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3396U -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3396U
CN217423396U CN202220902001.5U CN202220902001U CN217423396U CN 217423396 U CN217423396 U CN 217423396U CN 202220902001 U CN202220902001 U CN 202220902001U CN 217423396 U CN217423396 U CN 217423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ipeline
heat
heat source
war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20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克宁
王铁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9020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3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3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3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包括热泵供暖循环管路、热源温水循环管路、热源系统及至少一组热泵机组;热源系统通过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与热泵机组连接,热源系统为热泵机组提供热源;热泵机组与热泵供暖循环管路连接,热泵供暖循环管路通过与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进行热交换为用户供暖。本实用新型以区域性大型锅炉+热电联产为主,与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优化结合,实现减污降碳、节能增效的目的。

Description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供暖方式是以集中燃煤锅炉、热电(燃煤)联产集中供暖为主,分散式清洁为辅,燃煤锅炉存在高污染、碳排放高、不节能、低效率的问题。目前采用清洁供暖方式主要有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燃气、电蓄热、生物质锅炉等,因清洁能源技术无法满足冬季供暖用能的巨大需求及保障供暖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所以目前在供暖规模上占比很小,单独采用清洁能源无法替代集中燃煤锅炉房、热电联产方式供暖。因此,急需一种将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与其它能源供暖方式优化结合,高效降碳、节能环保的供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包括热泵供暖循环管路、热源温水循环管路、热源系统及至少一组热泵机组;
热源系统通过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与热泵机组连接,热源系统为热泵机组提供热源;
热泵机组通过热泵供暖循环管路与用户供暖管路系统连接,热泵供暖循环管路通过与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进行热交换为用户供暖。
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热源温水进口、热源温水出口、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其中热源温水进口和热源温水出口与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连接;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与所述热泵供暖循环管路连接。
所述热泵供暖循环管路包括热泵供暖回水管路、热泵供暖供水管路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供热循环泵,热泵供暖回水管路和热泵供暖供水管路分别与所述热泵机组的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连接,供热循环泵设置于热泵供暖回水管路上。
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包括热源温水供水管路、热源温水回水管路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温水循环泵,其中热源温水供水管路与所述热泵机组的热源温水进口连接,热源温水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泵机组的热源温水出口连接;温水循环泵设置于热源温水供水管路上。
所述热源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燃煤锅炉,燃煤锅炉具有燃煤锅炉供暖管路和燃煤锅炉回水管路,其中燃煤锅炉供暖管路与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连接,燃煤锅炉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源温水回水管路连接。
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上设有锅炉供暖接口;
锅炉供暖接口包括阀门a、阀门b及阀门c,其中阀门c用于联通所述燃煤锅炉供暖管路;阀门b用于联通用户供暖供水管路;阀门a用于联通用户供暖回水管路。
所述热源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热力站,热力站与市政热网循环管路和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连接。
所述热力站具有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及第二介质出口,其中第一介质进口与市政热网供暖管路连接,第一介质出口与市政热网回水管路连接;第二介质进口通过热力站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源温水回水管路连接,第二介质出口通过热力站供暖管路与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连接。
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上设有市政热网供暖接口。
所述热泵供暖循环管路和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上均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以区域性大型锅炉+热电联产为主与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优化结合,实现减污降碳、节能增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供暖方式:供暖专用低温水源热泵为主体+燃煤锅炉(n+1)+智慧供热技术是能够提升供热保障力,节能环保、减碳增效,实现清洁供暖的实施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低碳供热机组,适用于多种热源或热力站(具有换热、加热扩容作用)组成的供暖系统,基本符合城市供暖规划:“保障民生、绿色发展、组织实施”原则。同时能够实现热源侧:清洁低碳、高效节能,两减、两增目标。