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8074U -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8074U
CN217428074U CN202221173813.7U CN202221173813U CN217428074U CN 217428074 U CN217428074 U CN 217428074U CN 202221173813 U CN202221173813 U CN 202221173813U CN 217428074 U CN217428074 U CN 217428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device
charging interface
component
photovoltaic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38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
陶高周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38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8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8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807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963 priority patent/WO202322151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该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设置于光伏器件的一端,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可拆卸连接,第二部件用于在与第一部件连接时,通过第一部件与光伏器件连接,并向光伏器件取电或供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光伏器件底部的接线空间紧张,接线困难的问题,达到了无需每次接线,即可实现光伏器件与外部线缆电连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背景技术
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目前,为降低光伏组件支架的制造成本,光伏组件支架的高度逐渐减小,导致光伏逆变器等光伏器件的安装位置距离地面的空间越来越小。现有的光伏逆变器等光伏器件的底部的接线空间紧张,接线困难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以解决在光伏逆变器等光伏器件的底部接线空间较小,接线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包括:
第一部件,第一部件设置于光伏器件的一端;
第二部件,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可拆卸连接,第二部件用于在与第一部件连接时,通过第一部件与光伏器件连接,并向光伏器件取电或供电。
可选的,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设置于光伏器件的箱体的外表面,第一充电接口与光伏器件电连接;
第二部件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充电接口;
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可插拔连接。
可选的,第一充电接口包括插座,第二充电接口包括插头;或者,
第一充电接口包括插头,第二充电接口包括插座。
可选的,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光伏器件的箱体的外表面;
第二部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固定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固定板与支撑板相互邻接,固定板用于固定光伏器件;
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机械连接。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挂耳;
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舌;或者,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舌,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挂耳。
可选的,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的插接方向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插接方向相同。
可选的,第一充电接口设置于光伏器件的底面;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光伏器件的侧面;
支撑板与光伏器件的底面平行设置;固定板与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的光伏器件的侧面平行设置。
可选的,第一部件还包括限位凸点,限位凸点设置于第一部件邻近支撑板一侧的表面;
第二部件还包括限位槽,限位槽设置于支撑板邻近第一部件一侧的表面;限位槽用于与限位凸点咬合或插接。
可选的,限位槽和限位凸点的插接方向与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的插接方向相同。
可选的,支撑板包括第一空腔,第一空腔设置于支撑板与第一部件之间,第一空腔用于容纳第二充电接口。
可选的,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第二充电接口通过第一通孔设置于支撑板上。
可选的,第二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用于将第一充电接口与第二充电接口紧密连接。
可选的,固定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固定第二部件;
第二通孔还用于在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连接时,固定光伏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设备,该光伏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以及光伏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第一部件设置于光伏器件的一端,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光伏器件通过第一部件可简单轻便地拆离或安装于第二部件,方便对光伏器件进行安装或检修。此外,第二部件在与第一部件电连接时,通过第一部件与光伏器件电连接,并向光伏器件取电或供电。避免在较小的接线空间内进行复杂的接线工作,且无需额外设置接线盒,降低了光伏器件的安装成本。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接线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光伏组件支架的高度越来越低,光伏逆变器底部接线位置与底面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且在光伏器件的底端增加连接储能直流线缆,使光伏器件底部的接线空间更小。并且,随着产品使用需要的不断增加,光伏器件的单机功率越来越大。光伏器件所使用的交流线缆较粗,都为光伏器件的人工接线工作带来了不便。
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光伏组件支架的侧面设置光伏逆变器接线盒的方式进行接线。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光伏设备包括光伏器件01和接线盒02。接线盒02设置于光伏器件01的侧面,且盒体的体积较大,设置于光伏器件01的侧面会占用空间。且在增加直流储能线缆后,为满足多股线缆的连接需求,需在光伏器件01的两侧均设置接线盒02,即在光伏器件01的两侧均设置接线盒02,占用空间较多。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例性的示出在光伏器件01的单侧设置接线盒02的情况。每次将光伏器件与线缆实现电连接时,均需要打开接线盒的盒盖,进行人工接线操作。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接线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接线盒02中连接有多股线缆03。在将线缆03与接线盒02中的各接线柱连接时,需进行整理线束、固定线缆03等多步工序,操作繁琐。
