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6520U -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6520U
CN217426520U CN202221044669.7U CN202221044669U CN217426520U CN 217426520 U CN217426520 U CN 217426520U CN 202221044669 U CN202221044669 U CN 202221044669U CN 217426520 U CN217426520 U CN 217426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apacitor
connection
electromagnetic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46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长荣
单宝强
王兴文
孟庆辉
姬长宇
李成阳
吝红梅
李俊芳
赵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aqi Dayi H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aqi Dayi H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aqi Dayi H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aqi Dayi H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46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6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6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6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包括连接本体单元、紧固单元、电连接单元和隔离单元。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连接本体单元和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单元实现电容单元与电磁单元之间中间电压的有效传输;通过设置紧固单元,使得连接本体单元通过紧固单元分别连接电容单元、电磁单元,保证中间电压传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隔离单元,实现中间电压传输过程中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之间非电性连接部件的充分隔离;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包括电容单元、前述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和电磁单元。

Description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是由串联电容器分压,再经电磁式互感器降压和隔离,作为表计、继电保护等的一种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还可以将载波频率耦合到输电线用于长途通信、远方测量、选择性的线路高频保护、遥控、电传打字等。因此和常规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器除可防止因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引起铁磁谐振外,在经济和安全上还有很多优越之处。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高压和超高压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其通过电容分压得到相对较小的中间电压,此中间电压作为电磁单元的高压进行电压比的转换,得到额定的二次电压。
在中间电压传输的过程中,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的除电性连接之外的其他部件需要充分隔离。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中间电压无法有效传输、无法有效隔离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中间电压无法有效传输、无法有效隔离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用于连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包括:
连接本体单元,所述连接本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电容单元和所述电磁单元之间,并插入所述电磁单元,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由环氧树脂浇注而成;
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分别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电连接单元,所述电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内部,并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所述电容单元和所述电磁单元之间的中间电压传输;
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分别对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进行密封。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本体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通过所述紧固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连接;
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底部,并插入所述电磁单元。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单元包括:
至少两紧固元件,至少一所述紧固元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本体单元与所述电容单元,至少一所述紧固元件用于连接所述电容单元、所述连接本体单元与所述电磁单元。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电连接元件,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内部,并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设置;
第二电连接元件,所述第二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第三电连接元件,所述第三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底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所述电磁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导线,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电连接元件包括:
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电性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电磁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单元还包括:
第四电连接元件,所述第四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四电连接元件与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电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末端端子,所述第一末端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
第二连接导线,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一末端端子、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第二末端端子,所述第二末端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边缘处;
第三连接导线,所述第三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二末端端子、所述第一末端端子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单元包括: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分别对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进行密封。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元件包括:
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顶端或底端;
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密封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
