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8512U - 一种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08512U CN217408512U CN202123232168.XU CN202123232168U CN217408512U CN 217408512 U CN217408512 U CN 217408512U CN 202123232168 U CN202123232168 U CN 202123232168U CN 217408512 U CN217408512 U CN 2174085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seat
- supporting
- wok
- pot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架,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底部温度较高,不能放在木质桌面,手端很重的锅具盛菜时容易出现倾斜倒菜从而烫伤手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锅具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的第一支撑座下方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二支撑座上设有底部支撑部和侧部支撑部,所述的底部支撑部与侧部支撑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的底部支撑部和侧部支撑部之间设有翻转导向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领域,涉及一种锅架。
背景技术
现有厨房炒菜用的炒菜锅在盛菜时,锅底部温度较高,不能直接放在木质桌面上,手端很重的炒菜锅盛菜时锅具不容易翻转,而且还容易将菜洒到地上或烫伤手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现有设计中也有一些实现自动倒菜的工具,但大部分都十分笨重,操作不方便,还需要插电进行操作,在倒菜过程中如出现锅具打翻的情况,容易触电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辅助人们安全便捷倒菜的锅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锅架,包括用于放置锅具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的第一支撑座下方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二支撑座上设有底部支撑部和侧部支撑部,所述的底部支撑部与侧部支撑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的底部支撑部和侧部支撑部之间设有翻转导向部。
使用时将锅具放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二支撑座可利用翻转导向部使将锅架翻转,使第一支撑座上的锅具侧倾,实现在锅架上倒菜的目的。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撑件。
当锅具放在第一支撑座上时支撑件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和锅具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的侧部与第二支撑座的侧部支撑部之间设有连接横杆。
在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的侧部设置连接横杆,使锅具放在第一支撑座上时更稳固,同时在锅架倒菜时,锅架翻转,连接横杆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与锅具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的底部支撑部之间的竖杆和设置于第一支撑座的侧部与第二支撑座的侧部支撑部之间的横杆。
当锅具刚放上第一支撑座时,主要是竖杆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与锅具的作用,当第二支撑座在翻转导向部的作用下翻转之后,由于锅具侧倾,主要由横杆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和锅具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包括呈弧形的锅底支撑部和锅侧支撑部,所述的锅底支撑部与锅侧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支撑座由弧形的锅底支撑部与锅侧支撑部组成,可以增加第一支撑座的受力面积,导致锅具受力更均匀可以有效保护锅具,锅底支撑部与锅侧支撑部的一体式结构设计使锅架更牢固,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靠近第二支撑座的侧部支撑部一侧设有对翻转后的锅具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连接处的凸起,由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同的材质弯折而成,所述的凸起可扣合于锅具上端。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限位装置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连接杆。
限位装置对翻转之后的锅具进行限位,防止锅架翻转导致锅具滑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限位装置包括凸起且凸起可扣合于锅具上端,使锅具在锅架翻转更大角度时不会脱离锅架,保证使用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采用金属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二支撑座也采用金属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通过金属弯折为一体式。
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均采用金属弯折而成,且为一体式结构,使锅架更稳定,也增加了牢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采用金属材料弯折而成,第一支撑座弯折后形成两根弧形的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形成供锅具倒出材料的第一让位空间。
当锅内的材料通过锅架翻转倒出时,由于让位空间的存在,使倒出的材料不会触碰到第一支撑座,方便使用者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二支撑座采用金属材料弯折而成,第二支撑座弯折后也形成两根弧形的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碗碟的第二让位空间。
