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7155U -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7155U
CN217447155U CN202221426073.3U CN202221426073U CN217447155U CN 217447155 U CN217447155 U CN 217447155U CN 202221426073 U CN202221426073 U CN 202221426073U CN 217447155 U CN217447155 U CN 217447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lamping
telescopic
groov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60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华
黄宏文
叶均
黄勋
曹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Boyu Intelligent Furni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 Boyu Intelligent Furni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Boyu Intelligent Furni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 Boyu Intelligent Furni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60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7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7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7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伸缩转动装置包括运动件以及套设在运动件外的支撑件,运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以及伸缩部,转动连接部与支撑件滑动配合,使伸缩转动装置实现伸缩运动;转动连接部上设置的转动件能够相对转动连接部转动;而且两种运动都通过卡舌卡槽卡接配合实现保持运动后的状态;坐具包括背支撑组件、腰靠件以及上述伸缩转动装置,腰靠件与伸缩转动装置连接,伸缩转动装置安装在背支撑组件上,使得腰靠件既能伸缩位移又能转动,从而支撑人体腰部,提高坐具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背景技术
为了能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使用需求,厂家不断研发出各种可调节的家具,而这些可调节的家具中免不了使用调节支撑机构来实现家具可动部件的运动;其中包括具有线性调节行程的伸缩支撑机构以及具有角度调节行程的转动支撑机构,但却很少见到一种装置既具有线性调节行程又具有角度调节行程。
以座椅为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免不了在座椅上待很久,伏案久坐会为人体带来巨大的疲惫感,久坐中的人往往会不断调整臀部位置以改变身体姿势,切换新坐姿能减缓久坐的疲惫感,保证坐感的舒适;为了满足使用者对舒适性的要求并让使用者在不同坐姿下都能获得合适的腰部支撑,座椅上的腰靠往往具有调节功能,使腰靠能够在使用者处于不同姿势下对使用者腰部进行有效支撑,实现顶腰效果。
但市面上大多数的腰靠要么只能转动调节,要么只能线性调节,腰靠的调节受限,可动性差,难以贴合不同人体姿势下腰部曲线,因此改进腰靠调节还能使座椅的舒适性有所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包括运动件以及套设在运动件外的支撑件,运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以及伸缩部,转动连接部与支撑件滑动配合,使伸缩转动装置实现伸缩运动;转动连接部上设置的转动件能够相对转动连接部转动;而且两种运动都通过卡舌卡槽卡接配合实现保持运动后的状态。
进而提供一种坐具,包括背支撑组件、腰靠件以及上述伸缩转动装置,腰靠件与伸缩转动装置连接,伸缩转动装置安装在背支撑组件上,使得腰靠件既能伸缩位移又能转动,从而支撑人体腰部,提高坐具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包括运动件以及套设在运动件外的支撑件,运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以及伸缩部,转动连接部与伸缩部固定连接;伸缩部插设在支撑件中并与支撑件滑动配合;伸缩部与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卡接机构,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若干个沿伸缩部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以及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卡舌;转动连接部上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转动件,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转动连接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第二卡槽沿转动件转动方向分布,转动件上设有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卡舌;伸缩部与支撑件相对滑动时,第一卡舌在第一卡槽间切换位置,第一卡舌与相应的第一卡槽卡接时,伸缩部与支撑件相对固定;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相对转动时,第二卡舌在第二卡槽间切换位置,第二卡舌与相应的第二卡槽卡接时,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相对固定。
