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4817U - 鞋套 - Google Patents

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4817U
CN217364817U CN202220484589.7U CN202220484589U CN217364817U CN 217364817 U CN217364817 U CN 217364817U CN 202220484589 U CN202220484589 U CN 202220484589U CN 217364817 U CN217364817 U CN 217364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hoe
shoe cover
sol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845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建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u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u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u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u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845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4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4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4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鞋套,所述鞋套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弹性以张开并纳入鞋子;所述开口具有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面的第一侧,和与之相对的,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跟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连线,与所述鞋套的底面所成的第一夹角的范围在10°至45°之间。本申请所提供的鞋套能够兼顾穿脱的困难度和鞋套的防护能力,使得在相对较易于穿脱的前提下,鞋套也足够地跟脚,并较好地防护脏污和雨水。

Description

鞋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鞋套。
背景技术
鞋套是一种套设在鞋子外面,用于保护鞋子或是保护地面的日常用具。
鞋套分为一次性鞋套和可重复使用鞋套。一次性鞋套被普遍地应用于放置大量计算机的房间,现在则被更多地应用于无尘车间、洁净室甚至家庭之中,从而保护室内环境。一次性鞋套往往采用塑料制成,不环保,十分容易破损因此无法在室外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购买价格高昂的鞋子。在室外运动,例如登山时,这些鞋子容易脏污、磨损。类似于通过手机屏幕保护膜保护手机屏幕的需求,利用鞋套来保护鞋子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开发,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此类鞋套通常是可重复使用的鞋套,具有一定的耐磨、易于穿脱的性能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鞋套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弹性以张开并纳入鞋子。这一开口往往被设置成平面开口,穿脱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鞋套。
其中,鞋套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具有弹性以张开并纳入鞋子;
开口具有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面的第一侧,和与之相对的,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跟的第二侧;
第一侧与第二侧的连线,与鞋套的底面所成的第一夹角的范围在10°至45°之间。
可选地,第一夹角的范围在10°至20°之间。
可选地,第一侧与鞋套的底面具有第一距离,第二侧与鞋套的底面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在1:0.5至1:0.75之间。
可选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为1:0.6。
可选地,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包括加厚部和未加厚部,加厚部与未加厚部的厚度比为1.7:1至2.0:1。
可选地,加厚部包括设置在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与前掌相对应的前掌部、与后脚根相对应的后脚根部,前掌部和后脚根部之间通过未加厚部隔开,加厚部占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面积范围在25%至40%的范围之内。
可选地,还包括:前掌部包括彼此分开的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之间通过未加厚部隔开。