通过上述设计,可使锅内的材料倒出之后直接进入碗碟,方便高效。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第二支撑座上设有防滑垫。可以防止第二支撑座在锅架使用过程中滑动,导致锅具滑落锅内材料洒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在上述的一种锅架中,所述的锅侧支撑部的两条弧形支撑杆之间还设有弧形连接件。通过上述设计使锅架结构更稳定,防止因锅具内材料过重导致锅架变形,使锅具从锅架滑落,同时在倾倒过程中增大了与锅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对锅具的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可使使用者在锅架上实现倒锅内材料的过程,防止在倒锅内材料的过程中由于锅内材料过重,导致使用者将锅具从手中脱落,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锅架翻转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座;11、锅底支撑部;12、锅侧支撑部;2、第二支撑座;21、底部支撑部;22、侧部支撑部;23、翻转导向部;3、连接座;31、支撑件;32、连接横杆;4、限位装置;51、第一让位空间;52、第二让位空间;6、防滑垫;7、弧形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锅架,包括用于放置锅具的第一支撑座1,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下方设有第二支撑座2,所述的第二支撑座2上设有底部支撑部21和侧部支撑部22,所述的底部支撑部21与侧部支撑部2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的底部支撑部21和侧部支撑部22之间设有翻转导向部23。
使用时将锅具放在第一支撑座1上,第二支撑座2可利用翻转导向部23使将锅架翻转,使第一支撑座1上的锅具侧倾,实现在锅架上倒菜的目的。
第一支撑座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撑件31。
当锅具放在第一支撑座1上时支撑件31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1和锅具的作用。
第一支撑座1的侧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支撑部22之间设有连接横杆32。
在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设置连接横杆32,使锅具放在第一支撑座1上时更稳固,同时在锅架倒菜时,锅架翻转,连接横杆32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1与锅具的作用。
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之间设有连接座3,所述的连接座3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底部支撑部21之间的竖杆和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的侧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支撑部22之间的横杆。
当锅具刚放上第一支撑座1时,主要是竖杆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1与锅具的作用,当第二支撑座2在翻转导向部23的作用下翻转之后,由于锅具侧倾,主要由横杆起到支撑第一支撑座1和锅具的作用。
第一支撑座1包括呈弧形的锅底支撑部11和锅侧支撑部12,所述的锅底支撑部11与锅侧支撑部12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支撑座1由弧形的锅底支撑部11与锅侧支撑部12组成,可以增加第一支撑座1的受力面积,导致锅具受力更均匀可以有效保护锅具,锅底支撑部11与锅侧支撑部12的一体式结构设计使锅架更牢固,提高使用寿命。
第一支撑座1靠近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支撑部22一侧设有对翻转后的锅具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4,所述的限位装置4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连接处的凸起,由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相同的材质弯折而成,所述的凸起可扣合于锅具上端。
限位装置4对翻转之后的锅具进行限位,防止锅架翻转导致锅具滑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限位装置4包括凸起且凸起可扣合于锅具上端,使锅具在锅架翻转更大角度时不会脱离锅架,保证使用安全。
第一支撑座1采用金属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二支撑座2也采用金属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通过金属弯折为一体式。
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均采用金属弯折而成,且为一体式结构,使锅架更稳定,也增加了牢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
第一支撑座1采用金属材料弯折而成,第一支撑座1弯折后形成两根弧形的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形成供锅具倒出材料的第一让位空间51。
当锅内的材料通过锅架翻转倒出时,由于让位空间的存在,使倒出的材料不会触碰到第一支撑座1,方便使用者使用。
第二支撑座2采用金属材料弯折而成,第二支撑座2弯折后也形成两根弧形的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碗碟的第二让位空间52。
通过上述设计,可使锅内的材料倒出之后直接进入碗碟,方便高效。
第二支撑座2上设有防滑垫6。可以防止第二支撑座2在锅架使用过程中滑动,导致锅具滑落锅内材料洒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锅架的底部支撑部21朝下放置,将锅具放置在第一支撑座1上,使锅底作用在锅底支撑部11,锅侧作用在锅侧支撑部12,接着在第二让位空间预先放置碗碟,将锅架沿着翻转导向部23翻转,锅具在限位装置4的作用下固定在第一支撑座1上,锅内的材料顺着锅沿流出锅外进入预先放置的碗碟中,完成倾倒的过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3所示,锅侧支撑部12的两条弧形支撑杆之间还设有弧形连接件7。