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从而实现了伸缩转动装置对转动运动的调整;伸缩部滑动设置在支撑件上,实现了伸缩转动装置对伸缩运动的调整;单个装置既能实现转动调整又能实现伸缩调整,结构合理且调整的效果更佳,使可动部件的可动性更好;同时,转动运动与伸缩运动均通过卡舌与卡槽卡接配合,来实现保持运动后可动部件的状态,使可动部件在调整后能够进行支撑,达到设计时所需的效果和功能。
作为优选,伸缩部上开设有滑动导槽,第一卡舌滑动设置滑动导槽中,第一卡舌上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抵接在滑动导槽中并作用于第一卡舌;第一弹簧为第一卡舌提供朝向第一卡槽运动的弹力。使第一卡舌能够离开第一卡槽并顺利进入下一个第一卡槽,实现第一卡舌在第一卡槽间的切换,从而实现伸缩部与支撑件的滑动。
作为优选,转动连接部凸出于支撑件外。伸缩部的滑动不会影响转动连接部上转动件的转动,伸缩运动与转动运动不会产生干涉。
作为优选,转动件包括一横向插设在转动连接部上的转轴以及垂直于转轴设置的主体部;所述的第二卡舌滑动设置在主体部上。
作为优选,主体部上开设有沿主体部长度方向设置的插孔,第二卡舌滑动设置在插孔中。
作为优选,第二卡舌上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抵接在插孔中并作用于第二卡舌;第二弹簧为第二卡舌提供朝向第二卡槽运动的弹力。同样使第二卡舌能够离开第二卡槽并顺利进入下一个第二卡槽,实现第二卡舌在第二卡槽间的切换,从而实现转动件在转动连接部上的转动。
作为优选,转动连接部包括一中空壳体以及一盖板,所述的容置槽设置在中空壳体上,盖板安装在中空壳体上并封住容置槽;转动件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中空壳体与盖板上并与两者转动连接。
一种坐具,包括背支撑组件、腰靠件以及伸缩转动装置,腰靠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在背支撑组件上;向前拉动腰靠件时,伸缩部与支撑件相对滑动,伸缩转动装置伸长,且第一卡舌与第一卡槽卡接时,腰靠件停留在当前位置以支撑人体腰部;向上转动腰靠件时,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相对转动,且第二卡舌与第二卡槽卡接时,腰靠件停留在当前转动位置以支撑人体腰部。腰靠件与伸缩转动装置连接,使腰靠件既能进行伸缩运动又能进行转动运动,大大提高了腰靠件的可动性,使腰靠件能够更加全面地支撑人体腰部,提升了坐具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伸缩转动装置斜向前上方设置。使得伸缩运动既能使腰靠件往前运动,又能使腰靠件往上运动,而转动运动同样能使腰靠件产生向前和向上的转动,在不同人体姿态下,腰靠件通过伸缩转动装置的调整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腰部曲线,以提供舒适的支撑。
作为优选,转动件的左右两端凸出于转动连接部并与腰靠件固定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从而实现了伸缩转动装置对转动运动的调整;伸缩部滑动设置在支撑件上,实现了伸缩转动装置对伸缩运动的调整;单个装置既能实现转动调整又能实现伸缩调整,结构合理且调整的效果更佳,使可动部件的可动性更好;同时,转动运动与伸缩运动均通过卡舌与卡槽卡接配合,来实现保持运动后可动部件的状态,使可动部件在调整后能够进行支撑,达到设计时所需的效果和功能。
2、腰靠件与伸缩转动装置连接,使腰靠件既能进行伸缩运动又能进行转动运动,大大提高了腰靠件的可动性;伸缩转动装置斜向前上方设置,使得伸缩运动既能使腰靠件往前运动,又能使腰靠件往上运动,而转动运动同样能使腰靠件产生向前和向上的转动,在不同人体姿态下,腰靠件通过伸缩转动装置的调整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腰部曲线,以提供舒适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运动件插设在支撑件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盒体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卡舌设置在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卡舌设置在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卡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限位件、第一弹簧设置在转动柱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伸缩转动装置的爆炸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卡舌在上升斜面上运动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卡舌因停止面与转动滑面转动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卡舌回到第一起始部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伸缩转动装置重新进入调整状态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伸缩转动装置的爆炸