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1497U -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1497U
CN217401497U CN202122374263.7U CN202122374263U CN217401497U CN 217401497 U CN217401497 U CN 217401497U CN 202122374263 U CN202122374263 U CN 202122374263U CN 217401497 U CN217401497 U CN 217401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riction plate
piston
oi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4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强
施冰
杨沙伟
石前列
胡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uachu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uachu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uachu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uachu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4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1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1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1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离合器组件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离合器,离合器包括:花键毂、输入摩擦片、外毂、输出摩擦片、内毂、活塞、密封弹簧以及波形弹簧,密封弹簧与活塞配合形成第一油腔,并且与花键毂、活塞一起配合形成第二油腔,第二油腔与输入摩擦片连通;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和出油槽,出油槽与与密封弹簧配合形成第二润滑油孔;第一润滑油孔在活塞推动输入摩擦片或输出摩擦片时将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离合器接合状态才导通得第一润滑油孔,以及常开得第二润滑油孔,实现在离合器接合时大量供油提供润滑冷却,在离合器分离时少量供油,在不影响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拖曳力矩,提高传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湿式离合器结构复杂,摩擦片、复位弹簧、轴承以及液压系统均配置单独的润滑油路,离合器在接合和脱开状态时,均需克服油膜产生的拖曳力矩,且由于在非工作状态时,仍有润滑油进入摩擦副,降低了润滑效率。目前,有采用在离合器上安装拖曳力矩测量装置来调整摩擦副间隙的方法来减小拖曳力矩,但其结构、操纵逻辑均较复杂,且无法降低拖曳力矩。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离合器接合时具备足够供油,在离合器脱开时减少油量得离合器组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离合器组件,其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和离合器;所述输入轴沿轴线延伸且用于输出扭矩;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离合器围绕所述输入轴设置,其包括:花键毂、输入摩擦片、外毂、输出摩擦片、内毂、活塞、密封弹簧和波形弹簧;所述花键毂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输入摩擦片与花键毂连接,所述输入摩擦片与所述花键毂同步转动;所述外毂位于所述花键毂径向外侧;所述输出摩擦片设置于外毂上所述输入摩擦片与所述输出摩擦片交替排列设置;所述内毂与外毂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内毂包括活塞容纳部;所述活塞置于所述活塞容纳部内,所述活塞与内毂配合形成压力腔,液压油进入压力腔推动活塞进而推动输入摩擦片或输出摩擦片以使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接合;所述密封弹簧设置于活塞相对压力腔一侧用于使活塞回位,其与活塞配合形成第一油腔,并且与花键毂、活塞一起配合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与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连通;所述波形弹簧设置于相邻的输出摩擦片之间并且设置于所述输入摩擦片径向外侧,当所述密封弹簧推动活塞回位,所述波形弹簧回弹使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分离;
其中,所述输出轴上还轴向设置有第一液压油道;所述内毂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油道连通的第二液压油道,并且所述第二液压油道与压力腔连通;所述输出轴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的润滑油道,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和出油槽,所述出油槽与与所述密封弹簧配合形成使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连通的第二润滑油孔;所述第一润滑油孔在所述活塞推动输入摩擦片或输出摩擦片时将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设置一个出油槽;所述第二润滑油孔流量小于第一润滑油孔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内毂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配合的限位部,当密封弹簧推动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分离时,所述限位部与第一台阶部贴合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与第一油腔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还包括避让腔,在活塞推动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接合时,所述花键毂部分进入避让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花键毂包括:
