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2164U -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2164U
CN217472164U CN202220225489.2U CN202220225489U CN217472164U CN 217472164 U CN217472164 U CN 217472164U CN 202220225489 U CN202220225489 U CN 202220225489U CN 217472164 U CN217472164 U CN 217472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rosthesis
base part
disc prosthesi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54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宇
李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02254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2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2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2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人工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髓核假体和下终板;上终板下表面设有球形凹槽;髓核假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部和基座部,基座部位于球头部的下方,球头部和上终板的球形凹槽相互贴合且能够相对转动,基座部的侧面设有多个沿基座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缓冲孔;下终板设有连接插槽,基座部与连接插槽装配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间盘假体,髓核假体和上终板之间能够实现万向转动,保证植入后人体的运动的灵活性,另外在基座部的周向设置的缓冲孔能够实现缓冲功能,在脊柱在各个方向弯曲时可以通过缓冲孔进行缓冲,避免人工椎间盘假体对相邻的椎体造成损伤,能够更接近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人工颈椎间盘作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前方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更多人长期伏案面对电脑、车祸频发造成的颈椎损伤逐年增加,颈椎病发病率快速攀升。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相当比例的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临床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前路融合术手术仍存在一些遗憾,尽管有效解除病变节段症状,但融合术会导致病变节段生理活动度丧失,相邻节段运动及负荷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邻近节段退变。随着患者对术后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术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形成了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手术方法生。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阶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下终板以及上终板和下终板之间的髓核假体组,能够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邻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邻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椎间盘的髓核假体为金属材质,上终板和下终板之间的间距无法改变,脊柱受压时人工椎间盘无法实现真实椎间盘的缓冲功能,容易对人工椎间盘临近的椎体造成损伤。
基于以上问题,亟需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以使其具有良好的缓冲功能,使其更接近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包括:
上终板,其下表面设有球形凹槽;
髓核假体,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部和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位于所述球头部的下方,所述球头部和所述上终板的球形凹槽相互贴合且能够相对转动,所述基座部的侧面设有多个沿所述基座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缓冲孔;
下终板,其设有连接插槽,所述基座部与所述连接插槽装配连接。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部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缓冲孔沿所述基座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孔为盲孔,所述缓冲孔的轴向与所述基座部的径向平行,所述缓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基座部设置所述缓冲孔位置的半径。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部呈阶梯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凸缘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球头部和所述凸缘部,所述缓冲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插槽呈阶梯孔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的小孔和大孔,所述凸缘部装配在所述大孔中,所述凸缘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孔径。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大孔呈长圆形,所述大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下终板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部的直径等于所述大孔的宽度尺寸,所述凸缘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孔的长度尺寸,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小孔的直径。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髓核假体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缓冲槽。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及所述下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独立地设置有与椎体连接的棱锥,所述棱锥的侧面设有出骨槽。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终板和所述下终板均采用钛合金制成,所述球形凹槽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损涂层,所述连接插槽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损涂层。
作为上述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髓核假体采用高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中的髓核假体的球头部和上终板之间能够实现万向转动,保证植入后人体的运动的灵活性,另外在沿基座部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缓冲孔能够实现缓冲功能,在脊柱在各个方向弯曲时可以通过缓冲孔进行缓冲,避免人工椎间盘假体对相邻的椎体造成损伤,能够更接近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人工椎间盘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人工椎间盘假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上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上终板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髓核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下终板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下终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下终板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
1、上终板;2、髓核假体;3、下终板;4、棱锥、5、出骨槽;
11、球形凹槽;
21、球头部;22、基座部、221、缓冲孔;222、连接部;223、凸缘部;23、缓冲槽;
31、连接插槽;311、小孔;312、大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8,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该人工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1、髓核假体2和下终板3,其中上终板1的下表面设有球形凹槽11。髓核假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部21和基座部22,基座部22位于球头部21的下方,球头部21和上终板1的球形凹槽11相互贴合且能够相对转动,基座部22的侧面设有多个沿基座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缓冲孔221;下终板3设有连接插槽31,基座部22与连接插槽31装配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中的髓核假体2的球头部21和上终板1之间能够实现万向转动,保证植入后人体的运动的灵活性,另外在基座部22的周向设置的缓冲孔221能够实现缓冲功能,在脊柱在各个方向弯曲时可以通过缓冲孔221进行缓冲,避免人工椎间盘假体对相邻的椎体造成损伤,能够更接近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基座部22为回转体结构,缓冲孔221沿基座部2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保证了该髓核假体2在360°方向上的缓冲效果的均匀一致性,保证了术后使用的良好体验,也保证髓核假体2周向上力学性能的一致性,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缓冲孔221为盲孔且缓冲孔221的轴向与基座部22的径向平行,缓冲孔221的轴向深度小于基座部22设置缓冲孔221位置的半径,保证了髓核假体2的中心部分为实心结构,因此该人工椎间盘假体的支撑效果更好,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缓冲孔22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即可。