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齿位于自锁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状态件进入自锁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齿回到起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状态件进入运动槽且卡齿与卡槽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齿、状态件以及插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齿与转动件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定件与盖板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齿、转动件、锁定件以及盖板装配完成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中背支撑组件、腰靠件以及伸缩转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伸缩转动装置调整腰靠件的位置及转动角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腰靠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支撑件1;盒体101;第一盖板102;伸缩部2;第一凸台3;第一自锁部301;第一起始部302;第一卡接部303;第一卡舌4;限位件5;限位主体501;顶升台502;转动限位部503;滑槽6;第一卡槽7;第一限位面701;第一滑动面702;回位面8;上升斜面9;停止面10;转动滑面11;避让槽12;第一凸条13;第二凸条14;转动柱15;轴孔16;滑动凸台17;滑动导槽18;第一弹簧19;第三凸条20;第一定位面21;第一插孔22;圆槽23;下沉槽24;转动面25;转动限位槽26;中空壳体27;扣合部271;转动件28;长轴281;短轴282;转动主体283;长轴限位台284;短轴限位台285;长轴连接端286;短轴连接端287;第二凸台29;第二自锁部291;第二起始部292;第二卡接部293;第二卡舌30;锁定件31;转动部311;状态切换部312;弹性部313;容置槽32;第二卡槽33;第二限位面331;第二滑动面332;运动槽34;推动面341;自锁槽35;回退面351;状态件36;第二盖板37;接合部38;接合部卡扣381;扣槽39;连接柱40;连接柱卡扣401;扣合面41;套筒42;长轴孔43;短轴孔44;第二插孔45;插柱46;第二定位面47;弹簧容置孔48;第二弹簧49;弹簧凸座50;第四凸条51;通孔52;第五凸条53;自锁凸台54;靠背件95;背上横杆951;背下横杆952;背竖杆953;背支架96;腰靠件97;腰上横杆971;腰下横杆972;腰竖杆973;连接座98;连接槽99;伸缩转动装置9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伸缩转动装置94,包括运动件(未标号)以及套设在运动件外的支撑件1,运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以及伸缩部2,转动连接部与伸缩部2固定连接;伸缩部2插设在支撑件1中并与支撑件1滑动配合;伸缩部2与支撑件1之间设有第一卡接机构,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若干个沿伸缩部2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7以及与第一卡槽7卡接配合的第一卡舌4;转动连接部上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转动件28,转动件28与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转动连接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一容置槽32,容置槽32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33,第二卡槽33沿转动件28转动方向分布,转动件28上设有与第一卡槽7卡接配合的第二卡舌30;伸缩部2与支撑件1相对滑动时,第一卡舌4在第一卡槽7间切换位置,第一卡舌4与相应的第一卡槽7卡接时,伸缩部2与支撑件1相对固定;转动件28与转动连接部相对转动时,第二卡舌30在第二卡槽33间切换位置,第二卡舌30与相应的第二卡槽33卡接时,转动件28与转动连接部相对固定。
先对伸缩转动装置94的伸缩运动做具体描述:如图1、11所示,还包括一限位件5,支撑件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6,伸缩部2设置在滑槽6中并与支撑件1滑动配合;第一凸台3沿滑槽6长度方向设置在滑槽6中;第一凸台3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自锁部301、位于其后端的第一起始部302以及位于第一起始部302与第一自锁部301之间的第一卡接部303,第一卡接部303包括沿滑槽6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卡槽7,第一卡槽7具有竖直的第一限位面701以及倾斜的第一滑动面702,第一限位面701位于第一卡槽7的后侧,第一滑动面702位于第一卡槽7的前侧;第一起始部302包括一朝向前方的回位面8;第一自锁部301包括上升斜面9、停止面10以及转动滑面11,上升斜面9位于停止面10与转动滑面11后方,转动滑面11水平设置,停止面10位于转动滑面11的旁侧且停止面10为向上倾斜的斜面;第一卡舌4朝向第一凸台3设置且沿伸缩部2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伸缩部2上,第一卡舌4与伸缩部2转动配合;当第一卡舌4进入第一卡槽7时,第一卡舌4与第一卡槽7卡接,第一卡舌4由第一限位面701限位并将具有向后移动趋势的伸缩部2支撑停留在当前位置;当伸缩部2在滑槽6中向前滑动时,第一卡舌4在第一滑动面702上滑动并进入下一个第一卡槽7;限位件5设置在伸缩部2上并与第一卡舌4固定连接;限位件5配置为当第一卡舌4转动时将第一卡舌4限制在当前状态,即此时第一卡舌4所处的高度和转动角度。
