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3629U - 一种长焦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43629U CN217443629U CN202220888699.XU CN202220888699U CN217443629U CN 217443629 U CN217443629 U CN 217443629U CN 202220888699 U CN202220888699 U CN 202220888699U CN 217443629 U CN217443629 U CN 2174436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telephoto
- image side
- object side
- optic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5000005811 Viola adun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40000009038 Viola odor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487 Viola odor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2254 Viola papilio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焦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所述第三透镜具负屈光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度,所述第五透镜具负屈光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正屈光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采用6片塑料非球面透镜,光学TTL小于15mm,成本低,且镜头整体体积小;且镜头通光FNO=1.5,通光大,亮度大,使镜头在较暗环境下也能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镜头视场较大角大,所摄画幅范围大,同时图像分辨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长焦镜头。
背景技术
长焦镜头又称远摄镜头、望远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目前市面上的长焦镜头,由于镜头焦距大,导致光学系统的TTL也较大;且镜头镜片数量过多,使得镜头整体体积大、成本过高;同时镜头通光小,导致亮度不足,在比较暗的条件下成像效果较差;此外,常规长焦镜头视场角较小,其视场角大多在30°以内,镜头捕捉画幅有限,在拍摄大场景的时候会存在局限。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长焦镜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通光大、视场角大且分辨率高的长焦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长焦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度,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负屈光度,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度,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负屈光度,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正屈光度,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30<f1<-27,6<f2<8,-9<f3<-7.5,5.5<f4<8,-10<f5<-8.5,8<f6<9.5,其中,f1、f2、f3、f4、f5、f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焦距值。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3<|f1/f|<4,0.5<|f2/f|<1,0.5<|f3/f|<1.5,0.5<|f4/f|<1.5,1<|f5/f|<2,0.5<|f6/f|<1.5,其中,f为该镜头的整体焦距值,f1、f2、f3、f4、f5、f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焦距值。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1.5<nd1<1.6,49<vd1<60,1.5<nd2<1.6,50<vd2<60,1.6<nd3<1.7,18<vd3<30,1.54<nd4<1.7,50<vd4<70,1.6<nd5<1.7,18<vd5<25,1.5<nd6<1.7,50<vd6<60,其中,nd1、nd2、nd3、nd4、nd5、nd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折射率,vd1、vd2、vd3、vd4、vd5、vd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6mm<CT2+CT3+CT4+CT5+CT6<7mm,其中,CT2、CT3、CT4、CT5、CT6分别为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3.5≤TTL/AAG≤4.5,其中,TTL为镜头的光学总长,AAG为第一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空气间隙的总和。
进一步地,该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TTL<15mm。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0.8≤AAG/BFL≤1.5,其中,AAG为第一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空气间隙的总和,BFL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镜头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进一步地,该镜头满足:0.45≤IMH/EFL≤0.6,其中,IMH为镜头的像方半像高,EFL为镜头的有效焦距。
进一步地,该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7.45mm<EFL<8.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长焦镜头采用6片塑料非球面透镜,光学TTL小于15mm,成本低,且镜头整体体积小;且镜头通光FNO=1.5,通光大,亮度大,使镜头在较暗环境下也能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镜头视场较大角大,所摄画幅范围大,同时图像分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光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光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光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光路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光路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光阑;8、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这里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资料表(lens data 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焦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光阑7、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所述第一透镜1为镜头的前组,所述第二透镜2至第六透镜6为镜头的后组。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所述第一透镜1具负屈光度,且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2具正屈光度,且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3具负屈光度,且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4具正屈光度,且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5具负屈光度,且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6具正屈光度,且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六片透镜均为16阶偶次塑料非球面设计,利于矫正二级光谱及高级像差;且第三透镜3及第五透镜5选用了高折射率的材料,能够比较好的优化光学结构同时利于镜头结构设计,降低镜头成本。
该镜头满足:-30<f1<-27,6<f2<8,-9<f3<-7.5,5.5<f4<8,-10<f5<-8.5,8<f6<9.5,其中,f1、f2、f3、f4、f5、f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值。
该镜头满足:3<|f1/f|<4,0.5<|f2/f|<1,0.5<|f3/f|<1.5,0.5<|f4/f|<1.5,1<|f5/f|<2,0.5<|f6/f|<1.5,其中,f为该镜头的整体焦距值,f1、f2、f3、f4、f5、f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值。
该镜头满足:1.5<nd1<1.6,49<vd1<60,1.5<nd2<1.6,50<vd2<60,1.6<nd3<1.7,18<vd3<30,1.54<nd4<1.7,50<vd4<70,1.6<nd5<1.7,18<vd5<25,1.5<nd6<1.7,50<vd6<60,其中,nd1、nd2、nd3、nd4、nd5、nd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折射率,vd1、vd2、vd3、vd4、vd5、vd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色散系数。
