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8450U - 一种微流控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控芯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68450U CN217368450U CN202222008549.8U CN202222008549U CN217368450U CN 217368450 U CN217368450 U CN 217368450U CN 202222008549 U CN202222008549 U CN 202222008549U CN 217368450 U CN217368450 U CN 2173684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chamber
- cavity
- deformation
- sample
- microfluidic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和变形盖,主体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口,主体的内部围绕加样口周向开设有若干反应室,且各反应室与加样口之间均设有一个流道,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加样口和反应室,且各流道互不连通,各反应室的上端均封堵,变形盖安装于主体上,变形盖向外凸出变形时,能够减小反应室内的压强,并使加样口内的待测样品被负压吸引至反应室内。该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控又称为微流控芯片技术,该技术可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几个平分厘米的芯片上,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替代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功能,有着体积轻巧、使用样品及试剂量少、能耗低、反应速度快、可大量平行处理及可即用即弃等优点。目前,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学研究(如核酸检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有微流控芯片的使用通常需要借助离心机、气泵等设备提供驱动力将待测样品转移至微流控芯片的反应室中,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仪器设备昂贵、体积大,不利于微流控芯片的推广以及自动化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主体和变形盖,所述主体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口,所述主体的内部围绕所述加样口周向开设有若干反应室,且各所述反应室与所述加样口之间均设有一个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加样口和所述反应室,且各所述流道互不连通,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均封堵,所述变形盖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变形盖向外凸出变形时,能够减小所述反应室内的压强,并使所述加样口内的待测样品被负压吸引至所述反应室内。
优选地,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均通过一所述变形盖封堵,且初始状态下,所述变形盖凹陷于所述反应室内,各所述变形盖能够在各外部吸头的吸附下向外凸出于所述反应室,并使所述反应室内形成负压。
优选地,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分别通过一顶盖封堵;所述主体下端面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一个所述变形盖封堵,所述空腔的周向设有若干气道,且一个所述气道对应一个所述反应室,所述气道一端与所述空腔内部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室内部连通;初始状态下,所述变形盖凹陷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变形盖能够在外部吸头的吸附下向外凸出于所述空腔,并使所述反应室内形成负压。
优选地,所述气道上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经所述反应室的下方延伸,并延伸靠近所述顶盖。
优选地,所述顶盖高于所述流道,且所述反应室的内底面低于所述流道。
优选地,所述变形盖上远离所述空腔的一侧固定有一拉手,所述拉手用于拉动所述变形盖向外凸出于所述空腔。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端用于放置所述主体,且所述拉手能够伸入所述通槽内,所述通槽用于使用者手伸入并拉动所述拉手。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主体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口,主体的内部围绕加样口周向开设有若干反应室,且各反应室与加样口之间均设有一个流道,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加样口和反应室,进而便于将加样口内的待测样品经流道导入至反应室内反应,各流道之间互不连通,进而能够避免交叉污染,各反应室的上端均封堵,进而在初始状态下,待测样品能够对流道封堵,使反应室处于封闭状态,避免对检测试剂造成污染影响检测结果,变形盖安装于主体上,变形盖向外凸出变形时,能够减小反应室内的压强,进而由于压差的存在,使加样口内的待测样品被负压吸引至反应室内,仅通过作用于变形盖即可实现将待测样品导入反应室内,无需借助离心机、气泵等较大的仪器设备即可将待测样品转移至反应室中,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置于自动化系统中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控芯片中反应室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种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放置在底座上的示意图;
图中:100-微流控芯片,1-主体,2-加样口,3-变形盖,4-流道,5-反应室,6-顶盖,7-空腔,8-气道,9-底座,10-通槽,11-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以解决现有的芯片需进行离心操作才能实现待测样品进入反应室,操作程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100,包括主体1和变形盖3,主体1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口2,主体1的内部围绕加样口2周向开设有若干反应室5,且各反应室5与加样口2之间均设有一个流道4,流道4的两端分别连通加样口2和反应室5,进而便于将加样口2内的待测样品经流道4导入至反应室5内反应,各流道4之间互不连通,进而能够避免交叉污染,各反应室5的上端均封堵,进而在初始状态下,待测样品能够对流道4封堵,使反应室5处于封闭状态,避免对检测试剂造成污染,影响检测结果,变形盖3安装于主体1上,且变形盖3为可发生变形的材料制成,变形盖3向外凸出变形时,能够减小反应室5内的压强,进而由于压差的存在,使加样口2内的待测样品被负压吸引至反应室5内,仅通过作用于变形盖3即可实现将待测样品导入反应室5内,无需借助离心机、气泵等较大的仪器设备即可将待测样品转移至反应室5中,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置于自动化系统中使用。
具体地,各反应室5的上端均通过一变形盖3封堵,且初始状态下,变形盖3凹陷于反应室5内,在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时,仅需在主体1上方设置若干个与反应室5一一对应的负压吸头,当向加样口2内加入待测样品后,使负压吸头下降至各反应室5上方,启动负压装置吸气,从而将多个变形盖3同时由凹陷状态吸为凸出状态,进而使反应室5内容积增大,而压强减小,形成负压,以将加样口2处的待测样品经流道4吸入至反应室5内,相比于常规的离心式芯片,本实施例无需离心操作即可将待测样品从加样口2转移至反应室5中,可降低自动化系统因离心以及固定芯片的操作在设计上的复杂度,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各反应室5的上端分别通过一顶盖6封堵;主体1下端面的中部开设有空腔7,空腔7通过一个变形盖3封堵,空腔7的周向设有若干气道8,且一个气道8对应一个反应室5,气道8一端与空腔7内部连通,气道8的另一端与反应室5内部连通,进而反应室5、气道8和空腔7形成一连通腔室,初始状态下,变形盖3凹陷于空腔7内,变形盖3能够在外部吸头的吸附下向外凸出于空腔7,进而增大连通腔室内的容积,降低压强,形成负压,使加样口2内待测样品经流道4进入反应室5内。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在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时,仅需要设置一个负压吸头即可,可进一步简化自动化系统,降低微流控芯片100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气道8上远离空腔7的一端经反应室5的下方延伸,并延伸靠近顶盖6,使加样口2的待测样品在流入反应室5时不容易进入气道8中。
