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9740U - 球囊导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球囊导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9740U
CN217339740U CN202022901692.0U CN202022901692U CN217339740U CN 217339740 U CN217339740 U CN 217339740U CN 202022901692 U CN202022901692 U CN 202022901692U CN 217339740 U CN217339740 U CN 217339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balloon catheter
sleeve
length
cathet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16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全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16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9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9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9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组件包括球囊导管和套管,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套管套设于球囊导管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套管的近端位于或者靠近球囊导管组件的近端,套管能够沿球囊导管的轴线方向相对球囊导管移动。根据本申请的球囊导管组件,能够根据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实时调整充盈状态的球囊长度,使处于充盈状态的球囊的长度与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相适配,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Description

球囊导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囊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今天,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蓬勃迅猛的发展。但球囊导管组件作为介入手术(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药物球囊治疗等)的基础耗材在血管准备阶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球囊导管组件主要适用于患有血管阻塞性疾病类患者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使其阻塞的血管恢复正常血流。当血管狭窄时,通过造影确认狭窄位置、直径及长度等信息,然后选择相应规格的球囊导管组件。进而先置入鞘管建立通道,置入导丝建立轨道。而后球囊扩张导管自体外沿此通道及轨道前行,直至导管远端通过狭窄段使球囊对准狭窄段。使用额外的压力扩张器械,对球囊导管组件施加压力,使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挤压狭窄段,其内部压力转化为扩张力,使得狭窄段的粥样物质、动脉斑块等被挤压变形,向血管内壁贴附。进一步扩张球囊,使血管壁的平滑肌适当撕裂,血管及其内腔进一步扩大。维持一段时间后,卸除球囊压力并沿导丝和通道撤回。血管狭窄段管腔扩大,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对于给定的球囊导管组件尺寸规格是固定的,根据病变选定球囊导管组件后球囊在血管中的扩张长度就固定了。但在实际临床中,病人的血管堵塞长度是随机的,靶病变长度很难刚好有对应长度的球囊导管组件相匹配,往往都是选择比靶病变更长的球囊导管组件去扩张。这样球囊扩张后,血管狭窄段管腔扩大,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但由于球囊过长,也同时将靶病变周围健康的血管扩张挤压,使血管壁撕裂损伤,如此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球囊与血管病变长度不匹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球囊导管组件,所述球囊导管组件包括:
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球囊;
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球囊导管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所述套管的近端位于或者靠近所述球囊导管组件的近端,所述套管能够沿所述球囊导管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球囊导管移动。
根据上述球囊导管组件,通过将套管套设于球囊导管的至少部分外表面,通过套管能够沿球囊导管的轴线方向相对于球囊导管移动,使至少部分球囊能够设于套管内,并且套管的近端位于或者靠近球囊导管组件的近端,能够使操作者在将球囊导管组件送入体内后,根据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通过实时操作套管的近端,调整充盈状态的球囊长度,使处于充盈状态的球囊的长度与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相适配,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同时防止由于球囊充盈长度的过长,导致将血管病变周围健康的血管扩张挤压,减少血管壁撕裂损伤,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至少包括位于远端部分的管状结构,所述本体部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
把持部,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近端相连,所述把持部位于或者靠近所述球囊导管组件的近端,用于对所述本体部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部能够沿径向方向进行撕裂,在输送状态时,所述本体部的所述管状结构套设于至少部分所述球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输送状态时,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球囊导管的长度,所述球囊穿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输送状态时,所述球囊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外部或者部分所述球囊穿设在所述本体部的管状结构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部分外表面,所述球囊套设于所述内管的靠近远端的外表面,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管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组件还包括:
第一显影单元,所述第一显影单元设于所述内管的远端;
第二显影单元,所述第二显影单元设于所述套管的远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或所述套管设有用于显示长度的计量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导管组件还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座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远端相连,所述导管座上设有第一导入口和第二导入口,所述第一导入口与所述内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入口与所述球囊的内部相连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球囊导管组件的输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球囊导管组件的扩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球囊导管组件的输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球囊导管组件的扩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缝合装置的结构,此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轴向”表示其长度方向,“径向”表示垂直于“轴向”的方向。
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球囊导管组件100,用于对病变后的狭窄血管进行扩张,使血管狭窄段管腔扩大,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包括球囊导管10和第一套管21。
球囊导管10包括内管11、外管12和球囊13,外管12套设于内管11的部分外表面,球囊13套设于内管11的靠近远端的外表面,球囊13的远端与内管11相连,球囊13的近端与外管12相连。
第一套管21套设于球囊导管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第一套管21的近端位于或者靠近球囊导管组件100的近端,第一套管21能够相对球囊导管10沿轴线方向移动,并使至少部分球囊13能够设于第一套管21内。
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具有输送状态和扩张状态,当球囊导管组件100处于输送状态时,球囊13收缩,从而便于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内进行输送;当球囊导管组件100处于扩张状态时,球囊13充盈,从而通过充盈后的球囊13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扩张。
通过将球囊13套设于内管11的靠近远端的外表面,使球囊13的远端与内管11相连,球囊13的近端与外管12相连,并将第一套管21套设于球囊导管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通过沿球囊导管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球囊导管10移动第一套管21,使至少部分球囊13能够设于第一套管21内,并且第一套管21的近端位于或者靠近球囊导管组件100的近端,能够使操作者在将球囊导管组件送入体内后,根据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通过实时操作套管的近端,调节第一套管21的轴向位置来调整球囊13的充盈长度,使处于充盈状态的球囊13的长度与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相适配,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同时防止由于球囊13充盈长度的过长,导致将血管病变周围健康的血管扩张挤压,减少血管壁撕裂损伤,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对于弥散性病变血管,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组件100的充盈后的球囊长度实时可调,可仅通过调节本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组件在一次手术中对多个病变逐次进行扩张,避免相邻病变之间健康血管被损伤,并且减少球囊导管组件100的重复使用,节省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为医生和病人减压。具体处理时,可先处理狭窄段长度短的病变位置,后继续处理狭窄段长度长的病变位置,从而使血管狭窄段管腔扩大,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再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套管21包括本体部211和把持部212。本体部211整体呈管状结构,本体部211能够沿外管12的轴线方向移动,并能够沿自身径向方向进行撕裂。把持部212与本体部211的近端相连,把持部212位于或者靠近球囊导管组件1010的近端,用于对本体部211进行控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部211至少包括位于远端部分的管状结构,只要本体部211的远端部分的管状结构能够包裹住球囊13即可,本体部211的近端部分可以设置成与远端管状结构连接的线状结构、条状结构等。
其中,本体部211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PEBAX、尼龙或聚乙烯材料,优选的,本实施例为PEBAX尼龙混合材料,从而易发生撕裂,保证本体部211沿外管12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对第一套管21套设球囊13的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对球囊13裸露于第一套管21外部的充盈长度进行调节,以匹配不同的血管狭窄段管腔的长度。
其中,图1为输送状态,图2为扩张状态。在输送状态时,本体部211的管状结构可以套设于至少部分球囊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状态下,第一套管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球囊导管10的长度,球囊13全部套设于本体部211的内部。在扩张状态时,通过将把持部212置于患者体外,操作者通过径向方向拉扯把持部212,从而对本体部211进行撕裂,可以根据血管病变位置的长度,缩短第一套管21的长度,以调节第一套管21与球囊的位置关系,控制球囊13裸露于第一套管21的外部的长度,并对裸露后的球囊13进行充盈,以保证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扩张。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适当的减小第一套管21的长度,使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输送状态下仅有部分球囊13套设于本体部211的管状结构内。