该镜头满足:6mm<CT2+CT3+CT4+CT5+CT6<7mm,其中,CT2、CT3、CT4、CT5、CT6分别为所述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度。且该镜头满足:3.5≤TTL/AAG≤4.5,其中,TTL为镜头的光学总长,AAG为第一至第六透镜6在光轴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空气间隙的总和。如此可有效控制后组镜片(第二透镜2至第六透镜6)组合长度,既能较好的平衡后组光焦度,提升成像质量,又能有效控制镜头的整体长度,更有利于镜头的小型化。
该镜头满足:0.8≤AAG/BFL≤1.5,其中,AAG为第一至第六透镜6在光轴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空气间隙的总和,BFL为所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至镜头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通过控制各镜片间的空气间隙和后焦距(BFL)比值,能更好的分配各镜片之间的光焦度,同时也能管控系统场曲,可有效提升镜头整体的成像质量。
该镜头满足:0.45≤IMH/EFL≤0.6,其中,IMH为镜头的像方半像高,EFL为镜头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像高与焦距的比值,可使得系统的畸变更小,从而可有效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该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7.45mm<EFL<8.0mm。
该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TTL<15mm。镜头光学总长小,体积小,使得其安装使用极为便捷。
该镜头的最大通光F/NO=1.5。大通光提升图像边缘照度,提升成像亮度。
该镜头视场角较大,HFOV=44°,DFOV>52°,提升了长焦镜头的整体视场范围,提高实用性。该镜头成像质量好,150lp/mm空间频率的中心MTF值大于0.65,边缘MTF值大于0.4。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长焦镜头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焦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光阑7、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所述第一透镜1为镜头的前组,所述第二透镜2至第六透镜6为镜头的后组。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所述第一透镜1具负屈光度,且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2具正屈光度,且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3具负屈光度,且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4具正屈光度,且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5具负屈光度,且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6具正屈光度,且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实施例1的详细光学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部分参数的具体取值如表1-2所示。
表1-2实施例1的部分镜头参数
参数 | |
CT2+CT3+CT4+CT5+CT6 | 6.315 |
TTL/AAG | 3.976 |
AAG/BFL | 1.04 |
IMH/EFL | 0.511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表面曲线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z: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c:非球面顶点之曲率(the vertex curvature);
K: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rn:归一化半径(normalization radius(NRADIUS));
u:r/rn;
am:第m阶Qcon系数(is the mth Qcon coefficient);
Qm con:第m阶Qcon多项式(the mth Qcon polynomial)。
本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如表1-3所示。
表1-3实施例1的非球面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50lp/mm时,中心MTF值大于0.65,边缘MTF值大于0.4,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各个视场离焦曲线比较集中,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请参阅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向色差均小于2um,色差小,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曲线图请参阅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色差小于±0.03mm,对色彩的还原好、色彩的色差小,蓝紫边现象不明显。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请参阅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2%,畸变小,有效提升图像质量。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主要在于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实施例2的详细光学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部分参数的具体取值如表2-2所示。
表2-2实施例2的部分镜头参数
参数 | |
CT2+CT3+CT4+CT5+CT6 | 6.288 |
TTL/AAG | 3.987 |
AAG/BFL | 1.036 |
IMH/EFL | 0.521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本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实施例2的非球面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8,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50lp/mm时,中心MTF值大于0.65,边缘MTF值大于0.4,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各个视场离焦曲线比较集中,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请参阅图10,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向色差均小于2um,色差小,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曲线图请参阅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色差小于±0.04mm,对色彩的还原好、色彩的色差小,蓝紫边现象不明显。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请参阅图12,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3%,畸变小,有效提升图像质量。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主要在于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实施例3的详细光学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部分参数的具体取值如表3-2所示。
表3-2实施例3的部分镜头参数
参数 | |
CT2+CT3+CT4+CT5+CT6 | 6.203 |
TTL/AAG | 4.499 |
AAG/BFL | 0.863 |
IMH/EFL | 0.518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本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如表3-3所示。
表3-3实施例3的非球面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1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50lp/mm时,中心MTF值大于0.65,边缘MTF值大于0.4,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1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各个视场离焦曲线比较集中,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请参阅图16,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向色差均小于2um,色差小,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曲线图请参阅图17,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色差小于±0.06mm,对色彩的还原好、色彩的色差小,蓝紫边现象不明显。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请参阅图18,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3%,畸变小,有效提升图像质量。
实施例4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主要在于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4-1所示。
表4-1实施例4的详细光学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部分参数的具体取值如表4-2所示。
表4-2实施例4的部分镜头参数
参数 | |
CT2+CT3+CT4+CT5+CT6 | 6.364 |
TTL/AAG | 4.274 |
AAG/BFL | 1.003 |
IMH/EFL | 0.531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本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如表4-3所示。