电容单元,所述电容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顶部;
电磁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底部。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单元包括:
电容元件,所述电容元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绝缘元件,所述绝缘元件设置于所述电容元件的外部,并与所述紧固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容元件形成防护。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元件包括:
绝缘子;
下法兰,所述下法兰设置于所述绝缘子底部。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单元还包括:
膨胀元件,所述膨胀元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元件顶部。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单元还包括:
电容末端元件,所述电容末端元件设置于所述电容元件的末端,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末端元件包括:
第三末端端子,所述第三末端端子设置于所述电容元件的末端,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单元包括:
油箱元件,所述油箱元件与所述紧固单元连接;
高压端子元件,所述高压端子元件设置于所述油箱元件内部,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高压端子元件包括:
高压接入端子,所述高压接入端子与所述弹簧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通过设置连接本体单元和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单元实现电容单元与电磁单元之间中间电压的有效传输;通过设置紧固单元,使得连接本体单元通过紧固单元分别连接电容单元、电磁单元,保证中间电压传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隔离单元,实现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之间非电性连接部件的充分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通过前述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将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连接起来,既保证了中间电压在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之间的有效传输,又将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的非电性连接的部件充分隔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的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本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隔离单元的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隔离单元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与电容单元/电磁单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膨胀元件与绝缘元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5是图10中F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电连接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00、连接本体单元;110、第一连接元件;120、第二连接元件;130、安装孔元件;140、安装槽元件;
200、紧固单元;210、紧固元件;
300、电连接单元;310、第一电连接元件;320、第二电连接元件;321、第一连接端子;322、第一连接导线;330、第三电连接元件;331、第二连接端子;332、弹簧;340、第四电连接元件;341、第一末端端子;342、第二连接导线;343、第二末端端子;344、第三连接导线;
400、隔离单元;410、密封元件;411、密封槽;412、密封胶圈;
500、电容单元;510、电容元件;511、电容叠柱;512、中压引出端子;520、绝缘元件;521、绝缘子;522、下法兰;530、膨胀元件;540、电容末端元件;541、第三末端端子。
600、电磁单元;610、油箱元件;620、高压端子元件;621、高压接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用于连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包括连接本体单元100、紧固单元200、电连接单元300和隔离单元400。其中,连接本体单元100设置于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之间,并插入电磁单元600,连接本体单元100由环氧树脂浇注而成;紧固单元200分别与连接本体单元100、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进行可拆卸连接;电连接单元300设置于连接本体单元100的内部,并凸出于连接本体单元100设置,并分别与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电性连接,用于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之间的中间电压传输;隔离单元400设置于连接本体单元100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分别对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进行密封。
如图2所示,连接本体单元100包括第一连接元件110和第二连接元件120。其中,第一连接元件110通过紧固单元200分别与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连接;第二连接元件120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底部,并插入电磁单元600。
具体地,第二连接元件120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的底部中间处。
具体地,第二连接元件120固定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的底部中间处,第二连接元件120的顶部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的底部直径。
具体地,第二连接元件120与第一连接元件110呈倒凸形设置。
具体地,第一连接元件110和第二连接元件120一体形成。具体地,第一连接元件110和第二连接元件120采用环氧树脂浇注制备形成。环氧树脂、填料、固化剂的混合胶固化形成的固体绝缘介质,具有绝缘强度高,机械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隔离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的非电性连接处的部件。
进一步地,连接本体单元100还包括若干安装孔元件130,分布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用于与紧固单元2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安装孔元件130贯穿第一连接元件110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本体单元100还包括安装槽元件140,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和第二连接元件120,用于放置电连接单元300。
具体地,安装槽元件140贯穿第二连接元件120和第一连接元件110。
如图3所示,紧固单元200包括至少两紧固元件210。其中,至少一紧固元件210用于连接连接本体单元100与电容单元500,至少一紧固元件210用于连接电容单元500、连接本体单元100与电磁单元600。
具体地,紧固元件210与第一连接元件110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紧固元件210可选用螺栓和螺帽,即通过螺栓和螺帽将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与第一连接元件110连接,使得电容单元500、连接本体单元100和电磁单元600整体连接在一起,保持中间电压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用于连接电容单元500、连接本体单元100与电磁单元600的紧固元件210可选用螺栓和螺纹孔,螺纹孔开设于电磁单元600,通过紧固元件210中的螺栓穿过电容单元500、第一连接元件110与位于电磁单元600上的紧固元件210中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电连接单元300包括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第二电连接元件320和第三电连接元件330。其中,第一电连接元件310设置于连接本体单元100的内部,并凸出于连接本体单元100设置;第二电连接元件320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顶端,并分别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电容单元500电性连接;第三电连接元件330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底端,并分别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电磁单元600电性连接。