基于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包括: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第一部件100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一端,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可拆卸连接,第二部件200用于在与第一部件100连接时,通过第一部件100与光伏器件300连接,并向光伏器件300取电或供电。
具体地,第一部件100可以包括电连接部件和机械连接部件。第一部件100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一端,第一部件100可以与光伏器件300的电源接口电连接,第一部件100还用于与光伏器件300机械连接。第一部件100可与第二部件200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光伏器件300通过第一部件100可拆卸连接于第二部件200,光伏器件300可简单轻便地拆离第二部件200。因此,若光伏器件300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时,可以很方便地将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拆卸开。由于第一部件100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一端,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拆卸开时,使得光伏器件300与第二部件200分离,便于对光伏器件300进行检修。
在需要安装光伏器件300时,例如初次安装或检修完成后安装光伏器件300时,通过将设置于光伏器件300一端的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连接,无需使用工具,即实现光伏器件300的安装,使得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机械连接,同时实现光伏器件300与第二部件200电连接。第二部件200在与第一部件100机械连接时,第二部件200通过第一部件100与光伏器件300实现电连接,第二部件200可以向光伏器件300取电或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件100可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任意一端,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优选的,第一部件100可以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底部,沿重力方向,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进行插接,便于借助光伏器件300的自身重力,使光伏器件300通过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实现可靠的电连接。当光伏器件300通过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实现电连接后,光伏器件300可将自身储存的电能通过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输出至外部用电设备,向外部用电设备供电。或者,光伏器件300也可从外部电源设备取电,以满足光伏器件300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设置于光伏器件的一端,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光伏器件可简单轻便地拆离或安装于第二部件,方便对光伏器件进行安装或检修。此外,光伏器件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连接时,通过第一部件与光伏器件电连接,并向光伏器件取电或供电。避免在较小的接线空间内进行复杂的接线工作,且无需额外设置接线盒,降低了光伏器件的安装成本。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第一部件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接口101,第一充电接口101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箱体的外表面,第一充电接口101与光伏器件300电连接;第二部件200包括支撑板201以及设置于支撑板201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充电接口202。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可插拔连接。
具体地,第一部件100的第一充电接口101设置在光伏器件300箱体的外表面,光伏器件300可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1向外部用电设备供电,或者光伏器件300也可经第一充电接口101由外部连接电源获取电能,以维持自身正常工作。
第二部件200的支撑板201用于支撑光伏器件300。结合图3所示,支撑板201固定于支撑物后,将光伏器件300放置于支撑板201,并与支撑板201机械连接,可使光伏器件300固定于支撑板201;当光伏器件300需进行检修时,无需使用任何工具,将光伏器件300搬离第二部件200的支撑板201,即可断开光伏器件300与支撑板201的机械连接,对光伏器件300进行检修。
在支撑板2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充电接口202,第二充电接口202上可以集成需要与光伏器件300连接的外部线缆203。在首次安装第二充电接口202时,可以将所有外部线缆203连接于第二充电接口202。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第一充电接口101插接于第二充电接口202,即可实现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的电连接,避免了每次将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电连接时,均需进行手动接线操作。
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可插拔连接,当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相插接时,则光伏器件300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相连接,即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电连接。当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拔开时,光伏器件300即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断开连接,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断开电连接。因此,通过采用具有插拔结构的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便于光伏器件300与第二充电接口202实现电连接,避免重复手动进行复杂繁琐的接线操作。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部件100中的第一充电接口101设置为至少一个,第二部件200中设置在支撑板201上的第二充电接口202也为至少一个,示例性地,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可以是交流电接口,用于传输交流电能。第一充电接口101还可设置为两个,相应地,第二充电接口202也可设置为两个,从而构成两组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
示例性地,两组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中的一组可以是交流电接口,用于输出交流电能至外部用电设备,供外部用电设备运行使用。另一组可以是直流电接口,用于输出直流电能至外部储能设备进行储存备用,或者通过直流电接口由外部供电设备获取直流电能,以供光伏器件300自身运行使用。
可选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充电接口101包括插座,第二充电接口202包括插头。或者,第一充电接口101包括插头,第二充电接口202包括插座。