如图12-15所示,所述伸缩转动装置94具有调整状态与自锁状态;调整状态下的第一卡舌4位于第一卡接部303并与第一卡槽7卡接,此时伸缩部2能够向前滑动,第一卡舌4随之在第一卡槽7间切换;调整状态下伸缩部2具有向后移动的趋势时,第一限位面701将第一卡舌4限位并支撑伸缩部2停留在当前位置;由调整状态至自锁状态转换时,第一卡舌4随伸缩部2向前移动,经过第一卡接部303后由上升斜面9进入第一自锁部301,第一卡舌4在经过上升斜面9并进入转动滑面11时,停止面10阻挡第一卡舌4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第一卡舌4在转动滑面11上滑动并转动,此时限位件5将第一卡舌4限制在该状态,该伸缩转动装置94进入自锁状态;自锁状态下,第一卡舌4能向后移动直接越过第一卡接部303;第一卡舌4越过第一卡接部303后与第一起始部302的回位面8接触并转动回位,第一卡舌4再次进入第一卡接部303的第一卡槽7中,伸缩转动装置94从自锁状态切换回调整状态。
具体地说,如图1-3、11所示,支撑件1包括盒体101与第一盖板102,所述的滑槽6开设在盒体101上,伸缩部2呈长条块状,伸缩部2设置在滑槽6中并由第一盖板102将其封盖;根据上述结构,伸缩部2能够在滑槽6中滑动,伸缩部2相对于固定件移动时,该伸缩转动装置94呈现伸缩动作;伸缩转动装置94伸长时,伸缩转动装置94处于调整状态,从内部结构来看,第一卡舌4位于第一卡接部303并向前移动在不同第一卡槽7间切换;伸缩转动装置94缩短时,伸缩转动装置94处于自锁状态,从内部结构来看,第一卡舌4能向后直接越过第一卡接部303。
如图4-7所示,伸缩部2上开设有一沿伸缩部2长度方向设置的避让槽12,避让槽12配置为避让所述第一凸台3;当伸缩部2插设在滑槽6中时,第一凸台3也进入避让槽12中,当伸缩部2后端面抵靠在滑槽6的后端槽壁上时,第一凸台3的前端面也抵靠在避让槽12的前端槽壁;所述的第一卡舌4也位于避让槽12中,以此在第一凸台3的第一卡接部303、第一起始部302以及第一自锁部301上运动伸缩部2上还设有第一凸条13和第二凸条14;第一凸条13共有三根,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上下间隔地分布在伸缩部2的左侧面上;第二凸条14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间隔地分布在伸缩部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伸缩部2的上表面分布有四条第二凸条14;由于避让槽12的存在,伸缩部2的下表面只有两条第二凸条14;第一凸条13与第二凸条14减少了伸缩部2与滑槽6槽壁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摩擦,利于伸缩转动装置94流畅伸缩。
第一凸台3中,第一卡接部303的高度低于第一起始部302以及第一自锁部301的高度,即第一限位面701的最高点低于回位面8以及上升斜面9的最高点;第一限位面701位于第一卡槽7后方且朝向正前方,第一滑动面702位于第一卡槽7前方且倾斜设置,朝向斜后上方;回位面8与第一限位面701朝向相同,上升斜面9与第一滑动面702朝向相同,而所述的停止面10也是朝向斜后上方,所述的转动滑面11水平设置且朝向上方;上升斜面9是为了抬高第一卡舌4所在高度,高于第一卡接部303高度后能够越过第一卡接部303,停止面10与转动滑面11让第一卡舌4转动,从而带动限位件5转动,限位件5转动后能使第一卡舌4保持在当前高度,且在第一卡舌4不撞击到回位面8时不会转动;回位面8同时也能在第一卡舌4位于第一个第一卡槽7中时限制第一卡舌4向后移动,为伸缩部2提供支撑。
如图8、9、11所示,第一卡舌4为一三角柱状体,沿滑槽6的左右方向布置,第一卡舌4向上凸设有一柱状的转动柱15,相应的,在避让槽12上方的伸缩部2上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形的轴孔16,转动柱15插设在伸缩部2的轴孔16中并与伸缩部2转动配合,从而使第一卡舌4能够转动地设置在伸缩部2上;转动柱15的下端设有沿径向凸出于转动柱15的滑动凸台17,伸缩部2在轴孔16下方对应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截面呈圆形的滑动导槽18,滑动凸台17插设在滑动导槽18中并与滑动导槽18滑动配合,从而使第一卡舌4能够在伸缩部2上升降;滑动导槽18的直径大于轴孔16的直径,且滑动导槽18的深度较大,以使第一卡舌4具有足够的升降行程;转动柱15与轴孔16用于第一卡舌4的转动,滑动凸台17与滑动导槽18用于第一卡舌4的滑动,两者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不易产生干涉,需要时又能同时进行;滑动凸台17上方的转动柱15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位于滑动导槽18中,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滑动导槽18的顶面以及滑动凸台17上,第一弹簧19作用与滑动凸台17并且向下给予第一卡舌4卡入第一卡槽7的弹力,使第一卡舌4在调整状态下始终具有向下的力,当第一卡舌4经过第一滑动面702来到下一个第一卡槽7时,第一弹簧19能马上将第一卡舌4压如该第一卡槽7中;滑动凸台17上设有若干个第三凸条20,第三凸条20沿径向凸出于滑动凸台17,第三凸条20竖直设置且沿滑动凸台17周向间隔布置在滑动凸台17表面,第三凸条20使滑动凸台17与滑动导槽18槽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少摩擦,利于第一卡舌4流畅升降。
