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5100U -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5100U
CN217335100U CN202220696650.4U CN202220696650U CN217335100U CN 217335100 U CN217335100 U CN 217335100U CN 202220696650 U CN202220696650 U CN 202220696650U CN 217335100 U CN217335100 U CN 217335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stribution
module
self
coupling transform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66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沛准
孔志达
施世鸿
黎玉婷
陈永稳
简翔浩
阳增林
黎妙容
石骁
贾红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66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5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5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5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网配电系统,包括换流站,以及通过自耦变模块与换流站电连接的交流场站;换流站的输出端设有与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一个隔离模块,交流场站的输出端设有与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二隔离模块;通过自耦变模块接入交流场站进行自耦变及其与换流站的同步运行;通过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并闭合第二隔离模块进行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的异步运行。自耦变采用双层梁构架,500kV GIS与220kV GIS上下叠层布置,且自耦变进线采用同侧进线、上下同层布置的进线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占地的情况下,使直流换流部分与交流自耦变部分满足既可以同步运行又可以异步运行的要求,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运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为了隔离片区电网故障的相互影响、消除多回常规直流同时换相失败的重大风险、降低短路电流水平,需将已有电网系统进行异步互联。然而,现有电网系统在同一换流站现有围墙内,无法实现交流自耦变部分灵活接入不同电网分区,以达到直流换流部分与交流自耦变部分既可以同步运行又可以异步运行的方案。一般需要重新征地,新建一个交流变电站,通过不同的交流线路将自耦变部分接入不同电网分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直流换流部分与交流自耦变部分满足既可以同步运行又可以异步运行的要求的电网配电系统。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包括换流站,以及通过自耦变模块与所述换流站电连接的交流场站;所述换流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一个隔离模块,所述交流场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二隔离模块;通过所述自耦变模块接入所述交流场站进行自耦变及其与换流站的同步运行;通过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并闭合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进行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的异步运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网配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换流站包括换流变及与所述换流变电连接的交流配电装置,所述交流场站包括第一GIS配电装置;其中,所述交流配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进线间隔,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包括两个主进线间隔及两个备用进线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及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及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换流站交流配电装置进线间隔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第三隔离开关及第四隔离开关,所述第三隔离开关及所述第四隔离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GIS配电装置的两个主进线间隔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耦变模块包括第二自耦变压器、第三自耦变压器,以及预留的第一自耦变压器及第四自耦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隔离开关通过所述第二自耦变压器与所述第三隔离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通过所述第三自耦变压器与所述第四隔离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耦变模块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自耦变压器、第二自耦变压器、第三自耦变压器及第四自耦变压器电连接的电容器组。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场站还包括一第二GIS配电装置,所述第二GIS配电装置包括第一母联开关,以及通过分段开关与所述第一母联开关电连接的第二母联开关;其中,所述第一母联开关与所述第一、第二自耦变压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母联开关与所述第三、第四自耦变压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为与所述自耦变模块对应的500kV的配电装置,所述第二GIS配电装置为与所述自耦变模块对应的220kV的配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与第二GIS配电装置采用同侧进线,上下同层布置的布线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自耦变模块的构架采用双层梁构架,两层梁挂线高度分别为高18m及30.5m,构架柱采用人字柱,中间构架柱立于防火墙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网配电系统,包括换流站,以及通过自耦变模块与所述换流站电连接的交流场站;所述换流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一个隔离模块,所述交流场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二隔离模块;通过所述自耦变模块接入所述交流场站进行自耦变及其与换流站的同步运行;通过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并闭合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进行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的异步运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占地的情况下,使直流换流部分与交流自耦变部分满足既可以同步运行又可以异步运行的要求,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网配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电网配电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图2中实际安装的面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网配电系统,包括换流站10,以及通过自耦变模块20与所述换流站10电连接的交流场站30。所述换流站10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20电连接的第一个隔离模块50,所述交流场站30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20电连接的第二隔离模块60;通过所述自耦变模块20接入所述交流场站30进行自耦变及其与换流站10的同步运行;通过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50,并闭合所述第二隔离模块60进行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10的异步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换流站10包括换流变11及与所述换流变11电连接的交流配电装置12,所述交流场站30包括第一GIS配电装置31。其中,所述交流配电装置12包括至少两个进线间隔,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31包括两个主进线间隔及两个备用进线间隔。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配电装置采用与所述换流站对应的500kV的配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模块50包括第一隔离开关51及第二隔离开关52。所述第一隔离开关51及所述第二隔离开关52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流配电装置12的两个自耦进线间隔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模块60包括第三隔离开关61及第四隔离开关62,所述第三隔离开关61及所述第四隔离开关62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配电装置的两个主进线间隔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耦变模块20包括第二自耦变压器22、第三自耦变压器23,以及预留的第一自耦变压器21及第四自耦变压器24。