具体的,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具有插拔结构,可简便地实现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电连接。示例性地,插拔结构可以包括直流电插头和插座、交流电插头和插座、USB插头和插口以及Type-C插头和插口等。但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光伏器件300进行大功率大电流电能的传输,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优选为直流两相电插头和两孔插座以及交流三相电插头和三孔插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的结构设置不作限定,即第一充电接口101可以是插头,第二充电接口202为插座;第一充电接口101也可以为插座,第二充电接口202为插头。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实现可插拔即可,无需对第一充电接口101或第二充电接口202的结构限定为插头或插座中的一种结构。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部件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102,第一连接件102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箱体的外表面。第二部件200包括固定板204,以及设置于固定板204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205,固定板204与支撑板201相互邻接,固定板204用于固定光伏器件300。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可拆卸机械连接。
具体地,设置在光伏器件300箱体外表面的第一连接件102用于简便地安装或拆卸光伏器件300。固定板204上设置的第二连接件205用于与第一连接件102连接,以将光伏器件300固定于第二部件200上。需对光伏器件300进行检修时,可方便地拆卸光伏器件300。并在检修完成后,可简便地将光伏器件300安装固定于第二部件200。第一连接件102与第二连接件205为可拆卸结构,实现机械连接,从而方便光伏器件300与第二部件200的连接与拆离。固定板204用于将第二部件200固定于支撑物上,固定板204与支撑板201相互邻接,从而使光伏器件300固定于固定板204的同时,可由支撑板201支撑光伏器件300,提高光伏器件300的稳定性。示例性地,支撑物可以包括墙壁、光伏组件支架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可以为多个,在此不作任何限定。优选的,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数量需保持相同,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一一对应进行机械连接,便于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进行插接。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设置为多组,可增强光伏器件300固定于第二部件200的稳定性。
优选的,图8和图9示出了包括两组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光伏器件300箱体外表面设置两个第一连接件102,在固定板204上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205,既可使光伏器件300稳定固定于第二部件200,又可降低制作成本。
此外,两个第一连接件102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102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可简化制程,便于生产,且增加光伏器件300安装固定的稳定性。在固定板204上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205,两个第二连接件205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件205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一预设距离相等,从而可实现两个第二连接件205与两个第一连接件102对应插接。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可增强光伏器件300与第二部件200的固定稳定性,且机械连接难度较低。
示例性地,参见图8和图9,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可以是挂耳和支撑舌的组合插接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结构设置不作限定,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102可以为挂耳,第二连接件205为支撑舌;第一连接件102也可以为支撑舌,第二连接件205为挂耳。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可实现插接即可,无需将第一连接件102或第二连接件205的结构限定为挂耳或支撑舌中的一种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示例性地示出第一连接件102可以为挂耳,图9中示例性地示出第二连接件205为支撑舌的情况,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的插接方向与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插接方向相同。
具体地,设置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插接方向与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的插接方向相同,仅需一次对位连接,即可完成第一连接件102与第二连接件205插接以及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的插接。因此,可同时实现光伏器件300插接固定于第二部件200,以及光伏器件300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所连接的外部线缆203电连接,使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连接的操作更简便。
示例性地,第一充电接口101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底面,第一连接件102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的侧面。支撑板201与光伏器件300的底面平行设置;固定板204与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2的光伏器件300的侧面平行设置。
具体地,支撑板201与光伏器件300的底面平行设置,可使光伏器件300紧密贴合于支撑板201上。在光伏器件300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充电接口101,支撑板201上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口202,便于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插拔连接。因此,可依靠竖直方向上的光伏器件300的自身重力,使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紧密连接,实现良好的电连接。
固定板204与光伏器件300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2的侧面平行设置,可使固定板204上设置的第二连接件205与第一连接件102平行插接连接。优选的,光伏器件300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2的侧面与底面垂直,即固定板204与支撑板201相互邻接并垂直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固定光伏器件300的稳定性。
上述各实施例说明了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之间对位后,通过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进行可拆卸的插接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通过其他定位结构来确保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对位准确,从而保证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之间实现良好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以下实施例示例性地对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包括的其他定位结构进行说明。
可选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第一部件100还包括限位凸点103,限位凸点103设置于第一部件100邻近支撑板201一侧的表面。第二部件200还包括限位槽206,限位槽206设置于支撑板201邻近第一部件100一侧的表面;限位槽206用于与限位凸点103咬合或插接。