再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组件100还包括导管座30和锥头40。其中,锥头40与内管11的远端相连,球囊13的远端连接于锥头30与内管11的连接处,球囊13的近端与外管12的远端相连。导管座30与球囊导管10的远端相连。导管座30上设有第一导入口31和第二导入口32,第一导入口31与内管11的内部相连通,第二导入口32与球囊13的内部相连通,即第二导入口32与内管11和外管12间的间隙相连通。第一导入口31用于导丝穿入,从而便于导丝依次穿过导管座30和内管11的管腔,并最终从锥头40的远端穿出,用于引导整个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中的输送。第二导入口32用于对球囊13内部进行充盈,从而使球囊13扩张膨胀,并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其中,为了进一步地便于球囊导管组件100的输送过程,本实施方式中的锥管40带有锥度,材料一般比外管12和内管11要软,从而防止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内的输送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划伤。锥管40的材料为TPU、PEBAX或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内管11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PEBAX、尼龙或聚乙烯材料,硬度较外管软,优选的,本实施例为PEBAX尼龙混合材料。外管12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PEBAX、尼龙或聚乙烯材料,优选的,本实施例为PEBAX尼龙混合材料。球囊13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尼龙、聚乙烯、PEBAX或乳胶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球囊具有较好的顺应性,膨胀后的直径为0-30mm。
再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其中,第一显影单元111设于内管11的远端,并处于球囊13的内部,第二显影单元23设于第一套管21的远端。通过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判断球囊导管组件100处于血管内的位置,同时通过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间的间距变化准确的辨别第一套管21相对球囊13的轴向移动距离,从而确认球囊13裸露于第一套管21外部的充盈长度,进而与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相适配,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同时防止由于球囊13充盈长度的过长,导致将血管病变周围健康的血管扩张挤压,减少血管壁撕裂损伤,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的位置进行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均为圆环状结构。其中,第一显影单元111包含铁、铂、铱或钽等显影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锻压的方式直接嵌入内管11外表面。第一显影单元111的位置可以是球囊13内部的任意位置,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显影单元111设置在球囊13的远端肩部,第二显影单元23设置在第一套管21的远端。其中,球囊13的远端肩部是指球囊远端的锥形部分与球囊中部的圆柱形部分的连接处。球囊中部的圆柱形部分的直径为球囊最大的直径,球囊中部的圆柱形部分为球囊的有效膨胀部分,能够真正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第一显影单元111设置在球囊13的远端肩部,第二显影单元23设置在第一套管21的远端,通过观察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之间的距离能够很方便地判断裸露在第一套管21有效的充盈球囊的长度。
第二显影单元23的材料与第一显影单元111相同,采用锻压的方式第二显影单元23直接嵌入第一套管21的外表面后,外面采用热熔的方式涂覆一层薄的PTFE膜,避免使用过程中第二显影单元23脱落至血管中,对血管进行堵塞,同时减少输送过程中对血管壁的刮伤。进一步地,球囊导管10和第一套管21的表面可涂覆亲水涂层,减少输送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套管21设有用于显示长度的计量单元。该计量单元可以为涂覆在第一套管21外表面的刻度线,该刻度线的“0”刻度位于第一套管21的近端,通过第一套管21的近端的径向撕裂,观察径向撕裂的长度,即可判断球囊裸露的长度。通过刻度线控制调节球囊13的扩张长度,并配合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的使用,使球囊13的扩张长度精准匹配血管病变位置长度。
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对血管病变位置进行扩张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首先向血管内置入鞘管建立输送通道,并置入导丝引导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中前行,到达血管狭窄段。然后将第一显影单元111置于血管病变位置的远端,根据造影测得血管病变长度,通过把持部212对本体部211进行撕裂,并后撤第一套管21直至第二显影单元23位于血管狭窄段管腔的近端。然后通过第二导入口32对球囊13进行充盈,通过充盈后的球囊13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扩张,使血管病变位置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方式二:首先向血管内置入鞘管建立输送通道,并置入导丝引导球囊导管组件在血管中前行,到达血管狭窄段。然后将第二显影单元23置于血管病变位置的近端,根据造影测得的血管病变长度,通过把持部212对本体部211进行撕裂,并继续向前输送球囊导管组件100直至第一显影单元111位于血管狭窄段管腔的远端。然后通过第二导入口32对球囊13进行充盈,通过充盈后的球囊13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扩张,使血管病变位置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方式三:据造影测得的血管直径和狭窄段的长度,选择直径相匹配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后,在体外根据血管狭窄段管腔的长度,和第一套管21上的计量单元,将本体部211撕裂至球囊13所需扩张长度的刻度,推送球囊导管组件100或后拉第一套管21使导管座30移动至本体部211的撕裂处,然后通过置入鞘管建立的通道,并置入导丝引导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中前行,到达血管狭窄段,充盈球囊,使血管狭窄段的管腔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包括球囊导管10和第二套管22,球囊导管10包括内管11、外管12和球囊13。