可选地,鞋套的对应所纳入的鞋子的后跟的部位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可选地,鞋套通过橡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可选地,鞋套的靠近第二侧的部位,向着远离第一侧的方向伸出有挂索,挂索绕回鞋套的靠近第二侧的部位,形成挂孔。
可选地,挂索包括至少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绕回鞋套的靠近第二侧的部位,形成一个挂孔,另一个分支向着远离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方向伸出,并在其远端形成另一个挂孔。
本申请所提供的鞋套能够兼顾穿脱的困难度和鞋套的防护能力,使得在相对较易于穿脱的前提下,鞋套也足够地跟脚,并较好地防护脏污和雨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相关的附图做出简单介绍。可以理解,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中未提及的许多其他的技术特征和连接关系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鞋套在正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鞋套在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另一种鞋套在正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又一种鞋套在正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另一种鞋套在仰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鞋套在鞋套的对应所纳入的鞋子的后跟的部位的内表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又一种鞋套在正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鞋套的一种第一防滑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鞋套的一种第二防滑单元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鞋套的另一种第一防滑单元的示意。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1、开口;11、第一侧;12、第二侧;2、加厚部;21、前掌部;22、后脚根部;3、未加厚部;4、挂索;5、挂孔;6、仿鞋带部;7、防滑纹理;8、防滑纹路;81、第一防滑道;811、第一防滑单元;8111、防滑条;82、第二防滑道;821、第二防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专利号为9423909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了一种防雨用的鞋套,本体由乳胶制成,呈袜状的平面型结构,鞋帮、鞋底均在同一平面上,鞋底位置附着防滑耐磨橡胶,鞋帮的鞋底均具有较好的弹性。该在专利中,其开口总体处于同一平面,或是鞋跟部分处于略高的位置,因此在穿上鞋套时,鞋子后跟部位难以进入开口;在脱下时,鞋子的后跟部位又难以移出开口。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鞋套,具有更好的穿脱便利性。
实施方式一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鞋套,参见图1和图2结合所示,鞋套上设置有开口1,开口1具有弹性以张开并纳入鞋子;
开口1具有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面的第一侧11,和与之相对的,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跟的第二侧12;
在本申请中,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的连线,与鞋套的底面所成的第一夹角α的范围在10°至45°之间。
对于本申请的鞋套而言,其本身通常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在纳入鞋子之前,鞋套本身往往会呈现出一个较为固定的初始形状,我们称之为自然状态。在这一自然状态下,开口1通常较小,而且较为平整。为了便于描述和定义,本申请所指的各项形状、尺寸参数以处于自然状态的鞋套为准,而非以形变之后的状态为准。
对鞋套而言,考虑到自然状态下易于收纳的需求,鞋套的结构可以和专利号为942390946的现有技术中的鞋套一样。即鞋套本体表现为两个重叠的侧面连接而成的形态。此时,鞋套的底面近似于一条水平的直线。当然,鞋套的结构也可以具有较为平整的底面。另外,本申请的鞋套底面,也可以指鞋套立起来之后的底面,即地面。
在这一前提下,如图1和图2所示意的,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的连线,与鞋套的底面所成的第一夹角α的范围被限定在10°至45°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的连线与竖直平面的夹角范围则对应地在100°至135°之间。
第一夹角α决定了着在纳入鞋子之后,第二侧12的鞋套的后跟对鞋子后跟部位的包裹程度,同时体现出了鞋套的穿脱的难易度。
