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2049U -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2049U
CN217472049U CN202122036059.4U CN202122036059U CN217472049U CN 217472049 U CN217472049 U CN 217472049U CN 202122036059 U CN202122036059 U CN 202122036059U CN 217472049 U CN217472049 U CN 217472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alcaneus
tibial
talus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60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少博
赵勇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60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2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2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2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包括骨板,骨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胫骨部、距骨部和跟骨部,骨板呈解剖型,胫骨部、距骨部和跟骨部分别能够与胫骨、距骨以及跟骨贴合,胫骨部上设置有第一长斜锁定孔,跟骨部上设置有第二长斜锁定孔,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还包括一号锁定螺钉和二号锁定螺钉,一号锁定螺钉与第一长斜锁定孔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胫骨、距骨至跟骨,二号锁定螺钉与第二长斜锁定孔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跟骨、距骨至胫骨。本实用新型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能够实现对跟骨、距骨和胫骨的交叉锁定,大大增加了胫距跟关节的稳定性,固定更牢靠,提升关节融合率。

Description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病变会导致患者踝关节和后足疼痛、畸形以及行走障碍,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保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是疼痛和畸形会长期存在。目前,胫距跟关节融合术(tibiotalocaneal arthrodesis TTC)是治疗严重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病变的标注手术方法;主要适应症包括:关节炎性病变、距骨坏死、创伤后遗症、Charcot关节病、神经肌肉性疾病以及踝关节置换后失败所导致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病变。TTC融合术的优势在于可有效改善疼痛,矫正畸形并恢复踝关节和后足的稳定。
目前,TTC融合术的手术入路很多,包括前方入路、后方入路以及经腓骨外侧入路。其中,经腓骨外侧入路为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可通过一个切口同时为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提供良好显露,术中视野清晰,为关节面准备、力线矫正以及植骨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且腓骨截骨后为外侧放置钢板留置了充分的空间,术后出现软组织并发症风险较低;然而,目前临床多采用其他部位钢板或全螺纹螺钉进行融合,因而需要提供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以实现对胫距跟关节的有效融合锁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包括骨板,所述骨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胫骨部、距骨部和跟骨部,所述骨板呈解剖型,所述胫骨部、距骨部和跟骨部分别能够与胫骨、距骨以及跟骨贴合,所述胫骨部上设置有第一长斜锁定孔,所述跟骨部上设置有第二长斜锁定孔,所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还包括一号锁定螺钉和二号锁定螺钉,所述一号锁定螺钉与所述第一长斜锁定孔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胫骨、距骨至跟骨,所述二号锁定螺钉与所述第二长斜锁定孔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跟骨、距骨至胫骨。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锁定螺钉的中心线与所述胫骨部长度方向的夹角为24°-33°。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号锁定螺钉的中心线与所述胫骨部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7°-55°。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胫骨部还设有若干锁定加压孔。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跟骨部还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跟骨部还设有若干克氏针孔。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距骨部设置有若干单向锁定孔。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骨板呈T型,所述胫骨部和距骨部沿纵向排列,所述跟骨部沿横向设置。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距骨部和所述跟骨部之间形成凹槽。
作为上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胫骨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跟骨部的厚度,所述距骨部的厚度由靠近所述胫骨部一端向靠近所述跟骨部一端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骨板呈解剖型,一号锁钉螺钉与第一长斜锁定孔螺纹连接,并能够穿过胫骨依次穿设在胫骨、距骨至跟骨,二号锁定螺钉与第二长斜锁定孔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跟骨、距骨至胫骨,能够实现对跟骨、距骨和胫骨的交叉锁定,大大增加了胫距跟关节的稳定性,固定更牢靠,提升关节融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方式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施方式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与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胫骨部;2-距骨部;3-跟骨部;4-一号锁定螺钉;5-二号锁定螺钉;6-锁定加压孔;7-第一长斜锁定孔;8-单向锁定孔;9-万向锁定孔;10-第二长斜锁定孔;11-克氏针孔;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该融合锁定装置包括骨板,骨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胫骨部1、距骨部2和跟骨部3,骨板呈解剖型,胫骨部1、距骨部2和跟骨部3分别能够与胫骨、距骨以及跟骨贴合,胫骨部1上设置有第一长斜锁定孔7,跟骨部3上设置有第二长斜锁定孔10,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还包括一号锁定螺钉4和二号锁定螺钉5,一号锁定螺钉4与第一长斜锁定孔7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胫骨、距骨至跟骨,二号锁定螺钉5与第二长斜锁定孔10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跟骨、距骨至胫骨。
