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0784U -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0784U
CN217330784U CN202220739685.1U CN202220739685U CN217330784U CN 217330784 U CN217330784 U CN 217330784U CN 202220739685 U CN202220739685 U CN 202220739685U CN 217330784 U CN217330784 U CN 217330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group
pipeline
storage tank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96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河
徐鸣
韦恩懿
曹延锋
武志光
高雄
陈越
胡飞
李耀龙
潘冬平
郭亚妮
杨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uanj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uanj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uanj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uanj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96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0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0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0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一阀组,第二阀组,第一加热储罐组,第二加热储罐组,第一循环管线,第二循环管线,主循环管线;所述第一冷凝器组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一循环管线串联;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串联接入第一循环管线;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设置在第二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上设有第一阀组;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冷凝器组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二循环管线串联;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串联接入第二循环管线;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设置在第一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费托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费托蜡的生产工艺中,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下操作的蒸馏方法,这时蒸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蒸发表面与冷凝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利用料液中各组分蒸发速率的差异,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在一定温度下,压力越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大。当蒸发空间的压力很低(10-2~10-4mmHg),且使冷凝表面靠近蒸发表面,其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时,从蒸发表面汽化的蒸气分子,可以不与其他分子碰撞,直接到达冷凝表面而冷凝。
反应器底部排出石蜡。气体产物先经换热器冷凝后采出高温冷凝液(重质油),再经两级冷却,所得冷凝液经油水分离器分出低温冷凝物(轻油)和反应水。石蜡、质油、轻油以及反应水经进一步加工处理, 气体部分循环返回反应器,一部分送去低碳烃回收装置,产品主要以煤油、柴油和石蜡为主。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冷凝器在该工艺流程中容易发生凝堵现象,冷凝器凝堵后会导致该工艺流程在冷凝环节受到影响,进而停工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该系统中设置了两组切换的冷凝器,利用正常运行中的冷凝器的放热,加热导热油后,供给到需要导热油高温疏通检修的冷凝器中;高温导热油融化内部凝堵的冷凝器;原本正常运行中的冷凝器出现凝堵后,可将已疏通的冷凝器组启动作为备用,启动的冷凝器放热后将发生凝堵的冷凝器组接入的导热油加热循环。互相利用各组的放热,解决凝堵问题的同时,可以保证冷凝器不会全部停工检修,满足冷凝器的工作周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一阀组,第二阀组,第一加热储罐组,第二加热储罐组,第一循环管线,第二循环管线,主循环管线;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与第二冷凝器组的每个冷凝器都接入主循环管线内;每个冷凝器接入主循环管线的进液端与出液端都设有控制阀;所述主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三循环泵;
所述第一冷凝器组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一循环管线串联;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串联接入第一循环管线;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设置在第二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上设有第一阀组;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一循环泵;
所述第二冷凝器组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二循环管线串联;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串联接入第二循环管线;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设置在第一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循环管线上设有第二阀组;所述第二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二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数量与第一冷凝器组的冷凝器数量对应;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数量与第二冷凝器组的冷凝器数量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与第二加热储罐组的加热储罐外侧覆盖有导热片。
优选地,所述主循环管线与原冷油高位罐的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与第二循环管线与导热油高位罐的出液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原冷油高位罐与导热油高位罐上设有液位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循环管线和第二循环管线上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
1、第二冷凝器组放热对第一加热储罐组进行加热升温,第一冷凝器组放热对第二加热储罐组进行加热升温,对两组的之间的冷凝器组放热充分利用;当其中一组检修时,另一组启动,运行中的冷凝器组放热加热另一组管线上的加热储罐,通过热循环的方式快速解决冷凝器凝堵问题。
2、解决凝堵问题的同时,保证有一组冷凝器组是在工作运行中,无需全部停机检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储罐导热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第一冷凝器组1,第二冷凝器组2,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4,第三循环泵5,第一阀组6,第二阀组7,第一加热储罐组 8,第二加热储罐组9,第一循环管线10,第二循环管线11,主循环管线12,控制阀13,导热片14,原冷油高位罐15,导热油高位罐 16,压力表17,温度计18,液位计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组1,第二冷凝器组2,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4,第三循环泵 5,第一阀组6,第二阀组7,第一加热储罐组8,第二加热储罐组9,第一循环管线10,第二循环管线11,主循环管线12;第一冷凝器组 1与第二冷凝器组2的每个冷凝器都接入主循环管线12内;每个冷凝器接入主循环管线12的进液端与出液端都设有控制阀13;主循环管线12上接有第三循环泵5;主循环管线12与原冷油高位罐15的出液口连接;主循环管线12为该工艺流程中正常工作运行管线。