人们在泥泞、潮湿的路面行走时,鞋子后跟处容易被飞溅的液体或是固液混和物弄脏。显然,第一夹角α的数值越小,穿脱越困难,但是鞋套的后跟对鞋子后跟部位的包裹程度越好。当包裹程度越好时,就越能防止脏污影响鞋子,而且鞋套也越跟脚,越不容易滑脱。但是,包裹程度越好时,反过来穿脱也越困难,鞋套使用的舒适度越差。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第一夹角α的范围被限定在10°至45°之间时,能够兼顾穿脱的困难度和鞋套的防护能力,使得在相对较易于穿脱的前提下,鞋套也足够地跟脚,并较好地防护脏污和雨水。此外,相比于完全包裹鞋子后跟部位而言,第一夹角α的范围被限定在10°至45°之间时,还能够减少鞋套的用料,降低其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夹角的范围在10°至20°之间,特别是在15°时,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参见图6所示,在鞋套的对应所纳入的鞋子的后跟的部位的内表面还可以设置有防滑纹理7。所设置的防滑纹理7可以增加这一部位对鞋后跟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鞋后跟滑出鞋套。
如前文背景技术所介绍的。通常来说,要求鞋套易于穿脱,则意味着鞋套需要采用较为柔软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但是此类材料容易发生破损,耐磨性能难以符合要求。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乳胶材料具有优异的变形能力,因此现有技术常常采用乳胶材料作为鞋套产品的基本材料。然而,乳胶材料通常不耐磨,因此需要在关键部位添加耐磨但是变形能力较差的橡胶材料以提高耐磨性能。
例如,在专利号为9423909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了一种防雨用的鞋套,本体由乳胶制成,鞋底位置附着防滑耐磨橡胶。其正是借助了乳胶的高可变性能力和橡胶材料的优异的耐磨性能来实现鞋套的易穿脱和耐磨性能的兼顾。
但是,同时采用两种材料时,其生产制造过程中将涉及两种材料工艺,以及将两种材料结合连接的工序,复杂度、成本显然比仅采用单一材料而言要高得多。由于乳胶材料除了不耐磨之外,还有不耐切割的问题。在用力撑大开口1以便纳入鞋子的过程中,容易被指甲划破而导致鞋套破损。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尝试仅采用橡胶材料来制作鞋套。参考专利号为20062016379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水、耐用橡胶鞋套,其中鞋套用橡胶材料制成。
但是,因为橡胶材料的可变性能力很差,如此制作的鞋套很难穿脱。因此在该专利中,鞋套腿脚连接处还设置有拉链。但是,拉链结构显然会极大地增加鞋套的成本和复杂度,拉链的缝隙也容易进水。
与之相比,可选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鞋套可以通过橡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这是因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鞋套中,将第一夹角α的范围被限定在10°至45°之间,特别是在10°至20°之间时,即便采用形变能力较差的橡胶材料,也依然能够十分方便地穿脱。因此,本申请的鞋套产品能够同时兼顾穿脱便利性、脏污防护能力、耐磨易用性,且仅需更低廉的生产成本,极具优势。
除了第一夹角α之外,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通过控制开口1的两侧与鞋底的距离,也能够达成易于穿脱的目的。可选地,参加图1所示,第一侧11与鞋套的底面具有第一距离d1,第二侧12与鞋套的底面具有第二距离d2。当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比值在1:0.5至1:0.75之间时,也能够达到上述效果。进一步地,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比值为1:0.6时具有更好的穿脱便利性和脏污防护能力。
实施方式二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鞋套,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参见图3所示,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包括加厚部2和未加厚部3,加厚部2与未加厚部3的厚度比为1.7:1至2.0:1。
加厚部2可以在鞋套的外表面加厚,也可以在内表面加厚。对于柔性材料制作的鞋套来说,如果厚度过厚,则穿脱难度将会上升。厚度过薄,则容易发生破裂。因此,为了兼顾厚度和耐用度的平衡,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选地,鞋套的总体厚度可以在0.5至1mm范围内,特别优选在0.8mm左右。此时,根据上述的厚度比,加厚部2的厚度可以在1.2至1.8mm的范围内。
这一厚度范围作为鞋套的大部分部位的厚度来说十分适合,但是由于鞋底部位是承受摩擦的主要部位,因此如果能对这一部位单独加厚,则可以在不影响穿脱难易度的前提下增加耐用性并降低成本。特别地,加厚部2与未加厚部3的厚度的优选比例在1.8至1.9内。加厚部2的厚度可以在1.5mm左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橡胶这种弹性材料来说,厚度越厚,其可形变能力越差,因此局部的加厚可以有效地防止鞋套因发生形变而打滑,提高安全性。
此外,可选地,加厚部2包括设置在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与前掌相对应的前掌部21、与后脚根相对应的后脚根部22,前掌部21和后脚根部22之间通过未加厚部3隔开。由于人在行走、运动时,足底主要受力的部位在前掌部21和后脚根部22,因此这两个部位加厚可以有效地增加耐用性和局部摩擦力,使得鞋套的抓地性能更好。但是,若将前掌部21和后脚根部22的加厚区域连接起来,则整个鞋底都完全难以发生形变。在这一前提下,鞋套的穿脱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将前掌部21和后脚根部22之间通过未加厚部3隔开,同样可以兼顾耐用性和穿脱的便利性。