外管12套设于内管11的部分外表面,球囊13套设于内管11的靠近远端的外表面,球囊13的远端与内管11相连,球囊13的近端与外管12相连,第二套管22套设于球囊导管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
第二套管22能够相对球囊导管10沿轴线方向移动,并使至少部分球囊13设于第二套管22内。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具有输送状态和扩张状态,当球囊导管组件100处于输送状态时,球囊13收缩,从而便于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内进行输送;当球囊导管组件100处于扩张状态时,球囊13充盈,从而通过充盈后的球囊13对血管的狭窄段管腔进行扩张。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套管22包括本体部221和把持部222。其中,本体部221整体呈管状结构,本体部221能够沿外管12的轴线方向移动。把持部222与本体部221的近端相连,把持部222位于或者靠近球囊导管组件1010的近端,用于对本体部221进行控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部221至少包括位于远端部分的管状结构,只要本体部221的远端部分的管状结构能够包裹住球囊13即可,本体部221的近端部分可以设置成与远端管状结构连接的线状结构、条状结构等。
在输送状态下,球囊13位于本体部221的外部,也就是本体部221套设于至少部分外管1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套管2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外管12的长度,从而保证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输送状态时,球囊13全部裸露于第二套管22的外部,从而提高球囊13充盈长度的调节范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第二套管22的长度,使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输送状态下有部分球囊13套设于本体部211的管状结构内。
再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组件100还包括导管座30和锥头40。其中,锥头40与内管11的远端相连,球囊13的远端连接于锥头30与内管11的连接处,球囊13的近端与外管12的远端相连。导管座30与球囊导管10的远端相连。导管座30上设有第一导入口31和第二导入口32,第一导入口31与内管11的内部相连通,第二导入口32与球囊13的内部相连通,即第二导入口32与内管11和外管12间的间隙相连通。第一导入口31用于导丝穿入,从而便于导丝依次穿过导管座30和内管11的管腔,并最终从锥头40的远端穿出,用于引导整个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中的输送。第二导入口32用于对球囊13内部进行充盈,从而使球囊13扩张膨胀,并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其中,为了进一步地便于球囊导管组件100的输送过程,本实施方式中的锥管40带有锥度,材料一般比外管12和内管11要软,从而防止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内的输送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划伤。锥管40的材料为TPU、PEBAX或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内管11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PEBAX、尼龙或聚乙烯材料,硬度较外管软,优选的,本实施例为PEBAX尼龙混合材料。外管12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PEBAX、尼龙或聚乙烯材料,优选的,本实施例为PEBAX尼龙混合材料。球囊13的材料一般为聚氨酯、尼龙、聚乙烯、PEBAX或乳胶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球囊具有较好的顺应性,膨胀后的直径为0-30mm。
再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其中,第一显影单元111设于内管11的远端,并处于球囊13的内部,第二显影单元23设于第二套管22的远端。通过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判断球囊导管组件100处于血管内的位置,同时通过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间的间距变化准确的辨别第二套管22相对球囊13的轴向移动距离,从而确认球囊13裸露于第二套管22外部的充盈长度,进而与血管病变位置所需扩张的长度相适配,对血管狭窄段管腔进行有效地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同时防止由于球囊13充盈长度的过长,导致将血管病变周围健康的血管扩张挤压,减少血管壁撕裂损伤,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的位置进行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均为圆环状结构。其中,第一显影单元111包含铁、铂、铱或钽等显影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锻压的方式直接嵌入内管11外表面。第一显影单元111的位置可以是球囊13内部的任意位置,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显影单元111设置在球囊13的远端肩部。第二显影单元23设置在第二套管22的远端,材料与第一显影单元111相同,采用锻压的方式直接嵌入第二套管22的外表面后,外面采用热熔的方式涂覆一层薄的PTFE膜,避免使用过程中第二显影单元23脱落至血管中,对血管进行堵塞,同时减少输送过程中对血管壁的刮伤。进一步地,球囊导管10和第二套管22的表面可涂覆亲水涂层,减少输送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外管12设有用于显示长度的计量单元。该计量单元可以为涂覆在外管12外表面的刻度线,该刻度线的“0”刻度位于外管12的近端,通过观察外管12近端和第二套管22近端相对移动的距离,可进一步判断裸露在第二套管22外的充盈球囊的长度。通过刻度线控制调节球囊13的扩张长度,并配合第一显影单元111和第二显影单元23的使用,使球囊13的扩张长度精准匹配血管病变位置长度。
