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0812U -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0812U
CN217460812U CN202220608398.7U CN202220608398U CN217460812U CN 217460812 U CN217460812 U CN 217460812U CN 202220608398 U CN202220608398 U CN 202220608398U CN 217460812 U CN217460812 U CN 217460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epting
weir
pipe
gat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83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启诚
李晓辉
李亭亭
秦春禹
阮永兴
应梅娟
高保华
吕明洋
武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rainag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raina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rainag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raina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083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0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0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0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截流装置,涉及城市排水系统领域,包括:截流管道,其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溢流管连接;截流管管口,开设于截流管道靠近进水管的一端侧壁上,截流管管口上设置有限流结构;可调堰门结构,设置于截流管道的中部,可调堰门结构能够通过控制堰门的高度调节截流管道的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堰前液位计和堰后液位计能够控制可调堰门结构的堰门高度;该截流装置的截流管道设置在进水管和溢流管之间,通过对可调堰门结构的高度进行调节,使溢流井本体内的污水尽量通过截流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止该溢流装置出现内涝和倒灌的现象,避免污染进入收纳水体中。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排水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城市黑臭水体最主要的成因是合流制溢流污染(CSO)和初期雨水污染。
初期雨水,顾名思义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是指降雨初期15~30min或地面10-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主要包含SS、COD、非溶解性无机物等,形式上有泥砂、树叶、烟头、塑料制品、油脂、食物残渣等,水质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合流制溢流污染是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相应增加,当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送能力时,部分雨污混合水经过溢流井或泵站排入收纳水体。
初期雨水及合流制溢流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传统截流井主要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我国现有合流制截流倍数偏低,造成雨天溢流对市区河湖水体污染严重。另外,为保障排洪安全,雨水管网一般不设钢混结构的截流设施,这样就导致初期雨水携带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截流装置,该截流装置的截流管道设置在进水管和溢流管之间,在可调堰门结构前液位低于第二阈值时,溢流井本体内的污水通过截流管进入污水处理厂,保证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可调堰门结构前液位高于第二阈值时,对可调堰门结构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防止该溢流装置导致内涝和倒灌的现象,保证排水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截流装置,包括:
截流管道,所述截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溢流管连接;
截流管管口,开设于所述截流管道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截流管管口上设置有限流结构;
可调堰门结构,设置于所述截流管道的中部,所述可调堰门结构能够通过控制堰门的高度调节所述截流管道的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堰前液位计和堰后液位计能够控制所述可调堰门结构的堰门高度。
可选地,所述截流管道靠近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叠梁闸结构。
可选地,所述叠梁闸结构包括:
两个闸框导轨,分别设置于所述溢流管的两侧侧壁上;
闸框,所述闸框包括一个底梁和两个直立导轨,所述闸框设置在所述溢流管靠近所述可调堰门结构的一端;
多个叠梁闸板,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闸框内,所述叠梁闸板的两端活动插设于两个所述直立导轨的内侧;
挂钩,设置于上部及中部所述叠梁闸板的底部,所述挂钩的底部延伸至下一个所述叠梁闸板的上方,所述挂钩的底部呈U形;
提杠,设置于底部和中部所述叠梁闸板的上部,所述提杠设置于所述挂钩的上方,所述挂钩向上运动能够使所述挂钩的底部与所述提杠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叠梁闸板的周边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可选地,所述限流结构包括:
限流框架,所述限流框架呈n形,所述限流框架设置于所述截流管的管口的外周,所述限流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