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中的骨板呈解剖型,一号锁定螺钉4与第一长斜锁定孔7螺纹连接,并能够穿过胫骨依次穿设在胫骨、距骨至跟骨,二号锁定螺钉5与第二长斜锁定孔10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跟骨、距骨至胫骨,因此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跟骨、距骨和胫骨的交叉锁定,大大增加了胫距跟关节的稳定性,固定更牢靠,提升关节融合率。
本实施方式中,一号锁定螺钉4的中心线与胫骨部1长度方向的夹角为24°-33°,例如,25°、28°、30°或32°。二号锁定螺钉5的中心线与胫骨部1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7°-55°,例如48°、50°、52°或54°。
为了保证骨板固定牢固,胫骨部1还设有若干锁定加压孔6,本实施方式中胫骨部1的锁定加压孔6的数量为两个,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选择其他数量的锁定加压孔6。锁定加压孔6使骨板在使用过程中更为简便。
本实施方式中,跟骨部3还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9,螺钉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螺钉进入骨的方向,实现更好的融合锁定。第二长斜锁定孔10设置在两个相邻的万向锁定孔9之间。本实施方式中万向锁定孔9为三个,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万向锁定孔9的数量。
为了在手术时对骨板进行预定位,跟骨部3还设有若干克氏针孔11,克氏针孔11位于跟骨部3下端边缘。克氏针孔11数量为三个,且相互间隔设置。
为了保证预定位的稳定性,在胫骨部1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克氏针孔11。
本实施方式中,距骨部2上设置有四个单向锁定孔8,对距骨进行融合锁定。其中每个单向锁定孔8的轴线方向可以进行任意选择。其他实施方式中,单向锁定孔8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减。
骨板呈T型,胫骨部1和距骨部2沿纵向排列,跟骨部3沿横向设置。距骨部2和跟骨部3之间形成凹槽12。胫骨部1的厚度大于跟骨部3的厚度,本实施方式中,胫骨部1后3mm,跟骨部3后2mm,距骨部2的厚度由靠近胫骨部1一端向靠近跟骨部3一端的逐渐减小,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同时保持了美观性,方便进行植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板,所述骨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胫骨部(1)、距骨部(2)和跟骨部(3),所述骨板呈解剖型,所述胫骨部、距骨部和跟骨部分别能够与胫骨、距骨以及跟骨贴合,所述胫骨部(1)上设置有第一长斜锁定孔(7),所述跟骨部(3)上设置有第二长斜锁定孔(10),所述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还包括一号锁定螺钉(4)和二号锁定螺钉(5),所述一号锁定螺钉(4)与所述第一长斜锁定孔(7)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胫骨、距骨至跟骨,所述二号锁定螺钉(5)与所述第二长斜锁定孔(10)螺纹连接且能够依次穿设在跟骨、距骨至胫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锁定螺钉(4)的中心线与所述胫骨部(1)长度方向的夹角为24°-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锁定螺钉(5)的中心线与所述胫骨部(1)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7°-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部(1)还设有若干锁定加压孔(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骨部(3)还设有若干万向锁定孔(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骨部(3)还设有若干克氏针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部(2)设置有若干单向锁定孔(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板呈T型,所述胫骨部(1)和距骨部(2)沿纵向排列,所述跟骨部(3)沿横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部(2)和所述跟骨部(3)之间形成凹槽(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部(1)的厚度大于所述跟骨部(3)的厚度,所述距骨部(2)的厚度由靠近所述胫骨部(1)一端向靠近所述跟骨部(3)一端的逐渐减小。
CN202122036059.4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Active CN217472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6059.4U CN217472049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6059.4U CN217472049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2049U true CN217472049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6059.4U Active CN217472049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2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4803B2 (en) Osteotomy plate, plate driver and method for their use
US11317952B2 (en) Orthopedic compression plate and method of surgery
EP2844152B1 (en) Lateral ankle fusion plate system and jig
EP2675377B1 (en) Orthopedic compression plate
Ahmed et al. Early results of distal metatarsal osteotomy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mild-to-moderate hallux valgus
CN217472049U (zh) 一种胫距跟关节融合锁定装置
CN111329571B (zh) 一种下肢骨折复位系统
Quill The use of a second-gener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fixation of difficult ankle and hindfoot arthrodesis
CN216495593U (zh) 一种踝关节前侧踝关节加压融合接骨板
CN213129850U (zh) 一种第一跖骨背侧截骨矫形板
Quill Jr Reconstruction of multiplanar ankle and hindfoot deformity with intramedullary techniques
Quill Jr et al.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4 Volume S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