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组件100对血管病变位置进行扩张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首先向血管内置入鞘管建立输送通道,并置入导丝引导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中前行,到达血管狭窄段。然后将第一显影单元111置于血管病变位置的远端,向前推送第二套管22直至第二显影单元23位于血管狭窄段的近端。然后通过第二导入口32对球囊13进行充盈,使血管狭窄段管腔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方式二:首先向血管内置入鞘管建立输送通道,并置入导丝引导球囊导管组件100在血管中前行,到达血管狭窄段。然后将第二显影单元23置于血管病变位置的近端,回撤球囊导管组件100直至第一显影单元111位于血管狭窄段管腔的远端。然后通过第二导入口32对球囊13进行充盈,使血管狭窄段的管腔扩张,从而恢复良好的血运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球囊;
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球囊导管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所述套管的近端位于或者靠近所述球囊导管组件的近端,所述套管能够沿所述球囊导管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球囊导管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至少包括位于远端部分的管状结构,所述本体部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
把持部,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近端相连,所述把持部位于或者靠近所述球囊导管组件的近端,用于对所述本体部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能够沿径向方向进行撕裂,在输送状态时,所述本体部的所述管状结构套设于至少部分所述球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状态时,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球囊导管的长度,所述球囊穿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状态时,所述球囊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外部或者部分所述球囊穿设在所述本体部的管状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部分外表面,所述球囊套设于所述内管的靠近远端的外表面,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管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组件还包括:
第一显影单元,所述第一显影单元设于所述内管的远端;
第二显影单元,所述第二显影单元设于所述套管的远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或所述套管设有用于显示长度的计量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组件还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座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远端相连,所述导管座上设有第一导入口和第二导入口,所述第一导入口与所述内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导入口与所述球囊的内部相连通。
CN202022901692.0U 2020-12-04 2020-12-04 球囊导管组件 Active CN217339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1692.0U CN217339740U (zh) 2020-12-04 2020-12-04 球囊导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1692.0U CN217339740U (zh) 2020-12-04 2020-12-04 球囊导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9740U true CN217339740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0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1692.0U Active CN217339740U (zh) 2020-12-04 2020-12-04 球囊导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9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6702B2 (en) Prosthesis deployment device with translucent distal end
US8216294B2 (en) Catheter with disruptable guidewire channel
US6569180B1 (en) Catheter having exchangeable balloon
US6989024B2 (en) Guidewire loaded stent for delivery through a catheter
US7431714B2 (en) Reduced slippage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150245936A1 (en) Stent Delivery Catheter With Balloon Control Bands
US5338296A (en) Catheter and sheath assembly
JP2003516178A (ja) インプラント送出装置
US10470905B2 (en) Balloon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use
US20100185083A1 (en) Navigation enabled lead delivery catheter
US20050004647A1 (en) Hybrid stent apparatus
US20120232528A1 (en) Delivery system with incremental markers
CN217339740U (zh) 球囊导管组件
US20040147908A1 (en) Accessory for over the wire catheter with short wire capability
CN114588488A (zh) 球囊导管组件
EP1493401B1 (en) Hybrid stent apparatus
WO2003049794A1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ength and size of stents to be deployed in a stenotic blood vessel and for test of passage for direct stenting
JP2002355309A (ja) 拡張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