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7820U -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7820U
CN217407820U CN202220707475.4U CN202220707475U CN217407820U CN 217407820 U CN217407820 U CN 217407820U CN 202220707475 U CN202220707475 U CN 202220707475U CN 217407820 U CN217407820 U CN 217407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groove
cup body
electronic cigarett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74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华斌
杞瑞
董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074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7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7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7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加热器,包括烟杯,其中烟杯包括杯主体和中空腔体,以及环绕所述杯主体外表面设有凹槽;还包括加热结构,加热结构贴合于杯主体外表面并嵌设于凹槽中。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烟加热器,通过在杯主体的外表面环绕设置凹槽,并将加热结构嵌设在凹槽中且该加热结构与所述杯主体的外表面直接贴合,进而所述加热结构受热即可将热量直接传递至杯主体,通过杯主体直接对中空腔体内的被加热物质加热,缩短了热量传导路径,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由于凹槽环绕设置在所述杯主体外表面,从而使所述杯主体整体受热均匀,以对所述中空腔体内的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电子烟加热器的电子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烟的加热方式包括从烟草中部进行加热的、从烟草周边开始加热的以及结合中部和周边一起加热等方式。其中,对于从烟草周边开始加热的电子烟,电子烟加热器包括盛放烟草的烟杯以及包裹在烟杯外壁上的发热膜片,所述发热膜片包括对所述烟杯内烟草进行加热的加热电路以及夹设所述加热电路的两层绝缘膜片。加热电路通电发热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设置在烟杯与加热电路之间的绝缘膜片传导至烟杯,进而传导至烟杯内的烟草以对烟草进行加热。这类电子烟加热器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两层绝缘膜片包覆了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电路发出的热量通过绝缘膜层的传导向烟杯壁传递,这样就使得加热电路和烟杯之间隔着一层绝缘膜片,这必然导致加热电路向烟杯内加热时在绝缘膜片上存在热量损失,导致加热效率大幅降低。
因此,对于从烟草周边开始加热的电子烟,亟需解决加热电路对烟杯内烟草加热过程中存在热量损失而导致加热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用于解决从烟草周边开始加热的电子烟所存在的加热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加热效率大幅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用于加热电子烟内的被加热物质,包括:
烟杯,所述烟杯包括杯主体,具有由所述杯主体围合形成的中空腔体,以及环绕所述杯主体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被加热物质收容于所述中空腔体内;
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直接贴合于所述杯主体外表面并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所述加热结构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金属线,所述凹槽包括多段相互连接的凹陷槽,各所述凹陷槽的形状与各所述金属线的形状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所述凹陷槽包括沿所述杯主体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槽段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槽段沿所述杯主体周向弯折的第二槽段;各段所述金属线与各所述凹陷槽的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相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相邻两所述凹陷槽形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杯主体轴向延伸的S型,相邻两所述金属线贴合于所述凹陷槽内并沿所述杯主体轴向形成S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相邻两所述凹陷槽形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杯主体周向设置的S型,相邻两所述金属线贴合于所述凹陷槽内并沿所述杯主体周向形成S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段相互连通的所述凹陷槽沿所述杯主体轴向螺旋环绕设置,各段所述金属线贴合设置于各所述凹陷槽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烟加热器还包括将所述加热结构紧贴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套设于所述杯主体外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金属线两端与电源之间的引线,所述金属线两端通过贯通所述杯主体底部的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引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对所述烟杯温度进行控制的控温元件,所述控温元件为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的所述金属线,或者所述控温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烟杯之外的元件。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电子烟加热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加热器通过在杯主体的外表面环绕设置凹槽,并将加热结构嵌设在凹槽中且该加热结构与所述杯主体的外表面直接贴合,进而所述加热结构受热即可将热量直接传递至杯主体,通过杯主体直接对中空腔体内的被加热物质加热,缩短了热量传导路径,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由于凹槽环绕设置在所述杯主体外表面,这样所述加热结构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以环绕在所述杯主体表面,从而使所述杯主体整体受热均匀,以对所述中空腔体内的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杯主体外表面的凹槽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杯主体外表面的凹槽形状平面展开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杯主体外表面的凹槽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杯主体外表面的凹槽形状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杯主体外表面的凹槽形状平面展开图。