内齿部,所述内齿部与输入轴连接的,
外齿部,所述外齿部与输入摩擦片连接,所述外齿部沿周向均布若干组润滑油孔组,所述每组润滑油孔组包括呈螺旋状排列的第一油孔,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内齿部和外齿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油孔组包括四组,每组第一油孔数量和间距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部包括沿轴向相对于外齿部凸起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内齿部中心处形成有圆柱形的第一容纳部,所述外齿部中心处形成有圆柱形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连通且第二容纳部直径大于第一容纳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同轴设置并且所述输出轴部分设置于所述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包括用于抵持密封弹簧限制其轴向运动的第二台阶部,所述密封弹簧置于第二台阶部与活塞之间;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连接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式滚针轴承,所述第二油孔用于润滑所述竖式滚针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摩擦片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接部,所述外毂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配合使外毂与钢片同步转动的卡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变速箱,其具有上述的离合器组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通过设置在离合器接合状态才导通得第一润滑油孔,以及常开得第二润滑油孔,实现在离合器接合时大量供油提供润滑冷却,在离合器分离时少量供油,在不影响稳定性得同时,降低拖曳力矩,提高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的传动原理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A-A面剖面图;
图8为图7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外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输出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花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花键毂的主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A1-第一驱动轴;A2-第二驱动轴;A3-第三驱动轴;A4-倒挡驱动轴;a1-第一从动轴;a2-第二从动轴;a3-第三从动轴;a4-倒挡从动轴;R-倒挡中间轴;M- 动力输入轴;m-中间轴;O-动力输出轴;G-四轮驱动轴;g-四轮驱动从动轴;P- 爬行档轴;D-倒挡齿轮组;K-中间齿轮组;N1-第一从动齿轮组;N2-第二从动齿轮组;N3-第三从动齿轮组;T-动力输出齿轮组;H-四轮驱动齿轮组;U-爬行挡齿轮组;F1-第一离合器;F2-第二离合器;F3-第三离合器;F4-四驱离合器; FR-倒挡离合器;1-一号齿轮;2-二号齿轮;3-三号齿轮;4-四号齿轮;5-五号齿轮;6-六号齿轮;7-七号齿轮;8-八号齿轮;9-九号齿轮;10-十号齿轮;11- 十一号齿轮;12-十二号齿轮;13-十三号齿轮;14-十四号齿轮;15-十五号齿轮;16-十六号齿轮;17-十七号齿轮;18-十八号齿轮;19-十九号齿轮;20-二十号齿轮;21-二十一号齿轮;22-二十二号齿轮;23-二十三号齿轮;24-二十四号齿轮;25-二十五号齿轮;28-二十八号齿轮;29-二十九号齿轮;30-三十号齿轮;31-三十一号齿轮;32-三十二号齿轮;33-三十三号齿轮;34-三十四号齿轮;35-三十五号齿轮;36-三十六号齿轮;37-输入轴;38-输出轴;381-第二台阶部;39-花键毂;391-内齿部;3911-凸起部;3912-第一容纳部;392-外齿部; 3921-第一油孔;3922-第二容纳部;393-连接部;3931-第二油孔;40-输入摩擦片;41-外毂;411-卡口;42-输出摩擦片;421-卡接部;43-内毂;431-活塞容纳部;432-第一台阶部;第二液压油道433;44-活塞;441-第一润滑油孔;442-出油槽;443-限位部;444-避让腔;45-压力腔;46-密封弹簧;第一油腔47;48-第二油腔;49-波形弹簧;50-第一液压油道;501-第一液压油道;502-第二液压油道;51-润滑油道;511-第一润滑油道;512-第二润滑油道;52-第二润滑油孔; S1-第一同步器;S2-第二同步器;S3-第三同步器;S4-第四同步器;S5-第五同步器;S6-第六同步器;S7-第七同步器;S8-第八同步器;S10-第十同步器; S11-第十一同步器;S12-第十二同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见图1及图5所示,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用于拖拉机的传动装置100,包括:动力输入轴M、动力输出轴O、中间轴m、中间齿轮组K以及动力输出齿轮组T。所述动力输入轴M与发动机连接用以输出发动机动力,所述动力输入轴M同时作为PTO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O将换挡变速之后的动力进行最终输出;所述中间轴m空套在PTO输出轴上;所述中间齿轮组设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组T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M上并与所述中间齿轮组K啮合进行动力输出。
