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0258U -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 Google Patents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0258U
CN217430258U CN202221181959.6U CN202221181959U CN217430258U CN 217430258 U CN217430258 U CN 217430258U CN 202221181959 U CN202221181959 U CN 202221181959U CN 217430258 U CN217430258 U CN 217430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don
degradable
bone
end assembly
structur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19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井万
石磊
张强
孟洋
白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croport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croport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croport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croport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819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0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0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0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包括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连接,腱端组件包括由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和交联结构层,交联结构层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上,交联结构层包括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交联结构,骨端组件为可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制备而成的片状结构。该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的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均通过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上述肌腱增强补片的力学性能基本满足损伤组织运动需求,在完成其功能后能够降解,可在合适的期限内完成降解,避免长期留存于体内导致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利于组织再生。

Description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用修复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背景技术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损伤,肩袖损伤患者往往因某一次外伤后即出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据统计,在肩部疾病中,肩袖损伤占17%~41%,60岁以上人群中肩袖损伤占30-50%。肌腱是肩袖损伤后肩袖修复过程中的薄弱点,尤其是肌腱缺损较大时,术中牵拉并试图将大块撕裂的肩袖组织固定于受伤前的原附着点较为困难,此时需要用肌腱增强补片技术解决肩袖组织覆盖不足问题,保证修补术后肩袖组织的力学性能,维持肩关节的稳定。
肌腱增强补片技术中采用的肌腱补片主要分为生物源材料和合成材料两大类。生物源材料以自体、异体和异种组织为主。自体组织补片受限于供区部位和取材时带来的额外创伤。异体或异种组织补片则有免疫排斥和病毒感染等风险。合成材料分为降解性和不可降解性材料。不可降解性材料抗拉强度大,由于长期留存于体内导致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不利于组织再生,降解性材料力学性能基本满足损伤组织运动需求,但部分降解产物易引起炎症反应。
目前,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及大面积肩袖损伤患者,通过肌腱增强补片技术以手术手段修补撕裂肩袖,但临床上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失败翻修率为20%~70%。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肌腱增强补片技术中存在的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失败翻修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本实用新型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能够有效地促进肌腱和骨的愈合。
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包括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所述腱端组件与所述骨端组件连接,所述腱端组件包括由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和交联结构层,所述交联结构层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上,所述交联结构层包括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交联结构,所述骨端组件为可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制备而成的片状结构。上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通过天然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交联结构,能够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有效地促进肌腱和骨的愈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腱端组件长度为5-10cm;
和/或,所述腱端组件宽度为3-7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端组件的长度为0.5-3cm;
和/或,所述骨端组件宽度为3-7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腱端组件宽度与所述骨端组件宽度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腱端组件的厚度为0.1-1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端组件的厚度为0.1-1c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腱端组件宽度与所述骨端组件厚度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端组件上设置有穿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穿孔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网状结构层的编织方式与肌腱组织相同。
上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均通过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上述肌腱增强补片的力学性能基本满足损伤组织运动需求,在完成其功能后能够降解,可在合适的期限内完成降解,避免长期留存于体内导致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利于组织再生。
上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相比传统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模拟了肌腱和骨端的自然生理结构,形成一体化的医疗材料,能有效地促进腱-骨愈合。
(2)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能够在体内自然降解,既能够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传统补片材料残留体内带来的异物排斥反应,同时又能够促进腱骨损伤处组织的结构完整。
(3)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在骨端组件上设置有穿孔,穿孔方便手术中用缝线、骨棒或者骨钉固定于肩袖肱骨处,能有效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临床费用。
(4)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将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做两段式分布设计,腱端组件的编织结构是模拟肌腱端的排列走向,很好的连接肌腱断裂处;骨端组件是模拟骨端的梯度结构,该设计结构能有效地促进肌腱和骨的愈合。
(5)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腱端组件由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以及由天然高分子材料交联附着于所述片网状结构层的交联结构,片网状结构层通过编织方式可实现肌腱结构的排列方向,且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出适合肌腱再生的力学性能。
(6)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腱端组件和骨端组件在提供力学的同时,交联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
(7)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在考虑到骨端的不可弯折性,因此在设计补片尺寸时,也能如其他的软性补片一样,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肩袖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100、腱端组件;
101、游离线段;
200、骨端组件;
20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以解决现有的肌腱增强补片技术中存在的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失败翻修率高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能够用于肩袖损伤修改用途。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包括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
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腱端组件100的一端与骨端组件200的一端连接,使得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形成片状结构(参阅图1所示);或者腱端组件100的至少一个边缘与骨端组件200的至少一个边缘连接,形成片状结构。可见,只要是满足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构成片状结构的连接方式均可以适用于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之间的连接。
