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0622U -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0622U
CN217460622U CN202220010098.9U CN202220010098U CN217460622U CN 217460622 U CN217460622 U CN 217460622U CN 202220010098 U CN202220010098 U CN 202220010098U CN 217460622 U CN217460622 U CN 217460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tice
side slope
soil
diaphragm
floor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00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璇
杜璨
马琳
韩红亮
方昱
翟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Shaanxi Pengxiang Bi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00100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0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0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0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包括:顶梁和边坡,所述顶梁设置于边坡的顶部,所述边坡的表面且位于顶梁的下方设置有底梁,所述边坡的表面且位于顶梁与底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格构梁,多个所述格构梁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渗水道,多个所述格构梁的两侧均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底梁连接,通过格构梁、渗水道、三维防护网和培养层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边坡表面的土质进行稳定紧固,同时也方便植物进行生长,当遇见雨季时,该生态格构可以将雨水进行吸收,并将多余的水分进行排出,从而提高了雨水疏散效果,同时降低了该格构内的泥土流失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冰融等外力的磨损,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边坡防护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目前在土质边坡防护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塑料网格,或者像铺设砖一样直接铺设在边坡上,导致格梁不牢固,塑料网格由于材质的原因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特别是簇生植物,同时塑料网格容易被雨水冲刷,雨水疏散效果差,从而导致网格内的泥土流失,使用效果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塑料网格,或者像铺设砖一样直接铺设在边坡上,导致格梁不牢固,塑料网格由于材质的原因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特别是簇生植物,同时塑料网格容易被雨水冲刷,雨水疏散效果差,从而导致网格内的泥土流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包括:顶梁和边坡,所述顶梁设置于边坡的顶部,所述边坡的表面且位于顶梁的下方设置有底梁,所述边坡的表面且位于顶梁与底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格构梁,多个所述格构梁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渗水道,多个所述格构梁的两侧均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底梁连接,所述挡板靠近边坡的一侧设置有三维防护网,所述三维防护网的表面且位于格构梁的下方设置有培养层,所述培养层的表面且位于格构梁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层,所述挡板的内部嵌设有漏水管,且漏水管的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底梁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格构梁包括横板、纵板、卡槽、卡块和安装柱,所述横板设置为多个并呈等距设置,所述纵板设置为多个,且设置于多个横板之间,所述卡槽开设于横板表面的两侧,所述卡块安装于纵板两侧的表面,且横板与纵板通过卡槽和卡块卡接,所述安装柱安装于横板表面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顶梁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所述横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所述纵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三漏水孔,所述渗水道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四漏水孔,所述底梁的表面开设有第五漏水孔,所述第二漏水孔、第三漏水孔和第四漏水孔的横截面积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三维防护网的材质为椰子纤维网,所述三维防护网的覆盖面积大于边坡的横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培养层的厚度大于5cm,所述培养层包括泥土、肥料、生长素和粘固剂,所述肥料为氮:磷:钾=15:15:15或者氮:磷:钾=10:8:7的复合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种植层的植被为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黑麦草和白三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通过格构梁、渗水道、三维防护网和培养层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边坡表面的土质进行稳定紧固,同时也方便植物进行生长,当遇见雨季时,该生态格构可以将雨水进行吸收,并将多余的水分进行排出,从而提高了雨水疏散效果,同时降低了该格构内的泥土流失的概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中:1、顶梁;2、底梁;3、格构梁;301、横板;302、纵板;303、卡槽;304、卡块;305、安装柱;4、渗水道;5、挡板;6、三维防护网;7、培养层;8、边坡;9、第一漏水孔;10、第二漏水孔;11、第三漏水孔;12、第四漏水孔;13、第五漏水孔;14、种植层;15、漏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包括:顶梁1和边坡8,顶梁1设置于边坡8的顶部,边坡8的表面且位于顶梁1的下方设置有底梁2,边坡8的表面且位于顶梁1与底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格构梁3,多个格构梁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渗水道4,多个格构梁3的两侧均安装有挡板5,且挡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1和底梁2连接,挡板5靠近边坡8的一侧设置有三维防护网6,三维防护网6的表面且位于格构梁3的下方设置有培养层7,培养层7的表面且位于格构梁3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层14,挡板5的内部嵌设有漏水管15,且漏水管15的两端分别与顶梁1和底梁2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格构梁3、渗水道4、三维防护网6和培养层7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边坡8表面的土质进行稳定紧固,同时也方便植物进行生长,当遇见雨季时,该生态格构可以将雨水进行吸收,并将多余的水分进行排出,从而提高了雨水疏散效果,同时降低了该格构内的泥土流失的概率。
具体的,格构梁3包括横板301、纵板302、卡槽303、卡块304和安装柱305,横板301设置为多个并呈等距设置,纵板302设置为多个,且设置于多个横板301之间,卡槽303开设于横板301表面的两侧,卡块304安装于纵板302两侧的表面,且横板301与纵板302通过卡槽303和卡块304卡接,安装柱305安装于横板301表面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横板301、纵板302、卡槽303、卡块304和安装柱305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格构梁3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提高了格构梁3的稳定性。