表4-3实施例4的非球面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2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50lp/mm时,中心MTF值大于0.65,边缘MTF值大于0.4,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各个视场离焦曲线比较集中,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请参阅图22,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向色差均小于3um,色差小,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曲线图请参阅图23,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色差小于±0.06mm,对色彩的还原好、色彩的色差小,蓝紫边现象不明显。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请参阅图24,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5%,畸变小,有效提升图像质量。
实施例5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主要在于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5-1所示。
表5-1实施例5的详细光学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部分参数的具体取值如表5-2所示。
表5-2实施例5的部分镜头参数
参数 | |
CT2+CT3+CT4+CT5+CT6 | 5.698 |
TTL/AAG | 3.854 |
AAG/BFL | 1.063 |
IMH/EFL | 0.534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本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如表5-3所示。
表5-3实施例5的非球面数据
本实施例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2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50lp/mm时,中心MTF值大于0.65,边缘MTF值大于0.4,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2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各个视场离焦曲线比较集中,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横向色差图请参阅图28,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向色差均小于2um,色差小,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纵向色差曲线图请参阅图29,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向色差小于±0.06mm,对色彩的还原好、色彩的色差小,蓝紫边现象不明显。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请参阅图30,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5%,畸变小,有效提升图像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度,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负屈光度,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度,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负屈光度,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正屈光度,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
该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TTL<15mm;
该镜头的通光F/NO=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30<f1<-27,6<f2<8,-9<f3<-7.5,5.5<f4<8,-10<f5<-8.5,8<f6<9.5,其中,f1、f2、f3、f4、f5、f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焦距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3<|f1/f|<4,0.5<|f2/f|<1,0.5<|f3/f|<1.5,0.5<|f4/f|<1.5,1<|f5/f|<2,0.5<|f6/f|<1.5,其中,f为该镜头的整体焦距值,f1、f2、f3、f4、f5、f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焦距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1.5<nd1<1.6,49<vd1<60,1.5<nd2<1.6,50<vd2<60,1.6<nd3<1.7,18<vd3<30,1.54<nd4<1.7,50<vd4<70,1.6<nd5<1.7,18<vd5<25,1.5<nd6<1.7,50<vd6<60,其中,nd1、nd2、nd3、nd4、nd5、nd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折射率,vd1、vd2、vd3、vd4、vd5、vd6分别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6mm<CT2+CT3+CT4+CT5+CT6<7mm,其中,CT2、CT3、CT4、CT5、CT6分别为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3.5≤TTL/AAG≤4.5,其中,TTL为镜头的光学总长,AAG为第一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空气间隙的总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0.8≤AAG/BFL≤1.5,其中,AAG为第一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空气间隙的总和,BFL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镜头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满足:0.45≤IMH/EFL≤0.6,其中,IMH为镜头的像方半像高,EFL为镜头的有效焦距。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7.45mm<EFL<8.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88699.XU CN217443629U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长焦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88699.XU CN217443629U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长焦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43629U true CN217443629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6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88699.XU Active CN217443629U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长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43629U (zh) |
-
2022
- 2022-04-18 CN CN202220888699.XU patent/CN2174436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99597B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0348046U (zh) | 一种鱼眼镜头 | |
CN211402913U (zh) | 一种超小变焦镜头 | |
CN110568594A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153057A (zh) | 一种低畸变鱼眼镜头 | |
CN113589480A (zh) | 一种可耐高低温的高性价比玻塑混合鱼眼镜头 | |
CN210626769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2612115A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6485760U (zh) | 一种大靶面长焦镜头 | |
CN217443629U (zh) | 一种长焦镜头 | |
CN216454904U (zh) | 一种医用内窥镜镜头 | |
CN213780517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4151210U (zh) | 一种大靶面成像镜头 | |
CN114296221A (zh) | 一种广角镜头 | |
CN211236421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153059A (zh) | 一种大靶面长焦镜头 | |
CN210626773U (zh) | 一种鱼眼镜头 | |
CN115032761A (zh) | 一种长焦镜头 | |
CN218471039U (zh) | 一种广角镜头 | |
CN216526497U (zh) | 一种低畸变鱼眼镜头 | |
CN218068412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1175953A (zh) | 一种超小变焦镜头 | |
CN218956898U (zh) | 一种紧凑型鱼眼镜头 | |
CN115407490B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8824937U (zh) | 一种广角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