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7248U -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7248U
CN217357248U CN202221241290.5U CN202221241290U CN217357248U CN 217357248 U CN217357248 U CN 217357248U CN 202221241290 U CN202221241290 U CN 202221241290U CN 217357248 U CN217357248 U CN 217357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top plate
outdoor unit
electric contro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12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引
李彬彬
牛天威
李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12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7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7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7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所述室外机包括:机壳本体,一端设有配合开口;顶板,与所述机壳本体配合连接以封盖所述配合开口;电控盒,与所述顶板配合连接,且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机壳本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当需要拆卸电控盒时,需要先将空调室外机的面板拆下后,才能再将电控盒进行拆卸,而再加上电控盒与压缩机之间的空间狭小,使得对电控盒进行拆卸的整体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Description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空调室外机内部一般由竖向隔板分割成用于安装风机和压缩机的两个腔体,并且将电控盒安装至竖向隔板朝向压缩机的一侧上。
但是由此却存在以下至少一种技术问题:当需要拆卸电控盒时,需要先将空调室外机的面板拆下后,才能再将电控盒进行拆卸,而再加上电控盒与压缩机之间的空间狭小,使得对电控盒进行拆卸的整体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当需要拆卸电控盒时,需要先将空调室外机的面板拆下后,才能再将电控盒进行拆卸,而再加上电控盒与压缩机之间的空间狭小,使得对电控盒进行拆卸的整体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机,包括:机壳本体,一端设有配合开口;顶板,与所述机壳本体配合连接以封盖所述配合开口;电控盒,与所述顶板配合连接,且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机壳本体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需要对电控盒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将顶板从机壳本体上拆下,便能够将电控盒从机壳本体的内腔中成功取下。一方面,与将电控盒安装至隔板上的技术方案相比,简化了拆卸电控盒的步骤,提高了拆卸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将电控盒由隔板上转至顶板上,使得增大了电控盒与其它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以便于电控盒的散热。举例来说,室外机的压缩机设于机壳本体的底部,而隔板为竖直设置,将室外机的内腔竖向分隔,于是,当电控盒安装至隔板上时,与本技术方案相对,与压缩机之间的距离更接近,从而不利于电控盒的散热;此外,结合室外机的应用环境,例如室外机内部进水时,由于将电控盒由机壳本体内部的安装位提高至顶板上,具体的说,例如使得电控盒内部的电路板朝下设置,便于快速脱水,且降低安置室外机的所在安装环境水位过高而淹没电控盒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得将电控盒与顶板之间的配合连接高效便于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设有相对设置的滑轨;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延伸结构,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延伸结构围绕所述盒体的周围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盒体的方向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滑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例如为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二者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为沿着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组合形成用于安装电控盒的第一安装位。