进一步来说,前掌部21还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图未标示),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之间同样可以通过未加厚部3隔开。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还可以左右对称设置。通过将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隔开,也能够进一步地方便穿脱。显然,后脚根部22也同样可以被未加厚部3分隔成左右两个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加厚部2占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面积范围可以在25%至40%的范围之内。易于理解地,加厚部2所占据的面积范围越大,则越难穿脱,生产成本也越高。在这一比例范围内能够具有较低的成本,较便捷的穿脱性能和较好的防滑效果。
本实施方式通过局部加厚,提高了鞋套产品的穿脱便利性,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及的第一夹角α、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比值等技术特征共同采用的前提下,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是为更加优选的方案。
实施方式三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提供了一种鞋套。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鞋套的靠近第二侧12的部位,向着远离第一侧11的方向伸出有挂索4,挂索4绕回鞋套的靠近第二侧12的部位,形成挂孔5。
由于鞋套产品的一个常用的场景是登山运动。大型的登山运动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完成。当用户在第一天登山结束,或是途径休息点时,可以会取下鞋套。此时,鞋套较脏。在传统的场景下,人们通常会将鞋套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并放入包内存放。这显然不环保,而且麻烦,且对用户而言心理上也有不适感。
据此,在本申请中,通过在鞋套上的该位置设置挂孔5,用户可以方便地将鞋套悬挂在登山包上。且在旅馆清洗完毕之后也方便将鞋套挂起来晾晒,十分方便。
进一步,可选地,参见图5所示,挂索4包括至少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绕回鞋套的靠近第二侧12的部位,形成一个挂孔5,另一个分支向着远离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方向伸出,并在其远端形成另一个挂孔5。
所设置的两个挂孔5,一个靠近第二侧12,另一个远离第二侧12并伸出,可以适应不同的挂钩的需求,在细节处提高便利性。另外,作为优选,挂孔5可以为如图所示的三边形的形状,对挂钩还能够具有引导作为,防止鞋套晃动。
此外,前文提及,对于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及的鞋套产品而言,采用单一材料并一体成型的工艺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且在都采用橡胶材料时,可以增加产品的耐磨性能。但是,采用单一材料一提成型的鞋套,在发生破损时通常是不适合进行维修的。而挂孔5经常受到拉扯,容易导致挂索4断开。因此设置串联的多个挂孔5还可以作为备用,延长鞋套的寿命。
另外参见图4、图5所示,可选地,在鞋套的对应鞋面的部位还可以设置有仿鞋带部6。这一仿鞋带部6并非真的鞋带,而是制成鞋带外形的加厚的结构。在该部位局部加厚并制成鞋带的形状,不但美观,可以防止反复拉伸鞋面部位而造成的破裂,并同时使该部位更贴近于鞋面,使鞋套更加跟脚。
实施方式四
在申请号为201710966193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了一种鞋套式雨靴,具有雨靴主体、拉链。雨靴为一个整体成型的橡胶鞋体,鞋底部位设计有防滑纹路,同时在脚后跟部位设计有拉链,当使用时可以直接将雨靴套在日常使用的鞋子上,拉上拉链即可有效的防止弄湿弄脏鞋子。当不使用时可以将雨靴卷起,方便携带。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鞋套底部部位设计的防滑纹路,通常仅仅能适应日常使用,而难以适用于登山运动和一些极限运动。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鞋套,第四实施方式是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参见图7、图8所示所示,鞋套上设置有开口1,开口1具有弹性以张开并纳入鞋子;
鞋套的与所纳入的鞋子的鞋底所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防滑纹路8,防滑纹路8包括并排设置的,且向着鞋套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防滑道81。
第一防滑道81包括:沿着第一防滑道8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防滑单元811;第一防滑单元811的形状被设置为具有摩擦力相对最大的第一方向;
在各条第一防滑道81中,至少有两条第一防滑道81中的第一防滑单元811所朝向的方向彼此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防滑道81尽管为并排设置,却并不一定是要完全平行设置。第一防滑道81之间也可以略有角度。