传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一驱动轴A1、第一从动轴a1以及第一从动齿轮组N1。所述第一驱动轴A1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动力输入轴 M连接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第一从动轴a1与所述第一驱动轴A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组N1设于所述第一从动轴a1上并与所述中间齿轮组K连接进行动力传递。
传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齿轮组、第二驱动轴A2、第二从动轴a2以及第二从动齿轮组N2。所述第二驱动轴A2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动力输入轴 M连接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第二从动轴a2与所述第二驱动轴A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组N2设于所述第二从动轴a2上并与所述中间齿轮组K连接进行动力传递。
传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齿轮组、第三驱动轴A3、第三从动轴a3以及第三从动齿轮组N3。所述第三驱动轴A3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组与所述动力输入轴 M连接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第三从动轴a3与所述第三驱动轴A3同轴设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组N3设于所述第三从动轴a3上并与所述中间齿轮组K连接进行动力传递。
传动装置100还包括倒挡齿轮组D、倒挡驱动轴A4、倒挡从动轴a4、倒挡中间轴R以及倒挡从动齿轮组E。所述倒挡驱动轴A4通过所述倒挡齿轮组D 与所述动力输入轴M连接进行动力传递所述倒挡从动轴a4与倒挡驱动轴A4同轴设置;倒挡中间轴R置于所述倒挡驱动轴A4与动力输入轴M之间;所述倒挡从动齿轮组E设于所述倒挡从动轴a4上并与所述中间齿轮组K连接进行动力传递。
传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离合器F1、第二离合器F2以及第三离合器F3。所述第一离合器F1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A1和第一从动轴a1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动力传递;所述第二离合器F2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A2和第二从动轴a2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动力传递;所述第三离合器F3置于所述第三驱动轴A3和第三从动轴a3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动力传递。
传动装置100还包括倒挡离合器FR,所述倒挡离合器FR置于所述倒挡驱动轴A4和倒挡从动轴a4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动力传递。
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轴A1、第一从动轴a1、第二驱动轴A2、第二从动轴a2、第三驱动轴A3、第三从动轴a3、倒挡驱动轴A4、倒挡中间轴R 以及倒挡从动轴a4均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轴A1、第二驱动轴A2、第三驱动轴A3以及倒挡驱动轴A4 的轴心连线组成梯形。
所述传动装置100还包括爬行挡齿轮组U以及爬行挡轴P,所述爬行挡轴 P通过所述爬行挡齿轮组U与所述动力输出轴O连接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爬行挡轴P与所述动力输出轴O平行设置。
所述传动装置100还包括四轮驱动齿轮组H、四轮驱动轴G、四轮驱动从动轴g以及四驱离合器F4。所述四轮驱动轴G通过所述四轮驱动齿轮组H实现四驱输出;所述四轮驱动从动轴g与所述四轮驱动轴G同轴设置;所述四驱离合器F4置于所述四轮驱动轴G与所述四轮驱动从动轴g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四驱动力传递。
这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所述传动装置100可以包括例如第一齿轮组中的一对齿轮,这对齿轮通过柔性传动构件(例如链条)连接,并配置为产生与第一齿轮组中相同的传动比。
所述传动装置100还包括TCU以及液压系统,所述传动装置100通过 TCU控制液压系统工作以实现同步器与离合器的配合,进而实现换挡操作。
同步器以及离合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装置,因此不再进一步描述,在说明书中既没有被描述也没有被示出。图3和图4中未对离合器做具体图示,在实际的应用中,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设置离合器。
因为TCU以及液压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类型,所以TCU以及液压系统既没有被描述也没有示出。
下面具体阐述本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00的换挡传动路线。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M上的一号齿轮1和四号齿轮4、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A1上的七号齿轮7和八号齿轮8以及置于所述七号齿轮7与八号齿轮8之间的第一同步器S1;所述一号齿轮1和七号齿轮7常啮合,所述四号齿轮4和八号齿轮8常啮合。
当所述第一同步器S1拨至与所述七号齿轮7连接时,所述第一驱动轴A1 以一号齿轮1和七号齿轮7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第一从动轴a1输出转速;当所述第一同步器S1拨至与所述八号齿轮8连接时,所述第一驱动轴A1以四号齿轮4和八号齿轮8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第一从动轴a1输出转速。
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M上的二号齿轮2和五号齿轮 5、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A2上的九号齿轮9和十号齿轮10以及置于所述九号齿轮9与十号齿轮10之间的第二同步器S2;所述二号齿轮2和九号齿轮9常啮合,所述五号齿轮5和十号齿轮10常啮合。
