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0438U -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0438U
CN217460438U CN202220258098.0U CN202220258098U CN217460438U CN 217460438 U CN217460438 U CN 217460438U CN 202220258098 U CN202220258098 U CN 202220258098U CN 217460438 U CN217460438 U CN 217460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reaction vessel
ultrahigh
opening
reac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80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盛烨
王树财
王岩
张英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Xunw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Xunw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Xunw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Xunw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580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0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0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0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所述超高压除雾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组件,第一反应组件包括第一反应容器,在第一反应容器内壁相对设置正负极板;在第一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排水口,用于排出液体;第二反应组件包括第二反应容器,在第二反应容器内壁相对设置正负极板;第二反应容器与第一反应容器相互连通,形成反应通路;进气组件设置于第一反应容器的始端;出气组件设置于第二反应容器的末端;超高压发生器通过正极引线连接正极板,通过负极引线连接负极板,使正负极板之间产生超高压电场。以此方式,可以利用高压电场对雾气中的微小水滴或者冰晶聚集,使其定向移动,从而快速消除微小水滴或冰晶,从而达到除雾的效果。

Description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分子动力学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雾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天气现象。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若相对湿度达到100%,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就产生了雾。
现实生活中,大雾天气极易出现,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且给我们的室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同时雾霾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少则几小时,多则十几天。一些特殊场所或者一些重要活动,会对天气有严格的要求,尤其会受到雾天气的极大影响。
但是室外除雾技术在此领域依旧处于空白状态,依旧没有除雾设备可以实现室外空间的快速除雾。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再加之雾的不确定性,也给一些重要活动的展开带来了巨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能够达到快速对周围环境进行除雾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高压除雾装置,包括:
第一反应组件,所述第一反应组件包括第一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内壁相对设置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内的液体;
第二反应组件,所述第二反应组件包括第二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内壁相对设置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相互连通,形成反应通路;
进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始端,用于使雾气通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
出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的末端,用于排出反应后的气体;
超高压发生器,通过正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正极板和第二正极板,通过负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使所述第一正极板与所述第一负极板之间、所述第二正极板与第二负极板之间产生超高压电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和第二反应容器均为桶型容器,且内壁均由绝缘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与第二反应容器设置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组件,包括:
进气管,包括进气端口和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的开口大小匹配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始端的开口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始端;所述进气端口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大小;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处,且连接第一电机,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管向所述第一反应容器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组件,包括:
出气管,包括出气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的开口大小匹配所述第二反应容器末端的开口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反应容器末端;所述出气端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大小;
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处,且连接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向所述出气管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超高压发生器,由若干组特斯拉线圈并联组成,用于产生不低于2.5万伏的超高压,使所述第一正极板与第一负极板之间和/或第二正极板与第二负极板之间形成超高压电场。
进一步地,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与放置平面之间,用于对与放置平面之间存在角度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进行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包括:
可移动架体;在所述可移动架体上设置如上述第一方面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超高压除雾装置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超高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杂乱水分子在高压电场中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的方框图;
其中,1为第一反应容器、2为第二反应容器、3为第一正极板、4为第一负极板、5为第一风扇、6为第二风扇、7为进气管、8为出气管、9为超高压发生器、10为第二正极板、11为第二负极板、12为排水口、13为支架、 14为可移动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超高压除雾装置的方框图。