为了使得电控盒能够稳定安装至顶板上,可使得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相同端部为封闭设置,于是,将电控盒安装至第一安装位的过程中,可通过无法将电控盒继续沿着滑轨的轨迹方向推动的状态用以判断此时电控盒已顺利安装至第一安装位上,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内设有电路板和散热器,所述电路板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背侧,所述安装侧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其中,所述电路板夹设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顶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使得散热器设于电路板远离顶板设置,避免了将散热器夹设于电路板和顶板之间,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散热;换而言之,结合本技术方案内容,能够使得为散热器提供了良好的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由于电路板的安装侧朝下设置,使得电控盒在进水的实际环境中,有利于对电连接在电路板上的散热器等电子元器件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干燥,而避免了电子元器件长期积水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卡合组件,设于所述滑轨与所述延伸结构之间;其中,所述卡合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电控盒相对所述滑轨相对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室外机运输的实际情况,难以避免的是,装配电控盒与顶板时二者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易使得电控盒碰撞滑轨或者顶板,而易导致电控盒内部结构发生损坏,可使得通过卡合组件的设置,限制了电控盒先对滑轨运动,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卡孔,设于所述滑轨或所述延伸结构二者中的任一者;卡合凸起,设于所述滑轨或所述延伸结构二者中的另一者;其中,当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孔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电控盒相对所述滑轨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顶板与滑轨都为钣金件,卡孔可以是设置于滑轨上,而卡合凸起为设置在延伸结构上,延伸结构可以为板件。而卡合凸起为凸起于板件的表面,二者组合形成的高度小于滑轨所形成的高度,利用钣金件的结构特性,在将电控盒安装至滑轨上的过程中,卡合凸起将滑轨的高度撑大,直到卡合凸起与相应的卡孔相对设置时,对滑轨的相应位置进行按压以使得卡合凸起穿过卡孔,进而完成了将电控盒稳定安装至顶板上的效果。反之,对卡合凸起进行按压以使得卡合凸起从卡孔中脱出,从而使得电控盒能够在滑轨中移动。于是,通过卡合组件的简单结构完成了将电控盒稳定安装至顶板上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隔板,内设于所述机壳本体,且所述隔板将所述机壳本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风机,内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压缩机,内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其中,当所述顶板盖设于所述机壳本体时,所述电控盒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避免了将电控盒对应设于第一腔室内,而导致风机与电控盒形成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顶板封盖至所述机壳本体时,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间距,所述第二腔室设有第一进风口;或,所述顶板设有多个加强结构,且所述多个加强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控盒的位置相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可通过第一通风间距以使得将电控盒的散热由风机及时排除机壳本体外,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外,结合实际拆卸顶板的情况,由于拆卸顶板时连带着将电控盒也要进行拆除,于是,需要通过增设多个加强结构以提高顶板的负载能力,避免顶板承受来自电控盒的负载过大而发生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通过转接组件实现接线端子配合连接;或,所述电控盒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通过金属触点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可在机壳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对应第一开口的位置安装有转接组件,于是,可通过转接组件上的快拆接口使得电连接线连接电控盒和电子器件。具体的说,在拆卸电控盒之前,可先将电控盒用于插接快拆接口的电连接线拆除,便使得电控盒完成了对电子器件的分离,进而将顶板从机壳本体上拆卸下来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连带着电控盒拆卸下来,从而避免了上述具体实例中的问题出现,从而实现了快拆的效果和确保了电连接的安全性;此外,利用电控盒与电子器件的金属触点连接方式使得装卸电控盒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而省去了处理电连接线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例所述的室外机;室内机,与室外机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一方面,与将电控盒安装至隔板上的技术方案相比,简化了拆卸电控盒的步骤,提高了拆卸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将电控盒由隔板上转至顶板上,使得增大了电控盒与其它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以便于电控盒的散热;