限流板,活动设置于所述限流框架内,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限流板连接,所述限流板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截流管管口的面积。
可选地,可调堰门结构包括:
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支座与所述截流管道的顶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液压缸控制连接;
堰门门框,设置于所述截流管道的底部;
堰门,堰门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堰门门框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堰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铰接;
两个侧立板,所述侧立板的一侧与所述截流管道的侧壁连接,所述堰门的两端与所述侧立板的另一侧滑动贴合。
可选地,所述截流管道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水质分析仪,所述水质分析仪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截流管道上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所述截流管道的顶部距离小于300mm。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的操作方式为手动控制、PLC自动控制和SCADA远程控制。
可选地,还包括地面雨量计,所述地面雨量计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截流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截流装置有效挖掘管网潜力,提高截流倍数,进行截污进厂或管网调蓄;
2、该截流装置通过堰前液位计和堰后液位计实时监测截流管道的液位情况,对可调堰门结构的堰门高度进行调整达到精准截流,避免雨天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负荷;
3、该截流装置通过堰门高度的调节,能够使截流管道内的液位灵活调整,避免出现内涝和倒灌的情况,在堰前液位处于第二阈值时,只需要将堰门高度下降至堰后液位以上,就能实现控制溢流,最大的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当堰前液位处于第三阈值时,堰门高度下降至堰后液位处,实现最大限度的溢流,避免出现倒灌的情况,减少污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截流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截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叠梁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叠梁闸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叠梁闸结构升起一个上部叠梁闸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堰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堰门结构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截流装置的防溢流/防倒灌模式状态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截流装置的控制溢流模式状态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截流装置的泄洪模式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截流管道;2、进水管;3、溢流管;4、限流结构;5、可调堰门结构;6、堰前液位计;7、堰后液位计;8、直立导轨;9、底梁;10、叠梁闸板;11、提杠;12、截流管管口;13、叠梁闸结构;14、挂钩;15、提杠;16、限流框架;17、第一液压缸;18、限流板;19、闸框;20、第二液压缸;21、支座;22、堰门门框;23、堰门;24、侧立板;25、水质分析仪;26、摄像机;27、地面雨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截流装置,包括:
截流管道,截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溢流管连接;
截流管管口,开设于截流管道靠近进水管的一端侧壁上,截流管管口上设置有限流结构;
可调堰门结构,设置于截流管道的中部,可调堰门结构能够通过控制堰门的高度调节截流管道的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堰前液位计和堰后液位计能够控制可调堰门结构的堰门高度。
具体的,该截流装置中在截流管道的两端设置有进水管和溢流管,进水管用于收集生活污水和路面雨水,在雨污水进入截流管道后,首先进入截流管内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污水进行处理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截流管道中的水质变好时,减少限流结构的开度,避免截流管道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降低水处理的成本浪费,在截流管道中设置可调堰门结构,控制单元通过堰前液位计和堰后液位计的监测数据能够调整可调堰门结构的高度,实现对截流管道两侧的液位进行调整,避免进入截流管内的水量超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在堰前液位过高时,及时降低可调堰门结构的高度进行泄洪,避免出现城市内涝。