具体地,在第一部件100远离光伏器件300底部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点103,限位凸点103是一种凸起结构,凸出设置在光伏器件300的底面。在第二部件200的支撑板201上设置有限位槽206,限位槽206是一种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可以与凸起结构咬合连接,使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对位准确。
优选的,凹槽的尺寸大小与限位凸点103凸起部分的尺寸相匹配,便于限位凸点103卡入限位槽206,实现对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的对位。
限位槽206设置在支撑板201靠近第一部件100一侧的表面,并且设置于支撑板201的边缘,限位凸点103设置在光伏器件300底面与限位槽206的设置位置竖直相对应的位置。示例性地,限位槽206和限位凸点103可以设置有分立的一组、分立的多组,或者在支撑板201边缘靠近第一部件100一侧的表面设置连续的限位槽206,对应在光伏器件300底面设置连续的限位凸点103,在此不作限定。设置限位凸点103的尺寸与限位槽206的尺寸相互匹配,即限位凸点103刚好能嵌入限位槽206中,限位槽206与限位凸点103可通过咬合或插接的方式紧密连接。并且在第一连接件102和第二连接件205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空隙而非紧密贴合时,避免出现对位难度较大且对位不准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点103和限位槽206的位置可以不作限定。即限位凸点103可设置于第一部件100上,限位槽206设置于第二部件200上;或者,限位凸点103也可设置于第二部件200上,限位槽206设置于第一部件100上,均可进一步提高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对位的准确性,且对位操作简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需说明的是,限位槽206和限位凸点103的插接方向与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的插接方向相同。
通过第一连接件102插接于第二连接件205,光伏器件300可与固定板204固定,实现光伏器件300与固定板204机械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插接,实现了光伏器件300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电连接。设置限位槽206和限位凸点103的插接方向与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的插接方向相同,可在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插接实现电连接的同时,限位槽206与限位凸点103紧密咬合,使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对位准确。从而使光伏器件300与第二部件200实现机械连接,且光伏器件300与第二部件200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保证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电连接良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知,第二充电接口202可将外部线缆203集成。因此,只需设置于光伏器件300箱体外表面的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插接在一起,即可达到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实现电连接的效果。下面的实施例将说明外部线缆203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是如何实现电连接的。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板20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第二充电接口202通过第一通孔设置于支撑板201上。
具体地,在支撑板20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使一个第二充电接口202可嵌入一个第一通孔中,且第二充电接口202的下底面与支撑板201的底面齐平,从而实现将第二充电接口202设置于支撑板201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充电接口202嵌入第一通孔中,因此在图中未示出第一通孔。通过在支撑板201上开设第一通孔,外部线缆203可借助第一通孔,穿过支撑板2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电连接。
可选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3和图11,支撑板201包括第一空腔207,第一空腔207设置于支撑板201与第一部件100之间,第一空腔207用于容纳第二充电接口202。
具体地,支撑板201的边缘高,中间部分低,因此在支撑板201靠近第一部件100的一侧形成第一空腔207。第二充电接口202设置在支撑板201上,支撑板201边缘围成的第一空腔207将第二充电接口202容纳在内。当设置于光伏器件300一端的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连接在一起时,第一空腔207成为一个密闭的空腔。第一空腔207的顶部是第一部件100的外表面,第一空腔207的底部是支撑板201,第一空腔207的四周侧壁是支撑板201的边缘部分。第二充电接口202与第一部件100外表面设置的第一充电接口101插接后,处于密闭的第一空腔207之中。密闭的第一空腔207将紧密插接的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密封在内,可避免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受外界环境的日晒雨淋,提高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的使用寿命。并且可防止外界的水等导电液体与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202接触后导致短路,从而提高了紧密插接的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1,第二部件200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结构208,密封结构208用于将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紧密连接。
具体地,密封结构208设置于第一充电接口101或第二充电接口202上,密封结构208可以是密封圈或者垫片结构,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密封结构208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在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插接的过程中,通过挤压使密封结构208发生形变,从而确保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连接紧密,实现可靠的电连接。此外,密封结构208还具有防水作用。当第一充电接口101与第二充电接口202通过密封结构208连接紧密时,可进一步防止外部的水等与内部接口接触,避免发生短路等现象,提高光伏器件接线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1,固定板204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孔209,第二通孔209用于固定第二部件200。第二通孔209还用于在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连接时,固定光伏器件300。