(2)结合室外机运输的实际情况,难以避免的是,装配电控盒与顶板时二者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易使得电控盒碰撞滑轨或者顶板,而易导致电控盒内部结构发生损坏,可使得通过卡合组件的设置,限制了电控盒先对滑轨运动,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3)可通过第一通风间距以使得将电控盒的散热由风机及时排除机壳本体外,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外,结合实际拆卸顶板的情况,由于拆卸顶板时连带着将电控盒也要进行拆除,于是,需要通过增设多个加强结构以提高顶板的负载能力,避免顶板承受来自电控盒的负载过大而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电控盒安装至隔板上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顶板与电控盒配合连接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另一视角下的顶板与电控盒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室外机;10-机壳本体;11-配合开口;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面板;20-顶板;21-滑轨;22-加强结构;30-电控盒;31-延伸结构;32-电路板;33-散热器;40-卡合组件;41-卡孔;42-卡合凸起;51-隔板;52-风机;53-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电控盒30安装至隔板51上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说,由于电控盒30安装至隔板51上,使得电控盒30与压缩机53之间的安装位置紧凑,导致在生产组装室外机的工艺中,难以避免的是,增大了加工难度,而为了使得电控盒30能够稳定安装至隔板51上,往往需要在隔板51上设置螺钉孔,通过螺接的方式以完成对电控盒30的稳定连接。但是,当需对电控盒30进行拆卸维修时,则需要先将机壳本体10的面板14拆下,之后还需要通过工具拧松电控盒30与隔板51连接的螺钉,拆卸电控盒30与其它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才能够将电控盒30从隔板51上完全取下,反之,将电控盒30安装至隔板51又是需要重复上面的步骤,从而使得整体的装卸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室外机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6,室外机100例如包括机壳本体10、顶板20和电控盒30。机壳本体10的一端设有配合开口11;顶板20与机壳本体10配合连接以封盖配合开口11;电控盒30与顶板20配合连接,且电控盒30设于顶板20靠近机壳本体10的一侧。
具体的,由于将电控盒30安装至顶板20上,于是,在需要对电控盒30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将顶板20从机壳本体10上拆下,便能够将电控盒30从机壳本体10的内腔中成功取下。一方面,与将电控盒30安装至隔板51上的技术方案相比,简化了拆卸电控盒30的步骤,提高了拆卸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将电控盒30由隔板51上转至顶板20上,使得增大了电控盒30与其它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以便于电控盒30的散热。举例来说,室外机100的压缩机53设于机壳本体10的底部,而隔板51为竖直设置,将室外机100的内腔竖向分隔,于是,当电控盒30安装至隔板51上时,与本技术方案相对,与压缩机53之间的距离更接近,从而不利于电控盒30的散热。
优选的,电控盒30与顶板20滑动连接。使得将电控盒30与顶板20之间的配合连接高效便于操作。
优选的,顶板20设有相对设置的滑轨21;电控盒30例如包括盒体和延伸结构31。延伸结构31与滑轨21滑动连接,且延伸结构31围绕盒体的周围设置,且朝向远离盒体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滑轨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例如为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二者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为沿着顶板2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组合形成用于安装电控盒30的第一安装位。为了使得电控盒30能够稳定安装至顶板20上,可使得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相同端部为封闭设置,于是,将电控盒30安装至第一安装位的过程中,可通过无法将电控盒30继续沿着滑轨21的轨迹方向推动的状态用以判断此时电控盒30已顺利安装至第一安装位上,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此外,为了避免电控盒30从第一安装位中脱出,结合室外机100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使得在两个滑轨21的用于供电控盒30滑入的开口位置处设置凸起结构,具体的,凸起结构设于滑轨21远离顶板20的一侧,且朝向顶板20的方向凸起,于是,凸起结构与顶板20相应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距离,而第一距离对应的高度大于延伸结构31的厚度,以便于供电控盒30顺利滑入第一安装位上。当电控盒30处于第一安装位时,此时,凸起结构位于电控盒30相应的端部前侧,以起到阻挡电控盒30脱出的作用。
与之相对的,当需要将电控盒30从第一安装位上拆卸时,可将顶板20进行反转处理,使得电控盒30处于顶板20的上方,再使得顶板20沿着水平方向作一定角度的倾斜设置,具体的,使得凸起结构所在的高度低于滑轨21的末端高度,进而使得在重力的作用下,将电控盒30顺利贴着顶板20的侧面沿着第一距离形成的开口从第一安装位脱出,从而完成电控盒30与顶板20之间的拆卸。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将电控盒30顺利安装至顶板20上,可使得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组合形成的高度H应略大于与之配合连接的延伸结构31的厚度h,为了滑入过程顺滑,防止安装过程中发生卡死,则可使得h<H≤h+5mm。此外,可以使得两个滑轨21的长度L大于等于延伸结构31对应的长度L1,也即可取L1<L≤L1+1cm。
优选的,盒体内设有电路板32和散热器33。电路板32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背侧,安装侧用于安装散热器33;其中,电路板32夹设于散热器33与顶板20之间。具体的,通过使得散热器33设于电路板32远离顶板20设置,避免了将散热器33夹设于电路板32和顶板20之间,对散热器33的散热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散热。