超高压除雾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组件、第二反应组件、进气组件、出气组件和超高压发生器9。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组件包括第一反应容器1,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内壁相对设置第一正极板3和第一负极板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可以是桶型容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的内壁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用于对通电状态下的正负极板进行隔绝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底部设置排水口12,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内的液体。可以从排水口12接一排水管,通过在放置平面上设置的孔洞引出,从而将排出的液体引入指定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在放置平面上水平放置,所述排水口12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的最低点,使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中的液体都能从所述排水口12排出,防止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中有液体残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第二反应组件,所述第二反应组件包括第二反应容器2,在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内壁相对设置第二正极板10和第二负极板11。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可以是桶型容器。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的内壁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用于对通电状态下的正负极板进行隔绝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 相互连通,形成反应通路。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与第二反应容器2设置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0°~90°。例如,预设角度为45°,当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水平放置时,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呈 45°放置,即与水平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使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内的液体能够自动流向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中,通过所述排水口12排出。
通过将第二反应容器设置一定0°~90°之间的角度,能够在不影响容器内气体流动的前提下,使液体能够顺利流向排水口,从而自动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进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1的始端,用于使雾气通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7和第一风扇5;其中,进气管7包括进气端口和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的开口大小匹配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始端的开口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始端;所述进气端口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大小。例如,若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则所述进气端口的开口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直径,即设置为广口进口。如此,可以增大雾气的进入量,从而提升除雾效率。
所述第一风扇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处,且连接第一电机,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管向所述第一反应容器方向流动。在所述第一风扇5的作用下,装置内气流从第一反应容器向第二反应容器流动,且流速加快,能够有效的提高除雾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出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的末端,用于排出反应后的气体。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管8和第二风扇6;
所述出气管8包括出气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的开口大小匹配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末端的开口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 末端;所述出气端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大小。例如,若所述出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则所述出气端口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直径,即设置为窄口出口。如此,可以提高气体核聚的效率,减小气体的排除速度,增大气体射程,从而提高除雾效率。
第二风扇6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处,且连接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向所述出气管8方向流动。在所述第二风扇6的作用下,装置内气流从第一反应容器1向所述出气管8流动,能够使反应容器内的除雾后的气体能够从所述出气管8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超高压除雾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14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与放置平面之间,用于对与放置平面之间存在角度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2进行支撑。放置所述第一反应容器或第二反应容器放置失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超高压发生器9通过正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正极板3和第二正极板10,通过负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4和第二负极板11,使所述第一正极板3与所述第一负极板4之间、所述第二正极板 10与第二负极板11之间产生超高压电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超高压发生器由若干组特斯拉线圈并联组成,例如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组特斯拉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用于产生不低于2.5万伏的超高压,使所述第一正极板与第一负极板之间和/或第二正极板与第二负极板之间形成超高压电场。
特斯拉线圈由两个回路通过线圈耦合。首先电源对电容充电,当电容电压高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打火间隙的阈值,打火间隙击穿空气打火,变压器初级线圈的通路形成,能量在电容和初级线圈之间振荡,并通过耦合传递到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也是一个电感,放电顶罩和大地之间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因此也会发生LC振荡。当两级振荡频率一样发生谐振的时候,初级回路的能量会涌到次级,放电端的电压峰值会不断增加。通过增加多组变压器至初级线圈部分,共同与同意次级线圈并列,多组线圈共同激励,产生的磁通叠加,使放电端电压成倍增加,从而得到超过2.5万伏的超高压。
雾气通过进气管7进入本装置,雾气由空气中的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纳米水液滴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沿电场方向上拉伸变形。而本设备产生的超过2.5万伏的超高压电场,会使这种现象变得更加明显。水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带正电的氢离子与带负电的氧离子受电场作用方向相反,水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重新排布,形成的水团簇在电场方向上被拉伸,更容易与周围团簇聚并,形成较大团簇。
如图3所示,水分子在高压电场区间内定向排列移动,同时汇聚周围的水分子和其他细颗粒物,形成水滴大分子和混合物大分子最开始形成小团簇,分布在高压电场区域内,紧接着小团簇会继续汇聚成大团簇。极性水分子团簇在电场上发生变形,从而减少团簇的距离,对团簇的聚并起到促进作用。最终,团簇一部分吸附在高压电场发生区域的极板上,一部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后滴落在发生区域的底部,冷凝水从设备底端排水口排出。最终,除雾后的空气被排出出气口,达到除雾的效果。
本设备产生的超过2.5万伏的超高压电场,能够大大提高了水分子核化速度,增强了聚并效果,对除雾起到显著效果。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的方框图。