可调堰门结构上配置有溢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并记录溢流发生的时段,将记录的信息储存至处理单元内,可供技术人员日后查询使用,另外,处理单元中包括两套处理程序,分别适用于汛期和非汛期两种情况,在汛期阶段根据不同降雨等级完善可调堰门结构的控制逻辑,为后续运营提供更完善的控制方案,在非汛期时主要考虑管网非正常状况,可以保证可调堰门结构的高度高于堰前液位,实现污水零入河。在该截流装置中的截流管管口可以设置为槽式截流管管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截流装置上方的地面上设置雨量计,雨量计自动实时提供汇水区域内的降雨数据,通过分析降雨数据,建立雨量与堰前液位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雨量计采集的降雨量作为控制单元的参考依据来给可调堰门结构发送指令信号;在该截流装置上方的地面还可以设置控制柜,控制柜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控制柜内预留远程控制接口和通讯设备,控制单元具备实时测量并存储来水水质、液位、可调堰门结构高度、溢流、视频等相关信息,运行人员可随时通过中控室、移动终端(手机或移动电脑)对该截流装置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可通过系统查询历史数据和分析。在控制柜附近设置液压站,提供可调堰门结构和限流结构的动力。该截流装置按运行管理需要配置相关的自动化设备或设施,控制单元宜采用手动控制、PLC自动控制、SCADA远程控制三种模式。该截流装置可以在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内设置有多个,进行协同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截流污水,减少对城市污染,同时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可选地,截流管道靠近溢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叠梁闸结构。
具体的,在靠近溢流管的一端处设置叠梁闸结构,叠梁闸结构依靠自身重量和橡胶密封实现止水效果。当叠梁闸结构将溢流管管口封闭时,同时上游截断抽排,就可以在截流管道进行检修。叠梁闸也可以在可调堰门未安装时,临时在线使用,用于截流或者防倒灌。
可选地,叠梁闸结构包括:
闸框,闸框包括一个底梁和两个直立导轨,闸框设置在溢流管靠近可调堰门结构的一端;
多个叠梁闸板,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于闸框内,叠梁闸板的两端活动插设于两个直立导轨的内侧;
挂钩,设置于上部及中部叠梁闸板的底部,挂钩的底部延伸至下一个叠梁闸板的上方,挂钩的底部呈U形;
提杠,设置于底部和中部叠梁闸板的上部,提杠设置于挂钩的上方,挂钩向上运动能够使挂钩的底部与提杠卡接配合。
具体的,叠梁闸结构包括竖向的两个直立导轨和一个底梁,三者拼接成闸框设置在溢流管前的土建结构上,在门框结构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多个叠梁闸板,这些闸板的两端能够分别在直立导轨内滑动。在处于中部及底部叠梁闸板的上部设有提杠,提杠沿水平方向设置,处于上部及中部的叠梁闸板设置的U形挂钩,提杠设置在U形挂钩的中部凹槽的上方,在一个叠梁闸板向上运动的时候,U形挂钩随着此叠梁闸板一起运动,此时处于下方的叠梁闸板保持不动,这样两个叠梁闸板之间出现缝隙,截流管道内的污水就会流入溢流管内,此时叠梁闸板结构的截流高度等于下方的叠梁闸板的上沿高度,当这个上方叠梁闸板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U形挂钩的弯曲部与提杠的底部卡接,这样U形挂钩就能带动处于下方的叠梁闸板向上运动,叠梁闸板结构的截流高度就会下降一个叠梁闸板的高度。该叠梁闸板结构的U形挂钩和提杠的设计,可以保证在闸门前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将闸板移开。该叠梁闸板结构的作用为减少阻水,闸框的三面结构安装于预留的土建槽内,表面与过水断面齐平。
处于底部的叠梁闸板两端活动插设于两个直立导轨的内侧,这个叠梁闸板上部带提杠且下部无挂钩,处于中部叠梁闸板;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于处于底部的叠梁闸门的上方,处于中部的叠梁闸板上端带提杠,用于和其上方的叠梁闸板挂钩的配合,下端带挂钩,用于和其下方的叠梁闸板提杠的配合;处于上部的叠梁闸板,除底部带挂钩外,上端带提升手柄,并且两端活动插设于两个直立导轨的内侧。
可选地,叠梁闸板的周边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具体的,处于底部的叠梁闸板和处于中部的叠梁闸板的四周设置有橡胶密封条,处于上部的叠梁闸三面设置有橡胶密封条。该叠梁闸板结构中,所有叠梁闸板依次放置在两个直立导轨和一个底梁组成的框体里,通过叠加形成一道挡水结构,在所有叠梁闸板的周边安装有橡胶密封条,能够增加止水效果,叠梁闸板也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强度高且密封性好;该叠梁闸板结构可采用人工或电动装置进行所有叠梁闸板的拆装。
可选地,限流结构包括:
限流框架,限流框架呈n形,限流框架设置于截流管的管口的外周,限流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
限流板,活动设置于限流框架内,第一液压缸与限流板连接,限流板的面积不小于截流管管口的面积。
具体的,限流结构包括限流框架和限流板,限流板能够阻挡截流管流入的污水量,第一液压缸控制限流装置的开度,限制截流管的最大流入量,从而保障截流管的污水量不超过设定值,也就是不超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在截流管道中的水质变好时,减少限流板的开度,避免截流管道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压力。
可选地,可调堰门结构包括:
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通过支座与截流管道的顶部连接,控制单元与第二液压缸控制连接;
堰门门框,设置于截流管道的底部;
堰门,堰门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堰门门框的底部转动连接,堰门的中部与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铰接;
两个侧立板,侧立板的一侧与截流管道的侧壁连接,堰门的两端与侧立板的另一侧滑动贴合。
具体的,可调堰门结构中的第二液压缸设置在截流管道的顶部,能够带动堰门以堰门门框的转轴为圆心进行转动,需要将截流管道内污水都排进截流管时,堰门的高度高于堰前液位,在污水处理厂即将到达污水处理上限时,堰门高度逐渐降低,控制污水的溢流量,将污水引向溢流管,防止出现内涝现象。
可选地,截流管道靠近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水质分析仪,水质分析仪与控制单元连接。
具体的,在截流管道内设置水质分析仪,水质分析仪自动实时监测污水的水质,检测项目可包括悬浮物(SS)、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控制单元通过水质分析仪提供的数据,控制限流结构的开度,使污水的进入量符合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同样也避免污水处理厂的过渡的成本浪费。
可选地,截流管道上设置有摄像机,摄像机与截流管道的顶部距离小于300mm。
具体的,在截流管道中设置摄像机,将摄像机的位置控制在距离截流管道顶部300mm内,保证摄像头正常工作防止污水浸泡,摄像机能够提供截流管道内的实时图像,帮助运维人员直观了解液位、设备工作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地面雨量计,地面雨量计与控制单元连接。
