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3726U - 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3726U
CN217443726U CN202221038134.9U CN202221038134U CN217443726U CN 217443726 U CN217443726 U CN 217443726U CN 202221038134 U CN202221038134 U CN 202221038134U CN 217443726 U CN217443726 U CN 217443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total reflection
reflection prism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81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浩
宋乐乐
夏令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81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3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3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3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光源模块、全反射棱镜组、反射元件和数字微镜器件,反射元件设置于光源模块与全反射棱镜组之间,反射元件用于将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反射至全反射棱镜组,使反射至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与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呈直角或钝角设置;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全反射棱镜组的一侧,数字微镜器件用于接收全反射棱镜组的出射光线并进行调制,数字微镜器件的出射光线穿过全反射棱镜组并与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平行设置。该方案能够将光路进行折叠,有利于缩短投影装置的长度,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满足对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因其能够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在幕布或墙体上,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传统的投影装置包括光源模块、全反射棱镜组、DMD(Digital MirrorDevice,数字微镜器件)及镜头模块。传统的投影装置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对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满足对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使用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投影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
光源模块;
全反射棱镜组;
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之间,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将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使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与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呈直角或钝角设置;及
数字微镜器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一侧,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出射光线并进行调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出射光线穿过所述全反射棱镜组并与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平行设置。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与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90°≤α≤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105°≤α≤1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出射光线,所述数字微镜器件与所述镜头模块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背离所述镜头模块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用于安装所述光源模块的第一壳体、及用于安装所述全反射棱镜组和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第二壳体,所述镜头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侧,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侧,且所述第一壳体向后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且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热接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一中继透镜和第二中继透镜,所述第一中继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元件与所述光源模块之间以对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整形,所述第二中继透镜设置于述反射元件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之间以对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进行整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红光光源、绿光光源、第一蓝光光源、合光组件及匀光器件,所述合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红光光源、所述绿光光源及所述第一蓝光光源出射的光线合束并传输至所述匀光器件,所述匀光器件对合束的光线进行整形匀化后出射至所述反射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匀光器件与所述绿光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蓝光光源及所述红光光源均设置于所述绿光光源的光路传输路径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蓝光光源的出射方向与所述绿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红光光源的出射方向与所述绿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合光组件包括第一二向色片和第二二向色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设置于所述匀光器件与所述绿光光源之间,所述第二二向色片设置于所述红光光源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之间,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与所述第二二向色片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二向色片用于将所述红光光源的出射光线透射至所述第一二向色片并将所述第一蓝光光源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二向色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用于将所述绿光光源的出射光线透射至所述匀光器件并将所述红光光源和所述第一蓝光光源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匀光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三中继透镜,所述中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与所述第二二向色片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二蓝光光源,所述第二蓝光光源设置于所述绿光光源的光路传输路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蓝光光源与所述红光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蓝光光源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绿光光源。