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增加髓核假体2的缓冲效果,在髓核假体2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缓冲槽23。
髓核假体2上的缓冲槽23和缓冲孔221配合,保证了髓核假体2的周围部分和中心部分的缓冲效果,同时髓核假体2的中心部分为实心结构能够有较大的承压能力,从而保证了该髓核假体2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承压性能。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槽23为球形槽,且缓冲槽23的球心过髓核假体2的中轴线,从而保证了髓核假体2中心部分的缓冲效果,以及髓核假体2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基座部22呈阶梯结构,包括连接部222和凸缘部223,连接部222连接球头部21和凸缘部223,缓冲孔221设置于连接部222。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插槽31呈阶梯孔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的小孔311和大孔312,其中大孔312为盲孔,凸缘部223装配在大孔312中,凸缘部223的直径大于小孔311的孔径,连接部222的外径小于小孔311的直径。髓核假体2装入下终板3时,基座部22利用强力穿过小孔311后装配在大孔312内。
如图7和图8所示,大孔312呈长圆形,大孔312的长度方向沿下终板3的前后方向设置,凸缘部223的直径等于大孔312的宽度尺寸,凸缘部223的直径小于大孔312的长度尺寸,因此,髓核假体2能够在大孔312内沿大孔312的长度方向往复平移滑动,能够增强上终板1和下终板3之间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灵活性。另外,凸缘部223在大孔312内还能够实现转动,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允许邻近椎体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可选地,髓核假体2相对于大孔312长度方向的滑动量范围为0-2.0mm。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上终板1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及下终板3与椎体接触的表面独立地设置有与椎体连接的棱锥4,棱锥4的侧面设有出骨槽5。上终板1的出骨槽5从棱锥4的侧面延伸到上终板1的上表面,并在上终板1的上表面向下形成凹槽。下终板3的出骨槽5从棱锥4的侧面延伸到下终板3的下表面并向上形成凹槽。出骨槽5能够减小棱锥4与终板连接位置的面积,棱锥4更加锐利,便于快速完全地插入到椎体内,上终板1和下终板3均能够与椎体完全接触,消除应力分布不均匀、应力集中的现象。另外,出骨槽5还能够容纳碎骨,避免碎骨对软组织造成影响。
棱锥4可以是三棱锥4或其他多棱锥4。
上终板1的上表面及下终板3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生物涂层。生物涂层能够促进骨长入。可选地,生物涂层可为纯钛涂层,或纯钛和磷酸钙的复合涂层,钛粉具有与松质骨相似的多孔结构,易于骨组织长入和附着,使得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与人体自身的生理骨发生骨融合以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可选地,涂层厚度为0.1-0.3μm。
上终板1和下终板3均采用钛合金制成,球形凹槽11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损涂层,能够改善上终板1的磨损情况;连接插槽31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损涂层,能够改善下终板3的磨损情况。耐磨性涂层的材质为类金刚石;厚度为2-4μm;涂层硬度HV 0.02为1800-2800。并且通过设置耐磨涂层,能够改善上终板1和下终板3的磨损情况,因此上终板1和下终板3可以选择钛合金制成,避免使用能够产生MRI干扰伪影的钴铬钼终板。
本实施方式中,髓核假体2采用高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具有较强的耐磨性、稳定的化学性能,并且相对金属密度较小,能够有效减轻人工椎间盘假体的重量。
本实施方式中,球形凹槽11的半径范围为4-10mm,同样地,髓核假体2的球头部21的半径范围为4-10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终板(1),其下表面设有球形凹槽(11);
髓核假体(2),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部(21)和基座部(22),所述基座部(22)位于所述球头部(21)的下方,所述球头部(21)和所述上终板(1)的球形凹槽(11)相互贴合且能够相对转动,所述基座部(22)的侧面设有多个沿所述基座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缓冲孔(221);
下终板(3),其设有连接插槽(31),所述基座部(22)与所述连接插槽(31)装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22)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缓冲孔(221)沿所述基座部(2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221)为盲孔,所述缓冲孔(221)的轴向与所述基座部(22)的径向平行,所述缓冲孔(221)的轴向深度小于所述基座部(22)设置所述缓冲孔(221)位置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22)呈阶梯结构,包括连接部(222)和凸缘部(223),所述连接部(222)连接所述球头部(21)和所述凸缘部(223),所述缓冲孔(221)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槽(31)呈阶梯孔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的小孔(311)和大孔(312),所述凸缘部(223)装配在所述大孔(312)中,所述凸缘部(223)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311)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312)呈长圆形,所述大孔(31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下终板(3)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部(223)的直径等于所述大孔(312)的宽度尺寸,所述凸缘部(223)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孔(312)的长度尺寸,所述连接部(222)的外径小于所述小孔(31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假体(2)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缓冲槽(2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1)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及所述下终板(3)与椎体接触的表面独立地设置有与椎体连接的棱锥(4),所述棱锥(4)的侧面设有出骨槽(5)。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1)和所述下终板(3)均采用钛合金制成,所述球形凹槽(11)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损涂层,所述连接插槽(31)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损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假体(2)采用高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
CN202220225489.2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Active CN217472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5489.2U CN217472164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5489.2U CN217472164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2164U true CN21747216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3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5489.2U Active CN217472164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2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5233B2 (en) Anterior prosthetic spinal disc replacement
US8353964B2 (en) Anatomic total disc replacement
US7563286B2 (en) Controlled 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implant
US9220603B2 (en) Limited motion prosthetic intervertebral disc
JP4980223B2 (ja) 生理学的運動が可能な腰椎および頸椎用椎間板プロテーゼ
US20050085909A1 (en) Semi-constrained and mobile-bearing disc prosthesis
US11173039B2 (en) Anatomy accommodating prosthetic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lower height
US20070173936A1 (en)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CN107049563B (zh) 椎间盘假体
US10143564B2 (en) Implantable spinal disk
CN114533350A (zh)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ZA200501542B (en) Controlled 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implant
CN217472164U (zh)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CN215425325U (zh)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217908092U (zh) 粘弹性腰椎后路三关节重建假体
EP1366733A2 (en) Spinal prosthe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