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4568U -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4568U
CN217334568U CN202221117149.4U CN202221117149U CN217334568U CN 217334568 U CN217334568 U CN 217334568U CN 202221117149 U CN202221117149 U CN 202221117149U CN 217334568 U CN217334568 U CN 217334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main body
opening
connecting seat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71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强东
周建波
于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71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4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4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4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锁扣部,第一锁扣部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第一主体部,第一锁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设有锁扣端。第二连接座,包括用于沿第二方向与第一主体部插接配合的第二主体部和用于与第一锁扣部锁扣配合的第二锁扣部,第二锁扣部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连接座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扣部位于第一主体部内,锁扣端与第二主体部相抵接。第一连接座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扣端凸出于第一主体部,并与第二锁扣部锁扣固定。如此提升了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插接稳固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设备中通常用到板对板连接器实现线路板的板对板连接。然而,连接器之间本身的保持力不足,容易造成接触不良、松脱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而针对连接器的额外压制结构则又造成了对便携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不利于设备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以提升连接器的连接稳固性,同时降低连接器稳固连接造成的空间占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锁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设有锁扣端;
第二连接座,包括用于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插接配合的第二主体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扣部锁扣配合的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二锁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内;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扣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与所述第二锁扣部锁扣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内设有滑动腔,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主体部设于用于收容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收容腔;
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锁扣件,所述锁扣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所述锁扣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侧部设有所述锁扣端;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锁槽,所述锁槽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扣件位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锁扣端与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扣端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卡接于所述锁槽内。
可选的,所述锁扣端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锁槽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配合面;和/或
所述锁扣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部包括插接侧;
所述第一导向面设于所述锁扣端的端面远离所述插接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设于所述锁槽的内壁远离所述收容腔的底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面设于所述锁扣端的端面靠近所述插接侧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面呈弧形面或斜面,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呈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或斜面;和/或
所述第一导向面呈弧形面或斜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锁扣部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锁扣件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腔的底壁。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锁扣端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一锁扣部还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与所述锁扣件连接,并自所述第二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把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锁扣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把手部设有与所述凸起部位置对应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的,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相对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锁扣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置对应的凸起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与所述凸起部位置对应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设置。
可选的,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相对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锁扣部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一锁扣部的数量对应,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周向对应所述第一锁扣部设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当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板对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插接固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连接器,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插接配合时,当第一连接座插接到位轴,通过第一锁扣部的锁扣端与第二锁扣部的锁扣配合,并与第二连接座插接固定,能够将第一连接座保持在第二位置,提升了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插接稳固性。并且,不需要对连接器设置额外的连接固定结构,降低了为提升连接器稳固性额外设置连接固定结构而造成的空间占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锁扣件与锁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至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插接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设备中通常用到板对板连接器实现线路板的板对板连接。然而,连接器之间本身的保持力不足,容易造成接触不良、松脱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而针对连接器的额外压制结构则又造成了对便携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不利于设备轻薄化。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以提升连接器的连接稳固性,同时降低连接器稳固连接造成的空间占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进行详细介绍。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器100,包括第一连接座10和第二连接座20。其中,第一连接座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第一锁扣部12,所述第一锁扣部12沿第一方向X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所述第一锁扣部12沿第一方向X的端部设有锁扣端13。第二连接座20包括用于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插接配合的第二主体部21和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扣部12锁扣配合的第二锁扣部22,所述第二锁扣部22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1;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座10可理解为是公座,第二连接座20可理解为是母座,公座与母座插接配合。
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至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锁扣部1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内。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至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3所示),也即移动到对应第二锁扣部22所在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部12沿第一方向朝靠近第二锁扣部22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锁扣端13移动至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并与所述第二锁扣部22锁扣固定,从而实现第一锁扣部12与第二锁扣部22之间相互锁扣固定。可以理解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部1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内,所述锁扣端13可以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1相抵接,也可以不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1相抵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的连接器100,第一锁扣部12能够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1移动。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第一连接座10插接到位后,通过第一锁扣部12的锁扣端13与第二锁扣部22的锁扣配合,并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固定,能够将第一连接座10保持在第二位置,提升了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的插接稳固性。并且,不需要对连接器100设置额外的连接固定结构,降低了为提升连接器100稳固性额外设置连接固定结构而造成的空间占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1内设有滑动腔14,所述第一主体部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14连通的第一开口部15。所述第二主体部21设于用于收容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收容腔23。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例子中,收容腔23可以包括底部和侧部。如图4所示,在图示例子中,所述滑动腔14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一开口部15位于第一主体部11的左侧部。可以理解的,所述滑动腔14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一主体部11呈长方体结构,第二主体部21呈长方体结构,收容腔23呈与第一主体部11相适配的长方体凹槽结构。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固定后,第一主体部11收容设置于第二主体部21的收容腔23内。