附图图示说明:10-烟杯;11-杯主体;12-中空腔体;13-凹槽;130-凹陷槽;131-第一槽段;132-第二槽段;20-加热结构;30-紧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器以及电子烟,以下对电子烟加热器做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杯主体11外表面的凹槽13形状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电子烟加热器包括烟杯10和加热结构20,其中,烟杯10包括杯主体11,具有由杯主体11围合形成的中空腔体12,以及环绕杯主体11外表面设有凹槽13,被加热物质收容于中空腔体12内;加热结构20直接贴合于杯主体11外表面,并与凹槽13相适配,加热结构20嵌设于凹槽13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加热器通过在杯主体11的外表面环绕设置凹槽13,并将加热结构20嵌设在凹槽13中且该加热结构20与所述杯主体11的外表面直接贴合,进而所述加热结构20受热即可将热量直接传递至杯主体11,通过杯主体11直接对中空腔体12内的被加热物质加热,缩短了热量传导路径,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由于凹槽13环绕设置在所述杯主体11外表面,这样所述加热结构20嵌设于所述凹槽13内以环绕在所述杯主体11表面,从而使所述杯主体11整体受热均匀,以对所述中空腔体12内的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杯主体11通过围合形成中空的圆筒状,还可以形成中空的长方体状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杯主体11通过采用导热系数高、性能稳定的材料而制成,例如,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者聚醚醚酮(PEEK,全称是Poly Ether EtherKetone)、聚苯硫醚(PPS,全称是Phenylenesulfide)或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全称是Polyphenylene Sulfone Resins)等塑料,但不限于此。杯主体11采用上述材料,一方面,在对被加热物质加热前,可以缩短烟杯10的预热时间;在对被加热物质加热过程中,可以更高效地传导加热结构20发出的热量,从而提高中空腔体12内被加热物质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所述杯主体11所使用材质本身具有性能稳定的特质,所述杯主体11各处导热性能相近,这样使其在被加热和导热过程导热更为均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杯主体11上设置所述凹槽13可以用于收纳加热结构20,并一定程度上用于固定加热结构20。由于在杯主体11上设置有凹槽13,所述杯主体11于设置有凹槽13部位的厚度相对变薄,从而所述杯主体11被加热的部位相对减少,这样,利用加热结构20向杯主体11加热所需的能量也相对减少,进而降低对被加热物质传递热量的热损耗。举例而言,对于杯主体11由上述任一金属材料制成时,由于杯主体11上设置凹槽13,凹槽13部位的杯主体11厚度相对变薄,这样可以减小烟杯10的质量。
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杯主体11为上述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通过机加工、冲压等工艺在其外表面加工形成所述凹槽13。
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杯主体11为上述塑料材料制成时,可以用模具加工成型出所述凹槽1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13的形状与加热结构20的形状相对应,加热结构20包括设置于凹槽13内的加热电路,加热电路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金属线,相对应的凹槽13包括多段相互连通的凹陷槽130,各凹陷槽130的形状与各金属线的形状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加热结构20与凹槽13相适配并相对于固定于所述杯主体11上,所述加热结构20的截面形状与凹槽13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同时,加热结构20与凹槽13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20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13内的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金属线,所述凹槽13包括多段相互连接的凹陷槽130,各所述凹陷槽130的形状与各所述金属线的形状一致。可以理解地,该电子烟加热器采用多段式金属线与多段凹陷槽130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的多段结构可以对金属线起到较好的固定限位作用,也可以使二者的覆盖到所述杯主体11较大的面积,增加所述杯主体11的受热面,从而起到更好和更有效的热传导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凹陷槽130面接触。该电子烟加热器利用金属线的弧形表面与杯主体11面接触实现贴合,确保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杯主体11之间有足够大且供热传导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幅提高对被加热物质的加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金属线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例如,圆弧形或者椭圆弧形等。或者,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凹陷槽130的接触面为弧面,其他非接触面可以是任意形状。
优选地,所述金属线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例如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或者,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凹陷槽130的接触面为平面,其他非接触面为其他任意形状。
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20还可以为发热丝、电热管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所述凹陷槽130包括沿杯主体11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槽段131以及连通第一槽段131沿杯主体11周向弯折的第二槽段132;各段金属线与各凹陷槽130的第一槽段131和第二槽段132相对应。相对应地,各所述金属线包括与所述第一槽段131相对应的第一线路段以及与所述第二槽段132相对应的第二线路段,所述第一线路段与所述第二线路段相互连接。可以理解地,该电子烟加热器利用沿杯主体11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槽段131以及周向弯折的第二槽段132与所述凹陷槽130相互配合,一方面有利于凹陷槽130及所述金属线加工成型和组装配合,另一方面使得相互配合的凹陷槽130与所述金属线可以均匀分布在所述杯主体11上,增加了所述杯主体11热传导的受热面积,也使得所述杯主体11热传导受热均匀。