当所述第二同步器S2拨至与所述九号齿轮9连接时,所述第二驱动轴A2 以二号齿轮2和九号齿轮9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第二从动轴a2输出转速;当所述第二同步器S2拨至与所述十号齿轮10连接时,所述第二驱动轴A2以五号齿轮5和十号齿轮10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第二从动轴a2输出转速。
所述第三齿轮组包括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M上的三号齿轮3和六号齿轮 6、置于所述第三驱动轴A3上的十一号齿轮11和十二号齿轮12以及置于所述十一号齿轮11与十二号齿轮12之间的第三同步器S3;所述三号齿轮3和十一号齿轮11常啮合,所述六号齿轮6和十二号齿轮12常啮合。
当所述第三同步器S3拨至与所述十一号齿轮11连接时,所述第三驱动轴 A3以三号齿轮3和十一号齿轮11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第三从动轴a3输出转速;当所述第三同步器S3拨至与所述十二号齿轮12连接时,所述第三驱动轴 A3以六号齿轮6和十二号齿轮12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第三从动轴a3输出转速。
所述倒挡齿轮组D包括置于所述倒挡驱动轴A4上的十五号齿轮15和十六号齿轮16、置于所述倒挡中间轴R上且置于一号齿轮1与所述十五号齿轮15 之间的十三号齿轮13、置于所述倒挡中间轴R上且置于所述四号齿轮4与所述十六号16齿轮之间的十四号齿轮14以及置于所述十五号齿轮15与十六号齿轮 16之间的第四同步器S4;所述十三号齿轮13同时与所述一号齿轮1以及所述十五号齿轮15常啮合,所述十四号齿轮14同时与所述四号齿轮4以及所述十六号齿轮16常啮合。
当所述第四同步器S4拨至与所述十五号齿轮15连接时,倒挡驱动轴A4 以一号齿轮1、十三号齿轮13以及十五号齿轮15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倒挡从动轴a4输出转速;当所述第四同步器S4拨至与所述十六号齿轮16连接时,倒挡驱动轴A4以四号齿轮4、十四号齿轮14以及十六号齿轮16之间的传动比向所述倒挡从动轴a4输出转速。
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组O包括空套在所述动力输出轴O上的三十号齿轮 30、空套在所述动力输出轴O上的三十二号齿轮32、置于所述三十号齿轮30 左侧的第十一同步器S11以及置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右侧的第十二同步器 S12。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和“右”均以图2中所定义的方向为解释。
当所述第十一同步器S11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连接时,第十二同步器S12 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分离,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三十号齿轮30输出转速;当所述第十二同步器S12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连接时,第十一同步器 S11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分离,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三十二号齿轮32输出转速。
所述中间齿轮组K包括与所述中间轴m固定连接的十七号齿轮17和十九号齿轮19、置于所述十七号齿轮17和十九号齿轮19之间且空套在所述中间轴 m上的十八号齿轮18以及置于所述十八号齿轮18与十九号齿轮19之间的第五同步器S5。所述十八号齿轮18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常啮合,所述十九号齿轮 19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常啮合。
当所述第五同步器S5拨至与所述十八号齿轮18连接时,此时第十一同步器S11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所述十八号齿轮18 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当所述第五同步器S5拨至与所述十八号齿轮18分离时,此时第十二同步器S12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所述十九号齿轮19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组N1包括空套在所述第一从动轴a1上的二十号齿轮20 和二十一号齿轮21以及置于所述二十号齿轮20和二十一号齿轮21之间的第六同步器S6。所述二十号齿轮20与十七号齿轮17常啮合,所述二十一号齿轮21 与十八号齿轮18常啮合。
当所述第六同步器S6拨至与所述二十号齿轮20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通过十七号齿轮17与二十号齿轮20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当所述第六同步器 S6拨至与所述二十一号齿轮21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通过十八号齿轮18与二十一号齿轮21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组N2包括空套在所述第二从动轴a2上的二十二号齿轮 22和二十三号齿轮23以及置于所述二十二号齿轮22和二十三号齿轮23之间的第七同步器S7。所述二十二号齿轮22与十七号齿轮17常啮合,所述二十三号齿轮23与十八号齿轮18常啮合。
当所述第七同步器S7拨至与所述二十二号齿轮22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 通过十七号齿轮17与二十二号齿轮22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当所述第七同步器S7拨至与所述二十三号齿轮23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通过十八号齿轮18 与二十三号齿轮23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组N3包括空套在所述第三从动轴a3上的二十四号齿轮 24和二十五号齿轮25以及置于所述二十四号齿轮24和二十五号齿轮25之间的第八同步器S8。所述二十四号齿轮24与十七号齿轮17常啮合,所述二十五号齿轮25与十八号齿轮18常啮合。