还有投资少见效快,运行费用低、扩容高效、安装简单灵活,特别适合老旧供暖系统升级改造、大幅提升供热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还可为城市中、远期供暖联网规划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热泵机组,2为第二热泵机组,3为热源温水供水管路,4为热源温水回水管路,5为热泵供暖回水管路,6为热泵供暖供水管路,7为第一温水循环泵,8为第二温水循环泵,9为第一供热循环泵,10为第二供热循环泵,11为第一燃煤锅炉,12为第二燃煤锅炉,13为第三燃煤锅炉,14为阀门a,15为阀门b,16为阀门c,17为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8为阀门d,19为燃煤锅炉回水管路,20为排烟管路,21为热力站,22为热力站供暖管路,23为热力站回水管路,24为市政热网供暖管路,25为市政热网回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包括热泵供暖循环管路、热源温水循环管路、热源系统及至少一组热泵机组;热源系统通过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与热泵机组连接,热源系统为热泵机组提供热源;热泵机组通过热泵供暖循环管路与用户供暖管路系统连接,热泵供暖循环管路通过与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进行热交换为用户供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泵机组包括热源温水进口、热源温水出口、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其中热源温水进口和热源温水出口与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连接;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与热泵供暖循环管路连接。本实施例中,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热泵机组1和第二热泵机组2,热泵供暖循环管路和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上均设有阀门。
热泵供暖循环管路包括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热泵供暖供水管路6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供热循环泵,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和热泵供暖供水管路6分别与热泵机组的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连接,供热循环泵设置于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上。本实施例中,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上并联设有第一供热循环泵9和第二供热循环泵1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源温水循环管路包括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温水循环泵,其中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与热泵机组的热源温水进口连接,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与热泵机组的热源温水出口连接;温水循环泵设置于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本实施例中,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并联设有第一温水循环泵7和第二温水循环泵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热源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燃煤锅炉,燃煤锅炉具有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和燃煤锅炉回水管路19,其中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与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连接,燃煤锅炉回水管路19与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连接。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和燃煤锅炉回水管路19上均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设有锅炉供暖接口;锅炉供暖接口包括阀门a14、阀门b15及阀门c16,其中阀门c16用于联通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阀门b15用于联通用户供暖供水管路;阀门a14用于联通用户供暖回水管路。
本实施例中,热源系统包括三个并联设置的燃煤锅炉,即第一燃煤锅炉11、第二燃煤锅炉12及第三燃煤锅炉13。
热源系统的运行方式是:
先启动循环温水源换热系统。开启阀门c16和阀门d18,关闭阀门a14和阀门b15,启动第一温水循环泵7(和/或第二温水循环泵8),第一燃煤锅炉11(或第二燃煤锅炉12、第三燃煤锅炉13)点火,加热水为15-30℃温水,通过第一温水循环泵7输入第一热泵机组1和第二热泵机组2的蒸发器,换热降温至10-15℃后进入第一燃煤锅炉11继续加热循环。运行温水源换热系统的目的是:为第一热泵机组1和第二热泵机组2温水源侧提供制热工况15-30℃的温水。
然后,运行热泵供暖系统。供暖管网回水经第一供热循环泵9(和/或第二供热循环泵10)输入第一热泵机组1和第二热泵机组2的冷凝器,高效换热升温至45-55℃后,经供水管向建筑小区供暖,使第一热泵机组1和第二热泵机组2供暖更高效、低碳、清洁、安全可靠运行,从而减少供暖燃煤锅炉数量及碳排放量(约30%);由此,可大幅提高清洁供暖率及降低化石能源占比,节能环保、减碳增效、提高供暖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正常运行时,由一台燃煤锅炉+2台温水源热泵,另两台锅炉停止使用,可作为备用热源在应急时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是由温水源热泵机组、燃煤锅炉、循环水泵、阀门及供暖管线组成,用智慧供热技术控制供暖高效、低碳、清洁运行,解决了在旧城区供暖改造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旧的燃煤锅炉目前还无法全部拆除,供暖效果还差、也无法供暖扩容,且不节能环保,严重阻碍了减污降碳、“双碳”目标的实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以区域性大型锅炉+热电联产为主,且与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优化结合,实现减污降碳、节能增效的目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热泵供暖系统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部分为热源系统。热源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热力站21,热力站21与市政热网循环管路和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连接。
具体地,热力站21具有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及第二介质出口,其中第一介质进口与市政热网供暖管路24连接,第一介质出口与市政热网回水管路25连接;第二介质进口通过热力站回水管路23与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连接,第二介质出口通过热力站供暖管路22与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连接。
进一步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设有市政热网供暖接口,市政热网供暖接口与供暖管网连接,为用户供暖。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低碳供热机组,适用于多种热源或热力站(具有换热、加热扩容作用)组成的供暖系统,基本符合城市供暖规划:“保障民生、绿色发展、组织实施”原则。同时能够实现热源侧:清洁低碳、高效节能,两减、两增目标。还有投资少见效快,运行费用低、扩容高效、安装简单灵活,特别适合老旧供暖系统升级改造、大幅提升供热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还可为城市中、远期供暖联网规划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本实用新型对市区的供热进行优化升级,提升供热保障力、节能环保、减碳增效,实现清洁取暖,实现“双碳”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供暖循环管路、热源温水循环管路、热源系统及至少一组热泵机组;