其中,电容单元500的中间电压通过第二电连接元件320传输给第一电连接元件310,进而通过第三电连接元件330传输给电磁单元600,该中间电压作为电磁单元600的高压进行电压比的转换,得到额定的二次电压。
具体地,第一电连接元件310设置于安装槽元件140,即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底部及第三电连接元件330可跟随第二连接元件120插入电磁单元600,在对电连接单元300与电磁单元600进行电连接时能够比较便捷地操作,同时对电磁单元600非电性连接的部件实现了有效的隔离。
具体地,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元件120的最小直径,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穿设固定在第二连接元件120内部。
具体地,第一电连接元件310可选用带均匀电场绝缘的电连接导柱。
如图5所示,第二电连接元件320包括第一连接端子321和第一连接导线322。其中,第一连接端子321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顶端,并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导线322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321、电容单元500电性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三电连接元件330包括第二连接端子331和弹簧332。其中,第二连接端子331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底端,并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电性连接;弹簧332分别与第二连接端子331、电磁单元600电性连接。
如图7所示,隔离单元400包括若干密封元件410,若干密封元件410设置于连接本体单元100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分别对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进行密封。
如图8所示,密封元件410包括密封槽411和密封胶圈412。其中,密封槽411开设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的顶端或底端;密封胶圈412可拆卸地设置于密封槽411。
具体地,当密封胶圈412因为使用时间过长或不慎使用导致需要更换时,可将老旧的密封胶圈412换下,更换成新的适用于密封槽411的密封胶圈412。
具体地,密封槽411设置成环形,通过紧固元件210将连接本体单元100分别与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连接的同时,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顶部及第二电连接元件320位于电容单元500内部,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底部及第三电连接元件330位于电磁单元600内部;密封槽411位于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的外周,保证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的充分隔离。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本实施例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置于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之间,电容单元500位于连接本体单元100的上方,电磁单元600位于连接本体单元100的下方,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准电连接单元300与电容单元500的电连接部分及电连接单元300与电磁单元600的电连接部分,还需要对准连接本体单元100与电容单元500通过紧固单元200连接的部分及连接本体单元100与电磁单元600通过紧固单元200连接的部分;
将设置在连接本体单元100上的第一电连接元件310通过第二电连接元件320与电容单元500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一电连接元件310通过第三电连接元件330与电磁单元600进行电性连接,以此实现中间电压在电容单元500与电磁单元600之间的传输;
第一连接元件110通过紧固元件210分别连接电容单元500、电磁单元600,使得中间电压传输过程中,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第二电连接元件320和电容单元500不会发生移位,第一电连接元件310、第三电连接元件330和电磁单元600不会发生移位,保证中间电压传输的稳定性;
在第一连接元件110的顶部设置的密封元件410对电容单元500进行密封,在第一连接元件110底部设置的密封元件410对电磁单元600进行密封,又因为连接本体单元100自身由环氧树脂、填料、固化剂的混合胶固化形成的固体绝缘介质浇注制备,使得连接本体单元100具有绝缘强度高,机械强度高的特点,因此能够实现在有效传输中间电压的同时保证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的非电性连接部件的充分隔离。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连接本体单元和设置于其上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单元实现电容单元与电磁单元之间中间电压的有效传输;连接本体单元通过紧固单元分别连接电容单元、电磁单元,保证中间电压传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隔离单元,实现中间电压传输过程中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之间非电性连接部件的充分隔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的一个应用。
如图9所示,一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包括实施例1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电容单元500和电磁单元600。其中,电容单元500设置于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的连接本体单元100顶部;电磁单元600设置于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的连接本体单元100底部。
如图10~图13所示,电容单元500包括电容元件510和绝缘元件520。其中,电容元件510与电连接单元300电性连接;绝缘元件520设置于电容元件510的外部,并与紧固单元200连接,用于对电容元件510形成防护。
具体地,电容元件510与第二电连接元件320电性连接。
具体地,电容元件510包括电容叠柱511和中压引出端子512。其中,中压引出端子512设置于电容叠柱511,并与电容叠柱511电性连接。
具体地,中压引出端子512与第一连接导线322电性连接。
具体地,绝缘元件520包括绝缘子521和下法兰522。其中,绝缘子521套设电容叠柱511设置;下法兰522设置于绝缘子521底部,并通过紧固单元200与连接本体单元100连接。
具体地,下法兰522与紧固元件210连接,即下法兰522通过紧固元件210与第一连接元件110连接,使得整个电容单元500得以与连接本体单元100连接。
如图14所示,电容单元500还包括膨胀元件530。膨胀元件530设置于绝缘元件520顶部。
具体地,膨胀元件530为现有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已经存在的膨胀器。
如图10所示,电磁单元600包括油箱元件610和高压端子元件620。其中,油箱元件610与紧固单元200连接;高压端子元件620设置于油箱元件610内部,并与电连接单元300电性连接。
具体地,油箱元件610的上盖与紧固元件210连接。
具体地,如图12所示,高压端子元件620与第三电连接元件330电性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高压端子元件620包括高压接入端子621。高压接入端子621与弹簧332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实施例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实现中间电压从电容单元有效地传输到电磁单元的同时,保证电磁单元和电容单元非电性连接部件的有效隔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2的一个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电连接单元300的结构不同。
如图15、图16所示,电连接单元300还包括第四电连接元件340。其中,第四电连接元件340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第四电连接元件340与电容单元500电性连接。
第四电连接元件340包括第一末端端子341、第二连接导线342、第二末端端子343和第三连接导线344。其中,第一末端端子341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第二连接导线342与第一末端端子341、电容单元500电性连接;第二末端端子343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110的边缘处;第三连接导线344与第二末端端子343、第一末端端子341电性连接。
电容单元500还包括电容末端元件540。其中,电容末端元件540设置于电容元件510的末端,并与电连接单元300电性连接。
电容末端元件540包括第三末端端子541。其中,第三末端端子541设置于电容元件510的末端,并与电连接单元300电性连接。
