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9386U -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9386U
CN217439386U CN202221235432.7U CN202221235432U CN217439386U CN 217439386 U CN217439386 U CN 217439386U CN 202221235432 U CN202221235432 U CN 202221235432U CN 217439386 U CN217439386 U CN 217439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shading
sunshade
shading plate
building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54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蔡悦乔
周涛
刘建国
李新磊
郑伟
王雪鹏
王雨蒙
阚增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54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9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9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9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Awnings And Sunsha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遮阳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折叠式遮阳装置包括:移动轨道,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外立面,移动轨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遮阳本体,包括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一遮阳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遮阳板第一端与所述移动轨道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遮阳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二端与所述移动轨道第二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遮阳板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二端沿所述移动轨道做往复直线运动,以使所述遮阳本体打开或关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这样装置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调节灵活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遮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室内,防止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被阳光过分加热,从而导致局部过热和炫光的产生,可以通过遮阳结构对建筑物外墙进行必要的遮阳。采用遮阳技术降低建筑太阳辐射进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原理在于通过遮挡,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通过遮阳结构来进行遮阳工作,减少室内人们受到强光的影响,合理的设计建筑遮阳能够改善夏季室内舒适性以及降低建筑能耗。
传统的遮阳技术是在建筑外窗上沿外挑出一定距离,形成水平遮阳板,利用水平遮阳板对阳光的遮挡达到遮阳的目的。该遮阳板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设置在建筑外墙外部,占用空间大,灵活性差,无法调节遮阳的角度,遮阳效果不明显。
利用百叶遮阳是一种新的技术措施,将百叶窗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部,通过在窗户立面外侧布置多个水平、垂直或倾斜叶片减少直射太阳光,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控制百叶窗的打开或关闭进行遮阳。该种方式的缺点是,百叶窗的尺寸规格较为固定,很难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建筑外墙;而且不易操作、长期裸露在室外风吹日晒容易损坏,进而导致遮阳质量差,达不到较好的遮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折叠式遮阳装置,减小占用空间,提高调节灵活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折叠式遮阳装置的建筑外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包括:移动轨道,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外立面,所述移动轨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遮阳本体,包括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一遮阳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遮阳板第一端与所述移动轨道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遮阳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二端与所述移动轨道第二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遮阳板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二端沿所述移动轨道做往复直线运动,以使所述遮阳本体打开或关闭。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轨道具有相互平行的两组,所述移动轨道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上。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包括防火层和保温层,所述防火层和所述保温层沿遮阳本体由外至内的顺序依次设置。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还包括防潮层,所述防潮层设置于所述保温层的内侧。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火层外的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太阳能转化模块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转化模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蓄电池能够存储电能,并供所述驱动机构使用。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能够在所述移动轨道内转动。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与所述移动轨道的夹角范围均在0-90°内。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调节轨道,所述调节轨道设置于所述移动轨道与所述建筑外墙之间,所述第一遮阳板和所述第二遮阳板均为分体结构,所述移动轨道能够沿调节轨道移动从而调节所述遮阳本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与所述折叠式遮阳装置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阳本体分成能够折叠的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而且,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的大小结构能够在生产时便于确定,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遮阳板第二端沿移动轨道做往复直线运动,由于第一遮阳板第二端和第二遮阳板第一端通过转动连接,因此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调整遮阳本体遮挡的面积,相比于百叶遮阳而言更容易调整遮阳率,操作更加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遮阳板与第二遮阳板采用驱动机构与移动轨道相互配合将遮阳主体折叠、展开,在遮挡相同的建筑外墙面积时,本遮阳装置沿立面方向折叠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水平遮阳板,减少了遮阳板的总长度,而且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呈V字形同时与移动轨道形成三角形结构,相比于传统水平探出的较长遮阳板强度更高,能够抵御突如其来的大风,使用寿命更长。