上述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沿投影装置的一方向传输,通过反射元件对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变向而沿投影装置的另一方向传输,再利用全反射棱镜组和数字微镜器件使得全反射棱镜组的出射光线重新沿投影装置的一方向传输,从而使得光路传输路径在不同方向上传输,进而能够将光路进行折叠,有利于缩短投影装置的长度,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满足对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投影装置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投影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投影装置再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投影装置的光源模块、全反射棱镜组、反射元件及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投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投影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光源模块;111、绿光光源;112、第一蓝光光源;113、红光光源;114、第二蓝光光源;121、第一收光透镜;122、第二收光透镜;123、第三收光透镜;124、第三中继透镜;125、第四收光透镜;131、第一二向色片;132、第二二向色片;140、匀光器件;200、全反射棱镜组;300、反射元件;400、数字微镜器件;500、镜头模块;600、散热元件;700、第一中继透镜;800、第二中继透镜;910、第一壳体;920、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光路传输路径,是指光线从光源传输至镜头过程中的传递路径。
出射光线,是指某一部件发出或射出的光线,可以是指该部件主动发出的光线,也可以是该部件经过反射、折射、全反射等光学处理后被动发出的光线。
入射光线,是指某一部件所接收到的光线,即其他部件传递至该部件的光线。
出射方向,是指某一部件发出平行光线的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其体积较小,满足对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投影装置包括光源模块100、全反射棱镜组200、反射元件300及数字微镜器件400。
其中,光源模块100是指能够发出投影所需光线的器件,例如,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
具体地,光源模块100包括绿光光源111、第一蓝光光源112、红光光源113、合光组件及匀光器件140。
可选地,绿光光源111、第一蓝光光源112及红光光源113均可以为LED光源。
其中,通过合光组件将绿光光源111、第一蓝光光源112、及红光光源113出射的光线进行合束并传输至匀光器件140上,从而利用匀光器件140对合束的光线进行整形匀化后出射至反射元件300上。
如图6所示,具体地,合光组件包括第一二向色片131和第二二向色片132。
其中,第一二向色片131用于透射绿光波段而反射红光波段及蓝光波段;第二二向色片132用于透射红光波段而反射蓝光波段。
如图6所示,具体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匀光器件140与绿光光源111相对间隔设置,将第一二向色片131设置在匀光器件140与绿光光源111之间。第一蓝光光源112及红光光源113均设置于绿光光源111的光路传输路径的同一侧,在图6的视角中,第一蓝光光源112及红光光源113均设置于绿光光源111的下侧。并且,第一蓝光光源112的出射方向与绿光光源111的出射方向平行设置,例如,可以使得第一蓝光光源112与绿光光源111并排设置;红光光源113的出射方向与绿光光源111的出射方向垂直设置,例如,可以使得红光光源113的出射方向朝向绿光光源111的出射方向。而且,第二二向色片132设置于红光光源113与第一蓝光光源112之间,且第一二向色片131与第二二向色片132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第二二向色片132用于将红光光源113的出射光线透射至第一二向色片131并将第一蓝光光源112的出射光线反射至第一二向色片131,第一二向色片131用于将绿光光源111的出射光线透射至匀光器件140并将红光光源113和第一蓝光光源112的出射光线反射至匀光器件140。如此设置,从红光光源113出射的光线传输至第二二向色片132,从第一蓝光光源112出射的光线传输至第二二向色片132,从而利用第二二向色片132使得红光光源113的红光波段的光线透过而对第一蓝光光源112的第一蓝光波段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红光波段的光线与第一蓝光波段的光线合束成红蓝合束光,并且,第二二向色片132使得该红蓝合束光传输至第一二向色片131,从绿光光源111出射的光线传输至第一二向色片131,利用第一二向色片131使得绿光波段的光线透过而对蓝光波段和红光波段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得红蓝合束光与绿光合束成红蓝绿合束光,第一二向色片131使得该红蓝绿合束光传输至匀光器件140,通过匀光器件140对红蓝绿合束光进行整形匀化后出射至反射元件300。
如图6所示,另外,考虑到红光光源113出射的光线和第一蓝光光源112出射的光线到匀光器件140之间的光程较长,光源模块100还包括第三中继透镜124。其中,第三中继透镜124位于第一二向色片131与第二二向色片132之间。如此,第二二向色片132使得红蓝合束光先传输至第三中继透镜124,红蓝合束光经过第三中继透镜124的收光处理后再传输至第一二向色片131,能够增加光效利用。
此外,为了保证亮度,如图6所示,光源模块100还包括第二蓝光光源114。其中,第二蓝光光源114设置于绿光光源111的光路传输路径的另一侧,并且,第二蓝光光源114与红光光源113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二向色片131还用于将第二蓝光光源114的出射光线反射至绿光光源111。如此,利用第二蓝光光源114发出的蓝光还能对绿光光源111发出的绿光进行激发,增加亮度。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光源模块100还包括第一收光透镜121、第二收光透镜122、第三收光透镜123及第四收光透镜125。
如图6所示,并且,第一收光透镜121、第二收光透镜122、第三收光透镜123及第四收光透镜125与绿光光源111、第一蓝光光源112、红光光源113及第二蓝光光源114一一对应设置。
更具体地,沿绿光光源111的光路传输路径,第一收光透镜121设置于绿光光源111的正前方,从而利用第一收光透镜121对绿光光源111出射的光线进行收聚,使得绿光光源111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或接近平行光,提高光强度;沿第一蓝光光源112的光路传输路径,第二收光透镜122设置于第一蓝光光源112的正前方,从而利用第二收光透镜122对第一蓝光光源112出射的光线进行收聚,使得第一蓝光光源112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或接近平行光,提高光强度;沿红光光源113的光路传输路径,第三收光透镜123设置于红光光源113的正前方,从而利用第三收光透镜123对红光光源113出射的光线进行收聚,使得红光光源113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或接近平行光,提高光强度;沿第二蓝光光源114的光路传输路径,第四收光透镜125设置于第二蓝光光源114的正前方,并且,第四收光透镜125位于第二蓝光光源114与第一二向色片131之间,从而利用第四收光透镜125对第二蓝光光源114出射的光线进行收聚,使得第二蓝光光源114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或接近平行光,提高光强度。
可选地,第二蓝光光源114可以为LED光源。
可选地,匀光器件140可以为复眼透镜、光棒、光锥等,只需满足能够对合束的光线进行整形匀化后出射至反射元件300上即可。
其中,全反射棱镜组200可以为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全内反射)棱镜,可以采用两个棱镜进行胶合后形成,全反射棱镜组200的主要作用是将入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光线折射至数字微镜器件400的有效微镜区域,光线经数字微镜器件400调制后透过全反射棱镜组200入射至镜头模块500。
其中,反射元件300可以为反射镜。
如图4及图5所示,并且,反射元件300设置于光源模块100与全反射棱镜组200之间。