在该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第一槽段131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各所述第二槽段132的长度大致相同,该长度是指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槽段131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地,相邻两所述第一线路段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各所述第二线路段的长度大致相同,该长度是指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一线路段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段131为弧形,或者,所述第一槽段131为直线型且两端与所述第一槽段131圆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2,第一槽段131的长度大于第二槽段132的长度。相邻两所述凹陷槽130形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杯主体11轴向延伸的S型,相邻两金属线贴合于凹陷槽130内并沿杯主体11轴向形成S型。可以理解地,所述相邻两所述第一槽段131与连接两者之间的第二槽段132形成设置于所述杯主体11表面上的U型槽,且该U型槽沿所述杯主体11的轴向设置。这样,相邻两凹陷槽130即可形成S型槽,如此形成的凹陷槽130可以沿所述杯主体11的轴向方向尽可能大面积设置,也可以沿所述杯主体11的周向尽可能大面积设置,以确保所述凹陷槽130与所述金属线配合分布于所述杯主体11的整个表面,充分加大了所述杯主体11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所述第一槽段13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槽段132的长度,其目的在于增加了所述凹槽13与所述金属线于所述杯主体11轴向表面的分布密度,增强了热传导的受热面积和传导效率。
如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杯主体11外表面的凹槽13形状示意图,图6为图5的杯主体11外表面的凹槽13形状平面展开图。为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槽段131与所述第二槽段132的分布情况,第一槽段131的长度大致与所述杯主体11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槽段132的长度远小于所述第一槽段131的长度,这样,所述第一槽段131和所述第二槽段132连接所形成的多个S型槽段的展开面积大致与所述杯主体11周向外表面的面积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可以由多个上述S型凹陷槽130依次连通形成,上述S型的个数不限,以使所述凹槽13基本完全环设所述杯主体11外壁为宜。优选地,所述S型凹陷槽130等间距分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3,第一槽段131的长度小于第二槽段132的长度,相邻两所述凹陷槽130形成至少一个沿杯主体11周向设置的S型,相邻两金属线贴合于凹陷槽130内并沿杯主体11周向形成S型。可以理解地,所述相邻两所述第一槽段131与连接两者之间的第二槽段132形成设置于所述杯主体11表面上的U型槽,且该U型槽沿所述杯主体11的周向设置。这样,相邻两凹陷槽130即可形成S型槽,如此形成的凹陷槽130可以沿所述杯主体11的周向方向尽可能大面积设置,也可以沿所述杯主体11的轴向尽可能大面积设置,以确保所述凹陷槽130与所述金属线配合分布于所述杯主体11的整个表面,充分加大了所述杯主体11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所述第一槽段13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段132的长度,其目的在于增加了所述凹槽13与所述金属线于所述杯主体11周向表面的分布密度,增强了热传导的受热面积和传导效率。
为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槽段131与所述第二槽段132的分布情况,第一槽段131的长度大致与所述杯主体11的周长相同,所述第二槽段132的长度远小于所述第一槽段131的长度,这样,所述第一槽段131和所述第二槽段132连接所形成的多个S型槽沿所述杯主体11的轴向分布,且其展开面积大致与所述杯主体11周向外表面的面积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4,各段相互连通的凹陷槽130沿杯主体11轴向螺旋环绕设置,各段金属线贴合设置于各凹陷槽130内。可以理解地,所述凹陷槽130为相连通且沿所述杯主体11轴向螺旋设置,并且尽可能环绕所述杯主体11的整个外表面,这样,同样可以确保所述凹陷槽130与所述金属线配合分布于所述杯主体11的整个表面,充分加大了所述杯主体11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1,电子烟加热器还包括紧固结构30,该紧固结构30将加热结构20紧贴设置于凹槽13内,所述紧固结构30套设于所述杯主体11外壁。所述紧固结构30呈中空筒状。优选地,该紧固结构30的具体形状与所述杯主体11的形状相同,例如,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是中空方柱状。所述紧固件覆盖于加热结构20外层,与杯主体11相贴合,以将加热结构20紧密贴合到烟杯10主体的外表面上,增强二者贴合程度,从而尽可能减小传导的热量损失。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紧固结构30由聚酰亚胺(PI,全称是Polyimide)膜层、聚四氟乙烯(PTFE,全称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膜层或聚醚醚酮(PEEK,全称是PolyEther Ether Ketone)等材料制成的膜层。可选地,当紧固结构30使用聚酰亚胺材料时,可以通过热压的方式进行贴合;当紧固结构30使用聚四氟乙烯热缩管,可以通过热缩方式进行贴合;当紧固结构30使用聚醚醚酮热缩管,可以通过热缩方式进行贴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烟加热器的加热结构20还包括连接金属线两端与电源之间的引线(未图示),加热电路的两端通过贯通所述杯主体11底部的所述凹槽13连接所述引线,所述引线连接至烟杯10外的电源装置(未图示),其中电源装置具体可以为锂电池、连接电源线的充电端口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精准控制温度,所述加热结构20还包括对所述烟杯10温度进行控制的控温元件,所述控温元件为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的所述金属线,或者所述控温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烟杯10之外的元件。该控温元件可以是热电偶、铂电阻等,但不限于此,该控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烟杯10之外的元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20使用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的金属线,利用加热电路温度系数阻值(TCR,全称是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变化来实现对烟杯10温度的准确控制。具体而言,电阻温度系数表示当温度改变1摄氏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即不同温度会使电阻的电阻率发生改变,加热电路采用设定了电阻温度系数的材料制成,使用者可以通过加热电路电阻值来确定发热温度。
