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8125U -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8125U
CN217428125U CN202221269199.4U CN202221269199U CN217428125U CN 217428125 U CN217428125 U CN 217428125U CN 202221269199 U CN202221269199 U CN 202221269199U CN 217428125 U CN217428125 U CN 217428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in
light
lase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91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梦莹
熊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ix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i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i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i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91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8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8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8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一光电转换单元、控制器、发光指示部和无线通信单元;第一透镜设置在尾纤的非熔接端,第一透镜远离尾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第一透镜将尾纤中的光导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将第一透镜送入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送入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发光指示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发光指示部的输出端与尾纤的非熔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将发光指示部发出的光耦合到尾纤中;控制器选择性的驱动发光指示部工作;控制器还选择性的与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尾纤中输出的光的波长与发光指示部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在发射端将电信号调制为光信号,送入光纤中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接收端将光信号进行解调恢复成电信号。光纤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好,光纤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公用电话、互联网、国防等领域。光纤中的光信号如果因发射端或者光纤发生故障,导致光信号衰减,可能导致光通信网络不可靠,对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光通信网络的节点中,大量使用光纤尾纤作为网络末端节点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转接设备。如能在末端机房的尾纤处及时、主动检测尾纤的光信号衰减程度,对于主动上报网络异常,及时排查检修线路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对尾纤输出的光的光强进行检测并选择性的向光路中输入识别用可见光的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透镜(100)、第二透镜(200)、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控制器(2)、发光指示部(3)和无线通信单元(4);
第一透镜(100)设置在尾纤的非熔接端,第一透镜(100)远离尾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第一透镜(100)将尾纤中的光导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的输入端;
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将第一透镜(100)送入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送入控制器(2)的输入端;
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发光指示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发光指示部(3)的输出端与尾纤的非熔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200),第二透镜(200)将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耦合到尾纤中;控制器(2)选择性的驱动发光指示部(3)工作;控制器(2)还选择性的与无线通信单元(4)通信连接;
尾纤中输出的光的波长与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模数转换芯片U2;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5V电源电性连接,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阳极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U2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片选端、读写使能端、转换指示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分别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引脚1与+5V电源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引脚11与+3.3V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光指示部(3)包括激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和TEC组件(300);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与+3.3V电源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2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1端口、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3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3端口及电阻R1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5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器(2)的GPIO4端口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6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7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23端口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8与引脚12均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9与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0与电阻R1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7与电阻R2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激光二极管LD的引脚1和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3.3V电源、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激光二极管LD的引脚2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6电性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4电性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3与电阻R2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3.3V电源和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TEC组件(300)的冷端贴合在激光二极管LD的表面;TEC组件(300)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同时工作。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和分光镜(6);分光镜(6)设置在激光二极管LD方向,分光镜(6)具有两个出射端,分光镜(6)的第一出射端正对第二透镜,分光镜(6)的第二出射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的入光部连通。
