(9)、所述第二下垫板(13)和所述第二上撑板(16)均为钢板。
CN202221398798.6U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Active CN217480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8798.6U CN217480882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8798.6U CN217480882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0882U true CN217480882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8798.6U Active CN217480882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0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2583U (zh) 一种超高层外露式柱脚
CN110644664A (zh)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及叠合板施工支撑系统
CN2818421Y (zh) 用于叠合楼板施工的上支承构架
CN114232805B (zh) 一种超高度大跨度钢混凝土梁吊挂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2878535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24072B (zh) 一种钢梁上支撑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04715623U (zh) 预制型钢钢筋混凝土梁和柱
CN216239741U (zh) 高层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支模体系
CN108678181B (zh) 仓顶钢桁架和混凝土组合结构高空施工方法
CN212743424U (zh) 一种核电钢衬里安装扶壁柱装置
CN10820403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CN217480882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轻型单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加固装置
CN20790510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CN104831928B (zh) 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CN102619335A (zh) 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
CN112523258B (zh) 一种便捷式单侧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4461175U (zh) 一种大跨度异形钢结构建筑
CN113882507A (zh) 一种含有巨型拱的水平桁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477191U (zh) 一种大跨度劲性梁及焊接工装
CN1206422C (zh) 逆筑法空间斜撑的施工方法
CN113565346A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无落地可调节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951874B (zh) 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方法
CN111851828B (zh) 防爆防撞双壳结构上层屋面板免拆底模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8292479U (zh) 基于双肢型钢柱的施工升降机免做基础顶撑结构
CN217268238U (zh) 一种焊接球与螺栓球混合使用的熟料库钢屋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