所述第一锁扣部12包括锁扣件121,所述锁扣件121沿所述第一方向X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14,所述锁扣件121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5的侧部设有所述锁扣端13。所述第二锁扣部22包括锁槽221,所述锁槽221设置于所述收容腔23的内侧壁。在本实施例中,锁扣端13可以是弧形结构,锁槽221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与锁扣端13的结构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锁槽221与锁扣端1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如此,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至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2所示),所述锁扣件121位于所述滑动腔14内。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至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3所示),也即移动到对应第二锁扣部22所在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部12沿第一方向朝靠近第二锁扣部22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锁扣端13移动,以使得锁扣端13自所述第一开口部15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并卡接于所述锁槽22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扣部12与第二锁扣部22之间相互锁扣固定。可以理解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扣件121位于所述滑动腔14内,所述锁扣端13可以与所述收容腔23的内侧壁相抵接,也可以不与所述收容腔23的内侧壁相抵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扣部12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周向设置。相应地,所述第二锁扣部22与所述第一锁扣部12的数量对应,沿所述第二主体部21的周向对应所述第一锁扣部12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锁扣部12和多个第二锁扣部22,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到位后,多个第一锁扣部1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锁扣部22相互锁扣配合,能够提升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的插接稳固性。如图5所示,在图示例子中,第一锁扣部1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锁扣部12可以是其他数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端13设有第一导向面131,所述锁槽221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131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配合面222。如此,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至位于第二位置时,也即移动到对应第二锁扣部22的锁槽221所在的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面131与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222的导向配合,能够引导所述第一锁扣部12更顺畅地沿第一方向X朝靠近第二锁扣部22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锁扣端13移动,以使得锁扣端13自所述第一开口部15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并卡接于所述锁槽22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扣部12与第二锁扣部22之间相互锁扣固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侧部包括插接侧。可以理解的,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主体部11的底侧可理解为是所述插接侧。参见图6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面131设于所述锁扣端13的端面远离所述插接侧的一侧(图中所示为下侧)。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222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面131相适配的第一导向配合面222,设于所述锁槽221的内壁远离所述收容腔23的底部的一侧。如此,当第一连接座10移动到对应第二锁扣部22的锁槽221所在的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面131与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222的导向配合,能够引导所述第一锁扣部12更顺畅地沿第一方向X朝靠近第二锁扣部22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面131呈弧形面或斜面,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222呈与所述第一导向面131相适配的弧形面或斜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面131和第一导向配合面22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扣部12还包括弹性件16,设置于所述滑动腔14内。所述弹性件16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锁扣件121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15的一侧,所述弹性件16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腔14的底壁。弹性件16可以对锁扣件121提供弹性力,以推动锁扣件121沿第一方向X在滑动腔14内移动。可选地,弹性件16可以采用弹簧,或是其他具有弹性力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16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锁扣端13自所述第一开口部15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参见图7所示,初始状态时,所述锁扣端13自所述第一开口部15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如图8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移动至锁扣端13抵接到第二主体部21的收容腔23的内侧壁时,锁扣端13在收容腔23的内侧壁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收容腔23的内侧壁的方向移动(图中所示为向右移动),也即锁扣件121逐渐缩入第一主体部11内,此过程中锁扣件121挤压弹性件16使弹性件16压缩形变至处于压缩状态,对锁扣件121提供弹性力。如图9所示,当第一连接座10移动到对应第二锁扣部22的锁槽221所在的位置时,弹性件16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锁扣件121在弹性件16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X朝靠近锁槽221的方向移动(图中所示为向左移动),也即锁扣件121逐渐伸出第一主体部11。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面131与第一导向配合面222的导向配合,能够引导锁扣件121逐渐与锁槽221的内壁相互抵接,以使锁扣端13卡接于所述锁槽221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端13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1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面132。如此,第一连接座10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移动至锁扣端13抵接到第二主体部21的收容腔23的内侧壁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132与第二主体部21的导向配合,能够引导所述第一锁扣部12更顺畅地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收容腔23的内侧壁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侧部包括插接侧。可以理解的,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主体部11的底侧可理解为是所述插接侧。参见图6所示,所述第二导向面132设于所述锁扣端13的端面靠近所述插接侧的一侧(图中所示为上侧)。如此,当所述第一连接座10移动至锁扣端13抵接到第二主体部21的收容腔23的内侧壁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面132与第二主体部21的导向配合,能够引导所述第一锁扣部12更顺畅地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收容腔23的内侧壁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收容腔23的内侧壁的端部可以设置与所述第二导向面132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配合面(未图示)。如此,可以引导第一主体部11插入第二主体部21的收容腔23内,从而使第一连接座10能够更顺畅地插接到第二连接座20内。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面132呈弧形面或斜面,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面呈与所述第二导向面132相适配的弧形面或斜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面132和第二导向配合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14连通的第二开口部(未图示)。在本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第一主体部11的顶部。所述第一锁扣部12还包括把手部17,所述把手部17与所述锁扣件121连接,并自所述第二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所述把手部17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如此第二开口部可以提供用于拨动把手部17移动的空间。如此,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座10从第二连接座20上拆除时,可以通过拨动所述把手部17,带动锁扣件121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锁槽221的方向移动,使锁扣件121与锁槽221相互分离,从而将第一锁扣部12与第二锁扣部22相互解锁,如此实现将第一连接座10从第二连接座20上拆除。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件121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可以设有凸起部19。