更近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包括第二光电二极管PD2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4;第二光电二极管PD2的阴极与激光二极管LD阳极电性连接,第二光电二极管PD2的阳极分别与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以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U2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TEC组件(300)的冷端还与第二光电二极管PD2贴合。
再进一步优选的,尾纤中输出的光为不可见光,激光二极管LD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优选的,无线通信单元(4)包括LORA模块U6;LORA模块U6的引脚13与+3.3V电源电性连接,LORA模块U6的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和引脚18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56端口、GPIO55端口、GPIO54端口、GPIO57端口和GPIO58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LORA模块U6的引脚21与天线电性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控制器(2)为TMS320F282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通过第一透镜将尾纤中的光导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并进一步送入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光强的程度选择性的启动发光指示部,向尾纤中射入指示强度是否合格的检测光,检测光的强度与尾纤输出的光的波长不同,不会对正常通信造成干扰,而且根据光的可逆原理,检测光能否被前端的尾纤处观察到可以识别不同的节点或者机房之间识别有故障的光纤;
(2)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向远程控制端进行无线通信,将尾纤光强检测结果进行传输;
(3)进一步设置第二光电转换单元和分光镜,可对发光指示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使其维持在正常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的第一光电转换单元、第二光电转换单元与控制器的接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的发光指示部的接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的无线通信单元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透镜100、第二透镜200、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控制器2、发光指示部3和无线通信单元4;
第一透镜100设置在尾纤的非熔接端,第一透镜100远离尾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第一透镜100将尾纤中的光导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的输入端;第一透镜100为圆柱状的透镜,能将尾纤内的通信用的光充分的导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的受光器件,以便后续进行光电转换,得到可靠的电信号;随后,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将第一透镜100送入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送入控制器2的输入端;
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发光指示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发光指示部3的输出端与尾纤的非熔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200,第二透镜200将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耦合到尾纤中;控制器2选择性的驱动发光指示部3工作;控制器2还选择性的与无线通信单元4通信连接;如果控制器2获取的尾纤内的通信用的光的光强低于设定阈值,则启动发光指示部3,由发光指示部3向尾纤中输入作为指示用的光,指示尾纤中的光信号发生明显衰减,可能影响正常通信,无线通信单元4用于发送尾纤中的光强的检测结果,提示维护人员及时进行排查检修。尾纤最好是多模光纤。第一透镜100与第二透镜200均起到对光线的投射和准直功能。
尾纤中输出的光的波长与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尾纤中输出的光为不可见光,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为可见光。发光指示部3不携带数据,且可见光的波长与尾纤中传输的光的波长不同,不会对正常的光纤通信产生不利影响。本方案的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既可以可拆卸的设置在尾纤盒的接口处,也可以进一步从尾纤的熔接处旁路引出,不会对尾纤正常的通信及其接口造成干扰和占用。
如图2所示,图示公开了一种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的接线图。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模数转换芯片U2;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5V电源电性连接,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阳极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U2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片选端、读写使能端、转换指示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分别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引脚1与+5V电源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引脚11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由图2可知,第一光电二极管PD1在接收到第一透镜100传递的光后,第一光电二极管PD1产生电流,电阻R1起到限流作用,该电流通过电阻R2转变为电压信号送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及电阻R3和R4构成了同相比例器结构,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电压与电阻R4和R3的比值成正比,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送入了模数转换芯片U2的VIN1端口中,经过模数转换芯片U2的模数转换处理后,将变换后的数字量送入控制器2中,对应图示的U3,即德州仪器的DSP芯片TMS320F28234。模数转换芯片U2的片选端CS#、读写使能端RD#与WR#、转换指示端口CONVEST#与BUSY和数据传输端口DB0—DB11分别与控制器2的不同的GPIO端口电性连接。通常可以在控制器2内预设第一光强阈值的数字量,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输出经过模数转换后与第一光强阈值的数字量对比,如果结果小于该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的数字量,则控制器2会启动发光指示部3进行输出。图示的模数转换芯片U2为一个四通道的AD转换芯片AD7933,通常尾纤盒具有16个输出通道,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用更多通道的AD转换芯片。