顶盖6高于流道4,且反应室5的内底面低于流道4,可进一步防止加样口2的溶液在流入反应室5时进入气道8中。
实施例三
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变形盖3上远离空腔7的一侧固定有一拉手11,拉手11用于拉动变形盖3向外凸出于空腔7,进而不需要通过负压吸头作用于变形盖3上,仅通过手动拉动拉手11即可实现变形盖3的变形,以及反应室5内负压的形成。相比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可不借助仪器,直接通过手动拉动拉手11即可将加样口2的待测样品吸入反应室5中,操作简单,降低对实验条件的需求,使用时无需借助外部设备即可进行操作,技术要求低,易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100还包括底座9,底座9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0,通槽10在竖直方向上贯通底座9,底座9上端用于放置主体1,且主体1的外缘支撑于底座9上,此时拉手11伸入通槽10内,进而使得使用者直接将手伸入通槽10内,并用手拉动拉手11即可。同时,将主体1置于底座9上拉动拉手11,可保证拉动拉手11时主体1处于水平状态,防止因主体1不水平导致最终进入各反应室5的溶液的量不一致,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变形盖,所述主体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加样口,所述主体的内部围绕所述加样口周向开设有若干反应室,且各所述反应室与所述加样口之间均设有一个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加样口和所述反应室,且各所述流道互不连通,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均封堵,所述变形盖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变形盖向外凸出变形时,能够减小所述反应室内的压强,并使所述加样口内的待测样品被负压吸引至所述反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均通过一所述变形盖封堵,且初始状态下,所述变形盖凹陷于所述反应室内,各所述变形盖能够在各外部吸头的吸附下向外凸出于所述反应室,并使所述反应室内形成负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分别通过一顶盖封堵;所述主体下端面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一个所述变形盖封堵,所述空腔的周向设有若干气道,且一个所述气道对应一个所述反应室,所述气道一端与所述空腔内部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室内部连通;初始状态下,所述变形盖凹陷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变形盖能够在外部吸头的吸附下向外凸出于所述空腔,并使所述反应室内形成负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上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经所述反应室的下方延伸,并延伸靠近所述顶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高于所述流道,且所述反应室的内底面低于所述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盖上远离所述空腔的一侧固定有一拉手,所述拉手用于拉动所述变形盖向外凸出于所述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端用于放置所述主体,且所述拉手能够伸入所述通槽内,所述通槽用于使用者手伸入并拉动所述拉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8549.8U CN217368450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一种微流控芯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8549.8U CN217368450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一种微流控芯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68450U true CN217368450U (zh) | 2022-09-06 |
Family
ID=8309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08549.8U Active CN217368450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一种微流控芯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68450U (zh) |
-
2022
- 2022-08-02 CN CN202222008549.8U patent/CN2173684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03936B (zh) | 一种用于结核检测的弹性微流控芯片 | |
EP3779439A1 (en) | Micro-fluidic chip and analysis instrument having same | |
CN208684959U (zh) | 一种核酸扩增检测微流控芯片 | |
CN112538414A (zh) | 一种设有微流控结构的全密封式核酸智能化提取装置 | |
EP3779435A1 (en) | Microfluidic chip and analytical instrument provided with microfluidic chip | |
WO2020177774A1 (zh) | 一种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 | |
CN214937358U (zh) | 一种设有微流控结构的全密封式核酸智能化提取装置 | |
EP3779462A1 (en) | Liquid metering device and use thereof | |
CN217646431U (zh) | 一种手持微流控芯片核酸检测装置 | |
CN109894166A (zh) | 一种真菌毒素多指标检测微流控芯片 | |
CN217368450U (zh) | 一种微流控芯片 | |
CN117244601B (zh) | 一种液体定量装置 | |
CN111774111B (zh) | 一种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 | |
CN105964314A (zh) |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装置 | |
CN108004233A (zh) | 一种可用于自动核酸提取仪的负压装置 | |
CN116689051A (zh) | 一种细菌鉴定微流控芯片及使用方法 | |
CN218435756U (zh) | 原位捕获及扩增的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及核酸检测仪 | |
CN217450211U (zh) | 一种液滴生成装置 | |
CN209348662U (zh) | 一种新型移液管 | |
CN215975807U (zh) | 反应仓 | |
CN214310531U (zh) | 一种试剂盒 | |
CN210037309U (zh) |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及用于对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的试剂盒 | |
CN208373116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微流控芯片 | |
CN210514334U (zh) | 一种基于微流体的干式免疫层析诊断装置 | |
CN208367024U (zh) | 可控进样体积的手动进样器和水质多参量检测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