所述第一隔离开关51通过所述第二自耦变压器22与所述第三隔离开关61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52通过所述第三自耦变压器23与所述第四隔离开关62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自耦变模块20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自耦变压器21、第二自耦变压器22、第三自耦变压器23及第四自耦变压器24电连接的电容器组。其中,与所述第一自耦变压器和所述第四自耦变压器所连接的电容器组相同,与所述第二自耦变压器和所述第三自耦变压器所述连接的电容器组相同。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自耦变压器21、第二自耦变压器22、第三自耦变压器23、第四自耦变压器24及其对应的电容器组形成了与所述自耦变模块对应的35KV交流配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场站30还包括一第二GIS配电装置32,所述第二GIS配电装置32包括第一母联开关321,以及通过分段开关322与所述第一母联开关321电连接的第二母联开关323。其中,所述第一母联开关321与所述第一、第二自耦变压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母联开关323与所述第三、第四自耦变压器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自耦变模块可接入换流站配套500kV交流配电装置,实现自耦变及其220kV、35kV部分与换流站换流部分同步运行;如需要异步运行,通过断开换流站配套500kV交流配电装置的串内出口第一隔离模块,并闭合交流自耦变配套的500kVGIS配电装置串内的出口第二隔离模块,可以实现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换流部分的异步运行。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31为与所述自耦变模块20对应的500kV的配电装置,所述第二GIS配电装置32为与所述自耦变模块20对应的220kV的配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31与第二GIS配电装置32采用同侧进线,上下同层布置的布线方式。所述自耦变模块20的构架采用双层梁构架,两层梁挂线高度分别为高18m及30.5m,构架柱采用人字柱,中间构架柱立于防火墙上。
具体的,交流自耦变220kV进线2与自耦变配套的500kV GIS配电装置进线1采用同侧进线上下同层布置;自耦变构架采用双层梁构架3,两层梁挂线高度分别为高18m及30.5m,构架柱采用人字柱,中间构架柱立于防火墙上。500kV GIS主变进线平台及220kV进线构架叠合布置4,首层为220kVGIS进线套管平台,二层为500kVGIS进线套管平台。220kVGIS配电装置布置在首层5,自耦变配套500kV GIS配电装置布置在220kV配电装置上方6;220kV配电装置与500kV配电装置上下叠层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网配电系统,包括换流站,以及通过自耦变模块与所述换流站电连接的交流场站;所述换流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一个隔离模块,所述交流场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二隔离模块;通过所述自耦变模块接入所述交流场站进行自耦变及其与换流站的同步运行;通过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并闭合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进行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的异步运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占地的情况下,使直流换流部分与交流自耦变部分满足既可以同步运行又可以异步运行的要求,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流站,以及通过自耦变模块与所述换流站电连接的交流场站;所述换流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一隔离模块,所述交流场站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自耦变模块电连接的第二隔离模块;通过所述自耦变模块接入所述交流场站进行自耦变及其与换流站的同步运行;通过断开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并闭合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进行交流自耦变部分与换流站的异步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站包括换流变及与所述换流变电连接的交流配电装置,所述交流场站包括第一GIS配电装置;其中,所述交流配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进线间隔,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包括两个主进线间隔及两个备用进线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及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及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进线间隔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第三隔离开关及第四隔离开关,所述第三隔离开关及所述第四隔离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进线间隔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耦变模块包括第二自耦变压器、第三自耦变压器,以及预留的第一自耦变压器及第四自耦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隔离开关通过所述第二自耦变压器与所述第三隔离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通过所述第三自耦变压器与所述第四隔离开关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耦变模块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自耦变压器、第二自耦变压器、第三自耦变压器及第四自耦变压器电连接的电容器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场站还包括一第二GIS配电装置,所述第二GIS配电装置包括第一母联开关,以及通过分段开关与所述第一母联开关电连接的第二母联开关;其中,所述第一母联开关与所述第一、第二自耦变压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母联开关与所述第三、第四自耦变压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为与所述自耦变模块对应的500kV的配电装置,所述第二GIS配电装置为与所述自耦变模块对应的220kV的配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GIS配电装置与第二GIS配电装置采用同侧进线,上下同层布置的布线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网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耦变模块的构架采用双层梁构架,两层梁挂线高度分别为高18m及30.5m,构架柱采用人字柱,中间构架柱立于防火墙上。
CN202220696650.4U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Active CN217335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6650.4U CN217335100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6650.4U CN217335100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5100U true CN217335100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6650.4U Active CN217335100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5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4479A1 (zh) 变频输电系统
CN110148945B (zh) 一种基于低频输电系统的接地隔离装置
CN104821490A (zh) 一种500kV HGIS配电装置布置结构
CN217335100U (zh)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CN107317226A (zh) 一种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结构
CN102891439A (zh) 一种超高压智能变电站中压侧hgis配电装置
CN102629741A (zh) 新型垂直组合变电站布置方案
CN210183012U (zh) 一种输电系统
CN107611783A (zh) 支撑式母线背靠背布置结构
CN210404741U (zh) 一种输电系统
CN113241653A (zh) 集成化可消谐智能升压变电站
CN113437881A (zh) 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四重阀塔
CN209200948U (zh) 阀厅及换流站
CN206992496U (zh) 一种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结构
CN217642157U (zh) 一种电网配电系统
CN215871207U (zh) 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四重阀塔
CN113463954B (zh) 一种110kv城市变电站布置系统
CN203607729U (zh) 紧凑型35kV变电站
CN217769251U (zh) 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
CN108736362B (zh) 一种高度集成化配送式升压站
CN212991585U (zh) 一种变电站主接线交错环网接线结构
CN215419288U (zh) 集成化可消谐智能升压变电站
CN216648871U (zh) 一种集成通讯基站的配电用设备
CN207283018U (zh) 一种采用GIB母线的35kV配电装置
CN215221748U (zh) 一种适用于多端互联的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直流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