如图3所示,图示公开了一种发光指示部3的接线图。发光指示部3包括激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和TEC组件300;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与+3.3V电源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2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1端口、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3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3端口及电阻R1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5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器2的GPIO4端口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6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7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23端口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8与引脚12均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9与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0与电阻R1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7与电阻R2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激光二极管LD的引脚1和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3.3V电源、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激光二极管LD的引脚2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6电性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4电性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3与电阻R2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3.3V电源和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TEC组件300的冷端贴合在激光二极管LD的表面;TEC组件300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同时工作。如图所示,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选用的是MAXIM公示的MAX3463芯片,这是一种激光驱动器,只是此处不用作数据传输。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5是单端BEN输入,当引脚5输入为高电平时,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按照MODSET和BIASSET的设置吸收偏置电流和调制电流;引脚5输入为低电平时,引脚14和引脚16关断。控制器的GPIO0和GPIO2端口连接的是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VMSET和VBSET端口,对激光调制电流进行PWM信号的输出,从而设置调制电流幅值和偏置电流的大小。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输出的调制电流不超过85毫安,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6串联阻尼电阻R21与激光二极管LD的阻抗匹配,电阻R23和电容C6构成与激光二极管LD并联的RC补偿网络。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7通过电阻R20和开关二极管D3来改善与激光二极管LD的匹配特性。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4通过一个与阻尼电阻R21阻值相同的电阻R22连接到激光二极管LD的阴极。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3则通过电阻R24和开关二极管D4连接至+3.3V电源。当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2有高电平或者脉冲电平输入、引脚5有高电平输入以及引脚3有低电平输入,控制器的GPIO0和GPIO2端口提供激光二极管LD对应的调制电流幅值和偏置电流相应的高分辨率PWM信号,使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4和引脚16具有稳定输出。由于激光二极管LD输出时,温度升高会影响输出功率和波长,故在激光二极管LD处设置了TEC组件300,当激光二极管LD工作时,TEC组件300可受控制器2的驱动同步工作,保持激光二极管LD的工作温度不会过高。
为了进一步确认激光二极管LD是否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还配备了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和分光镜6。分光镜6设置在激光二极管LD方向,分光镜6具有两个出射端,分光镜6的第一出射端正对第二透镜,分光镜6的第二出射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的入光部连通。分光镜6的对角线位置设置有透射或者折射功能的薄膜,由激光二极管LD发出的光一方面投射分光镜6进入第二透镜200;另一方面通过分光镜6送入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内,由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将分路后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送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另一个输入通道中,由模数转换芯片U2进行模数转换后,再送入控制器2中,将该数字量与控制器2中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数字量对比,判断激光二极管LD的工作状态是否稳定、可靠。分光镜6的分光比可以是3:7、4:6或者5:5等比例之一,即将激光二极管LD发出的光按一定比例分别送入第二透镜200或者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包括第二光电二极管PD2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4;第二光电二极管PD2的阴极与激光二极管LD阳极电性连接,第二光电二极管PD2的阳极分别与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以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U2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TEC组件300的冷端还与第二光电二极管PD2贴合。为了避免第一光电二极管PD1与第二光电二极管PD2不受外部自然光的影响,建议将第一光电二极管PD1单独封装,对第二光电二极管PD2、激光二极管LD和分光镜6进行整体封装。
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单元4包括LORA模块U6;LORA模块U6的引脚13与+3.3V电源电性连接,LORA模块U6的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和引脚18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56端口、GPIO55端口、GPIO54端口、GPIO57端口和GPIO58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LORA模块U6的引脚21与天线电性连接。无线通信单元4选用的是ZM470SX芯片,这是一种433MHz的LORA芯片,支持SPI串口通信,因此控制器2复用的SPI接口和GPIO58端口分别与LORA模块U6的SPI接口和复位端对应电性连接。在需要进行输出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一路光纤不同终端处对应的尾纤连接盒的接口处接上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检测装置根据尾纤的光强检测结果激活或者不激活相应尾纤对应的发光指示部3,根据无线通信单元4远程获取光强检测结果,并在光纤的前级节点处的其他尾纤处观察是否存在光强低于第一光强阈值的可见光输出,从而判断不同节点之间的线路光强损失状况,为光纤或者尾纤的日常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100)、第二透镜(200)、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控制器(2)、发光指示部(3)和无线通信单元(4);
第一透镜(100)设置在尾纤的非熔接端,第一透镜(100)远离尾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第一透镜(100)将尾纤中的光导入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的输入端;
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将第一透镜(100)送入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后,送入控制器(2)的输入端;
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发光指示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发光指示部(3)的输出端与尾纤的非熔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200),第二透镜(200)将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耦合到尾纤中;控制器(2)选择性的驱动发光指示部(3)工作;控制器(2)还选择性的与无线通信单元(4)通信连接;