转动柱15的上端具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面21,第一定位面21朝前设置,该第一定位面21为一轴铣平面;限位件5上对应开设有一第一插孔22,第一插孔22的截面形状适配该第一定位面21,转动的上端设置在第一插孔22中并通过一螺丝将限位件5与转动柱15锁住;第一定位面21配置为使转动柱15与限位件5同步转动;限位件5包括圆盘状的限位主体501以及向下凸出限位主体501的顶升台502,相对应的,伸缩部2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容置腔(未标号),限位件5设置在容置腔中,容置腔与所述的滑动导槽18只通过轴孔16连通,因此在安装时,需先将限位件5与第一卡舌4分别放入容置腔与滑动导槽18中,再使转动柱15上端插入第一插孔22中,最后通过螺丝将限位件5与第一卡舌4锁紧;容置腔包括用于容纳限位主体501的圆槽23以及用于容纳顶升台502的下沉槽24,下沉槽24位于圆槽23下方,两者互相连通;调整状态下,顶升台502位于下沉槽24内(卡舌在卡接部运动时,顶升台502始终位于下沉槽24内上下运动,顶升台502的底部面在上升高度最高时也不会超过倾斜的转动面25);由调整状态切换至自锁状态时,顶升台502从下沉槽24中上升再转动以进入圆槽23;自锁状态下,顶升台502位于圆槽23中且顶升台502抵靠在圆槽23的底面;圆槽23与下沉槽24之间设有倾斜的转动面25,即在下沉槽24的槽壁至圆槽23的底面上本应具有一垂直的拐角,但由于转动面25的存在,代替了该拐角,使下沉槽24的槽壁至圆槽23的底面更加的平滑(转动面25的存在除了运动更稳定平滑,还有一个作用是为了将水平的转动转为上升运动);限位件5位于容置腔中,为配合限位件5的形状,而使容置腔包括圆槽23与下沉槽24,第一卡舌4在第一滑动面702上移动时,顶升台502也会随之在下沉槽24中抬升,但顶升台502的底面不会超过下沉槽24进入圆槽23,只有第一卡舌4在上升斜面9上移动时,顶升台502的底面才上升至转动面25的高度,能够从下沉槽24进入圆槽23,但还需要限位件5转动才能抵靠到圆槽23的底面,即第一卡舌4在停止面10与转动滑面11的作用下带动限位件5一起转动,限位件5转动时,转动面25的存在便于顶升台502从下沉槽24进入圆槽23中,顶升台502抵靠在圆槽23的底面上后,第一弹簧19被压缩且由于顶升台502的支撑,第一弹簧19无法将第一卡舌4压如第一卡槽7中。
如图10所示,限位件5的限位主体501上还设有沿限位主体501径向凸出于限位主体501的转动限位部503,相对应的,在圆槽23旁侧的伸缩部2上开设有转动限位槽26,转动限位槽26沿圆槽23周向布置;转动限位部503为一小块凸块,转动限位槽26为具有弧度的条形槽,转动限位部503设置在转动限位槽26中并随限位件5的转动而在转动限位槽26中转动,两者能够对限位件5和第一卡舌4的转动进行限制,决定转动行程大小;转动限位槽26的左右两个端面之间一般会具有40°-50°的夹角,而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限位槽26的左右两个端面之间45°的夹角,即第一卡舌4与限位件5具有45°的转动行程。
上述对方向的描述仅仅是以如图1所示的摆放姿势为基准,实际应用中,自锁支撑机构可能是以其他姿势摆放的,对方向的描述也应做适用性调整,如在本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坐具中,伸缩转动装置94是斜向前上方设置的。
再对伸缩转动装置94的转动运动做具体描述:如图16-21所示,转动连接部包括一中空壳体27以及一盖板,所述的容置槽32设置在中空壳体27上,盖板安装在中空壳体27上并封住容置槽32;转动件28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中空壳体27与盖板上并与两者转动连接;转动连接部凸出于支撑件1外。
还包括一锁定件31,中空壳体27上开设有一容置槽32,转动件28安装在容置槽32中并与中空壳体27转动配合;第二凸台29设置在容置槽32中,第二凸台29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二自锁部291、位于其后端的第二起始部292以及位于第二自锁部291与第二起始部292之间的第二卡接部293,第二卡接部293包括沿转动件28转动轮廓的轴向布置的多个第二卡槽33,第二卡槽33具有竖直的第二限位面331以及倾斜的第二滑动面332,第二限位面331位于第二卡槽33的后侧,第二滑动面332位于第二卡槽33的前侧;第二卡舌30沿转动件28转动轮廓的径向滑动设置在转动件28上并与转动件28同步转动;当第二卡舌30进入第二卡槽33时,第二卡舌30与第二卡槽33卡接,第二卡舌30由第二限位面331限位;当转动件28转动时,第二卡舌30在第二滑动面332上滑动并进入下一个第二卡槽33。伸缩转动装置94通过第二卡舌30在第二卡槽33间切换实现了转动的能力,并且具有挡位,第二卡槽33后侧的第二限位面331能够限制第二卡舌30向后转动,从而提供支撑能力。
锁定件31转动设置在转动件28上且位于第二卡舌30旁侧,锁定件31的转动方向与转动件28的转动方向相同;锁定件31上开设有互通的运动槽34与自锁槽35,第二卡舌30朝向锁定件31延伸出一位于运动槽34或自锁槽35中的状态件36;当状态件36位于运动槽34中时,第二卡舌30能够向前转动并在多个第二卡槽33间切换;当第二卡舌30运动到第二自锁部291时,状态件36由运动槽34进入自锁槽35中,第二卡舌30能够向后转动并越过第二卡接部293回到第二起始部292;位于第二起始部292的第二卡舌30向前转动并回到第二卡接部293与第二卡槽33卡接,状态件36又由自锁槽35进入运动槽34中。状态件36在自锁槽35与运动槽34之间切换,使得第二卡舌30能够在自锁状态与运动状态之间切换;第二卡舌30在运动状态下能够向前转动并在第二卡槽33间切换;第二卡舌30在自锁状态下,能够向后转动越过第二卡接部293回到第二起始部292。
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转动件28的转动轮廓为一完整的圆形,但在该伸缩转动装置94中,转动件28受限,转动件28的转动轮廓只能是一段圆弧,所以说,第二卡接部293整体是随该圆弧而弯曲的,第二卡接部293上的第二卡槽33共有三个,第二卡槽33也沿该圆弧分布,第二卡槽33也就具有一定的倾斜;因此,竖直的第二限位面331并非绝对竖直,而是相对于倾斜后的第二卡槽33是竖直的,即第二限位面331所在平面经过上述圆弧的圆心,第二限位面331是沿转动件28转动轮廓的径向设置的;所述的状态件36是第二卡舌30直接向左延伸出来的,两者一体成型且截面也相同。