通过上述设计使锅架结构更稳定,防止因锅具内材料过重导致锅架变形,使锅具从锅架滑落,同时在倾倒过程中增大了与锅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对锅具的损伤,也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可使使用者在锅架上实现倒锅内材料的过程,防止在倒锅内材料的过程中由于锅内材料过重,导致使用者将锅具从手中脱落,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锅具的第一支撑座(1),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下方设有第二支撑座(2),所述的第二支撑座(2)上设有底部支撑部(21)和侧部支撑部(22),所述的底部支撑部(21)与侧部支撑部(2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的底部支撑部(21)和侧部支撑部(22)之间设有翻转导向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撑件(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的侧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支撑部(22)之间设有连接横杆(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之间设有连接座(3),所述的连接座(3)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底部支撑部(21)之间的支撑件(31)和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的侧部与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支撑部(22)之间的连接横杆(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包括呈弧形的锅底支撑部(11)和锅侧支撑部(12),所述的锅底支撑部(11)与锅侧支撑部(12)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靠近第二支撑座(2)的侧部支撑部(22)一侧设有对翻转后的锅具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4),所述的限位装置(4)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连接处的凸起,所述的凸起可扣合于锅具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采用金属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二支撑座(2)也采用金属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2)通过金属弯折为一体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采用金属材料弯折而成,第一支撑座(1)弯折后形成两根弧形的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形成供锅具倒出材料的第一让位空间(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撑座(2)采用金属材料弯折而成,第二支撑座(2)弯折后也形成两根弧形的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碗碟的第二让位空间(5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侧支撑部(12)的两条弧形支撑杆之间还设有弧形连接件(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32168.XU CN217408512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锅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32168.XU CN217408512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锅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08512U true CN217408512U (zh) | 2022-09-13 |
Family
ID=83174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32168.XU Active CN217408512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锅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08512U (zh) |
-
2021
- 2021-12-21 CN CN202123232168.XU patent/CN2174085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558323A (en) | Child's counter tray | |
US10631662B2 (en) | Child seat | |
CN217408512U (zh) | 一种锅架 | |
CN208988794U (zh) | 一种新型洗碗机下碗篮 | |
CN217243850U (zh) | 一种锅架 | |
US7255379B1 (en) | Strainer gripping and lifting assembly | |
CN210611788U (zh) | 一种端盘器 | |
KR102086443B1 (ko) | 조리도구 받침대 | |
KR20160004073U (ko) | 수저 받침대 | |
KR200468194Y1 (ko) | 손잡이에 뒤집개 안치대가 형성된 프라이팬 | |
JP2020108755A (ja) | キッチンツールホルダー | |
CN215016471U (zh) | 一种可立的锅盖提手 | |
CN221865504U (zh) | 一种便于厨具放置的炒锅 | |
US2594473A (en) | Drip-catching spoon rack | |
KR100937551B1 (ko) | 밥주걱 | |
CN209235638U (zh) | 一种手柄及包含其的儿童餐具 | |
CN213786907U (zh) | 一种可置炒勺的锅盖及炒勺 | |
CN211324186U (zh) | 一种防烫方便端的汤碗 | |
CN216454442U (zh) | 一种防滑保温功能的不锈钢碗 | |
CN215456581U (zh) | 一种多功能茶具放置架 | |
CN214484103U (zh) | 一种易放置餐具的方形陶瓷盘 | |
CN217039800U (zh) | 一种防止汤汁泼洒的煎锅 | |
CN217592574U (zh) | 固定筷子和勺子的锅盖钮及锅盖 | |
DK2651274T3 (en) | AID DEVICE FOR CLEANING BABIES, CHILDREN AND LIKE | |
JP3239113B2 (ja) | 直立保持型調理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1100 room a303-4, floor 3, building 3, No. 7, Longtan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 Jun innovative design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2-3, building 1, No. 998, Wenyi West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1100 Patentee before: Ni Jun innovative design (Hangzhou)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