所述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包括可移动车架14;在所述可移动架体 14上设置所述超高压除雾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架体14可以是车体,且一般设置于室外。例如,可移动架体14为运输车,则所述超高压除雾装置可以放置于所述运输车的运输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所述超高压除雾装置安装到其他底盘装置上,例如固定于船体上。在可移动架体上,随走随工作,可以对大范围,任意范围达到除雾效果,若在固定设备上,即可对某固定区域达到除雾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与所述可移动架体之间,用于对与所述可移动架体之间存在角度的第二反应容器进行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高压电场对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者冰晶 (雾滴尺度一般为3~100微米)聚集和使其定向移动作用,从而通过设备的移动在室外达到高效除雾的效果,可以快速达到消除微小水滴或冰晶的作用,从而达到除雾的效果。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8)

1.一种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反应组件,所述第一反应组件包括第一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内壁相对设置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在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内的液体;
第二反应组件,所述第二反应组件包括第二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内壁相对设置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相互连通,形成反应通路;
进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始端,用于使雾气通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
出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的末端,用于排出反应后的气体;
超高压发生器,通过正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正极板和第二正极板,通过负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使所述第一正极板与所述第一负极板之间、所述第二正极板与第二负极板之间产生超高压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和第二反应容器均为桶型容器,且内壁均由绝缘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与第二反应容器设置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
进气管,包括进气端口和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的开口大小匹配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始端的开口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始端;所述进气端口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大小;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开口处,且连接第一电机,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管向所述第一反应容器方向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组件,包括:
出气管,包括出气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的开口大小匹配所述第二反应容器末端的开口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反应容器末端;所述出气端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大小;
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开口处,且连接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向所述出气管方向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发生器,由若干组特斯拉线圈并联组成,用于产生不低于2.5万伏的超高压,使所述第一正极板与第一负极板之间和/或第二正极板与第二负极板之间形成超高压电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与放置平面之间,用于对与放置平面之间存在角度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进行支撑。
8.一种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架体;在所述可移动架体上设置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CN202220258098.0U 2022-02-08 2022-02-08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Active CN217460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098.0U CN217460438U (zh) 2022-02-08 2022-02-08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098.0U CN217460438U (zh) 2022-02-08 2022-02-08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0438U true CN217460438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8098.0U Active CN217460438U (zh) 2022-02-08 2022-02-08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0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6812A (en) Method for electrostatically charging up solid or liquid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gas stream by means of ions
CN201444536U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电气设备
US4206396A (en) Charged aerosol generator with uni-electrode source
US20090065402A1 (en)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Device
CN110513260A (zh) 一种射频等离子体推进器
JPS6097062A (ja) 電気集じん装置又は類似物用の高電圧発生器
CN210637195U (zh) 一种射频等离子体推进器
CN217460438U (zh) 超高压除雾装置及可移动的超高压除雾装置
US20100109342A1 (en)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or
WO1995004875A1 (en) Electronic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es
CN111250264A (zh) 一种湿空气静电凝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39667B (zh) 一种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静电除尘装置
CN106246296A (zh)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汽车尾气的装置及方法
CN113540671B (zh) 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防静电装置
CN205137776U (zh) 阵列式静电雾化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加湿器
CN213991121U (zh) 一种等离子体喷嘴
CN104741278A (zh) 高压静电水雾发生装置
US11686435B2 (en) High altitude atmospheric energy storing apparatus
CN203775510U (zh) 离子发生器的放电装置及其离子发生器
CN208852629U (zh) 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净化系统
CN105371411A (zh) 阵列式静电雾化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加湿器
CN107434308B (zh) 高效溶氧污水曝气池
CN105980691B (zh) 发动机燃烧系统氧效能强化设备
CN2690050Y (zh) 一种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CN212691989U (zh) 一种多段式离子风动力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