具体地说,如图22-25所示,中空壳体27为一中空壳体27,容置槽32即为中空壳体27的中空部分;中空壳体27截面大致呈矩形,但为了避让转动件28的转动,而令其上部呈半圆形,相应的,容置槽32的形状与中空壳体27相似;所述第二凸台29设置在容置槽32的底部;在中空壳体27上设有一封闭其开口的第二盖板37,第二盖板37的截面形状与中空壳体27相同,第二盖板37沿其外轮廓朝向中空壳体27凸设有接合部38,中空壳体27在第二凸台29左侧对应设有扣合部271,接合部38上设有接合部卡扣381,相对应的,扣合部271上开设有扣槽39,第二盖板37安装到中空壳体27上时,接合部38进入容置槽32中且位于扣合部271内侧,接合部卡扣381与扣槽39卡接;接合部卡扣381两侧与其邻近的接合部38之间均有间隙,以使接合部卡扣381具有弹性,方便两者扣合卡接安装。
如图24、25、28、31、32所示,锁定件31包括转动部311、状态切换部312以及弹性部313,转动部311呈圆盘状,弹性部313与状态切换部312均设置在转动部311上,弹性部313位于转动部311的前侧,状态切换部312位于转动部311的下方,所述的自锁槽35与运动槽34均开设在状态切换部312上;第二盖板37朝向中空壳体27凸设有连接柱40,连接柱40的端部设有连接柱卡扣401,转动部311中间减薄形成一扣合面41,转动部311向左侧延伸有一套筒42,套筒42上套设有一压抵弹簧(未图示),锁定件31从右往左安装在连接柱40上,连接柱40插入套筒42且连接柱卡扣401与扣合面41卡接,压抵弹簧被压缩,且压抵弹簧在锁定件31与第二盖板37之间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并作用在锁定件31上,使扣合面41与连接柱卡扣401紧紧抵靠在一起,防止锁定件31窜动;连接柱卡扣401两侧与其邻近的连接柱40之间均有间隙,以使连接柱卡扣401具有弹性,方便两者扣合卡接安装。
如图24-32所示,所述转动件28包括水平设置的长轴281、与长轴281同轴设置的短轴282以及位于长轴281与短轴282之间且竖直设置的转动主体283,所述的第二卡舌30设置在转动主体283上且能够沿转动主体283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柱40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长轴孔43,长轴281插设在长轴孔43中且两者转动配合;中空壳体27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短轴孔44,短轴282插设在短轴孔44中且两者转动配合;长轴281上设有直径大于长轴281的长轴限位台284,长轴限位台284与连接柱40的端面相抵靠;短轴282上也设有直径大于短轴282的短轴限位台285,短轴限位台285与容置槽32的端面相抵靠,以此确定转动件28在容置槽32中所处的位置,且转动件28不会在容置槽32中窜动;长轴281的端部具有两个平行的轴铣平面而形成长轴连接端286,长轴连接端286向外凸出于第二盖板37;短轴282的端部同样具有两个平行的轴线平面而形成短轴连接端287,短轴连接端287向外凸出于中空壳体27;长轴连接端286与短轴连接端287可以连接伸缩转动装置94之外的可动部件(如下所述的腰靠件97),以使伸缩转动装置94作用于该部件,使该部件具有转动以及支撑功能。锁定件31转动设置在第二盖板37的连接柱40上,连接柱40转动设置在长轴281上,相当于锁定件31转动设置在转动件28上。
如图29、30所示,转动主体283呈圆筒状,转动主体283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插孔45,第二卡舌30上连接有竖直的插柱46,插柱46插设在第二插孔45中且两者滑动配合,在插柱46具有一第二定位面47,该第二定位面47为插柱46的轴铣平面且位于插柱46上部,第二插孔45的形状与之匹配;转动主体283下端还设有弹簧容置孔48,插柱46下部还设有直径大于插柱46的弹簧凸座50,插柱46上套设有作用于第二卡舌30的第二弹簧49,且第二弹簧49抵靠在弹簧凸座50上,第二弹簧49随插柱46插入第二插孔45而进入弹簧容置孔48中,当第二卡舌30滑过第二滑动面332时,第二弹簧49使第二卡舌30卡入第二卡槽33中。
如图18-21、28所示,锁定件31的运动槽34具有推动面341,该推动面341为运动槽34的前侧槽壁表面,锁定件31的自锁槽35具有回退面351,该回退面351为自锁槽35的后侧槽壁表面;当第二卡舌30向前转动时,状态件36向前推动推动面341以使锁定件31向前转动;当第二卡舌30向后转动时,第二卡舌30向后推动回退面351以使锁定件31向后转动。锁定件31与转动件28并不是同步运动的,锁定件31依靠第二卡舌30上的状态件36推动而运动,当状态件36并未接触运动槽34或自锁槽35的槽壁时,第二卡舌30仍能转动但锁定件31无法转动,以此实现状态件36在自锁槽35和运动槽34之间的切换,进而实现第二卡舌30在自锁状态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切换。
第二自锁部291的高度大于第二卡接部293和第二起始部292的高度,此处的高度起始是指第二自锁部291、第二卡接部293、第二起始部292最上端距离转动件28转动轮廓圆心的距离,第二自锁部291距离转动件28转动轮廓的圆心最近,所以第二自锁部291的高度最高;第二卡舌30进入第二自锁部291后,其运动的高度也会来到最高点,这是在第二卡接部293运动时无法达到的高度,在第二卡舌30达到第二自锁部291的高度时,状态件36来到自锁槽35所在的高度,此时向后转动第二卡舌30,状态件36就会随之进入自锁槽35中,第二卡舌30也就进入自锁状态。