具体地,反射元件300用于将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反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即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经过反射元件300的反射后变为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入射光线,从而使得反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光线与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呈直角或钝角设置。
其中,数字微镜器件400设置在全反射棱镜组200的一侧。并且,利用数字微镜器件400接收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出射光线并进行调制,数字微镜器件400的出射光线穿过全反射棱镜组200并与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平行设置。如此设置,相比传统的光路传输路径沿单一维度传输的形式而言,使得光路传输路径经过不同的维度,能够对各个维度的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有利于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
更具体地,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沿投影装置的长度方向(如图1及图5的A方向所示)传输,通过反射元件300对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进行变向而沿投影装置的高度方向(如图1及图5的B方向所示)传输,再利用全反射棱镜组200和数字微镜器件400使得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出射光线重新沿投影装置的长度方向传输,从而使得光路传输路径在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传输,进而能够将光路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折叠,有利于缩短投影装置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满足对投影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使用需求。
如图5所示,其中,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与反射元件300反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20°。如此设置,利用反射元件300将在长度方向上传输的光线反射至在高度方向上传输,对高度方向的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能够有效的缩短投影装置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
具体地,α可以为90°、95°、100°、105°、110°、115°、120°,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或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
优选地,105°≤α≤115°,如此设置,对高度方向的空间的利用率最高,能够更加有效的缩短投影装置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
具体地,α可以为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或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α角度的变化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反射元件300与长度方向的夹角实现。
如图1至图6所示,投影装置还包括镜头模块500,镜头模块500用于接收数字微镜器件400的出射光线,如此,数字微镜器件400的出射光线穿过全反射棱镜组200并入射至镜头模块500,经过镜头模块500放大成像后进行投影。
如图5所示,数字微镜器件400与镜头模块500相对间隔设置,全反射棱镜组200设置于数字微镜器件400与镜头模块500之间,使得数字微镜器件400设置于全反射棱镜组200背离镜头模块500的一侧,从而使得投影装置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缩小投影装置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便于携带。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投影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壳体910及用于安装全反射棱镜组200和数字微镜器件400的第二壳体920。如此,利用第一壳体910对光源模块100进行封装,利用第二壳体920对全反射棱镜组200和数字微镜器件400进行封装,保证各个部件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免受外界的干扰。并且,镜头模块500连接于第二壳体920的前侧,第一壳体910连接于第二壳体920的下侧,且第一壳体910向后凸出于第二壳体920设置。反射元件300设置于第一壳体910和第二壳体920的连接处。如此,不仅能够将光路进行折叠,有利于光线传输,而且使得整个投影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体积的缩小。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600。其中,散热元件600设置于第二壳体920的后侧并位于第一壳体910的上方。如此,将散热元件600布置在第一壳体910的上方及第二壳体920的后侧区域,对空间的利用率高,有利于缩小体积。并且,散热元件600与数字微镜器件400热接触配合,如此,数字微镜器件400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元件600,利用散热元件600将热量快速散发至空气中,有利于数字微镜器件400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数字微镜器件400的使用寿命,保证工作精度。
其中,散热元件6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此外,散热元件600与数字微镜器件400的热接触配合,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实现,也可以在散热元件600与数字微镜器件400之间涂抹导热硅脂等导热层,有利于热量的高效传递。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壳体910的上方,是指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第一壳体910的上方区域;第二壳体920的后侧,是指在长度方向上背离镜头模块500的一侧。
如图5所示,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一中继透镜700。其中,第一中继透镜700设置于反射元件300与光源模块100之间,从而利用第一中继透镜700对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进行整形,避免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发生分散,保证光源模块100的出射光线能够准确的出射至反射元件300上。
如图5所示,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二中继透镜800。其中,第二中继透镜800设置于述反射元件300与全反射棱镜组200之间,从而利用第二中继透镜800对反射元件300反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光线进行整形,避免入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的光线发生分散,保证反射元件300反射的光线能够准确的入射至全反射棱镜组200。
当然,第一中继透镜700和第二中继透镜800可以同时设置,能够保证光线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模块;
全反射棱镜组;
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之间,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将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使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与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呈直角或钝角设置;及