所述把手部17设有与所述凸起部19位置对应的第一通槽18,所述第一通槽18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如此,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座10从第二连接座20上拆除时,可以将顶针等杆件结构插入第一通槽18,通过顶针在第一通槽18内拨动凸起部19,带动锁扣件121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锁槽221的方向移动,使锁扣件121与锁槽221相互分离,从而将第一锁扣部12与第二锁扣部22相互解锁,如此实现将第一连接座10从第二连接座20上拆除。可选的,所述凸起部19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15的一侧,相对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5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便于与顶针拨动配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把手部17。所述第一主体部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14连通的第二开口部(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第一主体部11的顶部。所述锁扣件121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置对应的凸起部19。所述第一主体部11可以设有与所述凸起部19位置对应的第二通槽(未图示),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设置。如此,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座10从第二连接座20上拆除时,可以直接将顶针等杆件结构插入第二通槽,通过顶针在第二通槽内拨动凸起部19,带动锁扣件121沿第一方向X朝远离锁槽221的方向移动,使锁扣件121与锁槽221相互分离,从而将第一锁扣部12与第二锁扣部22相互解锁,如此实现将第一连接座10从第二连接座20上拆除。可选的,所述凸起部19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15的一侧,相对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15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以及连接器100。所述第一连接座10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座20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当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板对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座10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0插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中关于连接器100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
本公开的线路板组件,连接器100的第一锁扣部12能够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1移动。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过程中,第一连接座10插接到位后,通过第一锁扣部12的锁扣端13与第二锁扣部22的锁扣配合,并与第二连接座20插接固定,能够将第一连接座10保持在第二位置,提升了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20的插接稳固性。并且,不需要对连接器100设置额外的连接固定结构,降低了为提升连接器100稳固性额外设置连接固定结构而造成的空间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器100和线路板组件可以应用于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电视、广告屏幕、车载终端、医疗终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锁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设有锁扣端;
第二连接座,包括用于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插接配合的第二主体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扣部锁扣配合的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二锁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内;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扣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与所述第二锁扣部锁扣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内设有滑动腔,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主体部设于用于收容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收容腔;
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锁扣件,所述锁扣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所述锁扣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侧部设有所述锁扣端;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锁槽,所述锁槽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扣件位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锁扣端与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扣端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卡接于所述锁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端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锁槽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配合面;和/或
所述锁扣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部包括插接侧;
所述第一导向面设于所述锁扣端的端面远离所述插接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设于所述锁槽的内壁远离所述收容腔的底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面设于所述锁扣端的端面靠近所述插接侧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呈弧形面或斜面,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面呈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或斜面;和/或
所述第一导向面呈弧形面或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部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锁扣件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动腔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锁扣端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一锁扣部还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与所述锁扣件连接,并自所述第二开口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把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把手部设有与所述凸起部位置对应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相对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锁扣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置对应的凸起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与所述凸起部位置对应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相对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部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一锁扣部的数量对应,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周向对应所述第一锁扣部设置。
14.一种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当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板对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插接固定。
CN202221117149.4U 2022-05-10 2022-05-10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Active CN217334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7149.4U CN217334568U (zh) 2022-05-10 2022-05-10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7149.4U CN217334568U (zh) 2022-05-10 2022-05-10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4568U true CN217334568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7149.4U Active CN217334568U (zh) 2022-05-10 2022-05-10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4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75922A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onnector using frangible contact parts
US6881075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588481B (en) Card connector
TWI299470B (zh)
US7811106B2 (en) Card connector
US7445510B2 (en) Surface contact card holder
US8322760B2 (en) Battery cover mechanism
US7347704B2 (en) Connector
JP2593708B2 (ja) コネクタ
CN217334568U (zh)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US638299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ejector for withdrawing an inserted electronic card
CN218415259U (zh) 适配器
US20070099463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EP0786161A1 (en) Connector with cam member
KR20050062584A (ko) 메모리 카드 커넥터
CN217334570U (zh)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CN217009737U (zh) 一种连接器、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93412B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US70776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lider member
US200401667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device
CN110048731B (zh) 插销式电子卡座及移动终端
GB2037504A (en) Improvements in Plug and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US7517238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16563833U (zh) 连接器及线路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