如图18-21所示,为了防止状态件36在进入自锁槽35时锁定件31转动而使状态件36掉会运动槽34,在弹性部313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四凸条51,弹性部313呈条状且弹性部313与转动部311之间设有通孔52,使得第四凸条51具有弹性;第四凸条51沿转动部311径向向外凸出于弹性部313,相对应的,容置槽32的槽壁上设有向容置槽32内部凸出的第五凸条53,第五凸条53位于第二自锁部291的上方;当第二卡舌30转动到第二自锁部291时,第四凸条51由下往上越过第五凸条53以使锁定件31与中空壳体27卡接,且锁定件31与容置槽32的槽壁相贴靠;此时第二卡舌30向后转动,状态件36由运动槽34进入自锁槽35并推动在自锁槽35的槽壁上使锁定件31向后转动,第四凸条51又由上往下越过第五凸条53。第二凸台29与第五凸条53相卡接,从而简单地将锁定件31锁定,目的是防止状态件36向后转动时不小心带动锁定件31转动,而使状态件36未能进入到锁定槽中。
如图18-21、28所示,在运动槽34的后方、自锁槽35的下方具有一自锁凸台54,第二卡舌30回到第二起始部292并向前转动时,状态件36在自锁凸台54上滑动;该过程是第二卡舌30从自锁状态切换回运动状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锁凸台54将自锁槽35与运动槽34分离,状态件36在自锁凸台54上也就是在自锁槽35中,状态件36一旦脱离自锁凸台54,那么它就会从自锁槽35中掉入运动槽34中,从而使第二卡舌30进入运动状态。
该伸缩转动装置94的转动运动过程具体如下:
如图18-21所示,外部的可动部件与长轴连接端286、短轴连接端287连接后,使用者可拨动可动部件以使转动件28转动;在运动开始时,第二卡舌30位于第一个第二卡槽33中(第二卡接部293上最后方的第二卡槽33),第二卡舌30由第二限位面331限位,转动件28及可动部件停留在该转动角度,该角度为该装置可支撑可动部件停留的最低位置;向上拨动可动部件,转动件28转动使第二卡舌30向前转动,第二卡舌30在第二滑动面332上滑动,直至进入下一个第二卡槽33,状态件36位于运动槽34中随第二卡舌30运动,同时推动推动面341使锁定件31向前向上转动,此时可动部件处于第二挡位;再次向上拨动可动部件,第二卡舌30进入第三个第二卡槽33,可动部件也处于第三挡位,为该装置可支撑可动部件停留的最高位置;上述过程中,状态件36始终处于运动槽34中;继续向上拨动可动部件,第二卡舌30来到第二自锁部291并抬升至最高,第四凸条51由下往上越过第五凸条53,锁定件31通过第四、第五凸条53与中空壳体27卡接,此时向下拨动可动部件,第二卡舌30向后转动的同时状态件36从运动槽34进入自锁槽35,并在自锁凸台54上向后滑动,推动回退面351使第四凸条51由上往下越过第五凸条53,锁定件31向后转动,第二卡舌30因状态件36留在自锁凸台54而无法与第二卡槽33卡接,第二卡舌30直接从上方越过第二卡接部293回到第二起始部292直至可动部件无法再向下转动;这时再向上拨动可动部件,状态件36在自锁凸台54上向前滑动并离开自锁槽35而进入运动槽34,第二卡舌30向下掉落回第一个第二卡槽33中,而使可动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如图33-35所示,进而提供一种坐具,包括背支撑组件、腰靠件97以及如上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94,腰靠件97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件28上;所述支撑件1固定连接在背支撑组件上;向前拉动腰靠件97时,伸缩部2与支撑件1相对滑动,伸缩转动装置94伸长,且第一卡舌4与第一卡槽7卡接时,腰靠件97停留在当前位置以支撑人体腰部;向上转动腰靠件97时,转动件28与转动连接部相对转动,且第二卡舌30与第二卡槽33卡接时,腰靠件97停留在当前转动位置以支撑人体腰部。
背支撑组件包括靠背件95以及背支架96,靠背件95与背支架96固定连接,靠背件95为框架结构,它包括背上横杆951、背下横杆952以及两个左右对称的背竖杆953,两个背竖杆953的上端与背上横杆95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背竖杆953的下端与背下横杆95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腰靠件97也为框架结构,它包括腰上横杆971、腰下横杆972以及左右两个对称的腰竖杆973,两个腰竖杆973的上端与腰上横杆97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腰竖杆973的下端与腰下横杆97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
腰靠件97通过伸缩转动装置94连接在背支架96上;腰靠件97的腰上横杆971向下凸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接座98,连接座98后表面由后往前开设有用于容置长轴连接端286与短轴连接端287的连接槽99,长轴连接端286与转轴连接端分别进入两个连接槽99后通过螺丝将连接件与连接座98固定连接,腰靠件97与转动件28同步转动;而且伸缩转动装置94斜向前上方设置,伸缩运动时,腰靠件97既能有向前的位移又能有向上的位移。

Claims (10)

1.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件以及套设在运动件外的支撑件,运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以及伸缩部,转动连接部与伸缩部固定连接;伸缩部插设在支撑件中并与支撑件滑动配合;伸缩部与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卡接机构,第一卡接机构包括若干个沿伸缩部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卡槽以及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卡舌;转动连接部上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转动件,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