优选的,室外机100例如包括卡合组件40。卡合组件40设于滑轨21与延伸结构31之间;其中,卡合组件40用于限制电控盒30相对滑轨21相对运动。
结合室外机100运输的实际情况,难以避免的是,装配电控盒30与顶板20时二者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易使得电控盒30碰撞滑轨21或者顶板20,而易导致电控盒30内部结构发生损坏,可使得通过卡合组件40的设置,限制了电控盒30先对滑轨21运动,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优选的,卡合组件40例如包括卡孔41和卡合凸起42。卡孔41设于滑轨21或延伸结构31二者中的任一者上,卡合凸起42设于滑轨21或延伸结构31二者中的另一者上;其中,当卡合凸起42与卡孔41配合连接以限制电控盒30相对滑轨21运动。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顶板20与滑轨21都为钣金件,卡孔41可以是设置于滑轨21上,而卡合凸起42为设置在延伸结构31上,延伸结构31可以为板件。而卡合凸起42为凸起于板件的表面,二者组合形成的高度小于滑轨21所形成的高度,利用钣金件的结构特性,在将电控盒30安装至滑轨21上的过程中,卡合凸起42将滑轨21的高度撑大,直到卡合凸起42与相应的卡孔41相对设置时,对滑轨21的相应位置进行按压以使得卡合凸起42穿过卡孔41,进而完成了将电控盒30稳定安装至顶板20上的效果。反之,对卡合凸起42进行按压以使得卡合凸起42从卡孔41中脱出,从而使得电控盒30能够在滑轨21中移动。于是,通过卡合组件40的简单结构完成了将电控盒30稳定安装至顶板20上的效果。
优选的,室外机100例如包括隔板51、风机52和压缩机53。隔板51内设于机壳本体10,且隔板51将机壳本体10分隔成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风机52内设于第一腔室12,压缩机53内设于第二腔室13;其中,当顶板20盖设于机壳本体10时,电控盒30与压缩机53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30设于压缩机53的顶端位置。避免了将电控盒30对应设于第一腔室12内,而导致风机52与电控盒30形成干涉。
优选的,当顶板20封盖至机壳本体10时,顶板20与隔板5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间距,第二腔室13设有第一进风口;或,顶板20设有多个加强结构22,且多个加强结构22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控盒30的位置相对设置。
具体的,可通过第一通风间距以使得将电控盒30的散热由风机52及时排除机壳本体10外,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外,结合实际拆卸顶板20的情况,由于拆卸顶板20时连带着将电控盒30也要进行拆除,于是,需要通过增设多个加强结构22以提高顶板20的负载能力,避免顶板20承受来自电控盒30的负载过大而发生变形。
优选的,电控盒30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通过转接组件实现接线端子配合连接;或,电控盒30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通过金属触点配合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需要拆卸电控盒30时,只需要将顶板20从机壳本体10上拆卸下来,便能够将电控盒30一起从机壳上拆离。具体的说,电控盒30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之间可以是接线端子配合连接,为了避免将顶板20从机壳本体10上拆离的过程中,使得电控盒30和电子器件之间发生严重的牵扯而发生损坏。于是,可加长用于电连接电控盒30和电子器件的电连接线,从而可使得将顶板20取下的过程中,能够使得与电控盒30与电子器件之间通过电连接线形成预留安全距离,进而将电连接线上用于与电控盒30连接的插接口拔除,便能够使得顶板20能够完全从机壳本体10上拆卸下来。
当然,进一步的,结合上述具体实例的内容,在拆卸顶板20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还是会使得电控盒30与电子器件之间发生牵扯的情况。于是,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可在机壳本体1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对应第一开口的位置安装有转接组件,于是,可通过转接组件上的快拆接口使得电连接线连接电控盒30和电子器件。具体的说,在拆卸电控盒30之前,可先将电控盒30用于插接快拆接口的电连接线拆除,便使得电控盒30完成了对电子器件的分离,进而将顶板20从机壳本体10上拆卸下来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连带着电控盒30拆卸下来,从而避免了上述具体实例中的问题出现,从而实现了快拆的效果和确保了电连接的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使得电控盒30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为金属触点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将顶板20从机壳本体10上拆卸时,也即使得顶板20与机壳本体10分离时,则使得电控盒30与电子器件的金属触点分离接触,以实现断开连接,反之,将顶板20重新安装至机壳本体10时,又将使得金属触点重新接触,以实现恢复连接。于是,使得装卸电控盒30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而省去了处理电连接线的步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例如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室外机100和室内机。室外机100与室内机配合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本体(10),一端设有配合开口(11);
顶板(20),与所述机壳本体(10)配合连接以封盖所述配合开口(11);
电控盒(30),与所述顶板(20)配合连接,且所述电控盒(30)设于所述顶板(20)靠近所述机壳本体(1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30)与所述顶板(20)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20)设有相对设置的滑轨(21);