3、本实用新型的遮阳装置采用下端固定、上端移动的折叠方式,在冬季想让阳光照进室内时,整个遮阳本体位于下侧不会对阳光造成遮挡。
4、本实用新型第二遮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火层外的节能机构,通过将节能结构直接应用到遮阳装置中,通过建筑一体化设计,整合清洁新能源技术及设施,节省了建筑空间,通过节能机构吸收太阳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为驱动机构供电,实现了自给自足,通过收集太阳能能源,实现对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解决局部区域电能等能源紧缺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利地推动太阳能清洁能源的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遮阳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遮阳装置第二遮阳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遮阳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0、移动轨道;20、遮阳本体;21、第一遮阳板;22、第二遮阳板;221、防火层;222、保温层;223、太阳能转化模块;224、蓄电池;225、防潮层;30、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驱动轮;40、调节轨道;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传统的水平遮阳板占用空间大,灵活性差,无法调节遮阳的角度;而百叶遮阳的尺寸规格较为固定,很难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建筑外墙;而且不易操作、长期裸露在室外风吹日晒容易损坏,进而导致遮阳质量差,达不到较好的遮阳效果,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记载了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包括:移动轨道10,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外立面,所述移动轨道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遮阳本体20,包括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所述第一遮阳板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遮阳板21第一端与所述移动轨道10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遮阳板2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遮阳板22第二端与所述移动轨道10第二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遮阳板21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遮阳板22第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0,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遮阳板22第二端沿所述移动轨道10做往复直线运动,以使所述遮阳本体20打开或关闭。其中,单个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概念,第一端为部件的下端,第二端为部件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阳本体20分成能够折叠的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而且,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的大小结构能够在生产时便于确定,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第二遮阳板22第二端沿移动轨道10做往复直线运动,由于第一遮阳板21第二端和第二遮阳板22第一端通过转动转动连接,因此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下,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调整遮阳本体20遮挡的面积,相比于百叶遮阳而言更容易调整遮阳率,操作更加简单。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遮阳板21与第二遮阳板22采用驱动机构30与移动轨道10相互配合将遮阳主体折叠、展开,在遮挡相同的建筑外墙面积时,本遮阳装置沿立面方向折叠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水平遮阳板,减少了遮阳板的总长度,而且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呈V字形同时与移动轨道10形成三角形结构,相比于传统水平探出的较长遮阳板强度更高,能够抵御突如其来的大风,使用寿命更长。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遮阳装置采用下端固定、上端移动的折叠方式,在冬季想让阳光照进室内时,整个遮阳本体20位于下侧不会对阳光造成遮挡。
所述移动轨道10具有相互平行的两组,所述移动轨道10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上。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便于安装,而且方便调节,所述移动轨道10采用金属材质保证轨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优选的可以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
所述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包括防火层221和保温层222,所述防火层221和所述保温层222沿遮阳本体20由外至内的顺序依次设置。如图2所示,外层为防火层221,防火层221内是保温层222,通过设置防火层221提高了遮阳装置的防火能力,有效地保护了遮阳本体20的完好性,保证了人身及财产的安全。通过设置保温层222充分发挥遮阳装置的节能和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还包括防潮层225,所述防潮层225设置于所述保温层222的内侧,所述防潮层225采用聚乙烯薄膜材质,防潮层225最大限度的隔离潮气,提高了遮阳本体20的防潮性能。
所述第二遮阳板2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火层221外的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太阳能转化模块223和蓄电池224;所述太阳能转化模块223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蓄电池224能够存储电能,并供所述驱动机构30使用。太阳能转化模块223包括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信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直流模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节能结构直接应用到遮阳装置中,通过建筑一体化设计,整合清洁新能源技术及设施,节省了建筑空间,收集太阳能能源,实现对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解决局部区域电能等能源紧缺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利地推动太阳能清洁能源的推广和普及。
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电机31和驱动轮32,所述驱动电机31与所述蓄电池224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轮32,所述驱动轮32能够在所述移动轨道10内转动。通过驱动机构30实现了遮阳本体20的开闭,通过节能机构吸收太阳能储存在蓄电池224中为驱动机构30供电,实现了自给自足。