腱端组件100包括由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以及交联结构。交联结构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骨端组件200为可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制备而成的片状结构,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为现有材料,例如,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可是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己内酯等,均可以通过市购获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交联结构层包括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交联结构,天然高分子材料为现有材料,例如多肽、蛋白质、酶、淀粉、肝糖、菊粉以及纤维素等,具体地,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以选自丝素蛋白、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海藻酸钠等。上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通过天然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交联结构,能够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有效地促进肌腱和骨的愈合。
上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均通过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上述肌腱增强补片的力学性能基本满足损伤组织运动需求,在完成其功能后能够降解,可在合适的期限内完成降解,避免长期留存于体内导致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利于组织再生。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以及聚乙醇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明胶、壳聚糖以及透明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的功能。天然高分子材料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交联至片状编织结构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是用可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制备形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钙盐选自磷酸钙、硫酸钙、羟基磷灰石以及磷酸三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冷冻干燥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促腱-骨愈合的肌腱增强补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长度为5-10cm。例如,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长度为5c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长度为10cm。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长度还可以是5.5cm、6cm、6.5cm、7cm、7.5cm、8cm、8.5cm、9cm、9.5cm或者其他参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宽度为3-7cm。例如,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宽度为3c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宽度为7cm。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宽度还可以是3.5cm、4cm、4.5cm、5cm、5.5cm、6cm、6.5cm或者其他参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长度为0.5-3cm。例如,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长度为0.5c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长度为3cm。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长度还可以是1cm、1.5cm、2cm、2.5cm或者其他参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宽度为3-7cm。例如,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宽度为3c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宽度为7cm。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宽度还可以是3.5cm、4cm、4.5cm、5cm、5.5cm、6cm、6.5cm或者其他参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宽度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的厚度为0.1-1cm。例如,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的厚度为0.3c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的厚度为1cm。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的厚度还可以是0.2cm、0.3cm、0.4cm、0.5cm、0.6cm、0.7cm、0.8cm、0.9cm或者其他参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厚度为0.1-1cm。例如,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厚度为0.1c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厚度为1cm。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的厚度还可以是0.2cm、0.3cm、0.4cm、0.5cm、0.6cm、0.7cm、0.8cm、0.9cm或者其他参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厚度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骨端组件200上设置有穿孔20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穿孔2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穿孔201间隔分布。参见图1所示,骨端组件200上的穿孔201数量为两个。两个穿孔201分别分布在骨端组件200的两侧。不难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穿孔201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量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片网状结构层的编织方式与肌腱组织相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包括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其中,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连接。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冷冻干燥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促腱-骨愈合的肌腱增强补片。
腱端组件100包括由聚乳酸-羟基乙酸线材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以及由天然高分子材料交联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的交联结构,片网状结构层的编织方式与肌腱组织相同。其中,天然高分子材料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交联至片状编织结构上。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羟基乙酸线材。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胶原蛋白,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于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的功能。
在制备时,将聚乳酸-羟基乙酸线材编织成网状结构。将聚乳酸-羟基乙酸溶液与羟基磷灰石混合,混合溶液粘度较大可以任意塑性,将网状结构的游离线段101(参见图2所示)包埋于上述混合溶液之中,再将整个结构浸泡于盛有胶原蛋白水溶液的模具中,胶原蛋白水溶液的液面高度没过网状结构,随后将整个模具放于冷冻干燥设备中,置于-80℃冷冻并干燥48h。其中,网状结构与干燥后的胶原蛋白形成腱端组件100,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骨端组件200。随后去除骨端组件200上多余的胶原蛋白,得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
上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中,腱端组件100长度为9cm。腱端组件100宽度为7cm。腱端组件100的厚度为1cm。
骨端组件200的长度为3cm。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宽度相同。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长度指的是沿着附图1中的竖直方向,宽度指的是沿着附图1中的水平方向。
骨端组件200上设置有四个穿孔201。四个穿孔201均匀分布于骨端组件20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包括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其中,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连接。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冷冻干燥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促腱-骨愈合的肌腱增强补片。
腱端组件100包括由聚乳酸线材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以及由天然高分子材料交联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的交联结构,片网状结构层的编织方式与肌腱组织相同。其中,天然高分子材料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交联至片状编织结构上。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线材。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透明质酸,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于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的功能。