当所述第八同步器S8拨至与所述二十四号齿轮24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 通过十七号齿轮17与二十四号齿轮24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当所述第八同步器S8拨至与所述二十五号齿轮25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通过十八号齿轮18 与二十五号25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所述倒挡从动齿轮组E空套在所述倒挡从动轴a4上的二十六号齿轮26和二十七号齿轮27以及置于所述二十六号齿轮26和二十七号齿轮27之间的第九同步器S9。所述二十六号齿轮26与十七号齿轮17常啮合,所述二十七号齿轮 27与十八号齿轮18常啮合。
当所述第九同步器S9拨至与所述二十六号齿轮26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 通过二十六号齿轮26与十七号齿轮17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若此时所述第五同步器S5拨至与所述十八号齿轮18分离,第十二同步器S12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所述十九号齿轮19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当所述第九同步器S9拨至与所述二十七号齿轮27连接时,所述中间轴m 通过二十七号27齿轮与十八号齿轮18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若此时所述第五同步器S5拨至与所述十八号齿轮18连接,第十一同步器S11可选择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所述十八号齿轮18与所述三十号齿轮30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所述爬行挡齿轮组U包括置于所述动力输出轴O上且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 32固定连接的三十一号齿轮31、空套在所述动力输出轴O上的二十八号齿轮 28、置于所述动力输出轴O上的第十同步器S10、置于所述爬行挡轴P上且与所述爬行挡轴P固定连接的三十三号齿轮33以及置于所述爬行挡轴P上且与所述爬行挡轴P固定连接的三十五号齿轮35。所述三十一号齿轮31与三十五号齿轮35常啮合,所述二十八号齿轮28与所述三十三号齿轮33常啮合。
爬行挡齿轮组U工作时,所述第十二同步器S12与所述三十二号齿轮32 分离,当第十同步器S10与所述二十八号齿轮28连接时,所述爬行挡轴P通过所述三十一号齿轮31与三十五号齿轮35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进而所述动力输出轴O通过所述三十三号齿轮33与二十八号齿轮28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所述四轮驱动齿轮组H包括置于所述动力输出轴O上且与所述动力输出轴 O固定连接的二十九号齿轮29、与所述四轮驱动轴G固定连接的三十六号齿轮 36以及置于所述二十九号齿轮29和三十六号齿轮36之间且空套在所述爬行挡轴P上的三十四号齿轮34。
所述二十九号齿轮29与所述三十四号齿轮34常啮合,所述三十四号齿轮 34与所述三十六齿轮36常啮合,所述四轮驱动轴G通过所述二十九号齿轮 29、三十四号齿轮34以及三十六号齿轮36之间的传动比输出转速。
当所述四驱离合器F4连接时,所述四轮驱动轴G将转速传递到四轮驱动从动轴g,所述四轮驱动从动轴g进而输出四轮驱动。
见图6至1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离合器组件,能够实现在离合器接合时大量供油提供润滑冷却,在离合器分离时少量供油,在不影响稳定性得同时,降低拖曳力矩,提高传动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以及与离合器连接的输入轴37和输出轴38分别为实施例一中第一离合器F1至倒挡离合器FR以及与之相应配合的驱动轴和从动轴。
一种离合器组件,其包括:输入轴37、输出轴38以及离合器;所述输入轴 37沿轴线延伸且用于输出扭矩;所述输出轴38与所述输入轴37同轴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所述输入轴37连接;所述离合器围绕所述输入轴37设置,所述离合器包括:花键毂39、输入摩擦片40、外毂41、输出摩擦片42、内毂43、活塞44、密封弹簧46以及波形弹簧49;所述花键毂39与所述输入轴37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输入摩擦片40与花键毂39连接,所述输入摩擦片40与所述花键毂39 同步转动;所述外毂41位于所述花键毂39径向外侧;所述输出摩擦片42设置于外毂41上所述输入摩擦片40与所述输出摩擦片42交替排列设置;所述内毂43 与外毂4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输出轴38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内毂43包括活塞容纳部431;所述活塞44置于所述活塞容纳部431内,所述活塞44与内毂43配合形成压力腔45,液压油进入压力腔45推动活塞44进而推动输入摩擦片40或输出摩擦片42以使输入摩擦片40和输出摩擦片42接合;所述密封弹簧46设置于活塞44相对压力腔45一侧用于使活塞44回位,所述密封弹簧46与活塞44配合形成第一油腔47,并且与花键毂39、活塞44一起配合形成第二油腔48,所述第二油腔48与输入摩擦片40和输出摩擦片42连通;所述波形弹簧49设置于相邻的输出摩擦片42之间并且设置于所述输入摩擦片40径向外侧,当所述密封弹簧46 推动活塞44回位,所述波形弹簧49回弹使输入摩擦片40和输出摩擦片42分离;
其中,所述输出轴38上轴向设置有第一液压油道51,所述内毂43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油道51连通的第二液压油道433,并且所述第二液压油道433与压力腔45连通,所示输出轴38上还轴向设置所述第一油腔47连通的润滑油道51,所述润滑油道51包括轴向设置第一润滑油道511以及与第一润滑油道511交叉设置且连通的第二润滑油道512。
