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9538U - 一种双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9538U
CN217469538U CN202221406619.9U CN202221406619U CN217469538U CN 217469538 U CN217469538 U CN 217469538U CN 202221406619 U CN202221406619 U CN 202221406619U CN 217469538 U CN217469538 U CN 217469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
resistor
field effect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66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hua Io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hua Io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hua Io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hua Io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66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9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9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9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P型场效应管、第二P型场效应管、N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子电路以及第二电阻子电路;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用电设备以及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用电设备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源连接;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接地。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移动电子设备功能越来强大,随之而来的是功耗也就越来越大,对电池的容量要求也越来越大,而容量和电池体积成正比,且许多设备对于设备重量本身有要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双电源供电成为必然选择。在设备安装于固定位置时优先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无外部供电时采用电池供电。实现双电源无缝切换,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双电源电路是要满足外电和电池同时供电时,外部供电自动切断电池供电,且无漏电流对电池反向充电;只有电池供电时,应自动切断外部电源转换部分与电池的连接,电池电流不能从该电路泄漏。为了获得上述技术效果,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二极管来实现上述功能,但是二极管由于存在漏电流及管压降的缺陷而造成功耗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也可以采用一个场效应管来替换两个二极管中的一个来实现上述功能,但是依然不能完全解决漏电流的问题。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还可以采用继电器来实现上述功能,但是存在不能实现两个电源无缝切换的问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存在不能同时实现降低功耗损失和实现电源间无缝切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能同时实现降低功耗损失和实现电源间无缝切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双电源电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电源电路,该电路可以包括:第一P型场效应管、第二P型场效应管、N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子电路以及第二电阻子电路;
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用电设备以及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用电设备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源连接;
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接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源为外部电源,第二电源为内部电源,当只有第二电源供电时,第二P型场效应管导通,第一P型场效应管和N型场效应管关断,在整个电路中导通的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压降几乎为零,关断的第一P型场效应管和N型场效应管关断的漏电流也几乎为零。当接通第二电源时,第一P型场效应管和N型场效应管导通,第二P型场效应管被关断,由第二电源供电变为第一电源供电,整个电源切换过程几乎不能被察觉,可以实现两个电源之间的无缝切换。同时,在第一电源供电时,导通的第一P型场效应管和N型场效应管的电压降几乎为零,关断的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电流也几乎为零。停用第一电源后,恢复为第二电源供电状态,电源切换过程依然无法被察觉,可以实现两个电源之间的无缝切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一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和/或,第二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二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电阻子电路在第一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保证在第一电源供电时,用电设备的电流不会超过额定电流,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第一电阻子电路还可以充当平衡电阻,在第一电源不供电的情况下,流经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电流为零,此时第一电阻子电路的两端的电压相等,而第一电阻子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栅极,因此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电压差也为零,第一P型场效应管被关断。第二电阻子电路一端接地,另一端与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在第一电源不供电的时候,第二电阻子电路可以拉低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平,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也接地,此时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电压差为零,N型场效应管被关断,电流无法经由N型场效应管到地。因而,第一电阻子电路两端的电平相等,与第一电阻子电路连接的第一P型场效应管也关断。此外,第一电阻子电路和第二电阻子电路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这些电阻可以在第一电阻子电路和第二电阻子电路中并联或串联连接,以满足不同的电路设计需要;第一电阻子电路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阻值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以满足不同的用电设备的具体需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双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和/或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
当双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时,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和/或,
当双电源电路包括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时,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压转换子电路,可以进行升压和降压处理,也可以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转换,从而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实际需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双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子电路和/或第四电阻子电路;
当双电源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子电路时,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和/或,
当双电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子电路时,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电阻子电路可以起到分压和限流的作用,基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等具体需求而改变阻值,使得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电源。第四电阻在电路中也可以起到分压和限流的作用,在第一电源供电电压过大时,分担一部分压降,使得处于悬空状态的第二P型场效应管不会因为栅极电压过大而损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三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和/或,第四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四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这些电阻可以在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中并联或串联连接,以满足不同的电路设计需要;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的阻值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以满足不同的用电设备的具体需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双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时,还包括:第五电阻子电路;
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或者,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五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五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时,还包括:第六电阻子电路;
第六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六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六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五电阻子电路与第三电阻子电路的区别仅在于第五电阻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与第一电源连接,两者可以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第六电阻子电路与第四电阻子电路的区别仅在于第六电阻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与第一电源连接,两者可以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在此对第五电阻子电路和第六电阻子电路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又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电路的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电路,该双电源电路可以包括: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第二P型场效应管Q2、N型场效应管Q3、第一电阻子电路以及第二电阻子电路。
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S1与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用电设备以及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S2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G1与N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D3和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D2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S2与用电设备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与第一电源连接;N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D3与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N型场效应管Q3的源极S3接地,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G3与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当只有第二电源供电时,第二P型场效应管Q2导通,由第二P型场效应管Q2产生的电压降几乎为零,即,实现了导通时零压降。N型场效应管Q3的源极S3接地,栅极G3的电平被接地连接的第二电阻子电路拉低,即,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源极电压差为零,N型场效应管Q3关断,第二电源产生的电流无法经过N型场效应管Q3传输,此时,N型场效应管Q3的体二极管效应产生的漏电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实现了关断时零电流。此时,第一电阻子电路中也没有电流流过,第一电阻子电路的压降为零,可以认定第一电阻子电路两端的电平相等。第一电阻子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S1和漏极D1连接,因此,可以判定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S1和栅极G1的电平也相等,即,栅极-源极电压差为零,第一P型场效应管Q1关断,此时,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体二极管效应产生的漏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即,实现了关断时零电流。由此可见,该双电源电路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同时供电时由场效应管导致的压降和漏电流几乎为零,减小了电路中不必要的功耗损失。