所述电控盒(30)包括:
盒体;
延伸结构(31),与所述滑轨(21)滑动连接;所述延伸结构(31)围绕所述盒体的周围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盒体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内设有电路板(32)和散热器(33),所述电路板(32)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背侧,所述安装侧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33);
其中,所述电路板(32)夹设于所述散热器(33)与所述顶板(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合组件(40),设于所述滑轨(21)与所述延伸结构(31)之间;
其中,所述卡合组件(40)用于限制所述电控盒(30)相对所述滑轨(21)相对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40)包括:
卡孔(41),设于所述滑轨(21)或所述延伸结构(31)二者中的任一者;
卡合凸起(42),设于所述滑轨(21)或所述延伸结构(31)二者中的另一者;
其中,当所述卡合凸起(42)与所述卡孔(41)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电控盒(30)相对所述滑轨(21)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板(51),内设于所述机壳本体(10),且所述隔板(51)将所述机壳本体(10)分隔成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
风机(52),内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2);
压缩机(53),内设于所述第二腔室(13);
其中,当所述顶板(20)盖设于所述机壳本体(10)时,所述电控盒(30)与所述压缩机(53)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顶板(20)封盖至所述机壳本体(10)时,所述顶板(20)与所述隔板(5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间距,所述第二腔室(13)设有第一进风口;
或,所述顶板(20)设有多个加强结构(22),且所述多个加强结构(2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控盒(30)的位置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30)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通过转接组件实现接线端子配合连接;
或,所述电控盒(30)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子器件通过金属触点配合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配合连接。
CN202221241290.5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7357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1290.5U CN217357248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1290.5U CN217357248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7248U true CN217357248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5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1290.5U Active CN217357248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7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769C (zh) 空调机
CN112783298B (zh) 一种风冷散热的模块化加固计算机
CN217357248U (zh) 一种室外机和空调器
WO2018051718A1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6638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5497950U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211739645U (zh) 一种用于冰箱压缩机腔室的风机支架及接水盘安装结构
CN205453202U (zh) 一种新型ups太阳能一体机
CN113594952A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110430701B (zh) 压缩机电机变频控制器
CN216159186U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20139980U (zh) 一种控制器及交通工具
CN218544634U (zh) 一种电控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16146293U (zh) 一种电梯系统用滤波器
CN219247034U (zh) 一种连接器、风扇模组及逆变器装置
CN112087923B (zh) 适用于全封闭插箱的传热单元
CN22025017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用倒装电控盒结构
CN220402203U (zh) 散热模组和开关电源
CN220368873U (zh) 一种除湿机电控盒及除湿机
CN211104034U (zh) 机器人控制柜以及机器人系统
CN113163680B (zh) 一种变频降温控制柜及其工作方法
CN110493990B (zh) 空调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4406275U (zh) 空调器
CN213205977U (zh)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63682U (zh) 一种导轨安装盒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