当利用电子烟加热器对被加热物质进行加热时,首先将被加热物质放入中空腔体12中,然后为加热结构20供电,加热结构20通电后产生的热量通过烟杯10的传导向被加热物质周边进行加热,完成加热过程。该被加热物质可以是烟油、烟草等,但不限于此。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上述电子烟加热器。该电子烟加热器的结构及作用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电子烟加热器完全相同,此处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用于加热电子烟内的被加热物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杯,所述烟杯包括杯主体,具有由所述杯主体围合形成的中空腔体,以及环绕所述杯主体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被加热物质收容于所述中空腔体内;
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直接贴合于所述杯主体外表面并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所述加热结构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金属线,所述凹槽包括多段相互连通的凹陷槽,各所述凹陷槽的形状与各所述金属线的形状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陷槽包括沿所述杯主体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槽段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槽段沿所述杯主体周向弯折的第二槽段;各段所述金属线与各所述凹陷槽的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相邻两所述凹陷槽形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杯主体轴向延伸的S型,相邻两所述金属线贴合于所述凹陷槽内并沿所述杯主体轴向形成S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相邻两所述凹陷槽形成至少一个沿所述杯主体周向设置的S型,相邻两所述金属线贴合于所述凹陷槽内并沿所述杯主体周向形成S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段相互连通的所述凹陷槽沿所述杯主体轴向螺旋环绕设置,各段所述金属线贴合设置于各所述凹陷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加热结构紧贴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套设于所述杯主体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金属线两端与电源之间的引线,所述金属线两端通过贯通所述杯主体底部的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引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对所述烟杯温度进行控制的控温元件,所述控温元件为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的所述金属线,或者所述控温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烟杯之外的元件。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
CN202220707475.4U 2022-03-28 2022-03-28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Active CN217407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7475.4U CN217407820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7475.4U CN217407820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7820U true CN21740782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1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7475.4U Active CN217407820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7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2315B (zh) 电子烟装置及其组件
CN104470387B (zh) 气溶胶产生系统的加热组件
EP3598905B1 (en) Backed smoking set and vacuum insulated heating assembly
CN21443182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CN21358743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电阻加热器
CN110831456B (zh) 用于头发造型装置的筒体
CN217407820U (zh)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US6142207A (en) Hot melt glue applicator and glue stick for use therein
KR20230158106A (ko) 가열 기구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08446607U (zh) 发热装置及电加热吸烟装置
CN114568761A (zh)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CN113558305A (zh) 红外加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加热烟具
CN2167016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088095U (zh) 电子烟发热体和电子烟
CN211091873U (zh) 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
CN21496264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233595A2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CN116322399A (zh) 气溶胶供给装置
KR20230074560A (ko) 단열 및 전기적 절연 기능이 있는 히터 튜브
CN213344352U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08903062A (zh) 一种发热体及其制作方法、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052300A (zh) 加热器以及含有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760959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071666A1 (en) Heating assembly for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JP5461220B2 (ja) 面状ヒ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面状ヒ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