具体地,电容末端元件540与第四电连接元件340电性连接。
具体地,第三末端端子541与第二连接导线342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由于电容末端元件在标准中的耐压要能耐受10kV,并且电容末端元件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将电容末端元件与第四电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而第四电连接元件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的绝缘性能好,能够满足电容末端元件的耐压性,且对暴露在空气中的电容末端元件起到防护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用于连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单元和电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本体单元,所述连接本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电容单元和所述电磁单元之间,并插入所述电磁单元,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由环氧树脂浇注而成;
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分别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电连接单元,所述电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内部,并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所述电容单元和所述电磁单元之间的中间电压传输;
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分别对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通过所述紧固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连接;
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底部,并插入所述电磁单元;和/或
所述紧固单元包括:
至少两紧固元件,至少一所述紧固元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本体单元与所述电容单元,至少一所述紧固元件用于连接所述电容单元、所述连接本体单元与所述电磁单元;和/或
所述电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电连接元件,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内部,并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设置;
第二电连接元件,所述第二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第三电连接元件,所述第三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底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所述电磁单元电性连接;和/或
所述隔离单元包括: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分别对所述电容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导线,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和/或
所述第三电连接元件包括:
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元件电性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电磁单元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单元还包括:
第四电连接元件,所述第四电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四电连接元件与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末端端子,所述第一末端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
第二连接导线,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一末端端子、所述电容单元电性连接;
第二末端端子,所述第二末端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边缘处;
第三连接导线,所述第三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二末端端子、所述第一末端端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包括:
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顶端或底端;
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密封槽。
7.一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间电压接线端子;
电容单元,所述电容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顶部;
电磁单元,所述电磁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本体单元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单元包括:
电容元件,所述电容元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绝缘元件,所述绝缘元件设置于所述电容元件的外部,并与所述紧固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容元件形成防护;和/或
所述电磁单元包括:
油箱元件,所述油箱元件与所述紧固单元连接;
高压端子元件,所述高压端子元件设置于所述油箱元件内部,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单元还包括:
电容末端元件,所述电容末端元件设置于所述电容元件的末端,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末端元件包括:
第三末端端子,所述第三末端端子设置于所述电容元件的末端,并与所述电连接单元电性连接。
CN202221044669.7U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Active CN217426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669.7U CN217426520U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669.7U CN217426520U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6520U true CN21742652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4669.7U Active CN217426520U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6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0630U (zh)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中间变压器
CN217426520U (zh) 一种中间电压接线端子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KR101254664B1 (ko) 가스절연개폐장치와 유입변압기의 접속구조
EP1624311A1 (en) Combined current and voltage measurement transformer of the capacitor bushing type
CN111768959B (zh) 变压器
CN208690644U (zh) 一种便于快速更换电池的连接器座
CN101630592A (zh) 铁路用高频电容器
CN205264483U (zh) 外置式电流互感器
KR950004416Y1 (ko) 전력수급용 계기용 변압·변류기
CN111768960B (zh) 灌封盒以及变压器
CN211788567U (zh) 高压取电电源灌封变压器
CN2826645Y (zh) 触头盒式电流互感器
CN209766225U (zh) 扁平分体式骨架灌封变压器
CN113472217A (zh) 户外高压安全取电装置
CN206758203U (zh) 干式低压大电流套管变压器升高座内部分的端部结构
CN2442374Y (zh) 三相变二相变压器
CN210182206U (zh) 多输出分槽式灌封变压器
CN216212778U (zh) 一种多功能互感器
CN203746653U (zh) 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
CN219916908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低压线圈
CN201498379U (zh) 铁路用高频电容器
CN209461284U (zh) 一种无局放快装型内置式电压互感器
CN111768947B (zh) 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5955040U (zh) 一种互感器用屏蔽导电管
CN218957518U (zh) 一种小型大功率充油式可监测幅值的高压脉冲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