热源系统通过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与热泵机组连接,热源系统为热泵机组提供热源;
热泵机组通过热泵供暖循环管路与用户供暖管路系统连接,热泵供暖循环管路通过与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进行热交换为用户供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热源温水进口、热源温水出口、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其中热源温水进口和热源温水出口与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连接;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与所述热泵供暖循环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供暖循环管路包括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热泵供暖供水管路(6)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供热循环泵,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和热泵供暖供水管路(6)分别与所述热泵机组的供暖回水接口和供暖供水接口连接,供热循环泵设置于热泵供暖回水管路(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包括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温水循环泵,其中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与所述热泵机组的热源温水进口连接,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与所述热泵机组的热源温水出口连接;温水循环泵设置于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燃煤锅炉,燃煤锅炉具有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和燃煤锅炉回水管路(19),其中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与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连接,燃煤锅炉回水管路(19)与所述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设有锅炉供暖接口;
锅炉供暖接口包括阀门a(14)、阀门b(15)及阀门c(16),其中阀门c(16)用于联通所述燃煤锅炉供暖管路(17);阀门b(15)用于联通用户供暖供水管路;阀门a(14)用于联通用户供暖回水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设置的热力站(21),热力站(21)与市政热网循环管路和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站(21)具有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及第二介质出口,其中第一介质进口与市政热网供暖管路(24)连接,第一介质出口与市政热网回水管路(25)连接;第二介质进口通过热力站回水管路(23)与所述热源温水回水管路(4)连接,第二介质出口通过热力站供暖管路(22)与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温水供水管路(3)上设有市政热网供暖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供暖循环管路和所述热源温水循环管路上均设有阀门。
CN202220902001.5U 2022-04-19 2022-04-19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Active CN217423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2001.5U CN217423396U (zh) 2022-04-19 2022-04-19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2001.5U CN217423396U (zh) 2022-04-19 2022-04-19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3396U true CN217423396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3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2001.5U Active CN217423396U (zh) 2022-04-19 2022-04-19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3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33024A1 (zh) 热电解耦调峰系统
CN202267113U (zh) 一种零能源损耗率的热电厂的燃蒸循环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CN110567024A (zh)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
CN108757129A (zh) 一种sofc燃料电池与内燃机燃气分布式耦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3673031A (zh) 大幅降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温度的系统
CN201837058U (zh) 一种烟气热泵热水器
CN203980632U (zh) 回收烟气热泵设备
CN203718884U (zh) 基于热泵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CN217423396U (zh) 高效降碳清洁供暖系统
CN111811206A (zh) 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2841783U (zh) 一种燃气联供系统烟气余热高效利用系统
CN109764387B (zh) 利用区域热网进行冷热联供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347882U (zh) 一种sofc燃料电池与内燃机燃气分布式耦合系统
CN201539311U (zh) 微型燃气发电机组热电联供系统
CN113701219A (zh) 一种建筑补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7763593U (zh) 一体化供热设备-模块智慧热源系统
CN212619658U (zh) 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6521946U (zh) 一种电极锅炉和电蓄热锅炉联合运行的供热系统
CN220567335U (zh) 多种清洁热源形式互补的供热系统
CN219607421U (zh) 一种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生活园区的能源支撑系统
CN210292031U (zh) 一种撬装式供暖系统
CN218001647U (zh) 双系列热网水四级加热供热系统
CN108954458A (zh) 多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CN211204221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模块锅炉采暖系统
CN103673032A (zh) 大幅降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温度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