所述活塞44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441和出油槽442,所述出油槽442与与所述密封弹簧46配合形成使第一油腔47与第二油腔48连通的第二润滑油孔 52;所述第一润滑油孔441在所述活塞44推动输入摩擦片40或输出摩擦片42时将第一油腔47与所述第二油腔48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44上设置一个出油槽442;所述第二润滑油孔52流量小于第一润滑油孔441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内毂43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432,所述活塞44上设置有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台阶部432配合的第一限位部443,当密封弹簧46推动输入摩擦片40和输出摩擦片42分离时,所述第一限位部443与第一台阶部432贴合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润滑油孔441与第一油腔47的连通。所述活塞44上还包括避让腔444,在活塞44推动输入摩擦片40和输出摩擦片42接合时,所述花键毂39 部分进入避让腔444内。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摩擦片42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接部421,所述外毂41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421配合使外毂41与钢片同步转动的卡口411。
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花键毂39,见图13和图14,所述花键毂39包括:内齿部391、外齿部392以及连接部393,所述内齿部391与输入轴 37连接的,所述外齿部392与输入摩擦片40连接,所述外齿部392沿周向均布若干组润滑油孔组,所述每组润滑油孔组包括呈螺旋状排列的第一油孔3921,所述连接部393连接所述内齿部391和外齿部392,所述连接部393上设置有第二油孔39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孔组包括四组,每组第一油孔3921数量和间距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部391包括沿轴向相对于外齿部392凸起设置的凸起部 3911,所述内齿部391中心处形成有圆柱形的第一容纳部3912,所述外齿部392 中心处形成有圆柱形的第二容纳部3922,所述第一容纳部3912和第二容纳部 3922连通且第二容纳部3922直径大于第一容纳部3912,所述输出轴38与所述第一容纳部3912和第二容纳部3922同轴设置并且所述输出轴38部分设置于所述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3922内。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38包括用于抵持密封弹簧46限制其轴向运动的第二台阶部381,所述密封弹簧46置于第二台阶部381与活塞44之间;所述第二台阶部381与所述连接部393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式滚针轴承,所述第二油孔3931 用于润滑所述竖式滚针轴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沿轴线延伸且用于输出扭矩;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且通过轴承与所述输入轴连接;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围绕所述输入轴设置,其包括:
花键毂,所述花键毂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并同步转动;
输入摩擦片,所述输入摩擦片与花键毂连接,所述输入摩擦片与所述花键毂同步转动;
外毂,所述外毂位于所述花键毂径向外侧;
输出摩擦片,所述输出摩擦片设置于外毂上所述输入摩擦片与所述输出摩擦片交替排列设置;
内毂,所述内毂与外毂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内毂包括活塞容纳部;
活塞,所述活塞置于所述活塞容纳部内,所述活塞与内毂配合形成压力腔,液压油进入压力腔推动活塞进而推动输入摩擦片或输出摩擦片以使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接合;
密封弹簧,所述密封弹簧设置于活塞相对压力腔一侧用于使活塞回位,其与活塞配合形成第一油腔,并且与花键毂、活塞一起配合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与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连通;
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设置于相邻的输出摩擦片之间并且设置于所述输入摩擦片径向外侧,当所述密封弹簧推动活塞回位,所述波形弹簧回弹使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分离;
其中,所述输出轴上还轴向设置有第一液压油道;所述内毂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油道连通的第二液压油道,并且所述第二液压油道与压力腔连通;所述输出轴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的润滑油道,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孔和出油槽,所述出油槽与所述密封弹簧配合形成使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连通的第二润滑油孔;所述第一润滑油孔在所述活塞推动输入摩擦片或输出摩擦片时将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置一个出油槽;所述第二润滑油孔流量小于第一润滑油孔流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毂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配合的限位部,当密封弹簧推动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分离时,所述限位部与第一台阶部贴合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与第一油腔的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还包括避让腔,在活塞推动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接合时,所述花键毂部分进入避让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毂包括:
内齿部,所述内齿部与输入轴连接的,