尾纤中输出的光的波长与发光指示部(3)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1)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模数转换芯片U2;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5V电源电性连接,第一光电二极管PD1的阳极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U2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片选端、读写使能端、转换指示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分别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引脚1与+5V电源电性连接,模数转换芯片U2的引脚11与+3.3V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指示部(3)包括激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和TEC组件(300);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与+3.3V电源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2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1端口、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3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3端口及电阻R1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5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器(2)的GPIO4端口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6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7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23端口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电性连接;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8与引脚12均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9与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0与电阻R1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7与电阻R2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激光二极管LD的引脚1和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3.3V电源、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激光二极管LD的引脚2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6电性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4电性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的引脚13与电阻R2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3.3V电源和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TEC组件(300)的冷端贴合在激光二极管LD的表面;TEC组件(300)与激光二极管驱动芯片U5同时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和分光镜(6);分光镜(6)设置在激光二极管LD方向,分光镜(6)具有两个出射端,分光镜(6)的第一出射端正对第二透镜,分光镜(6)的第二出射端与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的入光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单元(5)包括第二光电二极管PD2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4;第二光电二极管PD2的阴极与激光二极管LD阳极电性连接,第二光电二极管PD2的阳极分别与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以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芯片U2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TEC组件(300)的冷端还与第二光电二极管PD2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尾纤中输出的光为不可见光,激光二极管LD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无线通信单元(4)包括LORA模块U6;LORA模块U6的引脚13与+3.3V电源电性连接,LORA模块U6的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和引脚18分别与控制器(2)的GPIO56端口、GPIO55端口、GPIO54端口、GPIO57端口和GPIO58端口一一对应电性连接,LORA模块U6的引脚21与天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为TMS320F28234。
CN202221269199.4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428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9199.4U CN21742812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9199.4U CN21742812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8125U true CN217428125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9199.4U Active CN21742812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8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5282B2 (en) Fiberoptic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integral status indicators
US8687966B2 (en) Fiber optic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optical diagnostic data output
US7062177B1 (en) Out of band communications link for 4-lane optical modules using dark fibers and low-bandwidth LEDs
US8452172B2 (en) Testing an optical network
US8861972B2 (en) Combination network fiber connector and light pipe
EP0850514B1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fiber optic cable
EP1986350B1 (en) Monitoring unit, optical network,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optical network
CN113517923B (zh) 光学收发器及对其进行失效预测的方法和光纤通讯系统
CN103067090A (zh) 用于光器件的加强接收信号功率指示器及使用方法
JP2006084464A (ja) 光伝送路の反射試験の方法、光装置、および光送受信装置
CN102752052A (zh) 光网络单元光模块及其控制电信号输出的方法
EP1524781B1 (en) Optical lin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ing OTDM with laser for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CN111740777A (zh) 一种光纤线路故障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7428125U (zh) 一种光纤信号衰减检测装置
JP2007043692A (ja) 光アクセスライン、光システム、ツリー型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測定ユニット、リフレクタ、および光送受信ユニットの完全性を認識するための方法
US5838476A (en) Input monitoring system for optical amplifying repeater
CN1090853C (zh) 监控光缆的系统、方法与装置
CN202978953U (zh) 平面光波导型单纤双向四端口光组件与光收发一体模块
CN102281101B (zh) 突发模式发射光功率实时监测和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KR20110067777A (ko) 광송수신 제어장치
CN102868446B (zh) 一种使用双apd共用升压电路的olt光模块
TW202137721A (zh) 在光纖通訊系統內進行動態功率最佳化之方法及相關光纖通訊系統
CN212163335U (zh) 一种基于光纤编码的光纤链路保护切换系统
KR20030018024A (ko) 광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220292140U (zh) 光通信装置以及光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