在制备时,将聚乳酸线材编织成网状结构。将聚己内酯溶液与磷酸钙、硫酸钙混合,混合溶液粘度较大可以任意塑性,将网状结构的游离线段101(参见图2所示)包埋于上述混合溶液之中,再将整个结构浸泡于盛有透明质酸水溶液的模具中,透明质酸水溶液的液面高度没过网状结构,随后将整个模具放于冷冻干燥设备中,置于-80℃冷冻并干燥48h。其中,网状结构与干燥后的透明质酸形成腱端组件100,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骨端组件200。随后去除骨端组件200上多余的透明质酸,得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
上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中,腱端组件100长度为5cm。腱端组件100宽度为3cm。腱端组件100的厚度为0.3cm。
骨端组件200的长度为2cm。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宽度相同。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长度指的是沿着附图1中的竖直方向,宽度指的是沿着附图1中的水平方向。
骨端组件200上设置有两个穿孔201。参见图1所示,两个穿孔201分布位于骨端组件200的两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包括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其中,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连接。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冷冻干燥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促腱-骨愈合的肌腱增强补片。
腱端组件100包括由聚己内酯线材与聚乙醇酸线材一并加捻形成复合纤维作为经线、聚己内酯线材作为纬线共同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以及由天然高分子材料交联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的交联结构,片网状结构层的编织方式与肌腱组织相同。其中,天然高分子材料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交联至片状编织结构上。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己内酯线材与聚乙醇酸线材加捻形成复合纤维、聚己内酯线材。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丝素蛋白和明胶水溶液,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于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生长的功能。
在制备时,将聚乳酸-羟基乙酸线材编织成网状结构。将聚己内酯溶液、聚乳酸溶液与磷酸三钙、碳酸钙混合,混合溶液粘度较大可以任意塑性,将网状结构的游离线段101(参见图2所示)包埋于上述混合溶液之中,再将整个结构浸泡于盛有丝素蛋白和明胶水溶液的模具中,丝素蛋白和明胶水溶液的液面高度没过网状结构,随后将整个模具放于冷冻干燥设备中,置于-80℃冷冻并干燥48h。其中,网状结构与干燥后的丝素蛋白和明胶形成腱端组件100,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骨端组件200。随后去除骨端组件200上多余的丝素蛋白和明胶,得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
上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中,腱端组件100长度为10cm。腱端组件100宽度为5cm。腱端组件100的厚度为0.5cm。
骨端组件200的长度为1cm。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宽度相同。腱端组件100宽度与骨端组件200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长度指的是沿着附图1中的竖直方向,宽度指的是沿着附图1中的水平方向。
骨端组件200上设置有三个穿孔201。三个穿孔201均匀分布于骨端组件200。
综上,上述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相比传统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模拟了肌腱和骨端的自然生理结构,形成一体化的医疗材料,能有效地促进腱-骨愈合。
(2)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能够在体内自然降解,既能够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传统补片材料残留体内带来的异物排斥反应,同时又能够促进腱骨损伤处组织的结构完整。
(3)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在骨端组件200上设置有穿孔201,穿孔201方便手术中用缝线、骨棒或者骨钉固定于肩袖肱骨处,能有效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临床费用。
(4)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将腱端组件100与骨端组件200做两段式分布设计,既是模拟肌腱端的排列走向,很好的连接肌腱断裂处,也是模拟骨端的梯度结构,该设计结构能有效地促进肌腱和骨的愈合。
(5)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10,腱端组件100由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以及由天然高分子材料交联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的交联结构,片网状结构层通过编织方式可实现肌腱结构的排列方向,且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出适合肌腱再生的力学性能。
(6)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腱端组件和骨端组件在提供力学的同时,交联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
(7)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在考虑到骨端的不可弯折性,因此在设计补片尺寸时,也能如其他的软性补片一样,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肩袖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腱端组件与骨端组件,所述腱端组件与所述骨端组件连接,所述腱端组件包括由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编织而成的片网状结构层和交联结构层,所述交联结构层附着于片网状结构层上,所述交联结构层包括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交联结构,所述骨端组件为可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钙盐制备而成的片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腱端组件长度为5-10cm;
和/或,所述腱端组件宽度为3-7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端组件的长度为0.5-3cm;
和/或,所述骨端组件宽度为3-7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腱端组件宽度与所述骨端组件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腱端组件的厚度为0.1-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端组件的厚度为0.1-1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腱端组件宽度与所述骨端组件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端组件上设置有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穿孔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网状结构层的编织方式与肌腱组织相同。
CN202221181959.6U 2022-05-17 2022-05-17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Active CN217430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1959.6U CN217430258U (zh) 2022-05-17 2022-05-17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1959.6U CN217430258U (zh) 2022-05-17 2022-05-17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0258U true CN217430258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1959.6U Active CN217430258U (zh) 2022-05-17 2022-05-17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0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76401B2 (en) Composite implant for surgical repair
US6440167B2 (en) Collagen material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ES2397381T3 (es) Producto reparador dural y meníngeo suturable que comprende matriz de colágeno
US7084082B1 (en) Collagen material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US8211168B2 (en) Graft material, stent graft and method
US6264702B1 (en) Composite prosthesis for preventing post-surgical adhesions
US8177839B2 (en) Woven and/or braided fiber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EP1948256B1 (en) Implantable cartilaginous tissue repair device
US20100185219A1 (en) Reinforced biological mesh for surgical reinforcement
WO2005096989A1 (en) Graft material and stent graft comprising extra collagen matrix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KR102330141B1 (ko) 흡수성의 가교된 형태 안정적 멤브레인
EP0754467A1 (en) A novel surgical material
US11896488B2 (en) Reinforced bone scaffold
JP4968976B2 (ja) コラーゲン材及びその製法
CN217430258U (zh) 可降解肌腱增强补片
CN102781490B (zh) 复合基质、假体及制备该复合基质的方法
RU2696877C2 (ru) Рассасывающийся и биосовместимый лоскут из пгк для имплантации после иссечения ipp бляшки
CN113209379B (zh) 胶原构建物及用于产生所述胶原构建物的方法
JP2010029684A (ja) コラーゲン材及びその製法
CN114901215A (zh) 用于全半月板重建的复合植入物
Burg An introduction to absorbable and degradable systems and thei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