所述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与所述移动轨道10的夹角范围均在0-90°内。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遮阳装置还包括调节轨道40,所述调节轨道40设置于所述移动轨道10与所述建筑外墙之间,所述第一遮阳板21和所述第二遮阳板22均为分体结构,所述移动轨道10能够沿调节轨道40移动从而调节所述遮阳本体20的宽度。调节轨道40与移动轨道10之间也设置有与上述驱动机构30相同的驱动机构30(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移动轨道10相对于调节轨道40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移动轨道10设置在调节轨道40上并且将遮阳本体20的第一遮阳板21和第二遮阳板22均设置为分体结构,通过驱动机构30的控制扩大或缩小两移动轨道1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这样本体的宽度,实现遮阳面积的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遮阳装置通过移动轨道10和调节轨道40的配合能够灵活实现遮阳面积的横向和竖向调节。
可以在两个移动轨道10上分别安装调节轨道40,也可以在其中一个移动轨道10上安装调节轨道40,此时需要注意两个移动轨道10相对位置的调整。选择在一个移动轨道10上安装调节轨道40时,应选择具有开扇的一侧设置,在遮阳的同时保证较好的通风。
基于上述折叠式遮阳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该建筑外墙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由于上述折叠式遮阳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该建筑外墙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与所述折叠式遮阳装置之间具有设定距离,可以通过安装框架予以实现,其目的在于满足既有遮阳需要又有通风需要的场合。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轨道,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外立面,所述移动轨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遮阳本体,包括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一遮阳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遮阳板第一端与所述移动轨道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遮阳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二端与所述移动轨道第二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遮阳板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遮阳板第二端沿所述移动轨道做往复直线运动,以使所述遮阳本体打开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具有相互平行的两组,所述移动轨道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包括防火层和保温层,所述防火层和所述保温层沿遮阳本体由外至内的顺序依次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还包括防潮层,所述防潮层设置于所述保温层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阳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火层外的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太阳能转化模块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转化模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蓄电池能够存储电能,并供所述驱动机构使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能够在所述移动轨道内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与所述移动轨道的夹角范围均在0-90°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轨道,所述调节轨道设置于所述移动轨道与所述建筑外墙之间,所述第一遮阳板和所述第二遮阳板均为分体结构,所述移动轨道能够沿调节轨道移动从而调节所述遮阳本体的宽度。
9.一种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遮阳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建筑外墙的外立面与所述折叠式遮阳装置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CN202221235432.7U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Active CN217439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5432.7U CN217439386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5432.7U CN217439386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9386U true CN217439386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5432.7U Active CN217439386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9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6243A (zh) * 2023-06-29 2023-09-29 上海悦百遮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提升式遮阳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6243A (zh) * 2023-06-29 2023-09-29 上海悦百遮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提升式遮阳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1789B1 (ko) 빌딩벽체 설치형 태양광 추적 집광장치
CN114232853B (zh) 一种新型十字百叶式呼吸幕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439386U (zh) 一种折叠式遮阳装置及建筑外墙
KR101169886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다기능 창호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4048371A1 (zh) 适应全天候的户外百叶窗及其百叶驱动方法
CN112901053A (zh) 遮阳发电的一体化幕墙结构
CN210316121U (zh) 一种可折叠变化的幕墙结构
CN214402470U (zh) 一种屋面天窗结构及建筑
CN212012535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光伏供电屋顶
CN211447384U (zh) 一种光伏百叶幕墙
CN220253944U (zh) 一种户外组合式箱式变电站
CN111576630B (zh) 一种遮阳、反光、导风一体化建筑构造
CN111236555A (zh)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遮阳装置
CN218029842U (zh) 一种装配式光能驱动折叠外窗结构
CN113605827B (zh) 一种建筑外窗遮阳保温一体化外围护结构
CN210239538U (zh) 可调节遮阳控温装置
CN111021924A (zh) 可独立调节的建筑光伏板百叶式幕墙
CN214740764U (zh) 一种通风窗
CN213063425U (zh) 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
CN215565608U (zh) 节能遮阳绿色门窗结构
CN214145297U (zh) 折叠式晴雨篷
CN203239205U (zh) 具有保温透气遮阳功能的遥控电动防盗窗
CN217632197U (zh) 一种太阳能百叶型材、太阳能百叶及太阳能百叶窗
CN212837522U (zh) 可收起及调整叶片角度的被动式天窗遮阳系统
CN221143227U (zh) 一种高效节能屋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