外齿部,所述外齿部与输入摩擦片连接,所述外齿部沿周向均布若干组润滑油孔组,所述每组润滑油孔组包括呈螺旋状排列的第一油孔,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内齿部和外齿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油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孔组包括四组,每组第一油孔数量和间距均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部包括沿轴向相对于外齿部凸起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内齿部中心处形成有圆柱形的第一容纳部,所述外齿部中心处形成有圆柱形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连通且第二容纳部直径大于第一容纳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同轴设置并且所述输出轴部分设置于所述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包括用于抵持密封弹簧限制其轴向运动的第二台阶部,所述密封弹簧置于第二台阶部与活塞之间;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连接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式滚针轴承,所述第二油孔用于润滑所述竖式滚针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摩擦片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接部,所述外毂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配合使外毂与钢片同步转动的卡口。
10.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组件。
CN202122374263.7U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Active CN217401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4263.7U CN217401497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4263.7U CN217401497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1497U true CN217401497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2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4263.7U Active CN217401497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1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7175B (zh) 扭矩传递装置
EP1998079B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8287420B2 (en) Multi-stage gearbox
US4846009A (en)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EP1865226B1 (e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EP2532920B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0214125B1 (en)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KR0145492B1 (ko) 자동변속기용 기어변속장치
US20140256499A1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EP4191093B1 (en) Multi-shaft gearbox
CN112984055B (zh) 一种传动装置以及拖拉机
EP4097375B1 (en)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US4498356A (en)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US4726246A (en)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having two forward and two reverse speeds
US4718300A (en) Power-drive transmission with viscous clutch
EP1120587A1 (en)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US20040159521A1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friction engaging device
CN217401497U (zh)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CN105452732A (zh) 变速装置
CN217401498U (zh) 一种花键毂及离合器组件
CN216666290U (zh) 一种离合器组件及变速箱
CN104033543A (zh) 多级变速器
CN211288623U (zh) 一种三轴式高低挡换向总成及高低挡换向系统
CN216666371U (zh) 一种齿轮组件以及传动箱
JPH0251647A (ja) 自動変速機の自動変速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7

Address after: No. 555, Wujin East Avenu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76

Patentee after: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539-1, Xiacheng South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uachu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2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539-1, Xiacheng South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uachu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555, Wujin East Avenu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76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