具体地,在固定板204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二通孔209,可通过第二通孔209采用机械零件机械连接的方式,将第二部件200固定在支撑物上。示例性地,可采用螺钉连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第二部件200固定于墙壁或光伏支架上。将第二部件200通过第二通孔209固定后,光伏器件300可通过第一部件100与第二部件200可拆卸连接,使光伏器件300固定于第二部件200上。并在光伏器件300需要进行检修时,无需使用工具,即可简便地将光伏器件300拆离第二部件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设备。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光伏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10,还包括光伏器件300。因此,该光伏设备可实现在将光伏器件300固定于某处时,同时实现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电连接,且光伏器件300与外部线缆203的电连接可即通即断,无需手动进行复杂的接线操作,也无需额外设置接线盒,操作简便,降低光伏设备300的制作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于所述光伏器件的一端;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用于在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光伏器件连接,并向所述光伏器件取电或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光伏器件的箱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光伏器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充电接口;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可插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包括插座,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包括插头;或者,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包括插头,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包括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光伏器件的箱体的外表面;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相互邻接,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光伏器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机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挂耳;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舌;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舌,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挂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插接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光伏器件的底面;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光伏器件的侧面;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光伏器件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与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光伏器件的侧面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邻近所述支撑板一侧的表面;
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邻近所述第一部件一侧的表面;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限位凸点咬合或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凸点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插接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充电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紧密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部件;
所述第二通孔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时,固定所述光伏器件。
14.一种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器件接线装置,以及光伏器件。
CN202221173813.7U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Active CN217428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813.7U CN217428074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PCT/CN2022/141963 WO2023221511A1 (zh) 2022-05-16 2022-12-26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813.7U CN217428074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8074U true CN217428074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3813.7U Active CN217428074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8074U (zh)
WO (1) WO20232215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511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365A (zh) * 2010-08-13 2012-03-14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03645554U (zh) * 2013-11-22 2014-06-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逆变器
JP2015233386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17428074U (zh) * 2022-05-16 2022-09-1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511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1511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8700B2 (en) Safe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placeable interface
CN101877466B (zh) 一种光伏系统
CN217428074U (zh)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WO2012019401A1 (zh) 一种智能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EP3998485A1 (en) Power monitoring device
CN220475460U (zh) 储能装置
CN219876465U (zh) 一种用于电力网一二次融合模数转换系统的模块收纳仓
CN217545888U (zh) 一种光储直流微电网并网逆变器
CN217824280U (zh) Svg无功补偿单元
CN208272689U (zh) 一种壁式充电装置
CN218448622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防水太阳能接线基座
CN218275293U (zh) 一种液冷超充桩的铜排插接结构
CN219659068U (zh) 一种物联网断路器的控制器结构
CN219938218U (zh) 一种逆变器插接式供电装置
CN210866561U (zh) 浮动对接式储能机柜
CN212786150U (zh) 一种插拔式连接的机组自动化装置壳体结构
CN219204175U (zh) 一种基于电网监控技术的高效供电设备
RU214238U1 (ru) Двунаправленная зарядн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электротранспорта
CN216981470U (zh) 一种插接箱、母线槽及母线系统
CN214013338U (zh) 分接线插头
CN220492847U (zh) 一种供电单元
CN219393965U (zh) 基于原屏的二次设备转接箱
CN218940338U (zh) 一种电源管理装置
CN212367140U (zh) 一种模块化电源系统
CN219106640U (zh) 浮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