具体的,顶梁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9,横板30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10,纵板30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三漏水孔11,渗水道4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四漏水孔12,底梁2的表面开设有第五漏水孔13,第二漏水孔10、第三漏水孔11和第四漏水孔12的横截面积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漏水孔9、第二漏水孔10、第三漏水孔11、第四漏水孔12和第五漏水孔13的设置,方便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排出,从而降低因为雨水过多导致植被死亡的概率。
具体的,三维防护网6的材质为椰子纤维网,三维防护网6的覆盖面积大于边坡8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三维防护网6材质的设置,减小对植物生长时的危害,从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具体的,培养层7的厚度大于5cm,培养层7包括泥土、肥料、生长素和粘固剂,肥料为氮:磷:钾=15:15:15或者氮:磷:钾=10:8:7的复合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培养层7材质和尺寸的设置,方便植被进行生长,从而提高该格构的实用性。
具体的,种植层14的植被为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黑麦草和白三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种植层14种类的设置,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黑麦草和白三叶植被高度低,根茎覆盖率大,从而提高泥土的紧固性。
工作原理:在搭建时,首先将边坡8表面的碎石杂物清除,随后将三维防护网6铺设在边坡8的表面,随后使用水泥浇筑顶梁1和底梁2,并将顶梁1和底梁2分别固定在边坡8的上下两侧,随后将培养层7铺设在三维防护网6的表面,铺设培养层7时,需要将泥土、肥料、生长素和粘固剂进行充分搅拌,铺设完成之后将挡板5安装在顶梁1和底梁2的两侧,随后将格构梁3通过安装柱305安装在边坡8的表面,并将三维防护网6进行再次固定,将渗水道4安装在格构梁3中心的位置,随后将种植层14种植在培养层7的表面并位于格构梁3所围成的方格内,种植层14内部的植被生长,通过植被的根茎将培养层7和边坡8进行紧固,当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会被培养层7和边坡8进行吸收,多余的水分会通过第一漏水孔9、第二漏水孔10、第三漏水孔11、第四漏水孔12、第五漏水孔13和漏水管15进行排出,雨水排出时,种植层14植被会将泥土进行抓牢,同时三维防护网6也会辅助种植层14对泥土进行紧固,防止雨水冲走泥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1)和边坡(8),所述顶梁(1)设置于边坡(8)的顶部,所述边坡(8)的表面且位于顶梁(1)的下方设置有底梁(2),所述边坡(8)的表面且位于顶梁(1)与底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格构梁(3),多个所述格构梁(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渗水道(4),多个所述格构梁(3)的两侧均安装有挡板(5),且挡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1)和底梁(2)连接,所述挡板(5)靠近边坡(8)的一侧设置有三维防护网(6),所述三维防护网(6)的表面且位于格构梁(3)的下方设置有培养层(7),所述培养层(7)的表面且位于格构梁(3)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层(14),所述挡板(5)的内部嵌设有漏水管(15),且漏水管(15)的两端分别与顶梁(1)和底梁(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3)包括横板(301)、纵板(302)、卡槽(303)、卡块(304)和安装柱(305),所述横板(301)设置为多个并呈等距设置,所述纵板(302)设置为多个,且设置于多个横板(301)之间,所述卡槽(303)开设于横板(301)表面的两侧,所述卡块(304)安装于纵板(302)两侧的表面,且横板(301)与纵板(302)通过卡槽(303)和卡块(304)卡接,所述安装柱(305)安装于横板(301)表面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9),所述横板(30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10),所述纵板(30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三漏水孔(11),所述渗水道(4)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四漏水孔(12),所述底梁(2)的表面开设有第五漏水孔(13),所述第二漏水孔(10)、第三漏水孔(11)和第四漏水孔(12)的横截面积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防护网(6)的材质为椰子纤维网,所述三维防护网(6)的覆盖面积大于边坡(8)的横截面积。
CN202220010098.9U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Active CN217460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0098.9U CN217460622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0098.9U CN217460622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0622U true CN217460622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0098.9U Active CN217460622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0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5737U (zh) 适用于高原山地的生态护坡系统
CN206736931U (zh) 公路岩质边坡藤本植物生态防护结构
CN211735448U (zh) 一种生态护坡
CN210507314U (zh) 一种用于堤坝水土保持设计用生态护坡
CN113653077B (zh) 一种复合型黄土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290192U (zh) 一种绿色生态的城市边坡支护结构
CN217460622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土质边坡防护用生态格构
CN111894013B (zh) 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210946839U (zh) 市政边坡防护结构
CN109797758B (zh) 裸露岩面绿化结构及方法
CN210459113U (zh) 一种海滨生态护岸结构
CN214459783U (zh) 一种保水型装配式生态声屏障
CN110158539A (zh) 一种悬挂式种植板和砂土边坡生态护坡系统
CN211646425U (zh) 一种适用于岩质边坡的拼装式生态防护装置
CN20995829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水渠防水土流失边坡
CN204418192U (zh) 锁扣式植草网格
CN210562280U (zh) 一种钢塑复合型植生挡土墙
CN11104215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和浆砌片石骨架护坡的植物种植方法
CN112482307A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混凝土格宾护坡
CN211817467U (zh) 绿色环保型建筑楼顶防水结构
CN211960270U (zh) 一种屋面种植结构
CN213358504U (zh) 一种现浇绿化护坡混凝土结构
CN215406000U (zh)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防护结构
CN212103900U (zh) 一种林业水土保持工程的植物护坡
CN218597075U (zh) 一种土工材料复合生态护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719000 Unit 701, Building 23, Desert Spring, Yuyang District, Yuli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Pengxiang Bi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712100 No.24, Weihui Road,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