如图1-3所示,第一冷凝器组1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一循环管线 10串联;第一加热储罐组8串联接入第一循环管线10;第一加热储罐组8设置在第二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第一循环管线10上设有第一阀组6,第一阀组6控制第一循环管线10的通断,需要启动该组热循环时,第一阀组6开启;第一循环管线10上接有第一循环泵3;第一加热储罐组8数量与第一冷凝器组1的冷凝器数量对应。
如图1-3所示,第二冷凝器组2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二循环管线 11串联;第二加热储罐组9串联接入第二循环管线11;第二加热储罐组9设置在第一冷凝器组1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第二循环管线 11上设有第二阀组7;第二循环管线11上接有第二循环泵4。第二加热储罐组9数量与第二冷凝器组2的冷凝器数量对应,数量对应能保证每个冷凝器的放热都能充分利用;第一加热储罐组8与第二加热储罐组9的加热储罐外侧覆盖有导热片14,增加热传递效率。第一循环管线10与第二循环管线11与导热油高位罐16的出液口连接。原冷油高位罐15与导热油高位罐16上设有液位计19,液位计19用于监测高位罐内的油位高度,管线内油量有消耗,通过高位罐进行补充,导热油高位罐16内,在启动时,建议添加热油能加快融化效率,解决初步预热速度较慢的问题。第一循环管线10和第二循环管线11 上设有压力表17和温度计18,用于监测管线温度和压力情况。上述中如未单独介绍其固定方式,皆使用业内技术人员通用技术手段焊接或螺纹紧固。
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冷凝器组1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二冷凝器组2为停机状态,对应的第一冷凝器组1上的控制阀13全部开启,第二冷凝器组2的控制阀13全部关闭;第二阀组7处于开启状态,此时为第二循环管线11循环导热油的状态,可以启动第二循环泵4工作,疏通第二冷凝器组2;
相反的,当第二冷凝器组2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冷凝器组1为停机状态,对应的第二冷凝器组2的控制阀13全部开启,第一冷凝器组1上的控制阀13全部关闭;第一阀组6处于开启状态;此时为第一循环管线10循环导热油的状态,可以启动第一循环泵3工作,疏通第一冷凝器组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一阀组,第二阀组,第一加热储罐组,第二加热储罐组,第一循环管线,第二循环管线,主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与第二冷凝器组的每个冷凝器都接入主循环管线内;每个冷凝器接入主循环管线的进液端与出液端都设有控制阀;所述主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三循环泵;
所述第一冷凝器组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一循环管线串联;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串联接入第一循环管线;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设置在第二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上设有第一阀组;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一循环泵;
所述第二冷凝器组的所有冷凝器通过第二循环管线串联;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串联接入第二循环管线;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设置在第一冷凝器组放热端的后侧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循环管线上设有第二阀组;所述第二循环管线上接有第二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数量与第一冷凝器组的冷凝器数量对应;所述第二加热储罐组数量与第二冷凝器组的冷凝器数量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储罐组与第二加热储罐组的加热储罐外侧覆盖有导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管线与原冷油高位罐的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线与第二循环管线与导热油高位罐的出液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冷油高位罐与导热油高位罐上设有液位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线和第二循环管线上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计。
CN202220739685.1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Active CN217330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9685.1U CN217330784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9685.1U CN217330784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0784U true CN21733078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9685.1U Active CN217330784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0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6987B (zh) 以热载体为热媒的工业余热半导体发电方法及装置
CN104912669A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进气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85537A (zh) 利用导热油炉与半导体发电装置实现热电联产的系统及方法
CN1060335A (zh) 用于组合循环发电厂的排气器热交换器
CN205424891U (zh) 一种锅炉汽轮机系统中除氧器乏汽的热能回收装置
CN217330784U (zh) 一种冷凝器凝堵导热油循环系统
CN206345827U (zh) 一种原油蒸馏塔顶废热回收系统
CN101829434A (zh) 对流换热分馏装置
CN209469494U (zh)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104634586B (zh) 一种模拟热源系统的有机热载体炉快速安全降温装置
RU87102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подготов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ого сырья
CN1111715C (zh) 一种锅炉热管体系
CN201692679U (zh) 对流换热分馏装置
CN209431389U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空压机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0314131U (zh) 非降解物质热分解系统
CN206600944U (zh) 油田污水源内燃发动机驱动压缩式热泵机组
CN201355123Y (zh) 燃气类吸收式热泵烟气热回收装置
CN220989679U (zh) 一种船用甲醇残液回收装置
CN219015016U (zh) 一种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CN220728571U (zh) 一种水源热泵系统
CN219101432U (zh) 煤气化制氢余热发电系统
CN103899369A (zh) 双喷嘴蒸发冷却的闭式水冷却系统
CN217876460U (zh) 一种多功能的导热油加热控温系统
CN219064254U (zh) 一种用于粗乙二醇精制的脱丁二醇塔工艺余热回收系统
CN219539857U (zh) 一种抽余油轻组分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