在图8中,示意出了一种典型的第一防滑单元811。其包括两条彼此呈预设夹角连接的防滑条8111。其预设夹角的角度可以在大于90度且小于170度。由图8中可以看出,由于预设角度的存在,第一防滑单元811在自图中右向左的方向所受到的摩擦力F,将大于在自图中左向右的方向所受到的摩擦力f。即,在图8中,第一防滑单元811的第一方向为右侧,在穿着鞋套向左侧前进时,第一防滑单元811能够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也就是说,第一方向与夹角的尖端所朝的方向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防滑条8111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图8所示意的直线形,还可以为波浪形或其他的形状,从而提供额外的摩擦性能。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具有一整排的第一防滑单元811的第一防滑道81而言,其在第一方向所能够提供的摩擦力更大,而且这一摩擦力的大小与预设夹角的角度呈现强关联。可选地,预设夹角的角度在100度至130度之间时,第一方向的摩擦力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值。
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鞋套而言,由于设置了多条第一防滑道81,而且至少有两条第一防滑道81中的第一防滑单元811的第一方向所朝向的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可以在前后两个方向均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分配不同方向的第一防滑道81的数量和位置,来对两个方向的摩擦力作出调整。
例如,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人们更经常向前走,原地倒退的概率极小,所以可以增大第一方向朝后的第一防滑道81的数量,减少第一方向朝前的第一防滑道81的数量。
对于登山运动来说,情形则有所不同。户外登山运动需要完成上山和下山的完整流程,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道路泥泞时,通常的向前摩擦力较大的鞋子或鞋套极容易在下山的过程中打滑,引起人身安全风险。因此,对登山运动而言,前进方向与后退方向的摩擦力都十分重要。
有鉴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参见图7所示,各条第一防滑道81中,每相邻的两条第一防滑道81的第一防滑单元811的第一方向所朝向的方向彼此相反。如此一来,在两个方向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鞋套产品都具有极佳的摩擦力表现,能够更好地适应登山运动的特殊情形要求。
易于理解的是,对本申请来说,第一防滑道81的数量若为单数,则容易构造出前后方向不对称的摩擦力的效果,这也适用于微调鞋套的摩擦力在各个方向上的表现。其中,可选地,第一防滑道8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六条。例如在图8中,就示意出了单侧四条,双侧八条的第一防滑道81。
可选地,各条第一防滑道81中,第一方向朝向鞋套的与鞋跟对应的方向的第一防滑单元811的数量,大于第一方向朝向鞋套的与鞋尖对应的方向的第一防滑单元811的数量。第一方向朝向鞋套的与鞋跟对应的方向时,其更多地提供了向前的摩擦力,有助于提升鞋套在用户前进过程中的抓地能力,应用场景更加广阔。
据此进一步可选地,参见图7所示,第一防滑道81的数量为偶数条,各条第一防滑道81中,相对靠近鞋套的鞋底中线的第一防滑道81的长度短于相对远离鞋套的鞋底中线的第一防滑道81;其中,最为远离鞋套的鞋底中线的第一防滑道81的第一防滑单元811的第一方向朝向鞋套的与鞋跟对应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时,由于鞋套并非方方正正的形状,因此不同的第一防滑道81的第一防滑单元811难免有出入。在类似于图7所示意的鞋套上,可以通过将且距离鞋套的中心较远而较长的第一防滑道81的第一防滑单元811设置为朝向鞋跟方向,而将相对较短的第一防滑道81的第一防滑单元811设置为朝向鞋尖的方向。如此一来,无需额外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防滑道81,即可实现向前的摩擦力略大于向后的摩擦力的技术效果,减少了成本。
除了通过第一防滑道81中各个第一防滑单元811的方向来调整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防滑单元811的形状来进行调整。例如,可选地,参见图10所示,在两条彼此连接的防滑条8111中,靠近鞋套的鞋底中线的防滑条8111的长度短于远离鞋套的鞋底中线的防滑条8111的长度。
通过令两个防滑条8111的长度不对等,可以在提供沿着第一防滑道81的长度方向的摩擦力之余,还能够提供斜向的摩擦力,从而适配于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另外,可选地,参见图7、图9所示,防滑纹路8还可以包括两条分别设置在第一防滑道81两侧的第二防滑道82;
第二防滑道82包括:沿着第二防滑道8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防滑单元821;第二防滑单元821的形状为长条形,且第二防滑单元821的长边方向垂直于第二防滑道82的长度方向。
在侧面额外设置第二防滑道82,可以为第一防滑道81所提供的摩擦力作出额外补充。可选地,第二防滑道82的第二防滑单元821的长度自靠近鞋套与鞋尖对应的方向,向着靠近鞋套与鞋跟对应的方向,依次呈现如下变化: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在边缘设置的第二防滑道82,以这一规律变化时,可以在与足掌部、足根部等部位的受力需求相对应,使得鞋套和鞋子得以更好地融为一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1)