数字微镜器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一侧,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出射光线并进行调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出射光线穿过所述全反射棱镜组并与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与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90°≤α≤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105°≤α≤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出射光线,所述数字微镜器件与所述镜头模块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背离所述镜头模块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用于安装所述光源模块的第一壳体、及用于安装所述全反射棱镜组和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第二壳体,所述镜头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侧,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侧,且所述第一壳体向后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且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热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一中继透镜和第二中继透镜,所述第一中继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元件与所述光源模块之间以对所述光源模块的出射光线进行整形,所述第二中继透镜设置于述反射元件与所述全反射棱镜组之间以对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全反射棱镜组的光线进行整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红光光源、绿光光源、第一蓝光光源、合光组件及匀光器件,所述合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红光光源、所述绿光光源及所述第一蓝光光源出射的光线合束并传输至所述匀光器件,所述匀光器件对合束的光线进行整形匀化后出射至所述反射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器件与所述绿光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蓝光光源及所述红光光源均设置于所述绿光光源的光路传输路径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蓝光光源的出射方向与所述绿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红光光源的出射方向与所述绿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合光组件包括第一二向色片和第二二向色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设置于所述匀光器件与所述绿光光源之间,所述第二二向色片设置于所述红光光源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之间,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与所述第二二向色片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二向色片用于将所述红光光源的出射光线透射至所述第一二向色片并将所述第一蓝光光源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二向色片,所述第一二向色片用于将所述绿光光源的出射光线透射至所述匀光器件并将所述红光光源和所述第一蓝光光源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匀光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三中继透镜,所述中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二向色片与所述第二二向色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二蓝光光源,所述第二蓝光光源设置于所述绿光光源的光路传输路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蓝光光源与所述红光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二向色片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蓝光光源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绿光光源。
CN202221038134.9U 2022-04-29 2022-04-29 投影装置 Active CN217443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8134.9U CN217443726U (zh) 2022-04-29 2022-04-29 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8134.9U CN217443726U (zh) 2022-04-29 2022-04-29 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3726U true CN217443726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8134.9U Active CN217443726U (zh) 2022-04-29 2022-04-29 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37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1079A (zh) * 2022-12-22 2023-04-18 佛山市鼎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1079A (zh) * 2022-12-22 2023-04-18 佛山市鼎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7153B2 (en) Projection device
US7360905B2 (en) Compact optical engine for very small personal projectors using LED illumination
US7396136B2 (en) Illumination unit having an LED and image project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9551919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05242364A (ja) 整列したledを有する照明システム
US11640106B2 (en) Light source optical system,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US10890835B2 (en) Light conversion devi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ooling efficiency
CN217443726U (zh) 投影装置
WO2020134220A1 (zh) 激光器组件、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CN218887796U (zh) 激光器及投影光源
CN116300283A (zh) 激光器、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CN216956641U (zh) 投影光机的光学系统、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219302861U (zh) 光学系统和投影设备
CN110740304A (zh) 光阀散热装置及投影器
CN216956637U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211786559U (zh) 一种激光光源模块及激光显示装置
US10104347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10928127A (zh) 光源结构及激光投影设备
CN220323697U (zh) 投影机
CN215376065U (zh) 一种四合一led微型投影设备
CN115657416A (zh) 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装置
CN216979564U (zh) 照明系统和投影设备
CN219737972U (zh) 单片液晶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217787582U (zh) 一种投影散热系统
JP2005043679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