具体地,当接入第二电源时,第一P型场效应管Q1反向导通,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电压降几乎为零,即,可以实现导通时零压降。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与第一电源连接,此时,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和源极S2的电平相等,即,栅极-源极电压差为零,第二P型场效应管Q2关断,第二电源停止供电,该电源切换过程几乎不能察觉,即,实现了电源间的无缝切换,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体二极管效应产生的漏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实现关断时零电流。由此可见,该双电源电路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同时供电时由场效应管导致的压降和漏电流几乎为零,减小了电路中不必要的功耗损失,同时还可以实现电源间的无缝切换,保证在电源切换期间用电设备不会停止运行。
具体地,在拔掉第一电源时,该电路恢复到由第二电源供电的情况,该电源切换过程也无法被察觉,即,可以实现电源间的无缝切换,保证在电源切换期间用电设备不会停止运行。当变为由第二电源供电后,各个场效应管和电阻子电路的工作模式与前述仅由第二电源供电的情况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源可以是外部电源,第二电源可以是内部电流,例如,第二电源可以为电池。第一电源的电压可以为几伏至几十伏,优选地,第一电源的电压略高于第二电源的电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用电设备可以是移动设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等,用电设备一般由电池供电,在接入外部电源时,电池停止供电,由外部电源供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双电源电路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无缝切换,并且可以保证电路中由场效应管导致的电压降和漏电流为零,减少电路中不必要的功耗损失,也可以避免因为漏电流的问题,导致电池的续航时间变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一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和/或,第二电阻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二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电阻子电路和/或第四电阻子电路。
具体地,当仅包括第三电阻子电路时,具体参见图5所示,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G3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当仅包括第四电阻子电路时,具体参见图6所示,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连接。
当同时包括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时,具体参加图7所示,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G3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电阻子电路可以起到分压和限流的作用,基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等具体需求而改变阻值,使得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电源。
第四电阻子电路中也可以起到分压和限流的作用,在第一电源供电电压过大时,分担一部分压降,使得处于悬空状态的第二P型场效应管Q2不会因为栅极电压过大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电阻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三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和/或,第四电阻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四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这些电阻可以在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中并联或串联连接,以满足不同的电路设计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第三电阻子电路和第四电阻子电路的阻值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以满足不同的用电设备的具体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和/或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
具体地,当双电源电路中仅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时,参见图8所示,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和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连接。
当双电源电路中仅有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时,具体参见图9所示,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D2连接。
当双电源电路中同时有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和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时,具体参见图10所示,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和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D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压转换子电路,可以进行升压和降压处理,也可以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转换,从而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双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时,还可以包括:第五电阻子电路。
具体地,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G3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五电阻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五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如图11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G3和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时,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子电路。
具体地,第六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D1连接,第六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P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G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六电阻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第六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五电阻子电路与第三电阻子电路的区别仅在于第五电阻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与第一电源连接,两者可以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第六电阻子电路与第四电阻子电路的区别仅在于第六电阻子电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与第一电源连接,两者可以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在此对第五电阻子电路和第六电阻子电路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型场效应管、第二P型场效应管、N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子电路以及第二电阻子电路;
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用电设备以及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
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和/或,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和/或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
当所述双电源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和/或,
当所述双电源电路包括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阻子电路和/或第四电阻子电路;
当所述双电源电路包括所述第三电阻子电路时,所述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和/或,
当所述双电源电路包括所述第四电阻子电路时,所述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和/或,所述第四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双电源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时,还包括:第五电阻子电路;
所述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五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时,还包括:第六电阻子电路;
所述第六电阻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子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电阻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六电阻子电路中的每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或可变电阻。
CN202221406619.9U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双电源电路 Active CN217469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6619.9U CN217469538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双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6619.9U CN217469538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双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9538U true CN217469538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6619.9U Active CN217469538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双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9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5867B (zh) 管理电池装置的电池管理电路与电池管理方法
US20110234151A1 (en) Platform with power boost
CN102255345B (zh) 双电池供电电路
CN101120618A (zh) 电源
CN104092277A (zh) 包含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04889U (zh)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
CN217469538U (zh) 一种双电源电路
TW200934052A (en) Serial stage power supply combination for emergency auxiliary charging apparatus
CN208094170U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吸尘器
CN106210930A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备用供电装置
CN210867228U (zh) 应用于高电池电压音响的自动充放电检测电路
CN101931317B (zh) 电源启动控制电路和电源
CN218335949U (zh) 光伏供电控制电路、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及电源设备
CN113676166B (zh) 一种电池低压自动切断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6332363B (zh) Led驱动电路
CN202094845U (zh) 一种电源管理装置
CN104318895B (zh) 一种显示器件控制电路
CN206991149U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9960206U (zh) 一种电源应急切换电路
CN203522158U (zh) 具有电芯平衡功能的电池保护电路及电池系统
CN211930261U (zh) 一种供电线缆组件
TWM566405U (zh) DC synchronous charging balance system
CN218242990U (zh) 一种低电压检测电路及具有该检测电路的太阳能设备
CN214590749U (zh) 供电电路和终端
CN109088464B (zh) 具有保护功能的充电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