1.一种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弹性以张开并纳入鞋子;
所述开口具有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面的第一侧,和与之相对的,靠近所纳入的鞋子的鞋跟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连线,与所述鞋套的底面所成的第一夹角的范围在10°至4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在10°至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鞋套的底面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侧与所述鞋套的底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在1:0.5至1:0.7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为1: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包括加厚部和未加厚部,所述加厚部与所述未加厚部的厚度比为1.7:1至2.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与前掌相对应的前掌部、与后脚根相对应的后脚根部,所述前掌部和所述后脚根部之间通过所述未加厚部隔开,所述加厚部占所述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面积范围在25%至40%的范围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前掌部包括彼此分开的左前掌部和右前掌部,所述左前掌部和所述右前掌部之间通过所述未加厚部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鞋套的对应所纳入的鞋子的后跟的部位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通过橡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的靠近所述第二侧的部位,向着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伸出有挂索,所述挂索绕回所述鞋套的靠近所述第二侧的部位,形成挂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索包括至少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绕回所述鞋套的靠近所述第二侧的部位,形成一个挂孔,另一个分支向着远离所述鞋套的与鞋底对应的部位的方向伸出,并在其远端形成另一个挂孔。
CN202220484589.7U 2022-03-04 2022-03-04 鞋套 Active CN217364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4589.7U CN217364817U (zh) 2022-03-04 2022-03-04 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4589.7U CN217364817U (zh) 2022-03-04 2022-03-04 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4817U true CN217364817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84589.7U Active CN217364817U (zh) 2022-03-04 2022-03-04 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4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5529B2 (en) Overshoe for athletic shoes
CN217364817U (zh) 鞋套
CN201813939U (zh) 一种仿皮革式保暖雨鞋
CN219645138U (zh) 鞋套
CN212938240U (zh) —种防滑型拖鞋
CN209983574U (zh) 一种耐磨型篮球鞋
CN207383645U (zh) 一种沙滩鞋制作用打样版
CN209300344U (zh) 一种透气雨鞋
CN2370712Y (zh) 休闲足球运动鞋
CN207070913U (zh) 一种高强度抓地用登山鞋
CN207492180U (zh) 一种新型百变鞋
CN201468130U (zh) 防水鞋套
CN218551506U (zh) 一种pvc和eva复合鞋底及鞋子
CN211910717U (zh) 一种可调鞋码运动鞋
CN215685206U (zh) 一种轻便透气的休闲鞋
CN220512304U (zh) 一种林地防滑防脱鞋
CN208030422U (zh) 一种具有缓冲耐磨的登山鞋
CN217791660U (zh) 一种防滑防水型户外登山运动鞋
CN220966531U (zh) 一种可分离式两用鞋
CN210445835U (zh) 一种便携式防水鞋
CN111972766B (zh) 一种防水溅鞋子
CN217089780U (zh) 一种减震空调式登山鞋
CN216363859U (zh) 足部用具以及具有病毒防护外罩的鞋
CN206006124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登山鞋
CN219762622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飞织鞋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