转动连接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第二卡槽沿转动件转动方向分布,转动件上设有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卡舌;伸缩部与支撑件相对滑动时,第一卡舌在第一卡槽间切换位置,第一卡舌与相应的第一卡槽卡接时,伸缩部与支撑件相对固定;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相对转动时,第二卡舌在第二卡槽间切换位置,第二卡舌与相应的第二卡槽卡接时,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部上开设有滑动导槽,第一卡舌滑动设置滑动导槽中,第一卡舌上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抵接在滑动导槽中并作用于第一卡舌;第一弹簧为第一卡舌提供朝向第一卡槽运动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连接部凸出于支撑件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件包括一横向插设在转动连接部上的转轴以及垂直于转轴设置的主体部;所述的第二卡舌滑动设置在主体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部上开设有沿主体部长度方向设置的插孔,第二卡舌滑动设置在插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卡舌上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抵接在插孔中并作用于第二卡舌;第二弹簧为第二卡舌提供朝向第二卡槽运动的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连接部包括一中空壳体以及一盖板,所述的容置槽设置在中空壳体上,盖板安装在中空壳体上并封住容置槽;转动件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中空壳体与盖板上并与两者转动连接。
8.一种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支撑组件、腰靠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转动装置,腰靠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在背支撑组件上;向前拉动腰靠件时,伸缩部与支撑件相对滑动,伸缩转动装置伸长,且第一卡舌与第一卡槽卡接时,腰靠件停留在当前位置以支撑人体腰部;向上转动腰靠件时,转动件与转动连接部相对转动,且第二卡舌与第二卡槽卡接时,腰靠件停留在当前转动位置以支撑人体腰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伸缩转动装置斜向前上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转动件的左右两端凸出于转动连接部并与腰靠件固定连接。
CN202221426073.3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Active CN217447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6073.3U CN217447155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6073.3U CN217447155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7155U true CN217447155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6073.3U Active CN217447155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7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33434A1 (zh) 多档位支撑调节机构以及可调式坐具
WO2012062032A1 (zh) 椅扶手调整装置
CN217447155U (zh) 一种伸缩转动装置及坐具
US20220175142A1 (en) Cam adjustment device for lifting and lowering armrest and chair having the same
US20130241249A1 (en) Chair
CN215015419U (zh) 扶手
CN115005625A (zh) 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动态调节座椅
CN214127756U (zh) 一种挂墙座椅靠背
CN208498332U (zh) 一种头枕装置
CN113331624A (zh) 一种多功能扶手
CN214016784U (zh) 挂墙座椅靠背
JP3609996B2 (ja) ソファー
CN218008944U (zh) 一种用于坐具的滑动调节模块
CN221012570U (zh) 一种椅背升降机构
CN219125691U (zh) 一种伸缩调节机构、桌子和座椅
CN221204684U (zh) 一种支撑机构
CN114983176A (zh) 一种自锁支撑机构
CN221204733U (zh) 一种坐具
CN219331138U (zh) 一种可调节座椅
CN218773648U (zh) 一种儿童组装座椅
CN214631125U (zh) 一种有效承托腿部的座椅
CN216545883U (zh) 一种椅子及其扶手安装结构
CN219515759U (zh) 一种自循环升降结构扶手
CN218738044U (zh) 一种办公椅底座
CN219838468U (zh) 座椅和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