具体的,在该截流装置上方的地面上设置地面雨量计,地面雨量计自动实时提供汇水区域内的降雨数据,通过分析降雨数据,建立雨量与堰前液位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地面雨量计采集的降雨量作为控制单元的参考依据来给可调堰门结构发送指令信号。
在控制该截流装置时,对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的监控,通过控制单元对可调堰门结构的堰门高度进行调节。当处于晴天天气时,截流管道内堰前液位低于防溢流启动液位H1,堰门保持最大高度,截流管道内的旱流污水通过截流管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内;当处于降雨天气时,堰前液位逐渐升高,但液位仍然低于防溢流最大液位H2,堰门高度保持原有高度不变,截流管道内的生活污水与初期雨水也同样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此时该截流装置为防溢流/防倒灌模式;当降雨雨量增大时,堰前液位继续升高,在堰前液位处于防溢流最大液位H2和泄洪液位H3之间时,为了保证行洪,将堰门高度调低,但保证堰门高度在堰后液位以上,溢流发生,此时该截流装置切换为控溢流模式;当持续降雨后,堰前液位高度超过泄洪液位H3后,堰门的高度就下降至与堰后液位持平的位置,保证最大限度的溢流,此时该截流装置切换为泄洪模式。同时,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其开度。其中,处于第一阈值就相当于低于防溢流最大液位H2,处于第二阈值就相当于在防溢流最大液位H2和泄洪液位H3之间,处于第三阈值就相当于大于泄洪液位H3,控制单元持续周期性采集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的数据,根据液位调整堰门的高度实现防溢流、控溢流、防倒灌的功能。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截流装置,包括:
截流管道1,截流管道1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2和溢流管3连接;
截流管管口12,开设于截流管道1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侧壁上,截流管管口12上设置有限流结构4;
可调堰门结构5,设置于截流管道1的中部,可调堰门结构5能够通过控制堰门的高度调节截流管道1的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堰前液位计6和堰后液位计7能够控制可调堰门结构5的堰门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截流管道1靠近溢流管3的一端设置有叠梁闸结构13。
在本实施例中,叠梁闸结构13包括:
闸框19,闸框包括一个底梁9和两个直立导轨8,闸框19设置在溢流管3靠近可调堰门结构5的一端;
多个叠梁闸板1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于闸框19内,叠梁闸板10的两端活动插设于两个直立导轨8的内侧;
挂钩14,设置于上部及中部叠梁闸板10的底部,挂钩14的底部延伸至下一个叠梁闸板10的上方,挂钩14的底部呈U形;
提杠11,设置于底部和中部的叠梁闸板10的上部,提杠11设置于挂钩14的上方,挂钩14向上运动能够使挂钩14的底部与提杠11卡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叠梁闸板10的周边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在本实施例中,限流结构4包括:
限流框架16,限流框架16呈n形,限流框架16设置于截流管的管口的外周,限流框架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7;
限流板18,活动设置于限流框架16内,第一液压缸17与限流板18连接,限流板18的面积不小于截流管管口12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可调堰门结构包括:
第二液压缸20,液压缸20通过支座21与截流管道1的顶部连接,控制单元与第二液压缸20控制连接;
堰门门框22,设置于截流管道1的底部;
堰门23,堰门23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堰门门框22的底部转动连接,堰门23的中部与第二液压缸20的伸缩端铰接;
两个侧立板24,侧立板24的一侧与截流管道1的侧壁连接,堰门23的两端与侧立板24的另一侧滑动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截流管道1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水质分析仪25,水质分析仪25与控制单元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截流管道1上设置有摄像机26,摄像机26与截流管道1的顶部距离小于300mm。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的操作方式为手动控制、PLC自动控制和SCADA远程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地面雨量计27,地面雨量计27与控制单元连接。
综上,该截流装置通过进水管2将雨污水引入,在堰前液位计6的监测下,当堰前液位处于第一阈值时,通过限流结构4打开截流管管口12,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当堰前液位计6监测堰前液位处于第二阈值时,将堰门23的高度调整至堰后液位以上的位置,保证该截流装置出现溢流情况,避免污水处理厂出现工作超负荷的情况,当堰前液位计6监测堰前液位处于第三阈值时,将堰门23的高度调整至与堰后液位持平的位置,保证该截流装置最大限度的溢流,进行泄洪,避免出现内涝及倒灌情况发生;另外在水质分析仪25监测到截流管道1内水质变好时,减小限流板18的开度,降低截流管管口12的流入量,可以避免污水处理厂不必要的运行处理,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截流管道,所述截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溢流管连接;
截流管管口,开设于所述截流管道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截流管管口上设置有限流结构;
可调堰门结构,设置于所述截流管道的中部,所述可调堰门结构能够通过控制堰门的高度调节所述截流管道的堰前液位和堰后液位;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堰前液位计和堰后液位计能够控制所述可调堰门结构的堰门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管道靠近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叠梁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闸结构包括:
闸框,所述闸框包括一个底梁和两个直立导轨,所述闸框设置在所述溢流管靠近所述可调堰门结构的一端;
多个叠梁闸板,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闸框内,所述叠梁闸板的两端活动插设于两个所述直立导轨的内侧;
挂钩,设置于上部及中部所述叠梁闸板的底部,所述挂钩的底部延伸至下一个所述叠梁闸板的上方,所述挂钩的底部呈U形;
提杠,设置于底部和中部所述叠梁闸板的上部,所述提杠设置于所述挂钩的上方,所述挂钩向上运动能够使所述挂钩的底部与所述提杠卡接配合。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闸板的周边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结构包括:
限流框架,所述限流框架呈n形,所述限流框架设置于所述截流管管口的外周,所述限流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
限流板,活动设置于所述限流框架内,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限流板连接,所述限流板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截流管管口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堰门结构包括:
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支座与所述截流管道的顶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液压缸控制连接;
堰门门框,设置于所述截流管道的底部;
堰门,堰门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堰门门框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堰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铰接;
两个侧立板,所述侧立板的一侧与所述截流管道的侧壁连接,所述堰门的两端与所述侧立板的另一侧滑动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管道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水质分析仪,所述水质分析仪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管道上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所述截流管道的顶部距离小于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操作方式为手动控制、PLC自动控制和SCADA远程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雨量计,所述地面雨量计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CN202220608398.7U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Active CN217460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8398.7U CN217460812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8398.7U CN217460812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0812U true CN217460812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8398.7U Active CN217460812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0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6632B (zh)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CN105780906B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111489052A (zh) 一种利用水质水量进行截流排水调度的方法
CN210122753U (zh) 一种截污调蓄排水系统
CN113502896A (zh) 基于水质监控的双闸门混流雨水截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3515096A (zh) 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排水设施智能调度方法
Weyand Real-time control in combined sewer systems in Germany––some case studies
CN207392409U (zh) 一种多功能型截流井系统
CN211395907U (zh) 道路式一体化智能截污井
CN217460812U (zh)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
CN203200884U (zh)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CN108035424A (zh) 一种翻板弃流装置
CN114592573A (zh) 一种智能截流装置及方法
CN112012306A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及其使用方法
CN216616148U (zh) 一种智能网管分流结构
CN216405629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污染监测控制系统
CN215594312U (zh) 一种自清污式渠道截污井
CN110578367A (zh) 预制截流井
CN212534410U (zh) 一种排水管网截流调蓄系统
CN212336238U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
CN111115907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方法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2001472U (zh) 一种厂区雨水环保监控分流排放系统
CN200985558Y (zh) 一种露天堆放场所的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CN209854868U (zh) 一种包括初雨管的截污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